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通俗化,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为大学生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处理好教材内容、教学语言和多媒体课件内容呈现等三个方面的通俗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才能为大学生们所接受。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课堂教学 通俗化 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都提出了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用马克主义去“化大众”。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去化“大学生”。为此,教师要针对大学生对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的通俗化,使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生活,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大学生化”。
一、通俗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
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在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和语言表达上的通俗化。长期以来,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一些大学生冠之以“政治说教课”、“政治宣传课”、“政治灌输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运用传统的讲授方法照本宣科,一味地迫使学生被动接受,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被一些人称之是“大”、“空”和“假”的道理。这种错误的做法在理论上是有害的,而在实践上也妨碍了大学生们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与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对广大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人生境界的重要路径。对于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而言,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般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扬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寻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教师必须用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把较为复杂、抽象、不易理解接受的理论问题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使之变得简单而易于大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调查”1382份有效问卷中,针对“您对目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吗?”选择“A.很感兴趣”的占20.72%,选择“B.一般”的占62.18%,选择“C.无所谓”的占10.4%,选择“D.不感兴趣”的6.7%,“您认为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讲课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是”,选择“A.理论功底欠缺,对本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的占14.5%,选择“B.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占59.5%,选择“C.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的占24.9%,选择“D.言谈举止、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的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台上教学,你在台下”,选择“A.认真听,并记课堂笔记”的占23.3%,选择“B.听,但有时开小差”的占36.8%,选择“C.对感兴趣的地方,偶尔听听” 占34.1%,选择“D.基本不听,做作业或其他事情”的占5.8%;“有的同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逃课,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选择“A.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占35.7%,选择“B.老师讲得没意思”的占17.1%,选择“C.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的占18.1%,选择“D.学生自身纪律性不强”的占29.1%。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来说,是缺乏一定的吸引力的。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语言表达是重要因素,分别占到了59.5%和24.9%。所以,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学习过程中认真听并记课堂笔记的学生只占到23.3%。而在大学生逃课原因上的回答,则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导致大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内容、了解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准确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特征、大学生思想实际有机契合,真正使理论化为学生明白易晓的内容,使理论能够入情、入理,使大学生能够入耳、入脑、入心并实现践行。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目的,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通俗化的举措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以理论形式出现的,要求教师教学必须把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讲“活”。而这个“活”,笔者以为就是实现教学的通俗化问题。教师必须从教材内容、语言运用和手段呈现三个方面活化课堂,从而有效调动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的通俗化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课堂教学 通俗化 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都提出了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用马克主义去“化大众”。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去化“大学生”。为此,教师要针对大学生对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从内容到表现形式的通俗化,使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生活,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大学生化”。
一、通俗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
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在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和语言表达上的通俗化。长期以来,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一些大学生冠之以“政治说教课”、“政治宣传课”、“政治灌输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运用传统的讲授方法照本宣科,一味地迫使学生被动接受,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被一些人称之是“大”、“空”和“假”的道理。这种错误的做法在理论上是有害的,而在实践上也妨碍了大学生们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与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对广大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人生境界的重要路径。对于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而言,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般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扬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寻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教师必须用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把较为复杂、抽象、不易理解接受的理论问题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使之变得简单而易于大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调查”1382份有效问卷中,针对“您对目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吗?”选择“A.很感兴趣”的占20.72%,选择“B.一般”的占62.18%,选择“C.无所谓”的占10.4%,选择“D.不感兴趣”的6.7%,“您认为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讲课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是”,选择“A.理论功底欠缺,对本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的占14.5%,选择“B.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占59.5%,选择“C.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的占24.9%,选择“D.言谈举止、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的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台上教学,你在台下”,选择“A.认真听,并记课堂笔记”的占23.3%,选择“B.听,但有时开小差”的占36.8%,选择“C.对感兴趣的地方,偶尔听听” 占34.1%,选择“D.基本不听,做作业或其他事情”的占5.8%;“有的同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逃课,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选择“A.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占35.7%,选择“B.老师讲得没意思”的占17.1%,选择“C.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的占18.1%,选择“D.学生自身纪律性不强”的占29.1%。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来说,是缺乏一定的吸引力的。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语言表达是重要因素,分别占到了59.5%和24.9%。所以,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学习过程中认真听并记课堂笔记的学生只占到23.3%。而在大学生逃课原因上的回答,则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导致大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内容、了解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准确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特征、大学生思想实际有机契合,真正使理论化为学生明白易晓的内容,使理论能够入情、入理,使大学生能够入耳、入脑、入心并实现践行。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目的,体现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通俗化的举措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以理论形式出现的,要求教师教学必须把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讲“活”。而这个“活”,笔者以为就是实现教学的通俗化问题。教师必须从教材内容、语言运用和手段呈现三个方面活化课堂,从而有效调动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的通俗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