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农民运动会的举办对当地农村体育的影响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guiqq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2
  摘 要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国家。1988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每隔四年一届,是五大国家级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合肥市为响应全国农运会已举办两届。运动会共设抛秧苗、抗旱保苗、挑粮食、夫妻互背跑、田径等11个大项、30个单项。合肥市农运会举办后,影响了当地农村体育的发展,主要是对经济,环境的发展和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否对起到了促进当地农村体育的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还不多。本文以成功举办2009年合肥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的合肥市的乡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该地区乡(镇)赛前赛后体育锻炼、体育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相应结果,以期为我国农运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农民运动会 合肥市 农村体育 影响
  一、开展农村体育的必要性
  (一)农村体育的发展是建设新农村,构建我国和谐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民折射出我国的本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从科学社会发展观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包括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是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项重大战略举措。科学社会发展观的“全面”发展,不仅惠及城市的发展,还应该包括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中提出努力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形成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是农村经济、环境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更是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健康的现代化建设。
  (二)农村体育的发展是实现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合肥市全民体育文化的部分
  国务院在1995年6月20号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计划》分两个时期完成,在过去的第一工程时期(1995—2000年),我国群众体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现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第二个时期(2001—2010年)已完成,也是《计划》关键时期,是实现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攻峰阶段,目标力争在2010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合肥市市长吴存荣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会议确定合肥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于2009年10月在合肥体育中心举办。本届农民运动会主题为“新农村、新农民、新风貌”。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参赛人员条件认定等各项筹备工作,把本届农运会真正办成全市农民的体育盛会。
  (三)农村体育的发展是农民运动会开展的前提,同时农民运动会也成为农村体育发展到高峰的表现
  合肥市农民运动会成为响应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城市之一,其是由农民运动员参加的,全市性的综合性运动会。其举办的目的是:检阅农民体育的新成果,展示农民的新风貌,交流开展农民体育活动的新经验,为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推动农村改革开放,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同时也为我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农民运动会的目的明确地说明了举办农民运动会就是为了对农民体育锻炼情况的检验,为促进农村体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文化道德与物质文明的均衡发展。这是促进我市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方法、手段,也是充分实现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目的所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从开展农民运动会对体育发展的角度上分析,对第二届合肥农民运动会举办地区的农村居民在农运会开展前后的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与农运会后举办地区农村居民体育开展情况的对比,分析农运会的开展对举办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从农运会的举办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农村经济、农民精神风貌等方面的角度上分析,调查举办地区在农运会前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农村经济、居民精神风貌等方面的改观,分析农运会对举办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
  合肥是我国农业大市之一,农村和农民是我市社会和人口的主要成分。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民在推动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参与群体。历史实践证明,他们为中国社会及本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有当我市农民的身体素质、物质水平和文明程度再上一个台阶时,我市社会的文明进程才能快速推进。因此举办地区的农村体育发展情况及其它随着农民运动会开展而相应发生改观的举办地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经济发展,居民素质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为举办地区农村居民体育的开展提供客观的现实依据,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全民健身工程的全面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响应了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展,对今后各地方农民体育运动会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安徽省合肥市农民运动会开展情况
  合肥农民运动会是由农民运动员参加的,全市性的综合运动会,创办于2003年。在我市,农运会是仅次于市运会的大型运动会。前一届比赛在合肥市体育场举行。农民运动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比赛,它是广大农民欢乐、喜庆、团结、交流的节日,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合肥新农村、新农民、新气象、新风采的一次盛会,更是一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推进人的全面进步的一次盛会。合肥市市长吴存荣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会议确定合肥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于2009年10月在合肥体育中心开幕,历时4天。本届农民运动会主题为“新农村、新农民、新风貌”。运动会由三县四区和三大开发区组建代表团,三县以乡村,四区以乡村、街道,开发区以街道、社居委为单位组织代表队参加比赛。三县四区三大开发区参赛人员(领导干部组除外)必须是在当地工作、生活的农业户口中的人员,年龄在18周岁以上,身体健康。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参赛人员条件认定等各项筹备工作,把本届农运会真正办成全市农民的体育盛会。本届农运会设置拔河、抛秧苗、抗旱保苗、挑粮食、夫妻同心奔前程等11个大项30个小项,其中多数项目具有强烈的耕作特色,比赛共吸引57个乡村、21个街道、5个社居委的2560名运动员参加,比首届农运会参赛人数激增了2倍左右。农运会对举办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影响:农运会的承办,提高了农村人口素质,形成了健康文明新风尚。在筹备农运会期间,合肥市大力开展全民参与农运会活动,增强居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为迎接农运会的召开,政府的整治,并成立了专门机构,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抽调专门人员对县城、集镇努力完成“三项建设”的标准进行了全面整治。通过农运会期间的重新整治,给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面和便利。   四、农民运动会与农村体育的关系
  关于全国农民运动会与农村体育相关性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尚不多见,农民运动会与农村体育是存在着辩证相互关系的,农民运动会因农村体育的存在而存在,因农民的存在而存在。农村体育的发展是农民运动会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农村体育的发展,农民运动会也就形同虚设。从理论上分析,竞赛能促进发展,并且,从许多举办过大型体育赛事城市的实践经历来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举办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农民运动会举办的目的上来看,农民运动会的开展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手段,是检验农村体育发展状况的一种方式。从目前来看仅有一篇文献是从农运会与农村体育发展的关系上进行研究的,但也只是在整体宏观上对农运会的管理、组织、项目增设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未从农民运动会与农村体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上进行实际的、实地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从实践出发,对农民运动会前后农村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农民运动会对农村体育所产生的实际效应,为进一步促进合肥市,安徽省农村体育的发展,缩小城乡体育差异;同时,探讨农运会的举办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进一步完善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开展及其它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参考依据。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事实证明,大型体育比赛,尤其是在我国,也是世界唯一的全国性的农民运动会这一特殊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对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体育及农村经济等各事件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运会的举办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体育认识和态度、农运会的举办改善了当地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环境、农运会的举办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农运会的举办提高了当地农村体育人口和体育参与者的数量、农运会的举办提高了当地农村体育管理水平。
  六、结语
  回首过去,合肥市农村体育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低下,体育参与人口及体育人口严重不足,体育活动设施、场地条件不足等。面对现在,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举办后的今天,在合肥市“农运”精神的激励和促进下,合肥市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展望未来,合肥市农村体育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正迅速地破土而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当然,也要有后天良好的培养,笋苗才能长成茂盛、浓密的竹林。
  参考文献:
  [1] 侯岩.在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会议上讲话[EB/OL].http://www.saps.gave.can/shaft/t20060515—68962.hem.2006.4.25.
  [2] 林艳兴,邹思球,葛友爱.访中国农民体协主席陈耀邦[N].农民日报.2004.l0.25.
  [3]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9,86,82.
  [4] 曾理.中国农村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3.
  [5] 王建欣.开展农村体育重要性的几点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3(8):18-19.
  [6] 袁广锋,张水顺.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84-86.
  [7] 陈志强,苗向荣.生存?享受?发展是农村体育生命力的源泉[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8-1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唐山高校专职教师体育健身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唐山市高校教师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了解偏低;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年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较差。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是一个综合评价,是一个动态的管理,它涵盖了过程和结果,是学生对体育的掌握及学生自身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提高量化统计,应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而我校武术内容的考试,仍然是教师根据学生考试当时完成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2  摘 要 珍珠球是满族的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主要是由其自身特有的健身功能和社会价值决定的;珍珠球有着体育项目所特有的健身、教育、文化等功能,其也有自身特有的运动特点,例如体能要求的全面性和侧重性、技战术的融合性等等。  关键词 珍珠球 特点 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研究发现体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最基础、最关键的作用,是其他社会化主体不能替代的。本文应用社会学主要理论分析体育中有关人的社会化问题,从三个阶段来认识作为主体社会化的人在体育活动中决策、遵从、更改及适应过程,使我们加深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对体育价值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中华武术是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内容丰富、社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本文就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形态进行研究。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文化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以及管理模式,进一步强调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对策比如:加大体育健康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及发展农村特色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  关键词 农村体育 现状 对策  一、农村体育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顺德足球业余联赛进行探究,从自组织的角度论述草根体育组织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自发形成的组织共性,但业余联赛组织以次为契机成立法人公司,把升降级和转会制度引入到业余联赛中,又形成了顺德业余联赛和其它的特殊之处,而且联赛着重结合地方的足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