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TQ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必须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再现——探索——创新。再现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良好的再现能力是进行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良好的再现能力是不能很好创新的。所以对学生再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数学教学尤其如此。
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它们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相互制约。得到鼓励或表扬,将会导致探索精神和行动的发展;如果受到不合理的惩罚或挫折,则会由于丧失信心而抑制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终导致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
根据教科书上给出的引例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我们应怎样组织教学呢?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提出的初步设想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学生应是數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使他们逐步养成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的讲,应渗透在具体过程中。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并且三大性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集中性思维与上述相反,它是在思维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在多种假设或方案中确认、选择一种最理想、最合适的设想、方法,或经过检验,采纳一种假设,得出一个标准的理想结论。
在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往往是交替进行、互相补充的。例如,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人在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时,不是感到焦虑不安,也不急于作出简单的结论,而是认真分析该问题所处的条件、背景,顺利而迅速地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几种可能的方案,然后对每一方案分别进行论证或试验,达到“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的境地。这一过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创新思维,后半部分则主要是集中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各科教学,抓好以上两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数学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特别是一些数字很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老师应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只要动手比划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三、用两个意识和三个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是参与意识。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老师才能真正体验活动的成功与不足,才能全面感觉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和学习的盲点;而只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老师在参与过程中可科学驾驭学习活动,完善学生各种欠成熟的思路或作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老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推陈出新。老师应有意识地运用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
三个观念培:一是是教育观念。老师作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是发展观念。老师应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学生的风貌。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默守陈规,固步自封的一代。
三是持久观念。老师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要使每节课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创新的喜悦,感觉创新的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有关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句名言:“综合就是创造”,这句话用在数学教学方面同样适用。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无不有利于数学的学习。
而且如果能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到数学上来,尤其是运用到生活上来,对数学学习将是十分有利的。现代社会里,单一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时代对综合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大,数学教学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我很注重这一点,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科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如有一家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一分钟,再付0.4元;“神州行”不用缴月基础费,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0.6元。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X和Y元。 一是写出两种通讯方式的函数关系式。二是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三是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则应选择哪种方式较合算?
同一果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只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TQ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必须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再现——探索——创新。再现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良好的再现能力是进行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良好的再现能力是不能很好创新的。所以对学生再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数学教学尤其如此。
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它们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相互制约。得到鼓励或表扬,将会导致探索精神和行动的发展;如果受到不合理的惩罚或挫折,则会由于丧失信心而抑制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终导致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
根据教科书上给出的引例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我们应怎样组织教学呢?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提出的初步设想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学生应是數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使他们逐步养成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的讲,应渗透在具体过程中。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并且三大性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集中性思维与上述相反,它是在思维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在多种假设或方案中确认、选择一种最理想、最合适的设想、方法,或经过检验,采纳一种假设,得出一个标准的理想结论。
在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往往是交替进行、互相补充的。例如,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人在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时,不是感到焦虑不安,也不急于作出简单的结论,而是认真分析该问题所处的条件、背景,顺利而迅速地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几种可能的方案,然后对每一方案分别进行论证或试验,达到“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的境地。这一过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创新思维,后半部分则主要是集中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各科教学,抓好以上两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数学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特别是一些数字很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老师应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只要动手比划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三、用两个意识和三个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是参与意识。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老师才能真正体验活动的成功与不足,才能全面感觉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和学习的盲点;而只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老师在参与过程中可科学驾驭学习活动,完善学生各种欠成熟的思路或作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老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推陈出新。老师应有意识地运用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
三个观念培:一是是教育观念。老师作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是发展观念。老师应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学生的风貌。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默守陈规,固步自封的一代。
三是持久观念。老师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要使每节课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创新的喜悦,感觉创新的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有关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一定内在联系,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句名言:“综合就是创造”,这句话用在数学教学方面同样适用。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无不有利于数学的学习。
而且如果能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到数学上来,尤其是运用到生活上来,对数学学习将是十分有利的。现代社会里,单一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时代对综合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大,数学教学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我很注重这一点,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科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如有一家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一分钟,再付0.4元;“神州行”不用缴月基础费,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0.6元。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X和Y元。 一是写出两种通讯方式的函数关系式。二是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三是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则应选择哪种方式较合算?
同一果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只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