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红军长征在凉山派遣民族工作队源于红军创建之初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优良传统.基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较为薄弱的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实际,依照红军相关政治工作条例和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诸多指示,除了已组建的地方工作队,中革军委会还决定组建民族工作队.工作队的任务非常艰巨,他们先行深入彝区作调查了解,为中革军委决策提供重要情报,促成了彝海结盟,其他各部地方工作队也卓有成效地开展宣传动员群众及筹款、扩红等工作,为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北上抢占战略先机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及物质保障,也为解放凉山及凉山的民主改革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
【机 构】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出 处】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军长征在凉山派遣民族工作队源于红军创建之初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优良传统.基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较为薄弱的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实际,依照红军相关政治工作条例和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诸多指示,除了已组建的地方工作队,中革军委会还决定组建民族工作队.工作队的任务非常艰巨,他们先行深入彝区作调查了解,为中革军委决策提供重要情报,促成了彝海结盟,其他各部地方工作队也卓有成效地开展宣传动员群众及筹款、扩红等工作,为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北上抢占战略先机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及物质保障,也为解放凉山及凉山的民主改革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红军长征在凉山派遣工作队的经验及工作队的优良作风至今对我们不断完善凉山驻村工作队机制提升驻村干部的精神风貌都有重要的启示.
其他文献
准确把握中国治理现实、真正超越西方主流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将历史维度根植于政治学研究之中,建立历史传统与当下情境的有效关联.政治学中的历史究竟意味着什么?历史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是如何呈现的?由中西比较视野观察可知,历史制度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历史政治学的西学理论源泉;作为本土化的政治学研究路径,历史政治学在为中国政治学研究赋予历史感的同时,也拓展了主流政治学的考察范围.只有在理论自觉、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历史传统的认识,才能实现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以其遥远的年代和残缺的面貌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但通过对其种种蛛丝马迹的挖掘考索,仍然可以逐渐接近它的庐山真面目.几位先贤关于残卷“截五归四”均语焉不详,其实关于残卷截分,当事人所著《过眼余唱》就明确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早期寓目残卷者皆认为是李唐时人所写,后有人以避讳等原因提出质疑.但相关学术巨擘看法一致,旧说难以撼动;启功先生认为残卷书法与当时日本其他写本文献书风别无二致,其实这正是唐前齐梁时期盛行“写经体”的缘故;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杨守敬关于残卷的第二篇跋语,但该跋语疑点重重,当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一系列史学新刊物的出现,如《历史教学》《文史哲》《历史研究》等等,现代学术规范逐渐确立,其中也包括作为现代学术主要特点的脚注.尽管1950年代初这些刊物都采用直排形式,作者们多使用尾注或文中夹注,但1954年以后逐渐使用“直排脚注”.《文史哲》1955年率先使用了横排并确立了脚注的格式,《历史研究》等刊物也在1956年根据文化部对出版物标准的指示改为横排,从而奠定了现代脚注的格局.马克思主义史家在采用现代注释格式方面起了标杆作用,这主要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取得史学界指导思想,使
《六韬》内容的完成,当在战国时期,与齐国稷下学宫有关,但汉初并无完整的《六韬》,而仅有《太公》诸书中以《豹韬》等为题名的数篇或数组文章以及《太公阴谋》《金匮》等,彼此相对独立,经过彼此交叉和分化重组的演变,直至东汉才渐渐整合.经统计《中国兵书总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信息及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所录条目,并综合出土简牍、敦煌写卷、西夏译本以及《群书治要》节录和清人辑佚的文本,可知今存《六韬》版本接近200种.今将其划分为白文本、注解本、节录本及出土文献四类,根据笔者调查目验并校
中华文化符号浓缩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集体记忆与民族情感,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内蕴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深刻要义.以聚焦“共性”、强调“共同”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号表达的主基调,建构中华文化符号的价值整合机制.从而深刻体现出基于符号共享—价值共通—情感共鸣—理想共振的逻辑走向,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即通过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凝合个体公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知价值;凝聚中华民族大团结,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感价值;凝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蕴含着突出的问题导向和辩证的思维特质,体现了“时”“度”“效”的有机统一,具体体现为:社会治理要因“时”而动,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解决人民群众“三最”问题和基层治理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风险防控能力;社会治理要张弛有“度”,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要把握好政府与社会、继承与创新、德治与法治、维稳与维权的平衡点;社会治理要务求实“效”,必须提高社会治理的“四化”水平,以共建共治共享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司法执行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将其应用于司法执行可推动执行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更为便捷地共享执行信息、提高执行效率.区块链应用于司法执行符合科学技术“为善”的初衷,执行的特殊性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执行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决定了区块链技术必将广泛运用于执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执行也存在一定风险.应当进一步改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执行平台系统,大力发展区块链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促进执行中“代码”与法律的融合.
唐代帝王通过实施民族怀柔和羁縻策略,续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构建民族共同体.面对外侵采取战争手段安定边疆,维护民族共同体秩序,实现了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突破性发展.唐代帝王作为唐代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创作了不少诗史性质的诗歌,有民族史实的记录,也有民族共同体构建意识的表达.这些诗篇与史互证,可以说是对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全景式记述,在文学史和民族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对农村公益用地的利用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农村公益用地变迁性功能的发挥.现行《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对于农村公益用地规定虽有涉及,但内容简单.乡村振兴需要强化农村公益用地利用,农村公益用地利用能够体现土地价值,促进乡风文明.将现代化的发展理念逐步融入农村公益用地制度体系,通过树立土地利用的平等观念和内生式发展理念,可发挥农村公益用地的保障和利用功能.农村公益用地的利用应具体从明确类型界定、保障有效供给、实现物权权能、完善规划管理等方面加以规制,从而完善农村公益用地的制度体系,为建设美丽宜居富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和政治资源,是一个社会存在的根基,国家认同也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着重对国家认同教育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展开论述,并就新时代深化民族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提出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