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解题不能顺利地进行,其实质是思维过程受阻.常见故障主要有:一是缺乏性故障.由于某些局部知识的遗忘,或不能联想一些相关的知识(方法),造成思维中断.二是偏离联想性故障.由于没有从整体把握住解题方向,出现偏离性联想,使思维走进“死胡同”.三是迁移性故障.由于已知条件改头换面、已知图形的位差变化、问题背景的复杂化等因素,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在新情境下不能顺利地实行正迁移,导致思维困难.四是干扰性故障.由于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与新问题有相似之处,出现了一些无用信息的干扰,扰乱了探索的思维过程,或学生错误的联想,形成思维故障.五是狭隘性故障.由于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思维的扩散功能受到抑制,造成思路狭窄.六是逆向性故障.由于思路的单向性,只习惯于定义、公式、法则的正用,不习惯于逆向运用和逆向思考,造成思路停滞.
如何消除思维故障,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关键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数学思维属于认识过程,数学思维过程主要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类比具体化与系统化,是能力与智力的核心部分.数学思维是探求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教学,还在不断地探索中,但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在解题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思想方法领会得更加深刻,并能由一及类,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体会谈谈教学中如何运用题组训练法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运用题组训练法策略
题组训练法,就是针对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精心设计几组题目,将有关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数学思想融入其中,换言之,即以分组题目为骨架编拟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时,以题组中的题目开路,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生话,借题发挥,画龙点睛,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把解题的关键显露出来,把解题规律探讨出来,把易错点暴露出来,并找出错因,且纠正过来,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问题,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题组训练法策略的特点概括为:
1.教学思想与方法的转变
题组训练法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变“讲-练-讲”为“练-讲-练”或“练-议-讲”.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二是每节课均按低、中、高三个层次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2.以分组题目为骨架编拟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几组题目,将有关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数学思想融入其中.通过层层递进的题组练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知识预习问题化
把某一节课的基础知识整理成一组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或探究问题的所在.
4.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各组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概念或特征,派“中心发言人”在班内交流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5.教师精讲点拨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一组有一定综合性的相对重要的题目(不超过两个),教师及时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6.精心选编题组
围绕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来选题、编题,每个题组中的题目及各题组之间要由易到难,体现出层次性、代表性和可拓展性.
二、实施题组训练法的具体措施
用“题组训练法”组织数学课堂,一般有五个环节,相应的由五组题目构成:预习型题组、合作探究型题组、精讲型题组、训练巩固型题组、拓展提升型题组.
1.预习型题组
即把某一节课的基础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技巧等)整理成一组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题目的选取能小勿大、能单一勿综合、能易勿难、能少勿多.这组题目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课堂巡视指导(或课前批阅)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逐题解说每题所用的知识、方法、思想,并将其集中归类板书.(不超过10分钟).
2.探究型题组
通过对这组题目的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归纳总结的知识、方法、思想,这组题目较之题组(1)的题目稍难、综合性稍强.目的是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熟练基本技能.一般为中、低档题,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各组讨论交流后,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概念或特征,派“中心发言人”在班内交流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约10分钟).
3.精讲型题组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一组有一定综合性的相对重要的题目,着眼于提高,题目以中、高档题为主(不超过两个).对于这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点拨,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通过这组题目的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方法、思想的理解,提升能力.(约15分钟).
4.训练型题组
这组题目要低、中、高档题都有.目的是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对这组题目的解答,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约10分钟)
5.拓展型题组
这组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可拓展性,可根据教材内容布置适当的知识延伸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责任编辑 金 铃)
如何消除思维故障,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关键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数学思维属于认识过程,数学思维过程主要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类比具体化与系统化,是能力与智力的核心部分.数学思维是探求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教学,还在不断地探索中,但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在解题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思想方法领会得更加深刻,并能由一及类,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体会谈谈教学中如何运用题组训练法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运用题组训练法策略
题组训练法,就是针对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精心设计几组题目,将有关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数学思想融入其中,换言之,即以分组题目为骨架编拟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时,以题组中的题目开路,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生话,借题发挥,画龙点睛,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来,把解题的关键显露出来,把解题规律探讨出来,把易错点暴露出来,并找出错因,且纠正过来,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问题,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题组训练法策略的特点概括为:
1.教学思想与方法的转变
题组训练法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变“讲-练-讲”为“练-讲-练”或“练-议-讲”.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二是每节课均按低、中、高三个层次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2.以分组题目为骨架编拟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几组题目,将有关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数学思想融入其中.通过层层递进的题组练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知识预习问题化
把某一节课的基础知识整理成一组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或探究问题的所在.
4.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各组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概念或特征,派“中心发言人”在班内交流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5.教师精讲点拨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一组有一定综合性的相对重要的题目(不超过两个),教师及时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6.精心选编题组
围绕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来选题、编题,每个题组中的题目及各题组之间要由易到难,体现出层次性、代表性和可拓展性.
二、实施题组训练法的具体措施
用“题组训练法”组织数学课堂,一般有五个环节,相应的由五组题目构成:预习型题组、合作探究型题组、精讲型题组、训练巩固型题组、拓展提升型题组.
1.预习型题组
即把某一节课的基础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方法、技巧等)整理成一组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题目的选取能小勿大、能单一勿综合、能易勿难、能少勿多.这组题目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课堂巡视指导(或课前批阅)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逐题解说每题所用的知识、方法、思想,并将其集中归类板书.(不超过10分钟).
2.探究型题组
通过对这组题目的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归纳总结的知识、方法、思想,这组题目较之题组(1)的题目稍难、综合性稍强.目的是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熟练基本技能.一般为中、低档题,由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各组讨论交流后,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概念或特征,派“中心发言人”在班内交流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约10分钟).
3.精讲型题组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一组有一定综合性的相对重要的题目,着眼于提高,题目以中、高档题为主(不超过两个).对于这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点拨,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通过这组题目的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方法、思想的理解,提升能力.(约15分钟).
4.训练型题组
这组题目要低、中、高档题都有.目的是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对这组题目的解答,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约10分钟)
5.拓展型题组
这组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可拓展性,可根据教材内容布置适当的知识延伸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责任编辑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