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农村建设发展中,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作为乡村扶贫工作者,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制定有效途径及策略,落实精准扶贫,为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本文基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以及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策略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策略方法
乡村振兴,摆脱农村贫困是前提,要摆脱贫困,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通过输送资源下乡的方法,为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员带来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在政府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管理下,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村彻底摆脱贫困。
一、准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又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体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战略”体现了方针的可行性、紧迫性和科学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是产业兴旺的前提,是农村兴旺发展的基础,是农村生活环境变美的根本。建设环境生态型农村,就是要把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构建绿色环保和谐的生态文明系统。推动农村科技技术的创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绿色产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1】。
二、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促进精准扶贫
一是基于精准扶贫给予政策支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推动农村建设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方针政策的实施,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处在不同的阶段,国家会出台对应的相关政策和对应的保障机制,进一步的完善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相关配套政策。乡村振兴经济中,稳步的推动精准扶贫,国家和政府及社会组织的支持下,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战略实施步伐【2】。
二是基于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国家和政府号召下,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政策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和大学生投入到乡村基层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新农村的建设下,乡村经济吸引着大量的外来投资,比如:企业建立厂房,给农民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元化的提高农民生活收入水平,加快了乡村贫困县的脱贫速度。大量的外来投资资金的流入农村,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生态环境,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3】。
三是助推精准扶贫政策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方针不是简单的纸上文件,需要通过实际工作的验证,按照政策规范落实,制定可行高效的准则,推动战略的实施。同时,有效的制定成熟的精准扶贫考核制度。其中包括:对扶贫资金动态流向的把控,对上级政府单位工作职责的明确,对基层政府组织行为的规范。制定完善的战略计划,踏实的工作作风,监督制度的严谨,有力地深入推动了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精准扶贫的考核体系制定严谨的规范,引导落实了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4】。
三、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扶贫制度的不完善,社会参加度不高。精准扶贫是一个长期过程,它的政策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结合农村现状,随之做出政策变化。它的目标是实现乡村农民脱贫,帮助贫困人士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但实际和预期往往有差距。政策的提出在强调精准扶贫,落实目标,分类实施。但有的地区政策实施还停留在纸面上,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解决。同时,精准扶贫政策在对实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政策与实际的脱轨,对扶贫困难地区有一定的影响,也间接使社会组织难以参与到精准扶贫建设中来,提高了脱贫的难度【5】。
扶贫工作成效难以保障。在实施初期,国家会出台相对应的考核制度,约束扶贫建设人员。例如:扶贫官员要按照政策规定,解决不同人员数量脱贫为考核标准。实际上,由于官员能力高低与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无法统筹的发展扶贫工作,工作进度难以进行,扶贫完成度效果低下。
贫困人口脱贫意识淡薄。偏远贫困地区人口,教育资源的匮乏,文化意识淡薄,对国家脱贫政策没有清晰的理解,这就在日常脱贫工作中,贫困人口不作为、不支持,使脱贫工作难以开展下去。
四、精准扶贫策略创新的思考
建立健全精准扶贫考核制度體系。在脱贫指标下,要保证考核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生活中,落实好扶贫对象,把情况调查清楚。明确工作职责,做好日常记录。在完善乡村基础经济建设的同时,正视农民贫困问题,帮助贫困户脱离贫困。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需要人民群众和政府主体的监督。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凝聚乡村群众,宣传脱贫思想建设,打造农民经济产业链,扩大农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6】。
采用“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精准扶贫。“互联网+”做为一种新时代的经济形态,不仅能降低工作成本,还能建立工作数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新的发展理念。农民电商经济发展,创业创新等,实现农村贫困户的脱贫。因此,政府部门需加大对农村科技服务站建立,为贫困对象提供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加强脱贫工作者技能的培训,掌握先进技术,科学的规划,降低扶贫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对扶贫工作结构进行优化,落实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
转变脱贫观念,提高脱贫自主性。脱贫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农民应重视贫困,在思想上摆脱贫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脱贫计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保证农民在生活上远离贫困。
结束语
作为脱贫攻坚队伍的一员,精准扶贫,进行乡村文化经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经济振兴,消灭贫困,带领贫困人员发家致富,是脱贫工作的重要职责。要深入了解贫困对象,在思想上加以引导,让他们转变观念,增强脱贫信念,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全国人民一道早日步入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田莹莹,张若望,翟路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金融支持探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0):12-13.
[2]刘升.精准扶贫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机制研究[J/OL].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019-09-24]
[3]左停,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21-28+165.
[4]李伟.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211.
[5]刘田飞,陈刚.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文化扶贫体系构建与路径优化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28(04):58-62.
[6]刘伟.扶贫开发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计划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223.
关键词: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策略方法
乡村振兴,摆脱农村贫困是前提,要摆脱贫困,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通过输送资源下乡的方法,为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员带来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在政府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管理下,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村彻底摆脱贫困。
一、准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又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体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振兴的战略”体现了方针的可行性、紧迫性和科学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是产业兴旺的前提,是农村兴旺发展的基础,是农村生活环境变美的根本。建设环境生态型农村,就是要把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构建绿色环保和谐的生态文明系统。推动农村科技技术的创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绿色产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1】。
二、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促进精准扶贫
一是基于精准扶贫给予政策支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推动农村建设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方针政策的实施,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处在不同的阶段,国家会出台对应的相关政策和对应的保障机制,进一步的完善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相关配套政策。乡村振兴经济中,稳步的推动精准扶贫,国家和政府及社会组织的支持下,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战略实施步伐【2】。
二是基于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国家和政府号召下,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政策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和大学生投入到乡村基层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新农村的建设下,乡村经济吸引着大量的外来投资,比如:企业建立厂房,给农民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元化的提高农民生活收入水平,加快了乡村贫困县的脱贫速度。大量的外来投资资金的流入农村,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生态环境,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3】。
三是助推精准扶贫政策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方针不是简单的纸上文件,需要通过实际工作的验证,按照政策规范落实,制定可行高效的准则,推动战略的实施。同时,有效的制定成熟的精准扶贫考核制度。其中包括:对扶贫资金动态流向的把控,对上级政府单位工作职责的明确,对基层政府组织行为的规范。制定完善的战略计划,踏实的工作作风,监督制度的严谨,有力地深入推动了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精准扶贫的考核体系制定严谨的规范,引导落实了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4】。
三、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扶贫制度的不完善,社会参加度不高。精准扶贫是一个长期过程,它的政策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结合农村现状,随之做出政策变化。它的目标是实现乡村农民脱贫,帮助贫困人士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但实际和预期往往有差距。政策的提出在强调精准扶贫,落实目标,分类实施。但有的地区政策实施还停留在纸面上,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解决。同时,精准扶贫政策在对实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没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政策与实际的脱轨,对扶贫困难地区有一定的影响,也间接使社会组织难以参与到精准扶贫建设中来,提高了脱贫的难度【5】。
扶贫工作成效难以保障。在实施初期,国家会出台相对应的考核制度,约束扶贫建设人员。例如:扶贫官员要按照政策规定,解决不同人员数量脱贫为考核标准。实际上,由于官员能力高低与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无法统筹的发展扶贫工作,工作进度难以进行,扶贫完成度效果低下。
贫困人口脱贫意识淡薄。偏远贫困地区人口,教育资源的匮乏,文化意识淡薄,对国家脱贫政策没有清晰的理解,这就在日常脱贫工作中,贫困人口不作为、不支持,使脱贫工作难以开展下去。
四、精准扶贫策略创新的思考
建立健全精准扶贫考核制度體系。在脱贫指标下,要保证考核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生活中,落实好扶贫对象,把情况调查清楚。明确工作职责,做好日常记录。在完善乡村基础经济建设的同时,正视农民贫困问题,帮助贫困户脱离贫困。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需要人民群众和政府主体的监督。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凝聚乡村群众,宣传脱贫思想建设,打造农民经济产业链,扩大农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6】。
采用“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精准扶贫。“互联网+”做为一种新时代的经济形态,不仅能降低工作成本,还能建立工作数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新的发展理念。农民电商经济发展,创业创新等,实现农村贫困户的脱贫。因此,政府部门需加大对农村科技服务站建立,为贫困对象提供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加强脱贫工作者技能的培训,掌握先进技术,科学的规划,降低扶贫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对扶贫工作结构进行优化,落实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
转变脱贫观念,提高脱贫自主性。脱贫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农民应重视贫困,在思想上摆脱贫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脱贫计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保证农民在生活上远离贫困。
结束语
作为脱贫攻坚队伍的一员,精准扶贫,进行乡村文化经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经济振兴,消灭贫困,带领贫困人员发家致富,是脱贫工作的重要职责。要深入了解贫困对象,在思想上加以引导,让他们转变观念,增强脱贫信念,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全国人民一道早日步入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田莹莹,张若望,翟路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金融支持探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0):12-13.
[2]刘升.精准扶贫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机制研究[J/OL].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019-09-24]
[3]左停,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21-28+165.
[4]李伟.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211.
[5]刘田飞,陈刚.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文化扶贫体系构建与路径优化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28(04):58-62.
[6]刘伟.扶贫开发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计划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