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行之有效的“主题式”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高效完成知识总结、实现知识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普通任务驱动式教学有所不同的是,“主题式”教学是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基于已有的英语知识,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鲜明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通晓“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模式,但基于概念认知的偏差及“主题”选择的不当,导致教学设计在课堂呈现、实际应用及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未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鉴于此,笔者首先从“主题”二字出发,探究其与一般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差别与共同之处,然后就具体的实施策略展开论述,望能够对当前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何谓“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其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中心在于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与真实生活最为贴近的情境当中进行学习。就小学英语课堂而言,此种教学模式主要承载三方面信息:一是教学文本(主要是指以中文实现的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语言)本身承载的知识信息、言语方式和能力附加值;二是小学生母语(汉语)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人文底蕴;三是指小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时,个人在思想、境界和知识结构上的成长,三者间无鲜明的顺序、主要和次要之分,可谓彼此包容、相互交织。就意义而言,该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具有鲜明的灵活性、广泛性特征。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灵活设计教学主题活动;另一方面,“主题式”教学以广泛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无形中促成了“资源主题”学习策略的达成。
二、主题选择与现阶段的问题呈现
较之普通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方法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容易彰显出教师对于课程的认知、对于知识运用的熟度和广度,而且相对于仅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的方式,“主题”的选择可以随意追求与时下流行元素的融合,充满先进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主题式”教学的关键与核心在于主题选择,一个好的主题必然是与教学内容紧密集合的,主题完成的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而知识点教学的完成也促成了教学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1.主题选择所要恪守的基本原则。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必然要考虑的要素在于如何设置主题推动环节、主题与知识衔接的是否恰当、主题与知识点的衔接是否连贯等,而在具体应用上,要坚持这样两项原则:
第一,任何时刻都要将主题作为教学设计的重心。掌握语言学习要点、提高应用熟练度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反复记忆、往复练习,因此教师一定不能错过在课堂上制造让学生可以反复回忆、追溯的机会。主题式教学重视语言本身多于语言形式,其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能够实现教师将小学生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训练相结合,在主题中真正学到知识。
第二,要注重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但是很多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时,会树立“为学而学”的观念,知识留于纸上、生活中不加以应用,反而在生活中将英语这项技能学成了无所用处的“死工具”,因此教师在主题情境的设置上,要先让学生熟悉英语的语言形式,建立能够促进应用的主题情境,将英语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2.现阶段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呈现出的问题。由于教师个人对“主题式教学”认知的匮乏、教学资源单一及学生自身对英语认知、应用能力有限等问题,现阶段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呈现出这样三方面问题:
第一,“主题”选择脱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情况相脱离;
第二,围绕“主题”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过难(或过易),与学生实际的认知、应用能力想脱离,以至于“主题式教学”难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主题”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人的主动探索和求知意识,部分教师为推动课堂、快速实现教学目标,对部分应由学生完成的内容进行一次性的填充,让“主题式教学”形同虚设。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主题”的应用策略
1.围绕生活,真实设计主题。“真实”在小学英语 “主题式”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亦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核心与关键,包括语言输入、练习活动、情境呈现三个方面的“真实”。对于教师而言,其可以采用现实生活中最为真实的元素切入教学主题,展开语言教学。虽然很多时候这些真实的元素可能与实际的教学任务有所差异,甚至并无直接联系,但是教师却可以采用巧妙的转换思维,使之发生外在或内在的关联。
举例来说,在以“颜色”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置了这样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世界杯各个国家的队服,并熟记颜色,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连连看”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对于颜色的发音;在以数字为主题展开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在电影院中找座位这样一个情境;在以食物为主题展开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分享今天的早餐(只需讲出早餐涉及的种类即可),——所有的教学主题都置于“真实”的活动之上,是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可用的;围绕“真实”所展开的教学设计,会让小学生感受到英语并不是距离生活遥远的存在,是能够应用的工具,这会大大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
2.基于现状,合理选择难易。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主题式”教学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不宜过于标新立异,但是亦不能在传统的水平线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徘徊,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厌倦情绪。
比如围绕“食物”这一教学主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是让学生从一堆食物的卡片中,按照英语名称选择出指定的卡片,其所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熟练程度;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培养其对实物英语词汇的熟练程度,则可以设置较为复杂的情境,比如调查西餐厅中最受欢迎的食物,指定的四家餐厅中的特色食物等,其所考察的已经不单是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和熟练度,也包括实践应用能力;而围绕低年级小学生所展开的应用能力测试,则可以通过让小学生自行组合自己喜欢的菜单——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练習。 比較低年级小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就同一教学主题所展开的环节设计不难发现,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小学生而言,练习的形式、情境的设置、主题的导入都会有所不同,要难易适中。当然这里所谓的“难”和“易”并不是单纯凝聚在某一个细节和某项学习任务当中,而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到达率和可执行性,绝不可能设置学生根本无法达成的学习任务。
3.信息互补,注重主观探索。小学英语 “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却主题的选择,还要注重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的信息互补性,即学生利用语言去获取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并实现传递。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彼此的语言世界中都有一份对方所不知道的信息,而信息差额就是通过后续的对话来有所不足的,换言之没有信息差的交流不存在意义,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提升效果,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比如在以“In the zoo”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Where is …?It’s…”进行对答练习。刚开始以两名学生为一组,按照教师在黑板上的提示轮流问答:
“Where is the lion?
It’s in the cage.
Where is the bear?
It’s on the hill.”
这组问答中对于信息差额设置的较为单一,学生可发挥的空间不大,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倘若教师在这种对答的问题背后设置障碍,比如将分别代表动物以及场所的卡片交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以自主提问的方式收获自己想要的信息,那么这对学生英语应用的提升会更有效果。
总而言之,“主题式”教学是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方式,但是对于教师而言,主题的选择、环节的设置、情境的穿插都要与教学目标相关联,与学生所属的年龄层和学习状态相关联。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关联,将教学主题与生活实践相组合,会促使课堂教学更具备生活化意义,而不是“纸上谈兵”、空洞无味。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英语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25-40.
[2]江晓娟.小学英语主题活动教学“五步”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 2011(12):138-139.
[3]施嘉平.“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任务型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2(02):30-35.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通晓“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模式,但基于概念认知的偏差及“主题”选择的不当,导致教学设计在课堂呈现、实际应用及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未能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鉴于此,笔者首先从“主题”二字出发,探究其与一般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差别与共同之处,然后就具体的实施策略展开论述,望能够对当前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一、何谓“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其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中心在于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与真实生活最为贴近的情境当中进行学习。就小学英语课堂而言,此种教学模式主要承载三方面信息:一是教学文本(主要是指以中文实现的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语言)本身承载的知识信息、言语方式和能力附加值;二是小学生母语(汉语)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人文底蕴;三是指小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时,个人在思想、境界和知识结构上的成长,三者间无鲜明的顺序、主要和次要之分,可谓彼此包容、相互交织。就意义而言,该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具有鲜明的灵活性、广泛性特征。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灵活设计教学主题活动;另一方面,“主题式”教学以广泛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无形中促成了“资源主题”学习策略的达成。
二、主题选择与现阶段的问题呈现
较之普通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方法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容易彰显出教师对于课程的认知、对于知识运用的熟度和广度,而且相对于仅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的方式,“主题”的选择可以随意追求与时下流行元素的融合,充满先进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主题式”教学的关键与核心在于主题选择,一个好的主题必然是与教学内容紧密集合的,主题完成的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而知识点教学的完成也促成了教学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1.主题选择所要恪守的基本原则。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必然要考虑的要素在于如何设置主题推动环节、主题与知识衔接的是否恰当、主题与知识点的衔接是否连贯等,而在具体应用上,要坚持这样两项原则:
第一,任何时刻都要将主题作为教学设计的重心。掌握语言学习要点、提高应用熟练度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反复记忆、往复练习,因此教师一定不能错过在课堂上制造让学生可以反复回忆、追溯的机会。主题式教学重视语言本身多于语言形式,其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能够实现教师将小学生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训练相结合,在主题中真正学到知识。
第二,要注重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但是很多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时,会树立“为学而学”的观念,知识留于纸上、生活中不加以应用,反而在生活中将英语这项技能学成了无所用处的“死工具”,因此教师在主题情境的设置上,要先让学生熟悉英语的语言形式,建立能够促进应用的主题情境,将英语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2.现阶段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呈现出的问题。由于教师个人对“主题式教学”认知的匮乏、教学资源单一及学生自身对英语认知、应用能力有限等问题,现阶段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呈现出这样三方面问题:
第一,“主题”选择脱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情况相脱离;
第二,围绕“主题”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过难(或过易),与学生实际的认知、应用能力想脱离,以至于“主题式教学”难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主题”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人的主动探索和求知意识,部分教师为推动课堂、快速实现教学目标,对部分应由学生完成的内容进行一次性的填充,让“主题式教学”形同虚设。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主题”的应用策略
1.围绕生活,真实设计主题。“真实”在小学英语 “主题式”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亦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核心与关键,包括语言输入、练习活动、情境呈现三个方面的“真实”。对于教师而言,其可以采用现实生活中最为真实的元素切入教学主题,展开语言教学。虽然很多时候这些真实的元素可能与实际的教学任务有所差异,甚至并无直接联系,但是教师却可以采用巧妙的转换思维,使之发生外在或内在的关联。
举例来说,在以“颜色”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置了这样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世界杯各个国家的队服,并熟记颜色,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连连看”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对于颜色的发音;在以数字为主题展开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在电影院中找座位这样一个情境;在以食物为主题展开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分享今天的早餐(只需讲出早餐涉及的种类即可),——所有的教学主题都置于“真实”的活动之上,是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可用的;围绕“真实”所展开的教学设计,会让小学生感受到英语并不是距离生活遥远的存在,是能够应用的工具,这会大大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
2.基于现状,合理选择难易。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主题式”教学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不宜过于标新立异,但是亦不能在传统的水平线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徘徊,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厌倦情绪。
比如围绕“食物”这一教学主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是让学生从一堆食物的卡片中,按照英语名称选择出指定的卡片,其所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熟练程度;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培养其对实物英语词汇的熟练程度,则可以设置较为复杂的情境,比如调查西餐厅中最受欢迎的食物,指定的四家餐厅中的特色食物等,其所考察的已经不单是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和熟练度,也包括实践应用能力;而围绕低年级小学生所展开的应用能力测试,则可以通过让小学生自行组合自己喜欢的菜单——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练習。 比較低年级小学生和高年级小学生,就同一教学主题所展开的环节设计不难发现,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小学生而言,练习的形式、情境的设置、主题的导入都会有所不同,要难易适中。当然这里所谓的“难”和“易”并不是单纯凝聚在某一个细节和某项学习任务当中,而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到达率和可执行性,绝不可能设置学生根本无法达成的学习任务。
3.信息互补,注重主观探索。小学英语 “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却主题的选择,还要注重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的信息互补性,即学生利用语言去获取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并实现传递。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彼此的语言世界中都有一份对方所不知道的信息,而信息差额就是通过后续的对话来有所不足的,换言之没有信息差的交流不存在意义,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提升效果,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比如在以“In the zoo”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Where is …?It’s…”进行对答练习。刚开始以两名学生为一组,按照教师在黑板上的提示轮流问答:
“Where is the lion?
It’s in the cage.
Where is the bear?
It’s on the hill.”
这组问答中对于信息差额设置的较为单一,学生可发挥的空间不大,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倘若教师在这种对答的问题背后设置障碍,比如将分别代表动物以及场所的卡片交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以自主提问的方式收获自己想要的信息,那么这对学生英语应用的提升会更有效果。
总而言之,“主题式”教学是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方式,但是对于教师而言,主题的选择、环节的设置、情境的穿插都要与教学目标相关联,与学生所属的年龄层和学习状态相关联。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关联,将教学主题与生活实践相组合,会促使课堂教学更具备生活化意义,而不是“纸上谈兵”、空洞无味。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英语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25-40.
[2]江晓娟.小学英语主题活动教学“五步”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 2011(12):138-139.
[3]施嘉平.“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任务型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2(02):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