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是一项基础,也是一种能力。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数学中概念的引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的落实,几何知识中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推导、运用,解方程、比例等都需要计算来实现。
怎样让小学生算得又对又快?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寻到了一定的答案。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第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算理。算理是计算的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才能更好的计算。
1、通过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首先结合图片的情景理解算理,让学生感到知识的生动性。在学习《连加连减》 时,先出现主题图,问:图上画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汇报看到的数学信息:先有5只小鸡在吃东西,又走来了2只,然后又来了1只。有了这些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自然很快列出算式5+2+1=8(只)。
其次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要挖掘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以帮助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到知识的亲切性,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先创设情景,让学生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明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揭示出学习的新内容。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3千米=()米 5000米=( )千米,括号里应填什么,明白填的理由,深刻理解千米的概念,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还有估一估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采用了哪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算一算,(可以步测、找参照物、用时间估测)。在生活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千米的认识不在单调与抽象。
2、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有意识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比如,摆小棒就是常见的一种操作学习活动,计算36除以3时,先让学生拿出36根小棒试着分给3位同学,再汇报分的过程及方法,特别强调平均分这种分法,学生就理解了除的含义。
第二方面、要让学生懂得算法。小学阶段,要想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掌握计算是一大关键,计算方法得当是计算的保障。
自主探索算法,展示自己发现的算法,呈现各种各样的算法,进行优化处理,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算法,再运用到自己的學习中。例如计算9+5=?时,先拿来两个能装满10个苹果的盒子,里面分别装9个和5个苹果,再问苹果的总数。有的学生在9个的基础上又数5个得到了总数;有的学生从5个中拿出1个放到装9个的盒子里凑成了10个,共得到了14个;有的学生提出借1个装满9个这一盒得到15个,然后还1个得到14个。数数的方法很直接,凑十的方法很直观,而借的方法很巧妙。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算法。
第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计算,用于解决问题。
1、训练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趣味性。
学习了《口算乘法》后,先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训练:第一、填空,口算40X3时,可以改写成加法算式()+( )=( ),所以40X3=( );还可以先算4X3=( ),再在得数的后面天上()个0,即40X3=( )。口算23X2时,可以想:( )X2=( ),3X2=6,( )+( )=( ),所以23X2=( )。第二、计算,60X8= 32X2= 300X4= 42X2= 30X5 = 31X3= 第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买钢笔,每盒钢笔9支,5盒钢笔一共多少支? 一支钢笔8元,买一盒钢笔要多少钱?
然后对学生进行能力提升的训练:写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是360的乘法算式,至少写出3个算式。学生愿意做题,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就会肯学、乐学。如果让学生练得枯燥,练得死板,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2、训练形式要多样化。
比如:在学完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要进行巩固练习。先进行知识梳理,明确练习的目标,教师叫学生回忆一下有关周长的知识,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公式,揭示课题:运用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为题。
接着进行基础练习,第一、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完成练习题:长18厘米、宽6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边长是1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第二、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巩固练习。第三、要进行拓展训练。第四、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这样环环相扣的变式练习,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训练学生提升能力,特别要注重心算能力的训练,可以开展听算、视算、比赛算、定时算、“开火车算”、同学出题大家算等形式,在短时间内比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非常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有成就感,就会乐此不疲。
3、要特别重视训练中的读。读懂题,明确要求,读中思考,才能理清思路,找到做的方 法,作出正确的解答。在教学《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复习导入,计算152X3= 412X3= 243X3= 22X14= 62X53= 59X44= 接着课件出示例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读题,读懂题里面的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读懂数学问题,分析信息与问题的关系,再来列式计算:145X12=17840(千米),而且要列竖式计算,明确每一步计算的过程及方法。由个别的题拓展开去,知道任何多位数乘多位数,都可以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计算。让学生读、讲、练,从而学到了知识,训练了能力。
4、训练要持之以恒。一个人成功,坚持努力是关键,善于观察学生,寻找时机不断鼓励引导,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强烈的“绝不放弃”的信念和决心。坚持每日一练,既巩固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发展了智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和灵魂。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算,怎样算。深度的思考加上有效的训练,学生才会算得又对又快。
四川省什邡市南泉小学 四川省什邡市 618499
怎样让小学生算得又对又快?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找寻到了一定的答案。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第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算理。算理是计算的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才能更好的计算。
1、通过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首先结合图片的情景理解算理,让学生感到知识的生动性。在学习《连加连减》 时,先出现主题图,问:图上画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汇报看到的数学信息:先有5只小鸡在吃东西,又走来了2只,然后又来了1只。有了这些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自然很快列出算式5+2+1=8(只)。
其次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要挖掘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以帮助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到知识的亲切性,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先创设情景,让学生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明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揭示出学习的新内容。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3千米=()米 5000米=( )千米,括号里应填什么,明白填的理由,深刻理解千米的概念,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还有估一估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采用了哪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算一算,(可以步测、找参照物、用时间估测)。在生活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千米的认识不在单调与抽象。
2、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有意识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比如,摆小棒就是常见的一种操作学习活动,计算36除以3时,先让学生拿出36根小棒试着分给3位同学,再汇报分的过程及方法,特别强调平均分这种分法,学生就理解了除的含义。
第二方面、要让学生懂得算法。小学阶段,要想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掌握计算是一大关键,计算方法得当是计算的保障。
自主探索算法,展示自己发现的算法,呈现各种各样的算法,进行优化处理,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算法,再运用到自己的學习中。例如计算9+5=?时,先拿来两个能装满10个苹果的盒子,里面分别装9个和5个苹果,再问苹果的总数。有的学生在9个的基础上又数5个得到了总数;有的学生从5个中拿出1个放到装9个的盒子里凑成了10个,共得到了14个;有的学生提出借1个装满9个这一盒得到15个,然后还1个得到14个。数数的方法很直接,凑十的方法很直观,而借的方法很巧妙。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算法。
第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计算,用于解决问题。
1、训练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趣味性。
学习了《口算乘法》后,先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训练:第一、填空,口算40X3时,可以改写成加法算式()+( )=( ),所以40X3=( );还可以先算4X3=( ),再在得数的后面天上()个0,即40X3=( )。口算23X2时,可以想:( )X2=( ),3X2=6,( )+( )=( ),所以23X2=( )。第二、计算,60X8= 32X2= 300X4= 42X2= 30X5 = 31X3= 第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买钢笔,每盒钢笔9支,5盒钢笔一共多少支? 一支钢笔8元,买一盒钢笔要多少钱?
然后对学生进行能力提升的训练:写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是360的乘法算式,至少写出3个算式。学生愿意做题,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就会肯学、乐学。如果让学生练得枯燥,练得死板,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2、训练形式要多样化。
比如:在学完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要进行巩固练习。先进行知识梳理,明确练习的目标,教师叫学生回忆一下有关周长的知识,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公式,揭示课题:运用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为题。
接着进行基础练习,第一、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完成练习题:长18厘米、宽6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边长是1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第二、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巩固练习。第三、要进行拓展训练。第四、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这样环环相扣的变式练习,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训练学生提升能力,特别要注重心算能力的训练,可以开展听算、视算、比赛算、定时算、“开火车算”、同学出题大家算等形式,在短时间内比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非常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有成就感,就会乐此不疲。
3、要特别重视训练中的读。读懂题,明确要求,读中思考,才能理清思路,找到做的方 法,作出正确的解答。在教学《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复习导入,计算152X3= 412X3= 243X3= 22X14= 62X53= 59X44= 接着课件出示例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读题,读懂题里面的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读懂数学问题,分析信息与问题的关系,再来列式计算:145X12=17840(千米),而且要列竖式计算,明确每一步计算的过程及方法。由个别的题拓展开去,知道任何多位数乘多位数,都可以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计算。让学生读、讲、练,从而学到了知识,训练了能力。
4、训练要持之以恒。一个人成功,坚持努力是关键,善于观察学生,寻找时机不断鼓励引导,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强烈的“绝不放弃”的信念和决心。坚持每日一练,既巩固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发展了智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和灵魂。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算,怎样算。深度的思考加上有效的训练,学生才会算得又对又快。
四川省什邡市南泉小学 四川省什邡市 61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