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由此引起的生态问题也日趋严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日益增强,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监测控制,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是有效的预防环境破坏,提高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保证
中图分类号:X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221-01
前言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管理环境监测的部门利用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对要监测的对象進行分析,最终得出要监测对象的质量状况。在选择监测对象时要对将要被监测的对象进行样本的采集,并且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这样选出来的监测对象更具代表性。环境监测部门得出质量结果后,再把监测的质量结果送到相关的环保部门让他为环保工作服务。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机器的质量等内部系统和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等外部系统两个系统,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水平。
一、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分析
1.环境监测中的统一方法
环境监测中的统一方法是通过环境监测的实际开展,依靠现场经验总结出的环境监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如果运用的好,能够逐渐成为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之一,对提高环境监测实效性和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环境监测中的标准方法
在环境监测中,标准方法主要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开展的监测方法,包括了实验室内的监测手段和实验室外的监测手段,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对环境监测的实际效果和整体质量起到了决定作用。
3.环境监测中的等效方法
环境监测中等效方法主要是指在实际监测中利用试样替代法等手段,采用标准方法之外的手段,最终达到环境监测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之为等效方法。目前来看,环境监测中的等效方法在监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不足之处
1.监测质量控制制度欠完善
现阶段,国家环保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治理的方案。方案对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程序、监测部门的职责以及具体的任务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希望将环境监测的控制工作制度化,但是相比于不断拓展的监测领域以及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监测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还欠完善,继而影响到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2.室内监测质量管理存在不足
国内部分城市地区因为自身经济条件差,造成环境监测站的配备也差。就室内监测来说,不但缺乏监测用房,而且室内监测的设备、仪器十分陈旧、落后,甚至连常规仪器都不能配备,无法与现代监测技术接轨,在这样的硬件条件下,很难保证监测信息的可用性与有效性。究其原因首先地方部门不重视,投入的研究经费过少,監测站完全依靠自收自支进行监测工作;其次是监测站是环保局的下属部门,环保局多是重视看得见的环保工程,而不重视数据监测,导致环境监测站得不到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
三、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样品采集的质量保证
环境样品是复杂多变的,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采样误差往往是最大且最重要的误差,所以要保证样品的采集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样品采集管理制度,规定采样人员的基本要求、采样程序、采样质量保证责任等。环境监测采样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严格按照采样的操作步骤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进行采样。样品采集后,要及时贴好标签,填写好采样记录。如需对采集样品进行分装,分样的容器应和原样品容器材质相同,并填写同样的样品标签,注明“分样”。同时对“现场空白样”和“平行样”也要分别注明,并且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
2.实验室监测分析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实验室监测分析的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控制监测分析人员的实验误差使之达到规定的范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达到容许限定的质量要求。外部质量控制是使协同工作的实验室间能在保证基础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即在控制分析测试的随机误差达到最小的情况下,进一步控制系统误差。
3.数据处理的质量保证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真值的最佳估计以及确定该估计值的误差。研究误差的目的是要对已取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判断其最接近的值是多少,通过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数据中离群较远的极值进行取舍,然后通过对样品的了解判断总体特征,估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正确地处理实验数据,充分利用数据信息,以便得到更接近真实的最佳结果。
4.综合分析的质量保证
综合分析工作中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当好“耳目”的最终环节,是环境监测所获得的全部环境质量信息的汇集、解释、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环节最容易出现无形的、难以纠正的差错,因此,做好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首先用动态信息系统图控制占有成果的完整性;其次用统一的监测技术规范控制质量保证计划;再次用严格的系统分析制度控制解释发现规律工作的质量;第三用回顾评价方法检查环境质量结论的准确性;第四用专家判断法控制防治对策的针对性。
5.增加环境监测投入,及时更新老化的设备
环境监测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的,这些技术手段的实施需要一些高科技的机器设备,当然设备的建设就需要一定的资金。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也有相应的增加。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好远远不够。真正落实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上的资金就更少了。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加投入,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部门能够及时更新老化的机械设备,提高工作的效率。除了设备的更新,还要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定期的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帮助其解决问题。
四、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还要进一步的研究具体的对策,使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更加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周梦玲,文建辉.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4).
[2] 杨永乐.浅析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问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保证
中图分类号:X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5-0221-01
前言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管理环境监测的部门利用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对要监测的对象進行分析,最终得出要监测对象的质量状况。在选择监测对象时要对将要被监测的对象进行样本的采集,并且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这样选出来的监测对象更具代表性。环境监测部门得出质量结果后,再把监测的质量结果送到相关的环保部门让他为环保工作服务。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机器的质量等内部系统和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等外部系统两个系统,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水平。
一、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分析
1.环境监测中的统一方法
环境监测中的统一方法是通过环境监测的实际开展,依靠现场经验总结出的环境监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如果运用的好,能够逐渐成为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之一,对提高环境监测实效性和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环境监测中的标准方法
在环境监测中,标准方法主要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开展的监测方法,包括了实验室内的监测手段和实验室外的监测手段,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对环境监测的实际效果和整体质量起到了决定作用。
3.环境监测中的等效方法
环境监测中等效方法主要是指在实际监测中利用试样替代法等手段,采用标准方法之外的手段,最终达到环境监测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之为等效方法。目前来看,环境监测中的等效方法在监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不足之处
1.监测质量控制制度欠完善
现阶段,国家环保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治理的方案。方案对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程序、监测部门的职责以及具体的任务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希望将环境监测的控制工作制度化,但是相比于不断拓展的监测领域以及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监测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还欠完善,继而影响到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2.室内监测质量管理存在不足
国内部分城市地区因为自身经济条件差,造成环境监测站的配备也差。就室内监测来说,不但缺乏监测用房,而且室内监测的设备、仪器十分陈旧、落后,甚至连常规仪器都不能配备,无法与现代监测技术接轨,在这样的硬件条件下,很难保证监测信息的可用性与有效性。究其原因首先地方部门不重视,投入的研究经费过少,監测站完全依靠自收自支进行监测工作;其次是监测站是环保局的下属部门,环保局多是重视看得见的环保工程,而不重视数据监测,导致环境监测站得不到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
三、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样品采集的质量保证
环境样品是复杂多变的,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采样误差往往是最大且最重要的误差,所以要保证样品的采集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样品采集管理制度,规定采样人员的基本要求、采样程序、采样质量保证责任等。环境监测采样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严格按照采样的操作步骤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进行采样。样品采集后,要及时贴好标签,填写好采样记录。如需对采集样品进行分装,分样的容器应和原样品容器材质相同,并填写同样的样品标签,注明“分样”。同时对“现场空白样”和“平行样”也要分别注明,并且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
2.实验室监测分析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实验室监测分析的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控制监测分析人员的实验误差使之达到规定的范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达到容许限定的质量要求。外部质量控制是使协同工作的实验室间能在保证基础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即在控制分析测试的随机误差达到最小的情况下,进一步控制系统误差。
3.数据处理的质量保证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真值的最佳估计以及确定该估计值的误差。研究误差的目的是要对已取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判断其最接近的值是多少,通过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数据中离群较远的极值进行取舍,然后通过对样品的了解判断总体特征,估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正确地处理实验数据,充分利用数据信息,以便得到更接近真实的最佳结果。
4.综合分析的质量保证
综合分析工作中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当好“耳目”的最终环节,是环境监测所获得的全部环境质量信息的汇集、解释、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一环节最容易出现无形的、难以纠正的差错,因此,做好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首先用动态信息系统图控制占有成果的完整性;其次用统一的监测技术规范控制质量保证计划;再次用严格的系统分析制度控制解释发现规律工作的质量;第三用回顾评价方法检查环境质量结论的准确性;第四用专家判断法控制防治对策的针对性。
5.增加环境监测投入,及时更新老化的设备
环境监测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的,这些技术手段的实施需要一些高科技的机器设备,当然设备的建设就需要一定的资金。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也有相应的增加。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好远远不够。真正落实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上的资金就更少了。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加投入,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部门能够及时更新老化的机械设备,提高工作的效率。除了设备的更新,还要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定期的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帮助其解决问题。
四、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还要进一步的研究具体的对策,使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更加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周梦玲,文建辉.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4).
[2] 杨永乐.浅析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问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