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ao2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明显感受到这门课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作为教师,也明显感受到了这门课程所带来的突破,我认为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几个简单道理,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课,转化为孩子们一种内在的社会倾动力,那就是: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1.真实体验,获得感受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它不仅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如《走进残疾人》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①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②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也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让道;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
  又如《规则是怎么来的》一课的教学,我在学生了解了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定规则的过程。我一再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先让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如果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半数的人同意才算通过。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终于制定出一系列的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家制定的规则要靠大家遵守。如果执行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班规的制定,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改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
  
  2.巧用电教,促师生情感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时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我们有必要恰当地运用好电教手段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例如在学习《林则徐虎门硝烟》时播放鸦片毒害中国老百姓的惨境,学生无不愤慨,加深了对鸦片走私危害的认识,同时也清楚国家落后就会被人欺负,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解放学生,使其自主乐学
  教师要敢于把学生从传统的“做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创设“三多”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愿学、乐学。
  3.1多设计学生自由活动的环节,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课,教师不宜多讲,让学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评价中明白家庭的温馨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自己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激发学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恩。
  3.2多采用激励措施,如课堂上多使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聪明”等激励性语言或发“小红花”等正面激励措施,让学生愿说,敢说,敢做,乐学。
  3.3多给学生自我表现机会,如学生发言可变举手点名式为不举手的自由式,有些行为规范要由语言表述改为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约束,有更多的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既可活跃学生身心,表现学生内心世界,保持学生积极乐学的情绪,又可活跃思维,深化道德认识。
  总之,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必须既要合理的使用教材,灵活的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取知识,在愉悦中掌握本领,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导行准确、实用、巧妙,必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运用是广泛的,灵活的,潜移默化的,只有教会学生质疑解惑,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以教材为范本,以质疑为主导,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效率,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专业技能,是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兴趣的最直接的途径,因此“问”是教师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问”的技巧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提问,生疑,强化意识,灵问活答,追问  To “ask” sh
期刊
初中思想政治课围绕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改革点,在编写、设计的过程中,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并倡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形式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觉悟;侧重形式对学习能力和方法的训练,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活动中,力求达到师生互动,使教师不仅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如何激趣,每位教师都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巧”教“乐”学,利用游戏为新课搭桥铺路,利用直观形式,竞赛手段,电化情境,角色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教师教学考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激发,学英语,兴趣,策略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激发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贯穿
期刊
课堂教学是培养英语实践能力与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英语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呢?    1.诱导学生“开口说”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为不愿说,说错了怕别人笑,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情况最常见。而对于英语这门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工具来说,“开口”是学好的第一要素。因此,首先要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两者之间的
期刊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使其个性品质又好又快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非智力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1.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学好生物的重要保证  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式,迸发出富于灵性的思想火花。    【关键词】时机,引导,空间,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振兴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栋梁的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巧妙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打破思维的定势,从新的角度和侧面审视问题,从而迸发出许多富于灵性的思想火花。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较浓的英语学习兴趣,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在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
期刊
1.引入概念的教学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引入这个环节设计、组织的好,后面的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展开,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进行比较,继而顺利地形成概念。  1.1实例引入。  实例引入是指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及实例,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学生所接触过的、恰当的实例进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以不能停滞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    1.创设生活情景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