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语文自学能力对语文的学习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至关重要。它既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77-02
笔者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等调查方法,对新民市新农村学校五年一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存在着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不完善、学习自主性不明显等问题,这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意志和情感控制水平、以及学校、家庭等多种因素都有关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创设良好的自学环境、因材施教;以及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结合等相关策略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这项研究,对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何谓自学能力?卢仲衡认为,“自学能力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组织能力、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②还有学者认为,“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③而我认为语文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的重点,而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从而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1.开展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增强自信。评比激励可以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诗集”等书面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利用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朗诵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对积极参加比赛的学生评比出不同星级。活动中学生你争我抢,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增长了不少知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大增加。
2.及时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师不要吝啬夸奖,要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让学生的成就感大增。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及时表扬班里大胆发言、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请他们谈谈各自的学习方法、树立榜样,激发全班学生向榜样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从而逐渐提高自学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无师自通”,它有赖于教师悉心的渗透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途径主要有:
1.让学生会“读”——培养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教科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舞臺”。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指导学生阅读应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学习要求,注意抓好三点:①预读。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即“先学后教”,学生超前自学,了解教材基本内容:发现知识的可疑点,注上适当的记号。②精读。一般用于课上或课后进行,即在教师讲解、点拨基础上,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③串读。一般用于复习阶段,即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疑难处,要求学生串联阅读某一章节内容。
2.让学生会“思”——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四个“善于”:①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②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③善于采用变式思考。④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让学生善“问”——强化自主学习的深刻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是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悬念、导谬、串联、排谬、反问、比较、转化、递进等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心理障碍,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进取的课堂教学人文氛围,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提倡“三敢”,即敢想、敢说、敢做。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百花齐放、开放宽容、情理交融的课堂教学景观。
(四)因材施教 班級学生的个性特征、接受水平、学习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锅煮”,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1.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才有可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时,既要掌握全班学生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成绩的优劣都是可以转化的,切忌对某些学生抱成见或偏见,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2.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加强个别辅导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优秀生可向他们广泛介绍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组织他们参加课外、校外爱好的活动,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教师首先应给予他们热情的关怀,适当地降低要求,使他们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着眼于后进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和学生接触,谈心、课堂观察、课外作业等方式,了解掌握学生情况,然后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努力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解题、实验的方法,从而学会自学。
(五)家校合作,养成自学能力
孩子的学习除了学校、教师的影响之外,家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一般来说,父母的要求往往能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那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
学校需要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其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教师应主动地指导家庭教育;学校则可开展“家长学习周”,让学校的教师为家长讲解相关的教育知识,毕竟学校的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他们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因而能帮助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结论
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内心深处的需要。只有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相信再加上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一定会让“学习的奴隶”得到解放,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释:
①龚春燕,付芝安.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四卷)[M].漓江出版社,2002.10.177.
②魏书生.魏书生文选[M].漓江出版社,2002.10.152.
③梁慧.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31.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
[2]孟子.孟子·离娄下[M].浙江出版社,第十四章.
[3]黄倩虹.从兴趣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4).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77-02
笔者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等调查方法,对新民市新农村学校五年一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存在着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不完善、学习自主性不明显等问题,这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意志和情感控制水平、以及学校、家庭等多种因素都有关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创设良好的自学环境、因材施教;以及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结合等相关策略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这项研究,对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何谓自学能力?卢仲衡认为,“自学能力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组织能力、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②还有学者认为,“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③而我认为语文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的重点,而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从而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1.开展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增强自信。评比激励可以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诗集”等书面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利用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朗诵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对积极参加比赛的学生评比出不同星级。活动中学生你争我抢,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增长了不少知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大增加。
2.及时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师不要吝啬夸奖,要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让学生的成就感大增。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及时表扬班里大胆发言、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请他们谈谈各自的学习方法、树立榜样,激发全班学生向榜样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从而逐渐提高自学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无师自通”,它有赖于教师悉心的渗透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途径主要有:
1.让学生会“读”——培养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教科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舞臺”。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指导学生阅读应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学习要求,注意抓好三点:①预读。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即“先学后教”,学生超前自学,了解教材基本内容:发现知识的可疑点,注上适当的记号。②精读。一般用于课上或课后进行,即在教师讲解、点拨基础上,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③串读。一般用于复习阶段,即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疑难处,要求学生串联阅读某一章节内容。
2.让学生会“思”——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四个“善于”:①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②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③善于采用变式思考。④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让学生善“问”——强化自主学习的深刻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是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悬念、导谬、串联、排谬、反问、比较、转化、递进等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心理障碍,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进取的课堂教学人文氛围,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提倡“三敢”,即敢想、敢说、敢做。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百花齐放、开放宽容、情理交融的课堂教学景观。
(四)因材施教 班級学生的个性特征、接受水平、学习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锅煮”,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1.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才有可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时,既要掌握全班学生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成绩的优劣都是可以转化的,切忌对某些学生抱成见或偏见,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2.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加强个别辅导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优秀生可向他们广泛介绍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组织他们参加课外、校外爱好的活动,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教师首先应给予他们热情的关怀,适当地降低要求,使他们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着眼于后进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和学生接触,谈心、课堂观察、课外作业等方式,了解掌握学生情况,然后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努力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解题、实验的方法,从而学会自学。
(五)家校合作,养成自学能力
孩子的学习除了学校、教师的影响之外,家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一般来说,父母的要求往往能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那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
学校需要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其孩子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机会;教师应主动地指导家庭教育;学校则可开展“家长学习周”,让学校的教师为家长讲解相关的教育知识,毕竟学校的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他们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因而能帮助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结论
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内心深处的需要。只有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相信再加上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一定会让“学习的奴隶”得到解放,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释:
①龚春燕,付芝安.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四卷)[M].漓江出版社,2002.10.177.
②魏书生.魏书生文选[M].漓江出版社,2002.10.152.
③梁慧.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31.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
[2]孟子.孟子·离娄下[M].浙江出版社,第十四章.
[3]黄倩虹.从兴趣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