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知道,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外语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教育成果突出、走向国际化办学的完全中学。很多人知道,从一所基础薄弱校到市级普通高中示范校,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还构建起了以“和谐与发展——爱、阳光、幸福”为主导的学校核心文化,以“五大阳光法则——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为重点的人文文化。今天,本刊记者走进这所学校,走进300多名教职员工和2800名“阳光姑娘”、“潇洒男孩”中间,亲身感受了他们拥有的爱、阳光和幸福。
走进西城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西外”)之前,这所学校在我心里只是一系列标签——
创建于1989年,是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完全中学,北京市首批体制改革试点校、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先后被认定为北京市奥林匹克外语学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的“ESD”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校。
学校构建以“和谐与发展——爱、阳光、幸福”为主导的核心文化和以“五大阳光法则——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为重点的人文文化,以“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为办学理念。
学校探索国际化办学途径,开展对外交流。目前已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韩国、瑞典、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等十二个国家的十多所学校建立了姐妹校关系,定期进行互访。
学校拥有校园网络、校园办公系统、教室多媒体双控系统、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馆和多功能教学厅等现代化设施,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
但当我走进西外之后,这所学校就化作我脑海里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影像,这些影像映在我心里,不能不说,不得不说——
细节背后:“爱,阳光,幸福”
西外综合楼一楼门厅里有两个雕塑,一个取名为“和谐球”——汉白玉的材质,镂空雕刻着两条腾飞的龙,工艺精湛,寓意深远。“和谐球”的旁边是孔夫子手持经卷的雕像。这两个雕塑摆在一起,一个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一个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之底蕴,赢得了无数的赞叹。可是这座楼门前的另两个雕塑——胜利女神和维纳斯,尤其是维纳斯,却曾经为落户中学的事经历了一番周折。不过尉校长说:“我相信我们西外的老师、学生和家长有这样的审美水平,这个雕像请进来不会有问题。”事实确实如此。但是,当初为什么想到要摆放维纳斯像呢?尉校长说:“维纳斯是爱和美的化身。我们把维纳斯、胜利女神请进来,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既懂得美,又充满智慧。而把维纳斯、智慧女神和孔夫子放在一起,是希望我们的学生既要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具有大世界心态。”
在西外,类似的混搭雕塑还有好几处。
在尉小珑校长的电脑里有这样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一大片坐着的人,其中有中年也有青年,有男也有女。从嘴型和表情看,他们一律在大笑,看起来不是一般的开心。尉校长说这是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情景。
西外的老师是爱笑的。学校的展室里,正对门口的位置就是一丛笑脸——几百位老师热情洋溢的笑脸组合成一颗心的形状,美不胜收。
常务校长王萍兰不久前做了脚部手术,每天打着石膏上班,就这样还筹备了区级的公开课,又参加了研讨。一天忙碌下来,她的脚肿得厉害,坐下时不得不把脚放到另一张椅子上。但她还是乐呵呵的,嘴角时刻是上翘的,好像心里有无尽的热情和快乐。
赵秀利副校长自称是全校最“厉害”的人,因为他负责德育工作,有时候需要严肃一点。但是一位老师无意中谈起的一件事却让我感觉到,赵校长虽然对待错误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对待犯错误的人却像春风一样温暖。去年冬天的一个中午,赵校长带着一个头发凌乱的学生来到办公室。他打来热水,又拿出自己的洗发液,还体贴地把门窗都关严,让学生把头发上涂抹的东西洗掉。那学生刚进来时很不情愿,等赵校长为他做完这些事,他就乖乖地把头发洗干净了。
综合楼四楼的一间屋子里传来歌声,是一首粤语歌,听得出是手机播放的,感觉有些粗糙。我好奇地走过去,发现那里是化学实验室。探头往里一看,只见一个手机放在桌上,一个人钻在桌子下面修理着什么。问他,说是总务处的职工。走出没多远,手机里的歌播放完了,不多一会儿有口哨声传出来,欢快的旋律回旋在楼道里。
现象解读
2001年,尉小珑校长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他看来,“和谐”对社会而言意味着公平和幸福,对学校而言则意味着氛围和力量,对师生员工而言意味着素质、品德和风度。西外的“和谐、发展”文化具体表现为“爱、阳光、幸福”这一核心文化,体现为五大阳光法则——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这一人文文化,浓缩为六个词,即爱(Love)、分享(Share)、享受(Enjoy)、创造(Create)、选择(Choose)、感激(Appreciate)。培养“阳光姑娘”和“潇洒男孩”是西外永恒的主题。
西外的师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实践、体验、感悟着学校的“幸福生活十二点儿”:精神生活更丰富一点儿;文化享受更精彩一点儿;教育水平更提高一点儿;对学生的关爱更多一点;对教育的投资更多一点儿;生活的信心更足一点儿;住的房子更大一点儿;开车子老师更多一点儿;旅游走得更远一点儿;自由支配的货币更多一点儿;精神更愉快一点儿;身体更健康一点儿。
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一字之差大变化
走进晨光中的西外校园,你会恍然间觉得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因为你的耳边只有一种声音——英语原版录音。没有人写作业,没有人默写单词,大家都在做的只有两件事,听录音,或者跟着录音读书。
对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正在外交学院学习的刘洋同学记忆犹新:“还记得学校的每个标志牌都是双语标注,于是在墨尔本,在悉尼,在华盛顿,在纽约,我能从容不迫地按照各种标志牌的指示信步大街小巷;还记得学校的楼层之间一句句精辟地道的谚语,于是作文中佳句满篇,文思泉涌,美文信手拈来;还记得每节英语课前一首动听的英文名曲,从Sailing到Heal The World,从古典到流行……于是每次聚会或才艺展示活动,我会毫不犹豫地一展歌喉……”
考入北京大学的姚青回忆说:“我们学习的都是最纯正、最地道的外语,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到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处处都有我们姐妹学校的身影。到国外交流学习,不仅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外语水平,更让我们体验到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让我们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现象解读
西外对早自习有一项特殊规定——只能听英语原版录音,不许做其他事。经过初中三年或中学六年的浸染,学生在英语文化、口语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刘洋感慨地说:“外教对我语音的评价只有一个词:natural(自然的,有天赋的)。然而我明白,我纯熟的发音更多的是得益于六年中孜孜不倦的早读,坚持不懈的背诵,全天候的英语环境,数不尽的对外交流活动……”
对于从西外走出的学生来说,刘洋的经历和感受都算不上独特。因为西外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而是完整的“教育”。
西外提出,外语教学不仅要教词汇、教语言,还要教文化,更要教做人,为培养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奠基。因此,“外语教学”要向“外语教育”转变。事实上,西外早已在践行这种理念。
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一字之差体现的是一种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体现的是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培养,从隐性的、从属的、不系统的地位,提高到显性的、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重的、系统培养的地位。
具体来说,西外的外语教育有以下内容:
在英语课程中实施学习策略教学。如通过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建立外语“习得”与“学得”的接口,学会使用资源策略,帮助师生适应web2.0时代带来的急剧膨胀的信息和知识;运用中介语理论进行错误分析,克服僵化,学习使用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这些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帮助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将英语课程与跨文化教学结合。西外的英语教学内容中一直坚持以原版教材为主,整合本土教材,这使学校的外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跨文化的教学。外版教材体现的是西方主流阶层认为其文化应广为世界所知的内容,本土教材体现的是我国的主流文化认为应为下一代所熟知的内容,师生在学习这些整合的教学内容时从自发到自觉地进行着文化对比,进行着跨文化的教学。语音训练、词汇教学、句法结构分析、对话训练、篇章阅读中皆渗透文化教学。
通过英语课程陶冶学生情感态度。课堂内外大量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衍生了大量合作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大密度的知识量,适度紧张的氛围,锤炼了学生的意志,与文化教学结合的课堂使学生既胸怀祖国,又具备国际视野,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受到陶冶。
西外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在课程中进行显性化处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多元化并存的时代中,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甚至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克服由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失误,甚至由此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者。
西外把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高素质的人。他们以外语学科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外语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学科优势和空间去完成育人功能,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大世界心态,锻炼能力,开发智力,拓宽视野,把外语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外语综合教育特色。与此同时,在科技、心理健康、教科研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方面也潜心研究,悉心摸索,大胆实践,最终形成了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教科研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五大特色,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五朵金花”。
学校德育:打造“阳光姑娘”和“潇洒男孩”
很喜欢看西外的操场,因为操场自身的特色,也因为操场上那些学生。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又是由老校改造而成,西外的操场远没有近些年新建学校的那么大,但是很“养眼”——中间有一排枝叶繁茂的树,可以让你的眼睛享受绿色;树下有阳光般明媚的女孩手捧书本,树两旁篮球场上活跃着潇洒帅气的男孩,整个场景活跃而融洽。
现象解读
一年一度各具特色的“国际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不仅与办学特色密切配合,更主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施展才华、学习合作的宽阔舞台,成为实施有效德育的基本载体。由教师指导、学生主办的西城外国语学校网站、西城外国语学校零点通讯社、《中国校园文学》西城外国语学校记者站、学生电视台、国际电台,全校师生集体创作出版的《少年时》、《琴瑟无弦》专辑,校园文学《无弦琴》、《桥》等系列刊物,学生主编的《新鲜》英语校报、《人生》《学会学习》等,都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活力和空间。
西外每年召开一次班主任研讨会,引导班主任的观念发生积极的变化,逐步树立“宽容是一种美丽”、“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在暂时后进的学生心田播下自尊自信的种子”等育人观点。家长学校则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既有不同年级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又有特殊学生的家长学校——针对特定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特殊的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进行了个性心理测验的反馈与分析、进入中学应做好的心理准备、了解青春期心理,重视青春期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放下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指导学生填报志愿、读懂孩子青春期、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等内容的讲座,使家长们掌握了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逐步认识到:要想做一名好家长,必须先做孩子的好朋友,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尊重孩子,互换角色去理解孩子,让孩子健康地走过青春期。
学校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级都会召开“潇洒男孩”、“阳光姑娘”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采取措施,组织什么是好男孩和是好女孩、十六岁的花季、生存与发展、战胜自我、十四岁生日庆典、美——情感——交往艺术、健康的中学生形象、十八岁成人仪式等系列主题班会和年级活动。
校长尉小珑:不能不写的人
对于尉小珑校长,民间多有评价,说他是一个能用英语思考的人,一个聪明睿智的人,一个一讲话就引起学生们一阵一阵雷鸣般掌声的人,一个冷不丁地幽默得让你笑得肚子疼的人,一个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的人。他庄谐适度,真正的举重若轻;他谈笑间决断事务,诙谐间传播智慧;他做事大气,逻辑严谨,条理清楚;他香烟抽得很勤,学校办得不错。
其实,除此之外,尉校长还有很多特点。
他的眼睛盯着别人的优点。对西外的老师他只有称赞:“萍兰校长是我们的外语教育专家,学校能有今天的外语教育特色,她功不可没。”“林华老师工作特别主动,每月出一期简报,没人让她做,都是她主动做的。学校一校三址,她总是积极主动去了解情况。”对校外的人他也不吝表扬:“这俩小伙子非常好,非常勤奋,没日没夜工作,还能帮我们出主意,帮我们策划。我太喜欢他们了。”尉校长说的这两个小伙子并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一个公司派来给学校做形象设计的工作人员。
他尊重他人,讲究工作艺术。身为校长,无论怎样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也无法完全回避批评。尉校长的原则是:怀着与人为善的心态,大面交流,个别交锋,不管怎样总是尊重为先,留足面子。当然,面对错误他私下也会很严厉。有一次,一个老师被他批评哭了。走到门外,别人问是怎么回事,尉校长答:“谁没有失恋的时候啊。”一句玩笑,化解了老师的尴尬,换来了老师的微笑。
他内心充满诗情画意。学校展室中德育部分这样写道:“爱,是成长的呵护,是塑造的雕琢,是心音的传递。是爱,萌发了责任,激发了智慧,滋润了和谐。爱,是温暖了我和你的牵手。”心理部分这样写道:“这里——有天街小雨的苏润,牧场田园的温暖。有悄然中的倾听,怅然中的宣泄。她是你停靠的港湾,歇脚的驿站。她离你并不遥远,在你的旅途中,在你的身边,在你想要的时候。”这些文字是尉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
他重情义,有真性情。老师们说,尉校长是一个可以掏出心来对人,也值得别人掏出心来交往的人。同事朋友就不用说了,就是对家长,他也是实实在在,自己能帮的绝不推诿。有一个学生家长说:“我的孩子马上面临毕业了,孩子今后的学习走向是我们最难决策的,关键时刻我们想到了尉校长。我们把想法跟尉校长一说,他一点都没犹豫,热情地接待我们,帮我们全面分析孩子的情况,给了我们最实际的建议。”
一位从柳州来西外挂职学习的校长把尉校长比作太阳。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把一个校长比作“太阳”似乎有些夸大,但尉校长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的确与太阳有相似之处。
他是无私的。尉校长尊重他人,一事当前总是先考虑别人,从不为自己争名夺利,始终坚守着豁达、淡泊的人格。他常常地说:“事儿是大家干的。”因为这种淡化自我、尊重人才的无私品质,他得到了西外所有教职员工深深的尊敬。
他是公平的。只要见到尉校长本人,你马上就可以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平民校长的气息——待人和气,从不摆官架子,也不摆名师、专家的架子。他和客人、师生打招呼都是笑容可掬,聊起天来轻松随意。在学校内部老师们都直接称呼他“小珑”,更重要的是,这种“民主、公平”的思想贯穿在他的工作中,学校的决议他从不一家独言,处理内部矛盾他公平合理,分配教师福利他公正公开。这些做法使他获得了很高的威望。
他是温暖的。尉校长极力提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心中充满阳光和真善美的人。”因为他的爱心,全校师生都感受到了温暖:教职员工家庭有了困难,他亲自探望解决;教职员工有了误解,他诚心沟通解释;师生之间有了矛盾,他耐心启发开导。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职员,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他的温暖,这使他得到了所有师生的拥戴。
他是平和的。尉校长很和气,但并不代表他不坚持原则。和每一个成功的校长一样,他的原则性也很强。只是在处理有悖原则的问题时,他选择了诙谐、幽默的方式,往往一段幽默的话语,就能使剑拔弩张的事态平缓;他不吝自损自贬,拿自己开玩笑,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然后再语重心长地开导,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就是对于下属的错误,他也很少拍案指责,他的原则是:凡是对人的批评都是个别交流,这也给下属以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西外有尉小珑这样一位校长,学校会怎样是可想而知的。难怪柳州这位校长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说:“校长散发出阳光,教师感受到阳光,所以他们都是幸福的。”也难怪西外的一位老师感慨地说:“没有管理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西外就已经达到了这个层次。”而尉小珑校长自己则说:“西外要建设大道文化,要让制度失效。”
走出西外的大门,一种感觉久久回旋在脑际,那种感觉就像尉小珑校长所说的:“走进西城外国语学校,就能感触到那种极为温暖的、令人舒适的、振奋而激扬的阳光。这是一片希望的沃土!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阳光起来,不由自主地感悟着生命的激情——美好!快乐!自由!幸福!”而我也终于明白,西外之所以能给人这样的感觉,就是因为西外一直把文化建设作为灵魂工程,“爱、阳光、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每一个西外人的内心。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中,西外的教职员工快乐工作,西外的学生幸福成长,西外人无论男女,无论长幼,个个都是“潇洒男孩”、“阳光姑娘”。■
走进西城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西外”)之前,这所学校在我心里只是一系列标签——
创建于1989年,是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完全中学,北京市首批体制改革试点校、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先后被认定为北京市奥林匹克外语学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的“ESD”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校。
学校构建以“和谐与发展——爱、阳光、幸福”为主导的核心文化和以“五大阳光法则——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为重点的人文文化,以“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为办学理念。
学校探索国际化办学途径,开展对外交流。目前已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韩国、瑞典、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等十二个国家的十多所学校建立了姐妹校关系,定期进行互访。
学校拥有校园网络、校园办公系统、教室多媒体双控系统、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馆和多功能教学厅等现代化设施,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
但当我走进西外之后,这所学校就化作我脑海里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影像,这些影像映在我心里,不能不说,不得不说——
细节背后:“爱,阳光,幸福”
西外综合楼一楼门厅里有两个雕塑,一个取名为“和谐球”——汉白玉的材质,镂空雕刻着两条腾飞的龙,工艺精湛,寓意深远。“和谐球”的旁边是孔夫子手持经卷的雕像。这两个雕塑摆在一起,一个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一个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之底蕴,赢得了无数的赞叹。可是这座楼门前的另两个雕塑——胜利女神和维纳斯,尤其是维纳斯,却曾经为落户中学的事经历了一番周折。不过尉校长说:“我相信我们西外的老师、学生和家长有这样的审美水平,这个雕像请进来不会有问题。”事实确实如此。但是,当初为什么想到要摆放维纳斯像呢?尉校长说:“维纳斯是爱和美的化身。我们把维纳斯、胜利女神请进来,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既懂得美,又充满智慧。而把维纳斯、智慧女神和孔夫子放在一起,是希望我们的学生既要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具有大世界心态。”
在西外,类似的混搭雕塑还有好几处。
在尉小珑校长的电脑里有这样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一大片坐着的人,其中有中年也有青年,有男也有女。从嘴型和表情看,他们一律在大笑,看起来不是一般的开心。尉校长说这是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情景。
西外的老师是爱笑的。学校的展室里,正对门口的位置就是一丛笑脸——几百位老师热情洋溢的笑脸组合成一颗心的形状,美不胜收。
常务校长王萍兰不久前做了脚部手术,每天打着石膏上班,就这样还筹备了区级的公开课,又参加了研讨。一天忙碌下来,她的脚肿得厉害,坐下时不得不把脚放到另一张椅子上。但她还是乐呵呵的,嘴角时刻是上翘的,好像心里有无尽的热情和快乐。
赵秀利副校长自称是全校最“厉害”的人,因为他负责德育工作,有时候需要严肃一点。但是一位老师无意中谈起的一件事却让我感觉到,赵校长虽然对待错误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对待犯错误的人却像春风一样温暖。去年冬天的一个中午,赵校长带着一个头发凌乱的学生来到办公室。他打来热水,又拿出自己的洗发液,还体贴地把门窗都关严,让学生把头发上涂抹的东西洗掉。那学生刚进来时很不情愿,等赵校长为他做完这些事,他就乖乖地把头发洗干净了。
综合楼四楼的一间屋子里传来歌声,是一首粤语歌,听得出是手机播放的,感觉有些粗糙。我好奇地走过去,发现那里是化学实验室。探头往里一看,只见一个手机放在桌上,一个人钻在桌子下面修理着什么。问他,说是总务处的职工。走出没多远,手机里的歌播放完了,不多一会儿有口哨声传出来,欢快的旋律回旋在楼道里。
现象解读
2001年,尉小珑校长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他看来,“和谐”对社会而言意味着公平和幸福,对学校而言则意味着氛围和力量,对师生员工而言意味着素质、品德和风度。西外的“和谐、发展”文化具体表现为“爱、阳光、幸福”这一核心文化,体现为五大阳光法则——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这一人文文化,浓缩为六个词,即爱(Love)、分享(Share)、享受(Enjoy)、创造(Create)、选择(Choose)、感激(Appreciate)。培养“阳光姑娘”和“潇洒男孩”是西外永恒的主题。
西外的师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实践、体验、感悟着学校的“幸福生活十二点儿”:精神生活更丰富一点儿;文化享受更精彩一点儿;教育水平更提高一点儿;对学生的关爱更多一点;对教育的投资更多一点儿;生活的信心更足一点儿;住的房子更大一点儿;开车子老师更多一点儿;旅游走得更远一点儿;自由支配的货币更多一点儿;精神更愉快一点儿;身体更健康一点儿。
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一字之差大变化
走进晨光中的西外校园,你会恍然间觉得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因为你的耳边只有一种声音——英语原版录音。没有人写作业,没有人默写单词,大家都在做的只有两件事,听录音,或者跟着录音读书。
对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正在外交学院学习的刘洋同学记忆犹新:“还记得学校的每个标志牌都是双语标注,于是在墨尔本,在悉尼,在华盛顿,在纽约,我能从容不迫地按照各种标志牌的指示信步大街小巷;还记得学校的楼层之间一句句精辟地道的谚语,于是作文中佳句满篇,文思泉涌,美文信手拈来;还记得每节英语课前一首动听的英文名曲,从Sailing到Heal The World,从古典到流行……于是每次聚会或才艺展示活动,我会毫不犹豫地一展歌喉……”
考入北京大学的姚青回忆说:“我们学习的都是最纯正、最地道的外语,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到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处处都有我们姐妹学校的身影。到国外交流学习,不仅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外语水平,更让我们体验到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让我们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现象解读
西外对早自习有一项特殊规定——只能听英语原版录音,不许做其他事。经过初中三年或中学六年的浸染,学生在英语文化、口语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刘洋感慨地说:“外教对我语音的评价只有一个词:natural(自然的,有天赋的)。然而我明白,我纯熟的发音更多的是得益于六年中孜孜不倦的早读,坚持不懈的背诵,全天候的英语环境,数不尽的对外交流活动……”
对于从西外走出的学生来说,刘洋的经历和感受都算不上独特。因为西外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而是完整的“教育”。
西外提出,外语教学不仅要教词汇、教语言,还要教文化,更要教做人,为培养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奠基。因此,“外语教学”要向“外语教育”转变。事实上,西外早已在践行这种理念。
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一字之差体现的是一种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体现的是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培养,从隐性的、从属的、不系统的地位,提高到显性的、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重的、系统培养的地位。
具体来说,西外的外语教育有以下内容:
在英语课程中实施学习策略教学。如通过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建立外语“习得”与“学得”的接口,学会使用资源策略,帮助师生适应web2.0时代带来的急剧膨胀的信息和知识;运用中介语理论进行错误分析,克服僵化,学习使用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这些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帮助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将英语课程与跨文化教学结合。西外的英语教学内容中一直坚持以原版教材为主,整合本土教材,这使学校的外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跨文化的教学。外版教材体现的是西方主流阶层认为其文化应广为世界所知的内容,本土教材体现的是我国的主流文化认为应为下一代所熟知的内容,师生在学习这些整合的教学内容时从自发到自觉地进行着文化对比,进行着跨文化的教学。语音训练、词汇教学、句法结构分析、对话训练、篇章阅读中皆渗透文化教学。
通过英语课程陶冶学生情感态度。课堂内外大量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衍生了大量合作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大密度的知识量,适度紧张的氛围,锤炼了学生的意志,与文化教学结合的课堂使学生既胸怀祖国,又具备国际视野,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受到陶冶。
西外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在课程中进行显性化处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多元化并存的时代中,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甚至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克服由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失误,甚至由此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者。
西外把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高素质的人。他们以外语学科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外语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学科优势和空间去完成育人功能,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大世界心态,锻炼能力,开发智力,拓宽视野,把外语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外语综合教育特色。与此同时,在科技、心理健康、教科研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方面也潜心研究,悉心摸索,大胆实践,最终形成了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教育、教科研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五大特色,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五朵金花”。
学校德育:打造“阳光姑娘”和“潇洒男孩”
很喜欢看西外的操场,因为操场自身的特色,也因为操场上那些学生。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又是由老校改造而成,西外的操场远没有近些年新建学校的那么大,但是很“养眼”——中间有一排枝叶繁茂的树,可以让你的眼睛享受绿色;树下有阳光般明媚的女孩手捧书本,树两旁篮球场上活跃着潇洒帅气的男孩,整个场景活跃而融洽。
现象解读
一年一度各具特色的“国际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不仅与办学特色密切配合,更主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施展才华、学习合作的宽阔舞台,成为实施有效德育的基本载体。由教师指导、学生主办的西城外国语学校网站、西城外国语学校零点通讯社、《中国校园文学》西城外国语学校记者站、学生电视台、国际电台,全校师生集体创作出版的《少年时》、《琴瑟无弦》专辑,校园文学《无弦琴》、《桥》等系列刊物,学生主编的《新鲜》英语校报、《人生》《学会学习》等,都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活力和空间。
西外每年召开一次班主任研讨会,引导班主任的观念发生积极的变化,逐步树立“宽容是一种美丽”、“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在暂时后进的学生心田播下自尊自信的种子”等育人观点。家长学校则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既有不同年级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又有特殊学生的家长学校——针对特定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特殊的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进行了个性心理测验的反馈与分析、进入中学应做好的心理准备、了解青春期心理,重视青春期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放下压力、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指导学生填报志愿、读懂孩子青春期、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等内容的讲座,使家长们掌握了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逐步认识到:要想做一名好家长,必须先做孩子的好朋友,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尊重孩子,互换角色去理解孩子,让孩子健康地走过青春期。
学校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级都会召开“潇洒男孩”、“阳光姑娘”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采取措施,组织什么是好男孩和是好女孩、十六岁的花季、生存与发展、战胜自我、十四岁生日庆典、美——情感——交往艺术、健康的中学生形象、十八岁成人仪式等系列主题班会和年级活动。
校长尉小珑:不能不写的人
对于尉小珑校长,民间多有评价,说他是一个能用英语思考的人,一个聪明睿智的人,一个一讲话就引起学生们一阵一阵雷鸣般掌声的人,一个冷不丁地幽默得让你笑得肚子疼的人,一个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的人。他庄谐适度,真正的举重若轻;他谈笑间决断事务,诙谐间传播智慧;他做事大气,逻辑严谨,条理清楚;他香烟抽得很勤,学校办得不错。
其实,除此之外,尉校长还有很多特点。
他的眼睛盯着别人的优点。对西外的老师他只有称赞:“萍兰校长是我们的外语教育专家,学校能有今天的外语教育特色,她功不可没。”“林华老师工作特别主动,每月出一期简报,没人让她做,都是她主动做的。学校一校三址,她总是积极主动去了解情况。”对校外的人他也不吝表扬:“这俩小伙子非常好,非常勤奋,没日没夜工作,还能帮我们出主意,帮我们策划。我太喜欢他们了。”尉校长说的这两个小伙子并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一个公司派来给学校做形象设计的工作人员。
他尊重他人,讲究工作艺术。身为校长,无论怎样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也无法完全回避批评。尉校长的原则是:怀着与人为善的心态,大面交流,个别交锋,不管怎样总是尊重为先,留足面子。当然,面对错误他私下也会很严厉。有一次,一个老师被他批评哭了。走到门外,别人问是怎么回事,尉校长答:“谁没有失恋的时候啊。”一句玩笑,化解了老师的尴尬,换来了老师的微笑。
他内心充满诗情画意。学校展室中德育部分这样写道:“爱,是成长的呵护,是塑造的雕琢,是心音的传递。是爱,萌发了责任,激发了智慧,滋润了和谐。爱,是温暖了我和你的牵手。”心理部分这样写道:“这里——有天街小雨的苏润,牧场田园的温暖。有悄然中的倾听,怅然中的宣泄。她是你停靠的港湾,歇脚的驿站。她离你并不遥远,在你的旅途中,在你的身边,在你想要的时候。”这些文字是尉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
他重情义,有真性情。老师们说,尉校长是一个可以掏出心来对人,也值得别人掏出心来交往的人。同事朋友就不用说了,就是对家长,他也是实实在在,自己能帮的绝不推诿。有一个学生家长说:“我的孩子马上面临毕业了,孩子今后的学习走向是我们最难决策的,关键时刻我们想到了尉校长。我们把想法跟尉校长一说,他一点都没犹豫,热情地接待我们,帮我们全面分析孩子的情况,给了我们最实际的建议。”
一位从柳州来西外挂职学习的校长把尉校长比作太阳。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把一个校长比作“太阳”似乎有些夸大,但尉校长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的确与太阳有相似之处。
他是无私的。尉校长尊重他人,一事当前总是先考虑别人,从不为自己争名夺利,始终坚守着豁达、淡泊的人格。他常常地说:“事儿是大家干的。”因为这种淡化自我、尊重人才的无私品质,他得到了西外所有教职员工深深的尊敬。
他是公平的。只要见到尉校长本人,你马上就可以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平民校长的气息——待人和气,从不摆官架子,也不摆名师、专家的架子。他和客人、师生打招呼都是笑容可掬,聊起天来轻松随意。在学校内部老师们都直接称呼他“小珑”,更重要的是,这种“民主、公平”的思想贯穿在他的工作中,学校的决议他从不一家独言,处理内部矛盾他公平合理,分配教师福利他公正公开。这些做法使他获得了很高的威望。
他是温暖的。尉校长极力提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心中充满阳光和真善美的人。”因为他的爱心,全校师生都感受到了温暖:教职员工家庭有了困难,他亲自探望解决;教职员工有了误解,他诚心沟通解释;师生之间有了矛盾,他耐心启发开导。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职员,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他的温暖,这使他得到了所有师生的拥戴。
他是平和的。尉校长很和气,但并不代表他不坚持原则。和每一个成功的校长一样,他的原则性也很强。只是在处理有悖原则的问题时,他选择了诙谐、幽默的方式,往往一段幽默的话语,就能使剑拔弩张的事态平缓;他不吝自损自贬,拿自己开玩笑,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然后再语重心长地开导,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就是对于下属的错误,他也很少拍案指责,他的原则是:凡是对人的批评都是个别交流,这也给下属以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西外有尉小珑这样一位校长,学校会怎样是可想而知的。难怪柳州这位校长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说:“校长散发出阳光,教师感受到阳光,所以他们都是幸福的。”也难怪西外的一位老师感慨地说:“没有管理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西外就已经达到了这个层次。”而尉小珑校长自己则说:“西外要建设大道文化,要让制度失效。”
走出西外的大门,一种感觉久久回旋在脑际,那种感觉就像尉小珑校长所说的:“走进西城外国语学校,就能感触到那种极为温暖的、令人舒适的、振奋而激扬的阳光。这是一片希望的沃土!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阳光起来,不由自主地感悟着生命的激情——美好!快乐!自由!幸福!”而我也终于明白,西外之所以能给人这样的感觉,就是因为西外一直把文化建设作为灵魂工程,“爱、阳光、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每一个西外人的内心。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中,西外的教职员工快乐工作,西外的学生幸福成长,西外人无论男女,无论长幼,个个都是“潇洒男孩”、“阳光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