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er氏病两家系13例报告

来源 :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eber氏病,是由Leber氏于1871年首次报告而得名。又因本病有家族性及遗传性,早期为视神经炎改变,而称为家族性球后视神经炎。晚期发生视神经萎缩,又称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我院于1976年及1984年诊治两家系共13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第一家系患者解×炎男33岁工人于1976年7月14日,因右眼突然视力 Leber’s disease, named after Leber’s first report in 1871. Because of this disease has familial and genetic, early changes in optic neuritis, and called familial posterior optic neuritis. Late optic nerve atrophy occurs, also known as familial inherited optic atrophy. Our hospital in 1976 and 1984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wo families a total of 13 patients,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patient solution × Yan male 33-year-old worker on July 14, 1976, due to sudden visual acuity of the right eye
其他文献
听到自己被分配到十四中实习时,我的内心确实如流行词汇那样是“崩溃的”。十四中在我们当地人眼里是出了名的非名校。看到其他同学拿着省实或一中的实习通知书。我万年骄傲
目的优选大鼠单个胃肠平滑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均匀设计实验,以细胞形态评分和有效细胞数为评价指标,研究酶解法消化分离单个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的最佳实验
脑是一切认知功能的物质基础且具有可塑性,那么能否通过脑的训练与重塑来实现人类认知功能的改善与康复呢?神经反馈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为通向此目标架起了一座桥梁。血氧
阐述了低渗低速下非达西渗流的弹—塑性特征 ,实验证明了这种特征与流体和介质都相关 ,并论证了渗流环境、多样的表面性及多变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过程等几方面对非达西渗流
D/一ND一一一曰口口gg口一曰g曰曰ggg9g9e三三兰DDIthsedededededededededed“r.o_dededededededededededID二区c臼Qoo=cot二99丝包巨臼巴臼臼臼召臼臼DIIlgggggggg88ed&&gggK&$a
常德传同志自1988年担任青岛港务局局长以来,团结局党政领导一班人,带领全港1.6万名职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争创一流,港口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高速增长。1994年同1988年相
目的构建4对小鼠RPS20(ribosomal protein S20,RPS20)miRNA质粒载体,采用RNA干扰的方法干扰CT26细胞RPS20基因,观察干扰后对CT26细胞RPS20 mRNA、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德国专家克劳斯·伯兰德先生专长生态造林和森林经营,受江西省长江中上游肪护林体系建设办公室聘请,自1998年3月以来在江西从事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技术咨询服务工作。7年来
结晶样网膜变性较为少见,自1937年Bietti首先报告至1971年Mauldn等才收集到19例。国内至1984年报导45例,但此病眼底荧光造影才仅有两例报告。本文介绍二例结晶样网膜变性,结
通过数值模拟某凝析气藏单井产出特征 ,定量研究反凝析液对产能的影响。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油藏工程产能分析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反凝析液对产能影响严重 ,对于中高凝析油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