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之所以在课堂上要进行深入的追问,就是为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记忆是短暂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深入的追问,让学生真正搞懂知识点,学生才能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对知识点做出解释和推导,这样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才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科学思维一般有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这五方面。其中,思维的深刻性尤为基础关键。如果只注重教学的形式,而不注重教学的实质,即使看到一些自己熟悉的知识点也没办法娓娓道来,只能想起来自己好像学习过这个知识,深入的提问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正确追问,达到我们的目的呢?
一、进行有效引导提问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习惯于在学生听不懂的时候及时给出指导,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但这样学生根本不用进行任何思考,这就导致他们对于得到的这些答案没有很深刻的印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也只知道结论,变一个因素就会不知所云。教师要改变这种方法,要让学生改变自己目前学习科学的态度。有时学生懒于思考,一些难题直接从网上百度或者是从参考书上进行抄袭,作业虽完成得非常好,但效果却不佳。当再一次遇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学生们还是不懂,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向更深处拓展。在学习科学上不仅能够知道结论,也能知道原因。要想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问,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通过教师给出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得出答案,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植物》这一节课时,经过观察,教师可能会总结出植物的共同特点就是:都需要水、阳光、空气、营养,都会繁殖后代,都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教学时不要直接给学生总结这些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各个特征,再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完善。因为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周围的很多植物,比如大树、小草和狗尾巴草等等,所以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难点和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植物得出结论。在刚开始观察时学生可能并不顺利,会一筹莫展,很长时间都想不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指导来帮助学生。例如,提问:“大家看这些植物都是生长在哪里?”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提醒可能会注意到,我们周围的植物都生长在地上,教师就可以接着问,“那它们为什么没有长在天上或者半空中呢”,学生就会进一步思考,半空中没有植物可以生长的地方,植物的生长一般都长在土里。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大多数植物都要长在土里呢?土壤里有什么可以帮助植物生长吗?”此时,顺延到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营养等。经历这种一步步有效提问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得到结论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不容易遗忘。此外,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听一听学生的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指导学生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让他们得出答案。
二、引领学生由“经验认识”向“科学认识”转化
学生的课堂观察往往是肤浅的,停留在表面,观察也不够细致,而科学课中,有些实验规律通常不是由这种粗糙的观察就能得出的,需要进一步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每一次观察活动中,尤其是碰到自己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的时候,学生受到“经验认识”的影响较大,会觉得这些现象不用观察就知道,所以在观察的时候便会掉以轻心,经常会忽略一些内涵。我们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这种“经验认识”轉化成“科学认识”,也就对学生的观察等科学习惯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执教五年级《光的折射》这一课时,刚开始,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将一只筷子插入一杯水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筷子变弯了。
追问:在哪里变弯了,为什么会变弯呢?
学生:在水面上变弯了!
显然,这样的描述是不清晰的。师:请大家来画一画你现在所看到的现象,再来说一说:筷子弯折的地方到底在何处?
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经历一个思维的过程,把观察到的事物转变成文本数据,从图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筷子弯折的地方在水和空气的交界面。另外,筷子变弯的角度学生也会有初步的感悟,加之教师的指导补充,从而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导致的。所以,适当的时候变换一个活动形式,学生的认识也会上升一个维度。
三、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娴熟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的思维在科学课堂的学习中走得更深入。
比如三年级《观察动物》这一课,观察金鱼时,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金鱼的特征表达出来后,就会觉得这一课已经完成了,其实并没有。我们都知道鱼类有很多种,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除了金鱼我们还知道哪些鱼?学生就会想到黑鱼、草鱼等等,然后自然就会产生疑问:黑鱼、草鱼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游泳和呼吸吗?通过进一步探索,这样就对于知识点以外的知识有了了解,学生的科学储备通过这样举一反三会像指数爆炸一样越积累越多,小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总结: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追问,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并不是要为难小学生,而是为了让他们更快的进步和提升,使他们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拓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探讨和创新。
一、进行有效引导提问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习惯于在学生听不懂的时候及时给出指导,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但这样学生根本不用进行任何思考,这就导致他们对于得到的这些答案没有很深刻的印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也只知道结论,变一个因素就会不知所云。教师要改变这种方法,要让学生改变自己目前学习科学的态度。有时学生懒于思考,一些难题直接从网上百度或者是从参考书上进行抄袭,作业虽完成得非常好,但效果却不佳。当再一次遇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学生们还是不懂,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向更深处拓展。在学习科学上不仅能够知道结论,也能知道原因。要想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问,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通过教师给出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得出答案,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植物》这一节课时,经过观察,教师可能会总结出植物的共同特点就是:都需要水、阳光、空气、营养,都会繁殖后代,都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教学时不要直接给学生总结这些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各个特征,再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完善。因为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周围的很多植物,比如大树、小草和狗尾巴草等等,所以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难点和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植物得出结论。在刚开始观察时学生可能并不顺利,会一筹莫展,很长时间都想不出答案,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问指导来帮助学生。例如,提问:“大家看这些植物都是生长在哪里?”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提醒可能会注意到,我们周围的植物都生长在地上,教师就可以接着问,“那它们为什么没有长在天上或者半空中呢”,学生就会进一步思考,半空中没有植物可以生长的地方,植物的生长一般都长在土里。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大多数植物都要长在土里呢?土壤里有什么可以帮助植物生长吗?”此时,顺延到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营养等。经历这种一步步有效提问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得到结论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不容易遗忘。此外,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听一听学生的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指导学生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让他们得出答案。
二、引领学生由“经验认识”向“科学认识”转化
学生的课堂观察往往是肤浅的,停留在表面,观察也不够细致,而科学课中,有些实验规律通常不是由这种粗糙的观察就能得出的,需要进一步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每一次观察活动中,尤其是碰到自己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的时候,学生受到“经验认识”的影响较大,会觉得这些现象不用观察就知道,所以在观察的时候便会掉以轻心,经常会忽略一些内涵。我们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这种“经验认识”轉化成“科学认识”,也就对学生的观察等科学习惯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执教五年级《光的折射》这一课时,刚开始,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将一只筷子插入一杯水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筷子变弯了。
追问:在哪里变弯了,为什么会变弯呢?
学生:在水面上变弯了!
显然,这样的描述是不清晰的。师:请大家来画一画你现在所看到的现象,再来说一说:筷子弯折的地方到底在何处?
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经历一个思维的过程,把观察到的事物转变成文本数据,从图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筷子弯折的地方在水和空气的交界面。另外,筷子变弯的角度学生也会有初步的感悟,加之教师的指导补充,从而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导致的。所以,适当的时候变换一个活动形式,学生的认识也会上升一个维度。
三、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娴熟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的思维在科学课堂的学习中走得更深入。
比如三年级《观察动物》这一课,观察金鱼时,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金鱼的特征表达出来后,就会觉得这一课已经完成了,其实并没有。我们都知道鱼类有很多种,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除了金鱼我们还知道哪些鱼?学生就会想到黑鱼、草鱼等等,然后自然就会产生疑问:黑鱼、草鱼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游泳和呼吸吗?通过进一步探索,这样就对于知识点以外的知识有了了解,学生的科学储备通过这样举一反三会像指数爆炸一样越积累越多,小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总结: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追问,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并不是要为难小学生,而是为了让他们更快的进步和提升,使他们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拓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探讨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