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一名地区教研员的角度,论述了对园本教研的认识,提出了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种方式,站在教育的大视野看待学前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支持、园本教研、教师成长
教研员被称作是连接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肩负着研究、指导、服务的重任。教研员的基本功体现在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高度,对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把握的程度,以及对教学实践指导的力度。
我所在的宏伟区是一个依托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大型国有企业的城区。一个区级政府举办5所公办园,其中省级示范园3所,市级示范园2所,这在辽宁省范围内也是政府重视学前教育的范例。软件方面,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青年教师。主体教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单薄,为数不多的老教师虽然责任心强,富有爱心,在幼儿常规管理、家长工作方面有优势,但是理念滞后,以教为主,包办代替多。总之是,教师数量不是十分充足,质量不是很高,相对稳定。我们清醒认识到:幼教事业发展不仅仅是校舍建设,更重要的是内涵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名区级教研员,支持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既要有宏观的视野,把握方向,又要有微观的深入,感同身受。
1、把握课程导向,内涵发展
在地区争创辽宁省教育强区的大背景下,园本教研着眼点定位在彰显特色,完善园本课程上,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和自主性,美术的、环保的、综合主题教育的等等。提升园长对园本课程的领导力,以科研课题和园所特色为载体,兼顾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追随教师的课程实践,提倡过程引领和隐性引领,使引领更有即时性和针对性,削弱层级文化对教研的影响。增强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拥有课程开发与动态调整的空间,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是园本教研的基本途径。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强化教师自省和反思的习惯,加深对儿童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的认识。学会区分教育内容:“不教就会”的,不要去折腾,因为成长能够解决;“教了也不会”的,比如创造与想象,需要天赋与爱护,不破坏就行;“教了才会”的,必须注意“教”的方法。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经历”、“感受”、“体验”,努力通过幼儿的行为、言语、作品了解他们的思想,讨论他们的自发行为,成为观察、记录、解读幼儿的专家。幼儿园班级“两教一保”师资配备的特殊形式,稳定和谐的同事关系,决定了教师同伴互助的必要性。与自己佩服的同行交流是教师们最喜欢的园本研修方式。专家引领,主要是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善于从教师言谈中捕捉其思维倾向、发展水平与所需的专业支持,并给与适切的帮助。激励她们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实来诠释复杂的教育现象,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成为一种专业习惯。变“孩子追赶课程”为“课程追随孩子”。 研究游戏、生活、运动、学习四模块间的课程性整合,注重儿童的养成教育与潜能开发,实施快乐的早期教育。在开展主题活动中,锻炼教师建构主题网络框架的能力,授之以渔。
2、指导教学活动,小中见大
听课是教研员深入基层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渠道。教研员要有端正的教育理念,掌握明确的教学理论,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把新《纲要》理念落实到常态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高扬科学的旗帜。
教研员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地位,不由自主形成一种权威性,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老师。教研员要带着一种“倾慕之心”去欣赏老师,融入教学过程,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学工作,并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挖掘老师教学设计和活动背后的积极动机。要把老师所有的闪光点都捕捉到,老师的经验和方法,往往是分散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教研员具备提炼和整理的素养,梳理出原则、理论层面的东西,指导此后所有活动。教育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要激活老师自主发展的内动力,要学会等待,让老师自己去领悟思考。
3、尊重职业特点,塑造团队
教师劳动是一种以个体为主的、富于创造性的劳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必须以教师个人严肃认真的独立钻研为基础,否则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凝聚在教材中的知识、思想和情感等因素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思想和情感,根据幼儿的特点重新安排和处理。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决定其职业社会声望的实质性因素。
实行错位管理,多几把尺子衡量教师,使她们经常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大厦之成,固然要栋梁,也要基石和木屑。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只愿踏踏实实做好份内的事,同样体现她的价值。认可多种形象定位的老师:富有爱心亲和力的、肯动脑创新的、将教改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追求人尽其才。提倡快乐工作,人生的快乐仅仅依靠“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憧憬和勇敢、毅力是不够的,需要有不断的沿途美景的“刺激”,它们是可视的、形象化的、可测量的、有时限的,指引教师的发展。
4、厘清各自角色,共同成长
无论从幼儿园组织角度,还是从教师个体角度,都需要找准定位,不断成长。
一是营造开放关爱的氛围。当今,教学研究正在从“封闭发展”走向广泛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园内公开教学,对全员教师开放。邻园借班上课,对本园教师开放。园际交流、跨区交流、送教下乡等都不失为可行的开放方式。关爱孩子,关爱家长,关爱社会!让幼儿园成为一个传递爱心、感受温暖的起点,在师生共享的教育生活中,剥离浮华。关爱老师,在各项荣誉的评比、外出学习人员推荐等工作中,做到公正而合情。对优秀敬业的教师进行“精耕细作”,扩大影响,帮助其岗位得到提升。对进入高原期的教师,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和心理行为的研究,掌握教师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发现症结所在并努力化解。协调教师的生活节奏,减少不必要的案头工作,保证合理工作量。实践证明:实物展示台、电视等现代化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过程,创新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受教师欢迎。
二是强化学习培训的价值。引导教师热爱读书、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探索,让读书和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做有思想的教师。好学才能有成长的空间,才能把组成水桶的那块最短板接长。追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教学相长。孙子说:“教戒为先”,这一思想强调不教不用、用养并重。在职培训的制度化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来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开展具有先导性的分层培训,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多样化,增加教育信息来源渠道,加强幼儿园资源库建设。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新要求,能够对丰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应用,具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
三是调整心态责任的认知。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俞敏洪说:不接受挑战的人生淡如白水,尽管干净,但却不值得畅饮。不同状态的人,有了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行动步伐就会更加矫健有力。每个人的人生必须经过一个混乱期才能达到一个清醒的生命状态,就是孔子所说的“四十不惑”。作为从教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教师,人生大的格局和理想基本走上轨道。教育孩子往后再看十年、二十年,这个社会希望什么样的人成为主宰?自身的修养、学问和人品,能否成为孩子的榜样?树立教育信念,认识教育的本质与责任。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份子,理应志存高远,希望地区学前教育的未来比今天更加美好!
关键词:支持、园本教研、教师成长
教研员被称作是连接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肩负着研究、指导、服务的重任。教研员的基本功体现在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高度,对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把握的程度,以及对教学实践指导的力度。
我所在的宏伟区是一个依托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大型国有企业的城区。一个区级政府举办5所公办园,其中省级示范园3所,市级示范园2所,这在辽宁省范围内也是政府重视学前教育的范例。软件方面,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青年教师。主体教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单薄,为数不多的老教师虽然责任心强,富有爱心,在幼儿常规管理、家长工作方面有优势,但是理念滞后,以教为主,包办代替多。总之是,教师数量不是十分充足,质量不是很高,相对稳定。我们清醒认识到:幼教事业发展不仅仅是校舍建设,更重要的是内涵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名区级教研员,支持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既要有宏观的视野,把握方向,又要有微观的深入,感同身受。
1、把握课程导向,内涵发展
在地区争创辽宁省教育强区的大背景下,园本教研着眼点定位在彰显特色,完善园本课程上,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和自主性,美术的、环保的、综合主题教育的等等。提升园长对园本课程的领导力,以科研课题和园所特色为载体,兼顾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追随教师的课程实践,提倡过程引领和隐性引领,使引领更有即时性和针对性,削弱层级文化对教研的影响。增强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拥有课程开发与动态调整的空间,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是园本教研的基本途径。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强化教师自省和反思的习惯,加深对儿童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的认识。学会区分教育内容:“不教就会”的,不要去折腾,因为成长能够解决;“教了也不会”的,比如创造与想象,需要天赋与爱护,不破坏就行;“教了才会”的,必须注意“教”的方法。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经历”、“感受”、“体验”,努力通过幼儿的行为、言语、作品了解他们的思想,讨论他们的自发行为,成为观察、记录、解读幼儿的专家。幼儿园班级“两教一保”师资配备的特殊形式,稳定和谐的同事关系,决定了教师同伴互助的必要性。与自己佩服的同行交流是教师们最喜欢的园本研修方式。专家引领,主要是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善于从教师言谈中捕捉其思维倾向、发展水平与所需的专业支持,并给与适切的帮助。激励她们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实来诠释复杂的教育现象,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成为一种专业习惯。变“孩子追赶课程”为“课程追随孩子”。 研究游戏、生活、运动、学习四模块间的课程性整合,注重儿童的养成教育与潜能开发,实施快乐的早期教育。在开展主题活动中,锻炼教师建构主题网络框架的能力,授之以渔。
2、指导教学活动,小中见大
听课是教研员深入基层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渠道。教研员要有端正的教育理念,掌握明确的教学理论,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把新《纲要》理念落实到常态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高扬科学的旗帜。
教研员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地位,不由自主形成一种权威性,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老师。教研员要带着一种“倾慕之心”去欣赏老师,融入教学过程,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学工作,并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挖掘老师教学设计和活动背后的积极动机。要把老师所有的闪光点都捕捉到,老师的经验和方法,往往是分散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教研员具备提炼和整理的素养,梳理出原则、理论层面的东西,指导此后所有活动。教育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要激活老师自主发展的内动力,要学会等待,让老师自己去领悟思考。
3、尊重职业特点,塑造团队
教师劳动是一种以个体为主的、富于创造性的劳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必须以教师个人严肃认真的独立钻研为基础,否则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凝聚在教材中的知识、思想和情感等因素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思想和情感,根据幼儿的特点重新安排和处理。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决定其职业社会声望的实质性因素。
实行错位管理,多几把尺子衡量教师,使她们经常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大厦之成,固然要栋梁,也要基石和木屑。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只愿踏踏实实做好份内的事,同样体现她的价值。认可多种形象定位的老师:富有爱心亲和力的、肯动脑创新的、将教改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追求人尽其才。提倡快乐工作,人生的快乐仅仅依靠“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憧憬和勇敢、毅力是不够的,需要有不断的沿途美景的“刺激”,它们是可视的、形象化的、可测量的、有时限的,指引教师的发展。
4、厘清各自角色,共同成长
无论从幼儿园组织角度,还是从教师个体角度,都需要找准定位,不断成长。
一是营造开放关爱的氛围。当今,教学研究正在从“封闭发展”走向广泛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园内公开教学,对全员教师开放。邻园借班上课,对本园教师开放。园际交流、跨区交流、送教下乡等都不失为可行的开放方式。关爱孩子,关爱家长,关爱社会!让幼儿园成为一个传递爱心、感受温暖的起点,在师生共享的教育生活中,剥离浮华。关爱老师,在各项荣誉的评比、外出学习人员推荐等工作中,做到公正而合情。对优秀敬业的教师进行“精耕细作”,扩大影响,帮助其岗位得到提升。对进入高原期的教师,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和心理行为的研究,掌握教师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发现症结所在并努力化解。协调教师的生活节奏,减少不必要的案头工作,保证合理工作量。实践证明:实物展示台、电视等现代化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过程,创新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受教师欢迎。
二是强化学习培训的价值。引导教师热爱读书、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探索,让读书和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做有思想的教师。好学才能有成长的空间,才能把组成水桶的那块最短板接长。追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教学相长。孙子说:“教戒为先”,这一思想强调不教不用、用养并重。在职培训的制度化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来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开展具有先导性的分层培训,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多样化,增加教育信息来源渠道,加强幼儿园资源库建设。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新要求,能够对丰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应用,具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
三是调整心态责任的认知。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俞敏洪说:不接受挑战的人生淡如白水,尽管干净,但却不值得畅饮。不同状态的人,有了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行动步伐就会更加矫健有力。每个人的人生必须经过一个混乱期才能达到一个清醒的生命状态,就是孔子所说的“四十不惑”。作为从教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教师,人生大的格局和理想基本走上轨道。教育孩子往后再看十年、二十年,这个社会希望什么样的人成为主宰?自身的修养、学问和人品,能否成为孩子的榜样?树立教育信念,认识教育的本质与责任。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份子,理应志存高远,希望地区学前教育的未来比今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