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紫金港
浙大曾经为新校区公开征名,在当时掀起一股命名的热潮。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因为要兼顾种种。例如,最后一个字必须延承传统,和水有关(浙大另外的校区名字分别是玉泉、西溪、湖滨、华家池、之江)。后来就有了紫金港这个名字。
当时我很高兴经历了新校区命名这样一个历史性事件,到了紫金港以后才发现其实已经确确实实身处历史中了。因为在身边发生的、建设的一切都是未来浙大的历史,这是种成长的快意。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已建好的紫金港的教学楼、操场、广场、食堂等等,那定然是“大气”。以食堂为例,紫金港的食堂可以容纳25000人。走进食堂,特别是人少的时候,会有整理着装的冲动。所以有很多在其他大学念书的高中同学来紫金港找老同学,见面第一句就是:我是来看你们食堂的!
我最喜欢的是东区教学楼。建筑的颜色是天蓝和明黄,有宽大的走廊和平台。站在平台上可以俯视横亘在东区和西区之间的八卦形状的湖泊。楼与楼之间有长而宽的桥。下课的时候,我们趴在桥边的栏杆上晒太阳,看湖水亮晶晶地闪动,有时会有白色的水鸟掠着水面飞过。有时会有人在湖边的草地上睡觉,用书盖着脸。湖对面是紫红色的西区教学楼。远处能看到建设中的高楼。这时心里会是一种很舒适的安静和拥有眼底这一切的富足的感觉。教室很大、很漂亮,我和我的朋友会在放学以后留在教室里唱歌,因为回声非常棒。
紫金港的路有很漂亮的名字,比如东区的叫藕舫路,西区的叫迪臣路。这里的路不像大学校园传统中常有的那种小路,它们是可以被称为马路的。很长,坦荡荡的。骑车的时候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很难得有这样的风了——我们在城市里吹到的,太拐弯抹角了。
阴天的时候,我会在紫金港的路上飙车,黑黑的云压在头顶的天空上,气氛阴郁而雄壮。在这样的天空下是很容易产生自我拷问情绪的。这样的情绪让我清醒认识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的身份。这身份,等同于一只蚂蚁或一株伏地小草。我们这样的年龄的确有充分少年轻狂的理由,但是一颗独对天地的卑微之心决不可忘却。我很高兴能够在紫金港的天空下找到它。
这是浙大的新校区紫金港,是我将停留一年的地方。我爱她,爱她的成长和她的豪迈。我知道我会想她的,在不久的和很久以后的将来。
关于老师
成长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它来自于学习和思考。上大学一年多来,不断真切地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而它主要源自于那些优秀老师的高远智慧。在浙大竺可桢学院里,就有这样一片神圣的星空在头顶铺开,那星空闪耀的是高贵的理性光芒。
伦理课的余潇风先生喜欢说的一个词是:“扬弃”。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扬弃“旧我”,塑造崭新人生。在竺院听各个风格迥异的先生上课,的确是扬弃“旧我”的过程。他们传授的是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传播高贵的人文精神。世界文明史的沈坚老师在一次论文讲评课上,用恳切的声调告诉我们,规范的学术论文应该是怎么样的,不应该是怎样的,却一点点说教的语气都没有。数学王兴华教授说到最小二乘法时严肃地对我们说,这种数学方法想要达到的目的只是使偏差最小,而不是消除偏差;类似的还有物理学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正是这些神秘玄妙的东西让我们永远有所期待,有所追求。这难道不比洞悉一切更让人感激吗?
最喜欢的是文艺美学的徐岱教授。徐老师的课安排在我们大学的第一学期,每个人身上还带着“成功中学生”幼稚的狂傲。他在给我们的第一节课上冷冷地说,我这门课不应该是大一的课,你们听不懂的,但是尽量吧。我们在底下小声地嘘了一声。之后,他用没有任何表情的声音评论“9·11”事件,然后说人的自由,人的生存自由不可侵犯;他说,生命是美的,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是最本色的温柔;他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杜拉斯的《情人》……开始几堂课我们真的听不懂,甚至是慌乱和尴尬;因为他是如此无情地毁掉了很多我们长期顶礼膜拜、自以为坚固如磐的知识结构。但是渐渐地,一些概念凸现出来,比如理念,比如真实世界,比如狂欢性。我们被迷住了,承认了自己的狭小和局限,发现有那么多高尚的智慧在前方。有多远?不知道。惟一能够确定的是,在前方。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而对徐老师,我们也渐渐感受到他严肃仪表下丰沛的激情、冷峻态度中对年轻人热切的希望。
学期结束考试前,徐老师依然没有任何表情、挺拔地站在讲台上,说要送我们两个字,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下:“快乐”。美学就是要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徐老师如是说。台下掌声如雷,长久不息。那一刻带给我的感动来自于美学,更来自于这位传授如何认识美、珍惜美的师长。
这样的学习和思考真让我欢喜。因为这是我热腾腾的成长啊。就像徐老师在他的某本著作后记中说的“青春无价,那已经一去不返的生命的单纯喜悦,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日益强烈地表现出它对于存在的意义。”
关于同学
浙大紫金港有支年轻的乐队叫“沸冰”。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和乐队的几个男孩子挺熟。随着“沸冰”在浙大的逐渐走红,不时会有人向我打听他们的情况。我就会认真地告诉对方,这支乐队确实值得欣赏,不仅仅因为他们把音乐演绎得如此激情,更因为他们对自己把握得如此冷静和智慧。
宇是乐队的创办者,高中时就是杭州一个小有名气的中学生乐队的成员。乐队的三个伙伴一起考进浙大以后,他就想再组建一个新的乐队。于是宇和他的伙伴就买乐器,找排练场地,找志同道合的人,琐碎的事情被他们做得忙而不乱、有条有理。
这种激情,让年轻,让生命,让友谊都丰盈起来,跳跃起来了。这一点,他们在很多场晚会上让矜持的浙大学生们一阵阵地欢舞沸腾就是明证。
但真正让我欣赏的还是他们激情中的踏实和冷静。我没有想到这几个男孩子都是那样清爽安详,排练的时候像做学问一样严谨细致。我问,玩音乐也要那么认真?他们说,即使是玩儿,也要玩出名堂;不认真怎么行?我还问过,学习时间怎么安排?他们认真地说,早就定好每周只有两天晚上排练,功课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一位浙大教授关于“激情”的解释:真正的激情不是天真的狂热,它必须有审智的维度。青年学生不能没有激情,但是更不能没有冷静的思维和对自己的把握。
在浙大的同学中,我常能感受到他们像“沸冰”一样清醒的、智慧的昂扬和激情。这不同于王朔所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描画,而是在火焰中有一颗“冰雪”般聪明的心。他们可以热气腾腾地暴走杭州,也可以清心寡欲如苦行僧般地研读;可以在新年狂欢夜上同声呐喊,更可以在第二天清晨认真誊写出一份目标明确的年度计划。而那些在实验室、图书馆夜以继日攻克难关的热情、“玩也要玩出名堂”的严肃更让人充满敬意。
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对岁月的真诚和珍惜。放纵自己只会带来时间、空间的局促,达到绝对的自由必须通过努力。
有一次和宇闲聊,我说非常喜欢“沸冰”这个名字,他笑言只是随意想到的。但是它非常准确地表达出你们以及浙大学生们的那种冷静的激情,我诚恳地说。
(转载自《安徽文学》)
浙大曾经为新校区公开征名,在当时掀起一股命名的热潮。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因为要兼顾种种。例如,最后一个字必须延承传统,和水有关(浙大另外的校区名字分别是玉泉、西溪、湖滨、华家池、之江)。后来就有了紫金港这个名字。
当时我很高兴经历了新校区命名这样一个历史性事件,到了紫金港以后才发现其实已经确确实实身处历史中了。因为在身边发生的、建设的一切都是未来浙大的历史,这是种成长的快意。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已建好的紫金港的教学楼、操场、广场、食堂等等,那定然是“大气”。以食堂为例,紫金港的食堂可以容纳25000人。走进食堂,特别是人少的时候,会有整理着装的冲动。所以有很多在其他大学念书的高中同学来紫金港找老同学,见面第一句就是:我是来看你们食堂的!
我最喜欢的是东区教学楼。建筑的颜色是天蓝和明黄,有宽大的走廊和平台。站在平台上可以俯视横亘在东区和西区之间的八卦形状的湖泊。楼与楼之间有长而宽的桥。下课的时候,我们趴在桥边的栏杆上晒太阳,看湖水亮晶晶地闪动,有时会有白色的水鸟掠着水面飞过。有时会有人在湖边的草地上睡觉,用书盖着脸。湖对面是紫红色的西区教学楼。远处能看到建设中的高楼。这时心里会是一种很舒适的安静和拥有眼底这一切的富足的感觉。教室很大、很漂亮,我和我的朋友会在放学以后留在教室里唱歌,因为回声非常棒。
紫金港的路有很漂亮的名字,比如东区的叫藕舫路,西区的叫迪臣路。这里的路不像大学校园传统中常有的那种小路,它们是可以被称为马路的。很长,坦荡荡的。骑车的时候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很难得有这样的风了——我们在城市里吹到的,太拐弯抹角了。
阴天的时候,我会在紫金港的路上飙车,黑黑的云压在头顶的天空上,气氛阴郁而雄壮。在这样的天空下是很容易产生自我拷问情绪的。这样的情绪让我清醒认识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的身份。这身份,等同于一只蚂蚁或一株伏地小草。我们这样的年龄的确有充分少年轻狂的理由,但是一颗独对天地的卑微之心决不可忘却。我很高兴能够在紫金港的天空下找到它。
这是浙大的新校区紫金港,是我将停留一年的地方。我爱她,爱她的成长和她的豪迈。我知道我会想她的,在不久的和很久以后的将来。
关于老师
成长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它来自于学习和思考。上大学一年多来,不断真切地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而它主要源自于那些优秀老师的高远智慧。在浙大竺可桢学院里,就有这样一片神圣的星空在头顶铺开,那星空闪耀的是高贵的理性光芒。
伦理课的余潇风先生喜欢说的一个词是:“扬弃”。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扬弃“旧我”,塑造崭新人生。在竺院听各个风格迥异的先生上课,的确是扬弃“旧我”的过程。他们传授的是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传播高贵的人文精神。世界文明史的沈坚老师在一次论文讲评课上,用恳切的声调告诉我们,规范的学术论文应该是怎么样的,不应该是怎样的,却一点点说教的语气都没有。数学王兴华教授说到最小二乘法时严肃地对我们说,这种数学方法想要达到的目的只是使偏差最小,而不是消除偏差;类似的还有物理学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正是这些神秘玄妙的东西让我们永远有所期待,有所追求。这难道不比洞悉一切更让人感激吗?
最喜欢的是文艺美学的徐岱教授。徐老师的课安排在我们大学的第一学期,每个人身上还带着“成功中学生”幼稚的狂傲。他在给我们的第一节课上冷冷地说,我这门课不应该是大一的课,你们听不懂的,但是尽量吧。我们在底下小声地嘘了一声。之后,他用没有任何表情的声音评论“9·11”事件,然后说人的自由,人的生存自由不可侵犯;他说,生命是美的,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是最本色的温柔;他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杜拉斯的《情人》……开始几堂课我们真的听不懂,甚至是慌乱和尴尬;因为他是如此无情地毁掉了很多我们长期顶礼膜拜、自以为坚固如磐的知识结构。但是渐渐地,一些概念凸现出来,比如理念,比如真实世界,比如狂欢性。我们被迷住了,承认了自己的狭小和局限,发现有那么多高尚的智慧在前方。有多远?不知道。惟一能够确定的是,在前方。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而对徐老师,我们也渐渐感受到他严肃仪表下丰沛的激情、冷峻态度中对年轻人热切的希望。
学期结束考试前,徐老师依然没有任何表情、挺拔地站在讲台上,说要送我们两个字,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下:“快乐”。美学就是要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徐老师如是说。台下掌声如雷,长久不息。那一刻带给我的感动来自于美学,更来自于这位传授如何认识美、珍惜美的师长。
这样的学习和思考真让我欢喜。因为这是我热腾腾的成长啊。就像徐老师在他的某本著作后记中说的“青春无价,那已经一去不返的生命的单纯喜悦,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日益强烈地表现出它对于存在的意义。”
关于同学
浙大紫金港有支年轻的乐队叫“沸冰”。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和乐队的几个男孩子挺熟。随着“沸冰”在浙大的逐渐走红,不时会有人向我打听他们的情况。我就会认真地告诉对方,这支乐队确实值得欣赏,不仅仅因为他们把音乐演绎得如此激情,更因为他们对自己把握得如此冷静和智慧。
宇是乐队的创办者,高中时就是杭州一个小有名气的中学生乐队的成员。乐队的三个伙伴一起考进浙大以后,他就想再组建一个新的乐队。于是宇和他的伙伴就买乐器,找排练场地,找志同道合的人,琐碎的事情被他们做得忙而不乱、有条有理。
这种激情,让年轻,让生命,让友谊都丰盈起来,跳跃起来了。这一点,他们在很多场晚会上让矜持的浙大学生们一阵阵地欢舞沸腾就是明证。
但真正让我欣赏的还是他们激情中的踏实和冷静。我没有想到这几个男孩子都是那样清爽安详,排练的时候像做学问一样严谨细致。我问,玩音乐也要那么认真?他们说,即使是玩儿,也要玩出名堂;不认真怎么行?我还问过,学习时间怎么安排?他们认真地说,早就定好每周只有两天晚上排练,功课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一位浙大教授关于“激情”的解释:真正的激情不是天真的狂热,它必须有审智的维度。青年学生不能没有激情,但是更不能没有冷静的思维和对自己的把握。
在浙大的同学中,我常能感受到他们像“沸冰”一样清醒的、智慧的昂扬和激情。这不同于王朔所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描画,而是在火焰中有一颗“冰雪”般聪明的心。他们可以热气腾腾地暴走杭州,也可以清心寡欲如苦行僧般地研读;可以在新年狂欢夜上同声呐喊,更可以在第二天清晨认真誊写出一份目标明确的年度计划。而那些在实验室、图书馆夜以继日攻克难关的热情、“玩也要玩出名堂”的严肃更让人充满敬意。
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对岁月的真诚和珍惜。放纵自己只会带来时间、空间的局促,达到绝对的自由必须通过努力。
有一次和宇闲聊,我说非常喜欢“沸冰”这个名字,他笑言只是随意想到的。但是它非常准确地表达出你们以及浙大学生们的那种冷静的激情,我诚恳地说。
(转载自《安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