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作业,演绎课堂精彩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不少的品德课堂充满着炫目的媒体资料、丰富的游戏活动等内容。然而,看似繁华的课堂过后,我们为学生到底留下了什么呢?学生带着什么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品德课究竟该不该设计有效的练习?如何通过有效的练习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沿用老套的做法,采用丰富的媒体资料和热热闹闹的游戏,而是摒弃了多余烦琐的提问,摒弃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设计了三种看似简单却用意深远、层层递进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实践探究型作业——生活照进课堂
  (一)写一写,叩响学生的心弦
  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课前作业时,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笔者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一张课前调查表,让学生带回家,回忆一周以来爸爸妈妈为这个家,为自己做了哪些事,然后完成表格。
  一周调查表
  ——父母为家庭所做的细小、琐碎的事
  1.
  2.
  3.
  4.
  5.
  6.
  7.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课前探究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真正地走进自己的生活,进行前期的材料和信息收集活动。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父母为自己做了许许多多的事。学生心底:“啊,爸爸妈妈为了我的成长,倾注了数不清的关怀。”这根情感之弦轻轻叩响了。
  (二)谈一谈,走进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作业很好地与学生生活进行了链接,同时也是教学的起始部分。学生在收集资料、填写表格时初步了解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做了很多,非常辛苦。
  在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了课前填写好的调查表,这其实就是学生在交谈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过程。这种形式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课前实践探究型作业,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观察、调查、采访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学生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就是让生活照进课堂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个体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拨动学生心弦的过程。
  二、课中情感体验型作业——情感弥漫课堂
  课中作业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全员参与的教学活动。在《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课堂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
  父母为家庭做的事 一个月(约4周) 一年
  (一)算一算,震撼学生心灵
  这次作业是课前作业的提炼和延伸,是课外调查与课内计算的一种融合。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依据课前实践探究型作业“一周调查表”,进行四人小组交流,看看哪些事情是每个家庭的爸爸妈妈都在做的,以引起学生之间的共鸣。小组交流之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让学生知道很多事情是每个父母都在做的。学生随后当堂计算大多数父母所做的事情的数量,在数字慢慢变大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也受到震撼,可以说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这张作业表格的第五列和最后一行教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省略号,正是这个省略号形象地说明了父母为家庭的付出是长年累月的,所做的琐事也是不计其数的。学生在其默默计算的过程中,内心是不平静的,他们正在用真心来体会,从而明白父母为家庭做的事情是无法用文字来记录、用数字来计算的,进而体会到父母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很多,最终实现了调查实践到情感体验的转化。
  (二)说一说,迸发情感火花
  仅仅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辛苦,这还是不够的,不能达到以知导行的转变。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趁热打铁,再次利用这项作业,还是从父母为这个家庭所做的琐事上入手,让学生对照自己,找一找父母为家庭所做的事情中,有哪些事是自己能做的。接着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追问:当我们尽自己所能做了这些事情以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会怎样呢?
  1.晚上,如果我的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爸爸就能……
  2.早晨,如果我能自己洗漱,妈妈就可以……
  3.如果我能早点起床,爸爸就能……
  4.如果我能自己整理房间,妈妈就能……
  笔者并没有到此停止,而是就这个作业继续提问:还有哪些是我们还没有做过的,为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发现,父母每天辛苦劳累的事情有很多是自己能做到的。同时学生也领悟到,自己的一点努力会减轻家庭其他成员的负担,增加家庭其他成员的幸福指数。当然,调查表上还有一些事情是学生目前还不会做或者是还没尝试去做的,那么就让学生找找原因是什么。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叙述过程中,学生迸发情感的火花,并且明白只要是会做的事,那就要主动去做,还不会做或者是没做过的事应该尝试着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家里的一分子。经过这一过程,以知导行的效应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在笔者的引领下,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样的碰撞、融合,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真正实现了体验德育和行为德育的目标。
  三、课后行为训练型作业——知行合一回归生活
  (一)做一做,拓展作业的外延
  通过课前作业、课中作业的过程,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体验和行为意识,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经有了提升。笔者进而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行为训练型作业:“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感动。别忘了爱和责任是要付诸行动的,回家去为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课后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请父母给你加‘★’)。”
  (二)评一评,反馈作业的效果
  学生回到家后,通过自己的行动,为自己的家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到爱和责任是要付诸行动的,以真实的行动回报了父母的爱。
  品德课程具有“从生活出发还必须回到生活中去”的特点。这也就是说品德教学要向课外延伸,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让课堂与生活接轨,达到知行合一。因此,课后的作业尤为重要。《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最后的作业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关注自我行为,帮助学生养成关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劳动的习惯,从而具备家庭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鹅卵石臻于完美,并不是锤的敲打所致,而是水的轻歌曼舞使然。同样,品德教育也需要水一样的艺术。在教学过程,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作业设计如水一般富有柔韧性。这样有效的作业设计和实施,演绎着品德课堂的精彩。
  (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313000)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作为外语学习的基础之基础,其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关注”什么呢?下列四点十分重要。  一、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人的交际是在内容与情感两个层面进行的。不联系生活,照本宣科的英语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地处理教材,把死的教材变“活”。以教材为框架,以学生面临的实际为内容,以课堂为舞台,使学生进入交际的状态,找寻语言
在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有一位战神般存在的将领,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最后甚至达到了相关国家不敢与其一战的地步,这就是战国时期的武安君白起。在近代中国军事史上,如传奇般诞生于神州大地的共产党武装力量,曾创造性使用一种战术,因敌变阵,因势用兵,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最后也达到了传说中令敌人不敢接战的绝高境界。这种战术就是著名的围点打援,是解放军对人类军事科学的一大贡献,堪称解放军的军事名片和战术标签。
追本溯源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装备新型水下杀手以代替老旧的“奥伯龙”级柴电常规潜艇的计划,于1978年7月浮出水面。计划建议,潜艇的主体部分应在澳大利亚国内制造,并且新造潜艇的数量要超过6艘“奥伯龙”级的规模。但是澳洲人的一厢情愿却不太现实,因为以当时澳大利亚薄弱的造船工业,要完工数艘技术先进且工程量浩大的常规潜艇,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在发达工业国的大力援助下建造潜艇,才具备可行性,同时
【摘 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智发展、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阶段性特征,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力求做到基于儿童、适于儿童和发展儿童,努力达成“理”与“趣”的协同发展。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设计、整合化的学习过程、结构化的材料支持、序列化的思维进阶以及个性化的成果表达等策略,引领学生在充满童趣的科学探究中建立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学习兴趣;科学概念;科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走近岳飞,品味杭州”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杭州,在体验与感悟中了解岳飞的爱国情怀,滋发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本文试以此活动为例,阐述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有效推进的几个要点。  一、充分尊重学生
2013年初,韩国三星技术有限公司在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展出了其最新研制的EVO-105式105毫米车载榴弹炮(题图)。稍早时间,塞尔维亚也曾推出一款105毫米车载榴弹炮。  EVO-105式105毫米车载榴弹炮  这款炮将22倍口释的105毫米M101A1牵引榴弹炮安装在5吨级卡车底盘上,并配有导航系统、炮控系统、火控系统等以适应现代作战的需要。三星技术有限公司表示,这种设计方法可应用于现役10
“你虽然没成为战场杀敵立功的英雄,但是你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忠诚,在九天八夜的时间里,没有丢失自己的武器和弹药,爬回祖国,也是名符其实真正的英雄!”1980年,国家副主席王震上将对在昆明军区总医院疗伤的肖家喜讲了以上一段话……  2012年2月,蓉城冬雨绵绵,寒气袭人。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已转业到金牛区国税局任正处级调研员的“钢铁战士”肖家喜。  肖家喜身材很高,四肢匀称,颇有英俊之貌。他很健谈,毫
【摘 要】将传统文化寓于德育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与改革前的小学品德课程比较,《道德与法治》更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为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捕捉问题“微镜头”、榜样“微镜头”和民俗“微镜头”等学生身边的资源,将之有机融入课堂,以求取得教学实效。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微镜头;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至今,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标准还建议我们要“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社区活动资源;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这只是从大方向上给予我们指导,但究竟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才能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实效性,还需要我
◎ 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关系近年一波三折,开始时,因为土军F-16击落俄罗斯苏-24而剑拔弩张,当下又由于双方都和美国及西方关系紧张而接近  2018年8月28日,针对日前美国白宫发言人扬言停止向土耳其提供F-35战机,以及重新考虑美国与土耳其军事技术合作关系等,以迫使土耳其取消采购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合同,土耳其外交部长梅夫吕特·恰武什奥卢正式向媒体宣布:“土耳其将拒绝美国的要求。”随后,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