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过敏性咳嗽患者采用赛庚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过敏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给予抗感染、消炎和平喘治疗,同时给予止咳化痰药物,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另外给予赛庚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赛庚啶治疗过敏性咳嗽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症状改善。
【关键词】过敏性咳嗽;赛庚啶;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19-02
过敏性咳嗽属于哮喘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急作,患者一般无既往过敏史,肺部检查显示无明显阳性体征,咽部检查可见出血。临床特征则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病程短,发作前可能出现咽痒前驱症状,咳嗽时间一般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通常可由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或者花粉等发出的刺激性气味引发[1]。临床研究表明,抗过敏治疗对过敏性咳嗽具有治疗作用[2]。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对收治的过敏性咳嗽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过敏药物赛庚啶,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订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规定的诊断标准的过敏性咳嗽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53岁,平均(35.7±12.4)岁,病程20d~6个月,平均(1.9±0.9)月。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阵发性持续性干咳或者咳嗽反复发作,时间超过60d,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经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未发现肺部器质性病变。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31例,支气管炎2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6例,支气管肺炎25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给予抗感染药物、消炎药物和止咳化痰药物,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治疗基础上于每日睡前口服抗过敏药物赛庚啶(山西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303),剂量0.05~0.1mg/k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14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咳嗽症状在用药后7d内消失;有效:患者咳嗽症状在用药后7~10d内消失;无效:用药时间超过10d,患者咳嗽症状仍未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经过连续治疗,观察组治疗显效32例、有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显效24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50) 32(64.00) 14(28.00) 4(8.00) 92.00
对照组(n=50) 24(48.00) 15(30.00) 13(26.00) 74.00
X2 5.746
P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连续治疗,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x±s)
组别 咳嗽消失时间/d 哮鸣音消失时间/d
观察组(n=50) 4.17±1.24 3.68±1.01
对照组(n=50) 6.82±1.77 5.94±1.32
t 8.671 9.615
P <0.05 <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确诊的过敏性咳嗽患者例数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而目前对过敏性咳嗽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不多。但因起临床症状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医学界一定的重视。根据国外学者研究,过敏性咳嗽一种可能是由于人体血液中含有的嗜酸性粒细胞中有较大的的嗜酸细胞颗粒,他们能够释放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导致出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另一种可能是患者吸入某些过敏原,这些过敏原能够选择性地诱导人体产生亲细胞抗体IgE,IgE抗体与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过敏反映[4]。
针对过敏性咳嗽的治疗,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抗感染、消炎和止咳化痰的综合治疗措施,且临床发现抗过敏治疗对该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尚无系统的文献报道。在本研究中,笔者对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赛庚啶,结果显示与不服用赛庚啶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92.00%vs74.00%,P<0.05),咳嗽消失时间和哮鸣音消失时间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抗过敏治疗对缓解过敏性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这与胡俏慧[5]等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赛庚啶能够对抗体内组胺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有关。同时,赛庚啶还具有H1-受体阻断作用和拮抗5 -羟色胺(5-HT)和胆碱作用,能够减少炎性介质释放进入血压,从而促进扩张气管,故对于过敏性咳嗽有辅助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赛庚啶治疗过敏性咳嗽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该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参考文献:
[1]田志永.过敏性咳嗽的发病原因[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23-24.
[2]罗懿明,林玉洁.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6:031.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1088.
[4]王凡,谢露,刘洁.50例过敏性咳嗽变应原生物共振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9(35):15-16.
[5]胡俏慧.健脾化痰汤联合酮替芬治疗过敏性咳嗽5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5):334-334.
【关键词】过敏性咳嗽;赛庚啶;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19-02
过敏性咳嗽属于哮喘的一种,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急作,患者一般无既往过敏史,肺部检查显示无明显阳性体征,咽部检查可见出血。临床特征则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病程短,发作前可能出现咽痒前驱症状,咳嗽时间一般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通常可由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或者花粉等发出的刺激性气味引发[1]。临床研究表明,抗过敏治疗对过敏性咳嗽具有治疗作用[2]。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对收治的过敏性咳嗽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过敏药物赛庚啶,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订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规定的诊断标准的过敏性咳嗽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53岁,平均(35.7±12.4)岁,病程20d~6个月,平均(1.9±0.9)月。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阵发性持续性干咳或者咳嗽反复发作,时间超过60d,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经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未发现肺部器质性病变。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31例,支气管炎2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6例,支气管肺炎25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给予抗感染药物、消炎药物和止咳化痰药物,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治疗基础上于每日睡前口服抗过敏药物赛庚啶(山西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303),剂量0.05~0.1mg/k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14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者咳嗽症状在用药后7d内消失;有效:患者咳嗽症状在用药后7~10d内消失;无效:用药时间超过10d,患者咳嗽症状仍未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经过连续治疗,观察组治疗显效32例、有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显效24例、有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50) 32(64.00) 14(28.00) 4(8.00) 92.00
对照组(n=50) 24(48.00) 15(30.00) 13(26.00) 74.00
X2 5.746
P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连续治疗,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x±s)
组别 咳嗽消失时间/d 哮鸣音消失时间/d
观察组(n=50) 4.17±1.24 3.68±1.01
对照组(n=50) 6.82±1.77 5.94±1.32
t 8.671 9.615
P <0.05 <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确诊的过敏性咳嗽患者例数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而目前对过敏性咳嗽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不多。但因起临床症状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医学界一定的重视。根据国外学者研究,过敏性咳嗽一种可能是由于人体血液中含有的嗜酸性粒细胞中有较大的的嗜酸细胞颗粒,他们能够释放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导致出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另一种可能是患者吸入某些过敏原,这些过敏原能够选择性地诱导人体产生亲细胞抗体IgE,IgE抗体与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过敏反映[4]。
针对过敏性咳嗽的治疗,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抗感染、消炎和止咳化痰的综合治疗措施,且临床发现抗过敏治疗对该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尚无系统的文献报道。在本研究中,笔者对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赛庚啶,结果显示与不服用赛庚啶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92.00%vs74.00%,P<0.05),咳嗽消失时间和哮鸣音消失时间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抗过敏治疗对缓解过敏性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这与胡俏慧[5]等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赛庚啶能够对抗体内组胺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有关。同时,赛庚啶还具有H1-受体阻断作用和拮抗5 -羟色胺(5-HT)和胆碱作用,能够减少炎性介质释放进入血压,从而促进扩张气管,故对于过敏性咳嗽有辅助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赛庚啶治疗过敏性咳嗽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该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参考文献:
[1]田志永.过敏性咳嗽的发病原因[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23-24.
[2]罗懿明,林玉洁.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6:031.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1088.
[4]王凡,谢露,刘洁.50例过敏性咳嗽变应原生物共振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9(35):15-16.
[5]胡俏慧.健脾化痰汤联合酮替芬治疗过敏性咳嗽5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5):33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