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天的素质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制度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我认为: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关键词] 真教育;爱心;责任;心心相印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基于陶先生的这段话,我很自然地想到今天的素质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制度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我认为: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所谓“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的理解就是: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铸造,情感只能用情感去点燃,而能力也只能靠能力来培养。
一、 真正的教育需要有一颗真爱之心、真诚善意之心
真教育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爱就意味着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必须的。而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是眼里只有分数的教育。现在的许多教育,其本质不是奉献,而是索取:向学生索取,让学生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然后自己光荣,学校成名;教学生索取:要考出高分,将来考上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出路,好的工作,高的工资,甚至可以讨美女老婆。总之,教育已经无时不刻地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坑而难以自拔。当然,这并不是老师自己要的,这是整个社会氛围和教育机制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以致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麻木、冷漠或者虚伪、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之间,教育也因此失去了“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对学生之爱,就意味着奉献;没有对学生的奉献,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师道》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如同阳光雨露,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因为有爱,才可以实现情感的交流,才可以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也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航标灯,是人类所要代代相传的文明火把。只有爱心,才能让你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信其道,亲其师;只有爱心,才能感化一切,填补学生感情的真空;只有爱心,才能给学生受伤的心灵以抚慰;只有爱心,才能唤醒沉睡的灵魂;只有爱心,才能架起信赖的桥梁;只有爱心,才能铸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一)、爱心是关注、给予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并培养他们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树立生活的信心,找到人生的位置,追求人生的乐趣和幸福。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实施“爱心教育”,才会对学生的关怀不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体现在实质上。只有得到重视的学生,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才能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也只有重视学生,才会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和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帮助和引导落到实处。我班上的钟晓晓同学,她有自残的行为。我每次跟她交谈都是用手搭在她的肩上,并拍拍她的后背,向她传达我对她的爱和信任。每当她脸色不对时,我马上给她一个关切的眼神,当她考试进步了,我都会鼓励她。经过多次努力,终于打开了她的心扉,把她从危险的边沿拉了回来。以后,再也没出现过这种行为了。在九年级的一次考试中,她的语文成绩是班上的第一名。
(二)、爱心是理解、宽容
教师所施教的对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讲,都不可能是理想的对象,而是现实的存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人生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在个性和心理等方面的不同,也使他们在需求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针对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关怀、引导。才不会去理想化地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埋怨学生思想太复杂、毛病太多。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来说,理解永远是重要的,它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的基础。有了真心的理解,就会对学生的问题、痛苦、烦恼给予真切的关怀、同情、宽容。我班上的张星同学,他对学习没有上进心,自控力差,每天都是得过且过,课堂上、自习课上总想找机会讲话或睡觉,成绩总是无法再上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操行分对他不起作用,多次跟他谈话也无济于事。于是我另辟跷径,就是在作文课上读他的作文,称赞他哪里哪里写得好,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我发现每次读完他的作文他都有好的改变。
(三)、爱心是信任、尊重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都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信任意味着对学生的肯定、尊重和支持,他们也会因此更自尊和自信;对教师而言,学生的信任是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以深刻影响的基础和前提,也同样使教师对自身充满自信。师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信任,才可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不仅应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更应该改变观念,尊重学生。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就不可能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平等关系,也就不会有师生之间的协调的合作关系。班上的李韦同学,他的妈妈开家长会的时候,告诉我说他早恋了。妈妈跟他无法沟通,不知道怎么办,让我帮开导他。此后,我几乎每周都借故叫他到办公室几回,让他背诗然后表扬他的记忆力好,上进心强之类的,只字不谈早恋。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老走神。就叫他过办公室,说他神情恍惚一定有心事。一开始,他狡辩说不是,我让他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我说我当他是朋友,以人格保证帮他保密。结果,他就一五一十地说了。说是七年级的一名女同学,是排练元旦晚会的节目时认识的。他承认上课又想她了,晚上睡不着也想她。后来,我跟他谈理想,谈人生,分析利弊,他答应我由原来的每天多次想自我控制到尽量少想,然后努力学习让自己忙碌,慢慢地就会淡化了。我也希望他自己努力学习变得优秀一点。过了半学期,他妈妈来开家长会时,激动地抓住我的手说他儿子变好了,连声说谢谢。
二、做好真教育,必须要“走心”
“走心”这两个字非常有内涵,我觉得用在教育上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理解他们。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作为教师要学习心理学,懂得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每一年龄阶段儿童有适合学习、最有效掌握的教材,教师有责任重视学生学习最佳期限,不应盲目拔高和迟滞。在教学中,要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课前,教师要在备课时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心理规律等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情”,洞察每个学生的表现。他们的表情动作,言行举止,他们是否在倾听、是否在学、是否在快乐的学等课堂行为都要尽收于教师的眼底。努力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课后,立足学情,设计作业,课后辅导做到“对症下药”。
三、做好真教育,要有一颗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种对工作高度的使命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担当,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它是一种使命,一种做人的态度。比尔盖茨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教师的职业决定着我们必须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善于发现并发挥儿童潜在的创造力。孩子的心灵是十分秩嫩的。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困难,在孩子看来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很有可能造成他们厌倦学习,甚至逃避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及时发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不要让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就拿内宿生来说吧,老师经常要帮他们保管生活费,教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教他们与宿友友爱相处、互相学习等等。老师的角色既是保姆又是教育者。做好真教育,教学上教师也要更新观念,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四、真正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
教师指导学生,学生促进教师,两者互为前提,相得益彰。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教学相长。“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和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学,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反对先生。”在陶行知先生那里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父爱,是以平等为基础的朋友之爱,以情感赢得情感,以心灵感受心灵。魏书生把学生看作是老师的助手,凡事都跟学生商量,他提出,要商量、商量、再商量。他说,班里有五十名同学,就有五十名助手,有五十名助手在帮助班主任干活,还有什么事干不成的呢?相反,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对立面,那么,班主任就有五十名对手,他既使有三头六臂,也管不好学生。由此可知,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思想与陶行知先生的平等之心如出一辙。师生之爱,有母爱、有父爱,有友爱、还有同志之爱,因此,师生之情,有亲情、有友情,也有爱情。这里的爱情,是博爱之爱,是爱满天下之爱,是人和人之间最为真挚的情感之爱。
半个多世纪之前的陶行知教育中的师爱思想,同今天的素质教育相提并论,并非是牵强附会的联系。这不仅仅是因为现在还有不少教育并未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更因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培养学生素质的前提是教育者的高素质,而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还是那句话,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参考文献
[1]黄丽蓉.《真教育——心心相印的活动》
[2]马晓洪.《走向真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10.9B
[3]孙云晓.《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关键词] 真教育;爱心;责任;心心相印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基于陶先生的这段话,我很自然地想到今天的素质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制度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我认为: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所谓“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的理解就是: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铸造,情感只能用情感去点燃,而能力也只能靠能力来培养。
一、 真正的教育需要有一颗真爱之心、真诚善意之心
真教育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爱就意味着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必须的。而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是眼里只有分数的教育。现在的许多教育,其本质不是奉献,而是索取:向学生索取,让学生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然后自己光荣,学校成名;教学生索取:要考出高分,将来考上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出路,好的工作,高的工资,甚至可以讨美女老婆。总之,教育已经无时不刻地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坑而难以自拔。当然,这并不是老师自己要的,这是整个社会氛围和教育机制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以致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麻木、冷漠或者虚伪、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之间,教育也因此失去了“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对学生之爱,就意味着奉献;没有对学生的奉献,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师道》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如同阳光雨露,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因为有爱,才可以实现情感的交流,才可以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也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人类的永恒需要,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航标灯,是人类所要代代相传的文明火把。只有爱心,才能让你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信其道,亲其师;只有爱心,才能感化一切,填补学生感情的真空;只有爱心,才能给学生受伤的心灵以抚慰;只有爱心,才能唤醒沉睡的灵魂;只有爱心,才能架起信赖的桥梁;只有爱心,才能铸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一)、爱心是关注、给予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并培养他们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树立生活的信心,找到人生的位置,追求人生的乐趣和幸福。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实施“爱心教育”,才会对学生的关怀不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体现在实质上。只有得到重视的学生,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才能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也只有重视学生,才会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和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帮助和引导落到实处。我班上的钟晓晓同学,她有自残的行为。我每次跟她交谈都是用手搭在她的肩上,并拍拍她的后背,向她传达我对她的爱和信任。每当她脸色不对时,我马上给她一个关切的眼神,当她考试进步了,我都会鼓励她。经过多次努力,终于打开了她的心扉,把她从危险的边沿拉了回来。以后,再也没出现过这种行为了。在九年级的一次考试中,她的语文成绩是班上的第一名。
(二)、爱心是理解、宽容
教师所施教的对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讲,都不可能是理想的对象,而是现实的存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人生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在个性和心理等方面的不同,也使他们在需求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针对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关怀、引导。才不会去理想化地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埋怨学生思想太复杂、毛病太多。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来说,理解永远是重要的,它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的基础。有了真心的理解,就会对学生的问题、痛苦、烦恼给予真切的关怀、同情、宽容。我班上的张星同学,他对学习没有上进心,自控力差,每天都是得过且过,课堂上、自习课上总想找机会讲话或睡觉,成绩总是无法再上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操行分对他不起作用,多次跟他谈话也无济于事。于是我另辟跷径,就是在作文课上读他的作文,称赞他哪里哪里写得好,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我发现每次读完他的作文他都有好的改变。
(三)、爱心是信任、尊重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都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信任意味着对学生的肯定、尊重和支持,他们也会因此更自尊和自信;对教师而言,学生的信任是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以深刻影响的基础和前提,也同样使教师对自身充满自信。师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信任,才可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不仅应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更应该改变观念,尊重学生。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就不可能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平等关系,也就不会有师生之间的协调的合作关系。班上的李韦同学,他的妈妈开家长会的时候,告诉我说他早恋了。妈妈跟他无法沟通,不知道怎么办,让我帮开导他。此后,我几乎每周都借故叫他到办公室几回,让他背诗然后表扬他的记忆力好,上进心强之类的,只字不谈早恋。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老走神。就叫他过办公室,说他神情恍惚一定有心事。一开始,他狡辩说不是,我让他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我说我当他是朋友,以人格保证帮他保密。结果,他就一五一十地说了。说是七年级的一名女同学,是排练元旦晚会的节目时认识的。他承认上课又想她了,晚上睡不着也想她。后来,我跟他谈理想,谈人生,分析利弊,他答应我由原来的每天多次想自我控制到尽量少想,然后努力学习让自己忙碌,慢慢地就会淡化了。我也希望他自己努力学习变得优秀一点。过了半学期,他妈妈来开家长会时,激动地抓住我的手说他儿子变好了,连声说谢谢。
二、做好真教育,必须要“走心”
“走心”这两个字非常有内涵,我觉得用在教育上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理解他们。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作为教师要学习心理学,懂得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每一年龄阶段儿童有适合学习、最有效掌握的教材,教师有责任重视学生学习最佳期限,不应盲目拔高和迟滞。在教学中,要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课前,教师要在备课时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心理规律等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情”,洞察每个学生的表现。他们的表情动作,言行举止,他们是否在倾听、是否在学、是否在快乐的学等课堂行为都要尽收于教师的眼底。努力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课后,立足学情,设计作业,课后辅导做到“对症下药”。
三、做好真教育,要有一颗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种对工作高度的使命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担当,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它是一种使命,一种做人的态度。比尔盖茨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教师的职业决定着我们必须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善于发现并发挥儿童潜在的创造力。孩子的心灵是十分秩嫩的。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困难,在孩子看来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很有可能造成他们厌倦学习,甚至逃避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及时发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不要让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就拿内宿生来说吧,老师经常要帮他们保管生活费,教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教他们与宿友友爱相处、互相学习等等。老师的角色既是保姆又是教育者。做好真教育,教学上教师也要更新观念,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四、真正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
教师指导学生,学生促进教师,两者互为前提,相得益彰。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教学相长。“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和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学,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反对先生。”在陶行知先生那里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父爱,是以平等为基础的朋友之爱,以情感赢得情感,以心灵感受心灵。魏书生把学生看作是老师的助手,凡事都跟学生商量,他提出,要商量、商量、再商量。他说,班里有五十名同学,就有五十名助手,有五十名助手在帮助班主任干活,还有什么事干不成的呢?相反,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对立面,那么,班主任就有五十名对手,他既使有三头六臂,也管不好学生。由此可知,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思想与陶行知先生的平等之心如出一辙。师生之爱,有母爱、有父爱,有友爱、还有同志之爱,因此,师生之情,有亲情、有友情,也有爱情。这里的爱情,是博爱之爱,是爱满天下之爱,是人和人之间最为真挚的情感之爱。
半个多世纪之前的陶行知教育中的师爱思想,同今天的素质教育相提并论,并非是牵强附会的联系。这不仅仅是因为现在还有不少教育并未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更因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培养学生素质的前提是教育者的高素质,而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还是那句话,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参考文献
[1]黄丽蓉.《真教育——心心相印的活动》
[2]马晓洪.《走向真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10.9B
[3]孙云晓.《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