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是近年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帮助作用。另外,由于种种原因,高校艺术类理论课程“翻转课堂”的尝试也是困难重重。因此,有必要针对现状进行“翻转课堂”的定制化策略探索,包括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差异化体系打造及如何利用学生碎片时间,通过案例教学等手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关键词:“翻转课堂” 艺术类理论 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无疑是教学工作一个无法避免的“难点”。一方面是理论课程在普及文化综合知识和指导学生艺术实践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种种原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更加缺乏兴趣。这就使得高校艺术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求改革探索之道,以求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艺术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资源。
在诸多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翻转课堂”的教改模式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互联网信息革命带来的“知识爆炸”,使得大量原本是由课堂教学完成的知识讲授,变成了高校学生在课堂之外唾手可得的资讯信息。那么,针对高校艺术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又是否具有改革价值?具体的教学改革,又该如何结合艺术类理论课程的特点进行推进呢?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和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是课下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以及相关学习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课上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解决之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形式。[1]究其本义,主要是侧重于学生的课前准备和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能够掌握基础内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职能,也从原来单一的内容讲授转变为面向学生的课前学习状况,侧重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借助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高校学生已经能够广泛接触到数字图书馆、公开课等内容,有更多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首先,“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和运用,将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拓展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来。其次,作为课堂教学的课外补充,“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前对于资料、视频、公开课等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背景资料的学习,课堂教学也能够更加集中于核心内容的讲授。最后,“翻转课堂”实际翻转的,是学生和教师的传统权力结构。因为课前学习能够让对相关内容产生问题意识的学生成为课堂主动的一方,凭借对于知识不断的追问占据课堂的主动地位。同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成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配合和引导”。[2]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这一改革中更加凸显出来,显示出高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高校艺术类理论教学现状
然而,“翻转课堂”的各种特点和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并不意味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生硬地套用到高校教学的课堂中去。尤其是高校艺术类理论课堂教学,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单纯的“翻转课堂”势必遭遇诸多困难。
首先,对高校艺术类学生而言,“翻转课堂”所要求的大量课外时间对他们来说其实属于稀缺品。中国高校一到二年级的学生原本就面临着课时多、课业压力大的问题,大学生每周课时量多在20~30课时之间,再加上学生会、社团活动等时间的占用,留给低年级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原本就有限。而艺术专业的在校生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校期间要从事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包括实践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作业),能够利用在“翻转课堂”上的课余时间就更加寥寥无几。
其次,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查找资料进行课前主动学习这一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使是作为基础知识和背景的网络上现有的资料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以《广播电视概论》课程为例,“新闻六要素”这一概念属于基础理念,然而在笔者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索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混淆了“新闻六要素”和“叙事六要素”概念的状况。究其根本,是因为网络资料词条在收录“新闻六要素”时,出现了常识错误。刚刚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本科生尤其是艺术类本科生,由于学历层次限制,尚不具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叉印证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因此,在没有教師课堂引导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进行开放式自主学习,就要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本身慎之又慎。
最后,就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本身而言,也存在着自主学习的难度。就笔者所教授的编导专业而言,涉及的理论课程横跨社会学、艺术学、文学、传播学等方向,都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因此,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必须限定在课堂讲述的范围之内,这就是艺术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要进行的重要思考。
三、艺术类理论课程“翻转课堂”教改策略探索
(一)建构和课堂教学互补的“翻转课堂”体系
所谓“翻转课堂”,主要是学生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了传授知识的过程,[3]和课堂教学的模式及内容互为补充。这就要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内容和模式,都要与课堂教学一起进行统一建构和差异性打造,形成课上课下互补的模式。教师在“翻转课堂”的设计中,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和方向进行把握。而在内容方面,形成将文化背景、作品赏析等内容交由学生自主学习,核心概念课堂集中讲授的内容体系架构。
(二)利用碎片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基于艺术类学生课余时间较少的现状,针对他们的“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更多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如5~10分钟的短视频、慕课、短文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在碎片时间完成,帮学生减轻课下负担。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案例、短视频、开放性问题等趣味性内容,交由学生课下进行讨论,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突出案例翻转教学,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笔者看来,翻转课堂最为核心的并不在于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而是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将一些原本在课堂展示的案例(影视片段、音乐、美术作品、新闻等)进行“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走入课堂之前通过案例的了解和掌握,对课程教授范围有初步的感性印象。如在《艺术概论》的课堂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观看对西方巴洛克美术经典作品进行创意改编的短视频,先让学生直观了解巴洛克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色,同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为什么巴洛克艺术在光影和构图上的呈现如此怪异?这时在课堂上进行内容讲授,学生对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同时,“翻转课堂”的案例自主学习也避免了理论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学到错误知识的尴尬,将核心的内容阐释牢牢抓在教师手中。
四、结语
“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索对高校师生来讲,都是颠覆僵化传统、创造更加开放自由的教学体系的有益尝试。然而如果不尊重课程本身的属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一探索本身也可能变成师生共同的负担。因此,针对高校艺术类理论课程的“翻转课堂”,必须构建合理体系,将适合的内容和方向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放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煜镔.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改进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9(10).
[2]张向华,张鸿艳.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究[J].林区教学,2019(04).
[3]张亮.“翻转课堂”在《传媒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传媒论坛,2019(04).
(作者简介:张一骢,男,博士研究生,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但午剑,女,博士研究生,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媒介文化)(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翻转课堂” 艺术类理论 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无疑是教学工作一个无法避免的“难点”。一方面是理论课程在普及文化综合知识和指导学生艺术实践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种种原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更加缺乏兴趣。这就使得高校艺术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求改革探索之道,以求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艺术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资源。
在诸多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翻转课堂”的教改模式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互联网信息革命带来的“知识爆炸”,使得大量原本是由课堂教学完成的知识讲授,变成了高校学生在课堂之外唾手可得的资讯信息。那么,针对高校艺术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又是否具有改革价值?具体的教学改革,又该如何结合艺术类理论课程的特点进行推进呢?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和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是课下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以及相关学习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课上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解决之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形式。[1]究其本义,主要是侧重于学生的课前准备和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能够掌握基础内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职能,也从原来单一的内容讲授转变为面向学生的课前学习状况,侧重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借助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高校学生已经能够广泛接触到数字图书馆、公开课等内容,有更多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首先,“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和运用,将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拓展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来。其次,作为课堂教学的课外补充,“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前对于资料、视频、公开课等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背景资料的学习,课堂教学也能够更加集中于核心内容的讲授。最后,“翻转课堂”实际翻转的,是学生和教师的传统权力结构。因为课前学习能够让对相关内容产生问题意识的学生成为课堂主动的一方,凭借对于知识不断的追问占据课堂的主动地位。同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成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配合和引导”。[2]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这一改革中更加凸显出来,显示出高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高校艺术类理论教学现状
然而,“翻转课堂”的各种特点和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并不意味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生硬地套用到高校教学的课堂中去。尤其是高校艺术类理论课堂教学,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单纯的“翻转课堂”势必遭遇诸多困难。
首先,对高校艺术类学生而言,“翻转课堂”所要求的大量课外时间对他们来说其实属于稀缺品。中国高校一到二年级的学生原本就面临着课时多、课业压力大的问题,大学生每周课时量多在20~30课时之间,再加上学生会、社团活动等时间的占用,留给低年级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原本就有限。而艺术专业的在校生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校期间要从事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包括实践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作业),能够利用在“翻转课堂”上的课余时间就更加寥寥无几。
其次,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查找资料进行课前主动学习这一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使是作为基础知识和背景的网络上现有的资料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以《广播电视概论》课程为例,“新闻六要素”这一概念属于基础理念,然而在笔者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索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混淆了“新闻六要素”和“叙事六要素”概念的状况。究其根本,是因为网络资料词条在收录“新闻六要素”时,出现了常识错误。刚刚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本科生尤其是艺术类本科生,由于学历层次限制,尚不具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叉印证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因此,在没有教師课堂引导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进行开放式自主学习,就要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本身慎之又慎。
最后,就高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本身而言,也存在着自主学习的难度。就笔者所教授的编导专业而言,涉及的理论课程横跨社会学、艺术学、文学、传播学等方向,都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因此,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必须限定在课堂讲述的范围之内,这就是艺术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要进行的重要思考。
三、艺术类理论课程“翻转课堂”教改策略探索
(一)建构和课堂教学互补的“翻转课堂”体系
所谓“翻转课堂”,主要是学生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了传授知识的过程,[3]和课堂教学的模式及内容互为补充。这就要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内容和模式,都要与课堂教学一起进行统一建构和差异性打造,形成课上课下互补的模式。教师在“翻转课堂”的设计中,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和方向进行把握。而在内容方面,形成将文化背景、作品赏析等内容交由学生自主学习,核心概念课堂集中讲授的内容体系架构。
(二)利用碎片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基于艺术类学生课余时间较少的现状,针对他们的“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更多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如5~10分钟的短视频、慕课、短文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在碎片时间完成,帮学生减轻课下负担。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案例、短视频、开放性问题等趣味性内容,交由学生课下进行讨论,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突出案例翻转教学,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笔者看来,翻转课堂最为核心的并不在于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而是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将一些原本在课堂展示的案例(影视片段、音乐、美术作品、新闻等)进行“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走入课堂之前通过案例的了解和掌握,对课程教授范围有初步的感性印象。如在《艺术概论》的课堂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观看对西方巴洛克美术经典作品进行创意改编的短视频,先让学生直观了解巴洛克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色,同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为什么巴洛克艺术在光影和构图上的呈现如此怪异?这时在课堂上进行内容讲授,学生对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同时,“翻转课堂”的案例自主学习也避免了理论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学到错误知识的尴尬,将核心的内容阐释牢牢抓在教师手中。
四、结语
“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索对高校师生来讲,都是颠覆僵化传统、创造更加开放自由的教学体系的有益尝试。然而如果不尊重课程本身的属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一探索本身也可能变成师生共同的负担。因此,针对高校艺术类理论课程的“翻转课堂”,必须构建合理体系,将适合的内容和方向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放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煜镔.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改进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9(10).
[2]张向华,张鸿艳.大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究[J].林区教学,2019(04).
[3]张亮.“翻转课堂”在《传媒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传媒论坛,2019(04).
(作者简介:张一骢,男,博士研究生,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但午剑,女,博士研究生,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媒介文化)(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