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城市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同居住建筑本身一样,越来越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而也备受居民和设计人员的关注。笔者通过勘查城市居住区绿化环境的现状,发现存在的弊端,提出设计的新思路。居住区绿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绿地率的基础上,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构建特色植物庭院和植物群落。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环境;现状;设计原则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其实,居住区绿地及绿化配置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因此,人们对现代居住区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现实中许多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还有种种不令人满意之处,需要用新的设计理念去逐步完善。
1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环境现状
1.1 “为绿化而绿化”的设计观念表现普遍。主要表现在一些居住区方案设计阶段缺乏人性化的考虑,这类方案虽然也可以满足相关的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对绿地率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没有与居民可以互动的绿化空间设计。有的住宅区的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绿地景观被铁栅栏、过高的绿篱包围,楼间绿地没有供居民休憩的空间,这样的绿化居民无法真正使用,其实用功能远远不能发挥。
1.2 绿化设计单调,无法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植物景观。大多数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住宅区绿化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少小区都是一片草坪,中间点缀几棵银杏、紫叶李或黄杨、红叶小檗镶边等,以致于缺乏个性,不便于识别。缺乏有特色的园林植物和园林小品。
1.3 植物选择过分重视单一草坪,而忽略植物群落。受城市绿化整体现状的影响,居住区绿化有一种“重草坪,轻植物群落”的弊病。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植,其实并不科学,草坪相对植物群落而言,观赏性强,但生态效益弱,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的费用都很高,会增加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经济负担。其费用是相同面积的非单一性草坪景观(即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组合景观)的1.5~2倍。
1.4 植物配置重绿化,轻美化、香花、经济化。很多居住小区绿地率足,覆盖率挺也高,但就是没有很恬静优美的氛围,什么原因呢?小区里清一色的法桐、毛白杨,再有就是黄杨、女贞的组团,单调乏味。社区是和居民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小环境,好的设计可以改善提高人的生态环境。应该以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和建筑要互相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难道非要去公园才能看到春花烂漫、秋实丰硕么?居住小区里同样可以种植芬芳、艳丽、果实丰茂的植物。石榴、柿子、葡萄、樱花、木瓜、海棠等等都是很好得选择。只有让居民得到实惠得设计,才是最受欢迎得绿化设计。在植物搭配上要体现出季节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绿地空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
1.5 绿化设计与后期管护脱节,维护困难。由于我国物权法颁部时间不长,不少居住区在正式投入使用后,因疏于管理和维护,绿化好的环境遭到破坏而得不到及时维护,加上水、电等设施供应脱节,使居民的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降低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2 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30%,高档住宅区甚至要达50%~60%。居住区绿化设计对树种选择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此外,还应考虑以下:
2.1 绿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的设计是指与使用者行为心理活动相一致,尽量满足多样使用、群体多层次需求的设计。人性设计反对以车为本的思想及纪念性和展示性的设计意志,倡导以使用者为本,社及切实给使用群体带来便利。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北方地区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5,北方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绿化设计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宅旁绿地应当尽量集中在向阳的一侧。因为住宅楼朝南一侧往往形成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住宅北侧日光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可将甬路、埋置管线布置在这里。绿化时,应采用耐荫植物种类。另外,在东西两侧可种植高大乔木遮挡夏日的骄阳,在西北侧可种植高大乔木以阻挡冬季的寒风。科学实验证明,乔木周围温度冬高下低,比较稳定,所以,宅间绿化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乔木为主。要注意与建筑物、地下管网有适当的距离,以免影响建筑的通风、采光,影响数目的生长和破坏地下管网。乔木距离建筑物5m左右,距离地下管网2m左右;灌木距离地下管网和建筑物1~1.5m左右。对于那些有电线、电话线、热力、煤气管道通过,不适合种乔木的地方,为了减少尘土,调节温度,要设计种植草坪。
2.2 满足绿化覆盖率的基础上,追求构建特色植物庭院。考虑绿化功能的需要,以高大的乔木作为小区主干道的骨骼,提高绿化覆盖率,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幢建筑的前庭都规划一个开放式的小花园,每个花园的构图,布局应各有特色,使居民特别是儿童很容易识别自己的住所。庭院式绿化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人称“袖珍花园”。植物材料的种类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单调,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使统一中有变化,各组团、各类绿地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又各有特色树种,如玉兰院、石榴院、银杏路、樱花街等。
2.3 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现代化的居住区,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的改善环境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换算出城市最佳生态效益结构为乔木+灌木+草(含地被、绿篱),种植结构其比例为乔木:灌木:草:绿地=1:6:20:29,含义是29m2的绿地中,应有乔木1株,灌木(不含绿篱)6株,草(含地被植物、绿篱)20re2。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既节省土地,又在环境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效果。
2.4 绿化设计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居住区绿化不同于公园设计,在居住区的设计和建设中,要注重实用功效和美学艺术。现代的居住区是以自然为主轴,体现人的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因而在其景观效果表达上要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停放私家车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
此外,高质量的居住区绿化,还需要有高质量的后期管理,才能达到居住区景观的延续性。因此,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管理都必须要专业绿化队伍来完成。同时还应该注意到,部分居民常常是居住区绿化的直接破坏者,所以,我们要在居民区大力宣传绿化、美化知识和作用,教育居民要爱护,保护绿地,使他们懂得他们是绿化的直接受益者,并且可以鼓励、培训热心公益事业的公民共同参与小区的绿化管理。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环境;现状;设计原则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其实,居住区绿地及绿化配置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拓展生活空间等诸多作用,是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基础,因此,人们对现代居住区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现实中许多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还有种种不令人满意之处,需要用新的设计理念去逐步完善。
1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环境现状
1.1 “为绿化而绿化”的设计观念表现普遍。主要表现在一些居住区方案设计阶段缺乏人性化的考虑,这类方案虽然也可以满足相关的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对绿地率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没有与居民可以互动的绿化空间设计。有的住宅区的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绿地景观被铁栅栏、过高的绿篱包围,楼间绿地没有供居民休憩的空间,这样的绿化居民无法真正使用,其实用功能远远不能发挥。
1.2 绿化设计单调,无法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植物景观。大多数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住宅区绿化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少小区都是一片草坪,中间点缀几棵银杏、紫叶李或黄杨、红叶小檗镶边等,以致于缺乏个性,不便于识别。缺乏有特色的园林植物和园林小品。
1.3 植物选择过分重视单一草坪,而忽略植物群落。受城市绿化整体现状的影响,居住区绿化有一种“重草坪,轻植物群落”的弊病。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植,其实并不科学,草坪相对植物群落而言,观赏性强,但生态效益弱,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的费用都很高,会增加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经济负担。其费用是相同面积的非单一性草坪景观(即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组合景观)的1.5~2倍。
1.4 植物配置重绿化,轻美化、香花、经济化。很多居住小区绿地率足,覆盖率挺也高,但就是没有很恬静优美的氛围,什么原因呢?小区里清一色的法桐、毛白杨,再有就是黄杨、女贞的组团,单调乏味。社区是和居民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小环境,好的设计可以改善提高人的生态环境。应该以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和建筑要互相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难道非要去公园才能看到春花烂漫、秋实丰硕么?居住小区里同样可以种植芬芳、艳丽、果实丰茂的植物。石榴、柿子、葡萄、樱花、木瓜、海棠等等都是很好得选择。只有让居民得到实惠得设计,才是最受欢迎得绿化设计。在植物搭配上要体现出季节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绿地空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
1.5 绿化设计与后期管护脱节,维护困难。由于我国物权法颁部时间不长,不少居住区在正式投入使用后,因疏于管理和维护,绿化好的环境遭到破坏而得不到及时维护,加上水、电等设施供应脱节,使居民的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降低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2 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30%,高档住宅区甚至要达50%~60%。居住区绿化设计对树种选择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此外,还应考虑以下:
2.1 绿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的设计是指与使用者行为心理活动相一致,尽量满足多样使用、群体多层次需求的设计。人性设计反对以车为本的思想及纪念性和展示性的设计意志,倡导以使用者为本,社及切实给使用群体带来便利。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北方地区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5,北方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绿化设计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宅旁绿地应当尽量集中在向阳的一侧。因为住宅楼朝南一侧往往形成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住宅北侧日光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可将甬路、埋置管线布置在这里。绿化时,应采用耐荫植物种类。另外,在东西两侧可种植高大乔木遮挡夏日的骄阳,在西北侧可种植高大乔木以阻挡冬季的寒风。科学实验证明,乔木周围温度冬高下低,比较稳定,所以,宅间绿化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乔木为主。要注意与建筑物、地下管网有适当的距离,以免影响建筑的通风、采光,影响数目的生长和破坏地下管网。乔木距离建筑物5m左右,距离地下管网2m左右;灌木距离地下管网和建筑物1~1.5m左右。对于那些有电线、电话线、热力、煤气管道通过,不适合种乔木的地方,为了减少尘土,调节温度,要设计种植草坪。
2.2 满足绿化覆盖率的基础上,追求构建特色植物庭院。考虑绿化功能的需要,以高大的乔木作为小区主干道的骨骼,提高绿化覆盖率,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幢建筑的前庭都规划一个开放式的小花园,每个花园的构图,布局应各有特色,使居民特别是儿童很容易识别自己的住所。庭院式绿化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人称“袖珍花园”。植物材料的种类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单调,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使统一中有变化,各组团、各类绿地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又各有特色树种,如玉兰院、石榴院、银杏路、樱花街等。
2.3 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现代化的居住区,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的改善环境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换算出城市最佳生态效益结构为乔木+灌木+草(含地被、绿篱),种植结构其比例为乔木:灌木:草:绿地=1:6:20:29,含义是29m2的绿地中,应有乔木1株,灌木(不含绿篱)6株,草(含地被植物、绿篱)20re2。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既节省土地,又在环境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效果。
2.4 绿化设计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居住区绿化不同于公园设计,在居住区的设计和建设中,要注重实用功效和美学艺术。现代的居住区是以自然为主轴,体现人的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因而在其景观效果表达上要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停放私家车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
此外,高质量的居住区绿化,还需要有高质量的后期管理,才能达到居住区景观的延续性。因此,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管理都必须要专业绿化队伍来完成。同时还应该注意到,部分居民常常是居住区绿化的直接破坏者,所以,我们要在居民区大力宣传绿化、美化知识和作用,教育居民要爱护,保护绿地,使他们懂得他们是绿化的直接受益者,并且可以鼓励、培训热心公益事业的公民共同参与小区的绿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