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篮球教学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en88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如何在篮球投篮中有效的提高命中率,对于初中篮球教学提高投篮命中率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篮球;投篮;命中率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是一大部分同学所喜爱的体育项目,许多同学对篮球的热情一直高涨。篮球比赛以合理的得分为首要,其中,投篮优势篮球运动中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赛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投篮,本文将对如何提高投篮的命中率作出探讨。
  1. 要有强烈的投篮欲望和自信心
  只要学生有强烈的投篮欲望和足够的投篮信心,那么投篮命中率自然会更加稳定,出手更加果断。在日常训练中,应当较全面的教授投篮的各种技巧,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要试着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给予鼓励和肯定,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投篮命中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投篮的欲望和自信心,让学生热情四溢的学习投篮技巧,自觉的加强投篮练习。
  2. 规范投篮动作的练习和对抗性投篮动作的训练
  一般来说,投篮的动作分为单手投篮和双手投篮两种,不论学生采取哪一种投篮动作,都要在持球动作、出手动作、控制球的旋转这几个方面加以规范,做到教科书般的投篮动作。投篮技术讲究的是对动作的精确调节能力,要求在投篮时,控制肌肉的紧松。这需要对学生的投篮练习加大训练的力度,提高训练的量和质,进一步规范要求学生的投篮姿势,确保在投篮姿势定型前达到投篮的要求。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抓紧学生投篮时的对抗性练习,让学生真实的体验、适应对抗的高强度,以便在真正的比赛中,投篮时做到游刃有余,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3. 创造投篮时机、果断出手
  在比赛和训练中,如何创造出良好的投篮条件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重要环节,一旦创造出一定时间的空位,投篮时的干扰大大下降,从而投篮命中率显著提高。一次优秀的投篮是需要全体队员配合、相互信任,要学会捕捉投篮的时机。首先,投篮者要观察防守队员的重心位置和防守距离,一旦利用跑位和个人的优秀技术创造出良好的空位时,防守者失去有利的位置。这时,应当果断拔地,迅速出手。还可以利用全队的配合寻找机会,这主要是通过队员间的相互默契,利用掩护、突分等创造空位或者良好的传球;同时,教练战术的合理安排和攻防端双方出现的暂时时间差和空间差,都是创造绝好的投篮条件的关键。
  4. 要选择正确的瞄准点
  投篮过程中,瞄准点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投篮的命中率。根据瞄准点的远近来预估投篮的方向、力度大小、角度大小、飞行弧度等,从而提高投篮的命中率。由于投篮分为直接命中和打板命中,根据对我国大多数投篮者的命中统计,直接命中时应该把瞄准点放在离投篮者最近的篮圈处,因为这个瞄准点和球的落点是重合的,有效的提高投篮命中率;碰板投篮时,瞄准点应该放在篮板的某一点,当投篮者与篮板构成15—45度角时,采用碰板投篮的命中率较高,因为投篮的距离和角度大小的不同,碰板点也不大相同,一般的规律是:当距离较远或者投篮角度较小时,碰板点应当离篮圈高、离篮圈远;反之,离篮圈近、碰板点低。
  5. 要正确使用球的旋转
  球的旋转是决定投篮准确性的因素之一,准确的控制球的旋转和速度可以让球在空中沿着正确的弧线进入篮圈,球的旋转速度是依靠投篮者的手腕和手指的拨球动作力度大小来控制的,所以,在手指和手腕等部位的力量练习在日常训练中也应当适当引导。在投空心蓝或者碰板命中时,要使球快速的旋转以减少空气的阻力,避免左右的偏差。在单手上篮的时候要使球准确的向侧上偏向篮圈的方向旋转,投反手蓝时,要注意控制球在空中向侧后上方进行旋转。正确的利用球的旋转力度和方向也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6. 加强全身协调性和出手动作稳定性的训练
  在一般的比赛中,常常会发生在投篮者在防守者的高强度的防守中,失去空中的重心后,仍然能将球准确的投入篮圈,令人惊喜。这就是投篮者在空中的高协调性和日常对于投篮的大量重复性训练的结果,投篮者的投篮动作定型后,在球出手的瞬间,身体和手是相对稳定的。在训练投篮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出指端控球的技巧,使全身的投篮动作力量平衡,动作柔和、自然、连续,提高出手时的投篮动作稳定性决定了投篮者在比赛中的命中率。
  7. 投篮时应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
  在比赛的关键性时间,扎实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决定投篮者是否能够像平常训练一样准确出手的关键。一些投篮者在日常训练中的投篮技术纯熟,命中率高,一旦上了场,打起比赛,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在比赛中,连连失利,导致出手的信心和欲望大大下降,更不要提投篮的命中率。这样的现象常常出现在身边,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指导队员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和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除了教练的赞扬和肯定外,要让投篮者自己学会如何进行心理暗示,在比赛中,排除一切比赛以外的干扰因素,冷静的处理每一个传球和投篮,做到心细、胆大,对整个球场的控制要胸有成竹,不受防守者和其他人员的干扰,稳健的展示出训练当中应有的水平,才需合理果断的行动进行有效的投篮。
  参考文献
  [1]赵博.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方法探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86-88.
  [2]潘小玲.谈心理因素在篮球投篮中的影响及训练[J]. 安徽体育科技,2003,03:65-6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练习是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计算、解题、画图、测量等基本技能转化成为熟练的技能技巧;当然,小学数学练习也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问题正成为新课改的一个瓶颈,是数学课程改革较为薄弱的环节,亟待我们
少儿绘画创作辅导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正确地进行少儿绘画的辅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作性思维。反之,辅导不当,还会抑制和妨碍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以下大体分三个阶段谈谈如何开展少儿绘画的辅导。  一、注意观察,收集素材,展开想象  少儿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数学学科的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事业的基础,是数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期,情景化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教育阶段应用情景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能力,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情景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提升质量;措施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道路上却充满了无数的荆棘。有些人会志气消沉变得一蹶不振,有些人会因其迷失前进的道路,从而半途而废,也有些人依然奋勇向前,最终看到的是柳暗花明之后的又一座美丽的村庄。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这句歌词用在八年级20班孙琦钰同学的身上最恰当了。下面就来听听她给我带来的故事吧。  还记得一年前我正在上七年级20班第一节
暑假里系统学习了英语新课标,对我的教学确实有很大的触动,让我改变了机械的教学思路,开始用新课标的思路去看待教学。  1、首先,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应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这个学期我上了12级五年制学前教育1、2、3、4班,1班和2班是订单班,他们的分数线超过了当地的重点高中线,基础相当好,学习热情也很不
数学教学中,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学完了新课内容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
摘 要:新课程教学如何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首要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新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实践、座谈访问、总结分析,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策略进行实践与探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作为或少作
在复杂地层中构筑供水井是一项投入高,风险大,技术要求严格的工程任务。在含水丰富的半胶结泥岩、砂岩、砂砾岩等沉积岩地层,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地成井,避免孔内事故的发生是供
人们认识陈晓楠是9·ll事件的直播,那时候晓楠刚进入凤凰卫视。  这件事真正让她进入到了一种完全职业的状态,事发当天,晓楠是第一个赶到直播室的。她的第一句话是:“观众朋友们对不起,我没有化妆。”这是她第一次做同声传译,这时候她才发现这个工作何其之难,因而对同样参与传译的郑浩、陈鲁豫“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一个月后在阿富汗战争的报道中,她对布什长达3个小时的讲话进行的同声传译清晰流畅,令同事们瞠目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兴趣培养是关键。精设导语、指导诵读、激活想象、延伸课外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离不开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