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音乐教学体会及反思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音乐教学,反思,体会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我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自从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各地方的课程改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那末具体怎样实施,就是要通过基层教育者反复思考--实践--修正--再实践的过程。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听过几节公开课,发现几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这让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上的我时常感到困惑,是否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吗?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吗?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音乐教学要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面貌,如果运用得当,会大大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会课堂时间,出现画蛇添足的效果。如范唱,教师范唱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较容易效仿的感受,就比放不熟悉人唱的光盘的效果好,感觉目标离学生自己较近,当然,在适当的时候作为欣赏可以放。再如伴奏,录制好的伴奏听起来可能会感觉效果很好,但是它有死板、不灵活的缺点,当学生在练习学唱时,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灵活的随着学生走,并能够通过变化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比伴奏带更有感染力。诸如此类等等的例子比在一一列举。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上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二)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課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以上这些都是在实施课改后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及感受,写出来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和学习。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塑造美。让我们共同努力,使音乐如磁铁般吸引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爱好吧!
  
其他文献
班风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风貌,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和学生身心发展。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促使每个学生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因此,本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特别重视班风建设,经过长期摸索和总结,我认为要建立良好的班风,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确定目标抓长效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风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主要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氛围思维评价质疑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中,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知识的更新加快,因此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呢?主要有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物理教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自然的实施素质教育,是对物理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 物理       近三十年来,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逐步在完善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而教学的根本任务都是为尽快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头脑的开拓型人才。但
做任何事都要讲求一个效率,尤其是在学校,课堂效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学校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在高职课堂中的学习效率的策略.
(2010年全国新课标理综卷26题)将0.23 mol的SO2和0.11 mol的O2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SO3,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 O2后重新达到平衡,SO2的浓度 (填“增大”“不变”“减小”), O2的转化率 (填“升高”“不变”“降低”), SO3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不变”“减小”)。在计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创造力的高低,决定了国家民族竞争力的强弱。只有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敏锐性、流畅力性、变通性、独创性、精进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听、说、读写交际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英语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实践性与活动性。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