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1日下午5时左右,阿里巴巴公司向媒体和公众自揭伤疤,让自身陷入“欺诈门”,引发内部人事地震,CEO卫哲等多位高管引咎辞职。卫哲这位曾经带领着阿里巴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CEO,在阿里巴巴持有的股份仅次于董事局主席马云,属阿里巴巴“二号人物”,他的“不体面”辞职自然引发了舆论的争相猜测。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无论这个职业经理人在公司业绩如何,无论以什么原因离职,公司都会给予冠冕堂皇的理由,绝少在公告中冠以“引咎辞职”的“罪名”,因为对于一位职业经理人来说,“引咎辞职”就近乎在毁他的职业前程。
有人推测卫哲是因为阿里巴巴业绩不佳、股价不振等原因被辞退的;有人认为这是阿里巴巴内部多年来错综复杂的人事斗争的结局,老板马云一贯采用阶段性用人的“驭人术”,利用完卫哲后“卸磨杀驴”,铁腕手段借人事变更施展新战略;还有人猜测此举是马云在向美国雅虎展示自己在阿里的绝对控制地位,以便推动解决阿里和雅虎的股权纠纷问题;更有人怀疑这是阿里为躲过央视“3·15”晚会的曝光,采取的变被动为主动的公关策略。几乎所有推测都指向一个结论——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卫哲只是个替罪羊。
虽然阿里巴巴强大的公关攻势不断向外界强调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但是在外界看来,卫哲实际上是“被辞退”,和所谓的价值观关系不大。“引咎”这个有着强烈负面含义的词语,触动了众多中国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神经,很多人跳出来为卫哲鸣不平,连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唐骏也表示“理解马云的做法,但更同情卫哲”。
“公司显然是仔细计算过成本之后,认为自曝家丑要比被曝黑幕强得多。GS欺诈事件的影响在扩大,如果国外买家发起诉讼,或是被国外媒体先曝出黑幕就非常麻烦。”一位阿里巴巴离职员工这样说道。如果发生诉讼,司法就需要有人来承担,甚至坐牢,经济上的损失也会非常高,“最为关键的是在海外的形象无法挽回”。
“如果这件事纸里包不住火了,不如选择主动出击的方式,否则马云多年来打造的诚信形象会一落千丈。”在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看来,事件本身也许并不需要卫哲辞职,或者不需要采用“引咎”那么强烈的措辞,在这里马云采取“矫枉过正”的做法比较到位,“马云的用意很明确,对外界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以压倒外界对他的怀疑”。
职业生涯曾经辉煌
卫哲并不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中的元老,他是个“空降兵”。
1970年生于上海的卫哲,可谓青年才俊,他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凭着一步步踏实地努力打拼,24岁就担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经理;28岁担任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2002年担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成为世界500强最年轻的中国总裁。2005年,卫哲高调写下《金领——21世纪职业生涯完胜之道》,当时他是和唐骏争夺中国“打工皇帝”名号的劲敌。
卫哲初遇马云是在2001年的哈佛商学院,两人当时都被邀请去作演讲,当时他们并不像现在那样出名,从那时起两人会有时在一起喝茶聊天,聊聊金庸武侠。
2006年11月,卫哲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任上离职,出任阿里巴巴CEO。在掌舵阿里巴巴仅一年之后的2007年11月6日,卫哲就带领着阿里巴巴在香港成功上市,帮助许多阿里巴巴人实现了多年的财富梦想,也养活了阿里集团下属的淘宝、支付宝等“兄弟姐妹”。此后,他又协助马云完成了高层换血、国外业务布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作为回报,卫哲获得了4800万股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且拿着业内少有的高薪。在一份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业(内资)老总薪酬排行榜中,卫哲名列榜首,年薪超过了5000万元,虽然阿里官方并未承认该榜单,但是卫哲的身价也可见一斑。
危难之时顾全大局
尽管外界诸多评论,处在事件漩涡中的卫哲却饱含感情地说:“申请辞职的原因是我作为CEO没有起到阿里巴巴价值观捍卫者的最重要的职责……作为CEO的失察职责我理应勇于担当。”
“我的辞职对公司内外一定震动很大,但我相信这样的震动甚至阵痛是必要的,健康的。没有这样的震动,不足以重新唤醒我们的使命感和价值观,没有这样的阵痛,不足以表明我们为客户第一愿意付出的代价!”卫哲在离职前给阿里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这样写道。他还说,他难过的不是他个人的得失和荣辱,而是难过没有更早地去和阿里的同事们一起捍卫最重要的价值观体系,坚持客户第一。
卫哲的职业精神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分析认为,从对外披露的信息来看,大家都能明白马云此举是丢车保帅,卫哲能忍辱负重,接受“引咎辞职”的说法,是一个优秀职业经理人顾全大局的职业素养的体现。
“我会用一段时间来反思和反省,也会用我的方式为阿里巴巴的事业和阿里巴巴的团队,一如既往地努力!并期待着将来的某一天,能和阿里巴巴的同学们继续我们的事业!”卫哲曾说过阿里巴巴将是他所从事的最后一份专职工作,但有人根据卫哲离开时发的这封内部邮件,猜测他还会重回阿里巴巴。
按照马云当初的说法,希望卫哲来到阿里巴巴后,可以把他在传统行业中的管理经验带到阿里巴巴,让阿里巴巴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在4年多的时间里,卫哲完成了带领B2B上市、高层换血的使命;完成了国外业务布局,并成为B2B与投资者沟通的一个友好界面。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当时任命的初衷。
“职业生涯在一个人的生命当中永远是暂时的。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有这样的境界就足矣:有些老本,有个老窝,有位老婆,有群老友。”多年前,卫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未来,如今看来这样的境界已经实现,或许他是真的累了,现在正是休息的时候。
卫哲的两次离职,都没能绕开“欺诈”二字。2006年11月卫哲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任上离职,出任阿里巴巴CEO时,百安居在中国市场正当辉煌。可是他走后,留下的一屁股官司,都是在指称百安居以欺诈手段克扣货款。巧合的是,如今马云受到资本市场的压力而被迫抛弃他,同样是阿里巴巴这个上市公司在他管理下陷入了欺诈的漩涡。5年过去了,卫哲的脾气似乎一点儿也没变。无论是管理百安居还是阿里巴巴,“欺诈”都与他如影随形。
百安居在卫哲离职后,供货商造反,店面纷纷关闭,官司接踵而至,这些麻烦事儿不仅与他毫无关联,而且还得了个“离了卫哲百安居就玩儿不转”的美名,他无须对百安居的没落负责。这次阿里巴巴落下一个“诈骗”的罪名,卫哲以一封邮件“引咎辞职”,全身而退,照样无须负任何责任。不知卫哲心中对此又作何感想?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无论这个职业经理人在公司业绩如何,无论以什么原因离职,公司都会给予冠冕堂皇的理由,绝少在公告中冠以“引咎辞职”的“罪名”,因为对于一位职业经理人来说,“引咎辞职”就近乎在毁他的职业前程。
有人推测卫哲是因为阿里巴巴业绩不佳、股价不振等原因被辞退的;有人认为这是阿里巴巴内部多年来错综复杂的人事斗争的结局,老板马云一贯采用阶段性用人的“驭人术”,利用完卫哲后“卸磨杀驴”,铁腕手段借人事变更施展新战略;还有人猜测此举是马云在向美国雅虎展示自己在阿里的绝对控制地位,以便推动解决阿里和雅虎的股权纠纷问题;更有人怀疑这是阿里为躲过央视“3·15”晚会的曝光,采取的变被动为主动的公关策略。几乎所有推测都指向一个结论——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卫哲只是个替罪羊。
虽然阿里巴巴强大的公关攻势不断向外界强调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但是在外界看来,卫哲实际上是“被辞退”,和所谓的价值观关系不大。“引咎”这个有着强烈负面含义的词语,触动了众多中国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神经,很多人跳出来为卫哲鸣不平,连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唐骏也表示“理解马云的做法,但更同情卫哲”。
“公司显然是仔细计算过成本之后,认为自曝家丑要比被曝黑幕强得多。GS欺诈事件的影响在扩大,如果国外买家发起诉讼,或是被国外媒体先曝出黑幕就非常麻烦。”一位阿里巴巴离职员工这样说道。如果发生诉讼,司法就需要有人来承担,甚至坐牢,经济上的损失也会非常高,“最为关键的是在海外的形象无法挽回”。
“如果这件事纸里包不住火了,不如选择主动出击的方式,否则马云多年来打造的诚信形象会一落千丈。”在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看来,事件本身也许并不需要卫哲辞职,或者不需要采用“引咎”那么强烈的措辞,在这里马云采取“矫枉过正”的做法比较到位,“马云的用意很明确,对外界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以压倒外界对他的怀疑”。
职业生涯曾经辉煌
卫哲并不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中的元老,他是个“空降兵”。
1970年生于上海的卫哲,可谓青年才俊,他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凭着一步步踏实地努力打拼,24岁就担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经理;28岁担任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2002年担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成为世界500强最年轻的中国总裁。2005年,卫哲高调写下《金领——21世纪职业生涯完胜之道》,当时他是和唐骏争夺中国“打工皇帝”名号的劲敌。
卫哲初遇马云是在2001年的哈佛商学院,两人当时都被邀请去作演讲,当时他们并不像现在那样出名,从那时起两人会有时在一起喝茶聊天,聊聊金庸武侠。
2006年11月,卫哲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任上离职,出任阿里巴巴CEO。在掌舵阿里巴巴仅一年之后的2007年11月6日,卫哲就带领着阿里巴巴在香港成功上市,帮助许多阿里巴巴人实现了多年的财富梦想,也养活了阿里集团下属的淘宝、支付宝等“兄弟姐妹”。此后,他又协助马云完成了高层换血、国外业务布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作为回报,卫哲获得了4800万股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且拿着业内少有的高薪。在一份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业(内资)老总薪酬排行榜中,卫哲名列榜首,年薪超过了5000万元,虽然阿里官方并未承认该榜单,但是卫哲的身价也可见一斑。
危难之时顾全大局
尽管外界诸多评论,处在事件漩涡中的卫哲却饱含感情地说:“申请辞职的原因是我作为CEO没有起到阿里巴巴价值观捍卫者的最重要的职责……作为CEO的失察职责我理应勇于担当。”
“我的辞职对公司内外一定震动很大,但我相信这样的震动甚至阵痛是必要的,健康的。没有这样的震动,不足以重新唤醒我们的使命感和价值观,没有这样的阵痛,不足以表明我们为客户第一愿意付出的代价!”卫哲在离职前给阿里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这样写道。他还说,他难过的不是他个人的得失和荣辱,而是难过没有更早地去和阿里的同事们一起捍卫最重要的价值观体系,坚持客户第一。
卫哲的职业精神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分析认为,从对外披露的信息来看,大家都能明白马云此举是丢车保帅,卫哲能忍辱负重,接受“引咎辞职”的说法,是一个优秀职业经理人顾全大局的职业素养的体现。
“我会用一段时间来反思和反省,也会用我的方式为阿里巴巴的事业和阿里巴巴的团队,一如既往地努力!并期待着将来的某一天,能和阿里巴巴的同学们继续我们的事业!”卫哲曾说过阿里巴巴将是他所从事的最后一份专职工作,但有人根据卫哲离开时发的这封内部邮件,猜测他还会重回阿里巴巴。
按照马云当初的说法,希望卫哲来到阿里巴巴后,可以把他在传统行业中的管理经验带到阿里巴巴,让阿里巴巴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在4年多的时间里,卫哲完成了带领B2B上市、高层换血的使命;完成了国外业务布局,并成为B2B与投资者沟通的一个友好界面。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当时任命的初衷。
“职业生涯在一个人的生命当中永远是暂时的。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有这样的境界就足矣:有些老本,有个老窝,有位老婆,有群老友。”多年前,卫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未来,如今看来这样的境界已经实现,或许他是真的累了,现在正是休息的时候。
卫哲的两次离职,都没能绕开“欺诈”二字。2006年11月卫哲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任上离职,出任阿里巴巴CEO时,百安居在中国市场正当辉煌。可是他走后,留下的一屁股官司,都是在指称百安居以欺诈手段克扣货款。巧合的是,如今马云受到资本市场的压力而被迫抛弃他,同样是阿里巴巴这个上市公司在他管理下陷入了欺诈的漩涡。5年过去了,卫哲的脾气似乎一点儿也没变。无论是管理百安居还是阿里巴巴,“欺诈”都与他如影随形。
百安居在卫哲离职后,供货商造反,店面纷纷关闭,官司接踵而至,这些麻烦事儿不仅与他毫无关联,而且还得了个“离了卫哲百安居就玩儿不转”的美名,他无须对百安居的没落负责。这次阿里巴巴落下一个“诈骗”的罪名,卫哲以一封邮件“引咎辞职”,全身而退,照样无须负任何责任。不知卫哲心中对此又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