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特色之处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领导下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奖金40年,取得的成就已经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2004年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雷默的一篇论文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不论是北京共识还是华盛顿共识,无疑都体现了对于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特色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和效仿的最佳实例,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复制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几千年独有的人文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形成的,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所经历的苦难是绝无仅有的,也因此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也是为世界惊叹的。
  一、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这三大位于华盛顿的机构根据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华盛顿共识作为一种智力型教义,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便于操作重点突出,只要掌握几个最主要的经济指标就能做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北京共识”是”简单地说就是如何使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立足的三个原理:一,把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二,由于不可能从顶端实现对动乱的控制,就需要一整套新的工具。三,使用影响力把想要踩踏自己脚趾的霸权大国挪开,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安全理论。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根本的区别在于,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能保持独立自主。纵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扩大资料来源与商品市场的手段是抢夺对某一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控制权。最初采取硬的一手,即直接使用武力推行殖民主义,侵占别国领土、资源。中国的发展经验也证明,独立自主,依照国情制定相应的政策,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发展道路。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现代化模式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内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真正的资本主义时代始于16世纪,世界上除了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外,其他国家均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性就是私有至上,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经济危机,弊端体现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不可能持续稳定的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学说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中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模式,为了追求超额利润,利用资本剥削劳苦大众,资本为少数资本家占有,却进行社会化大生产,高涨的需求刺激欲望,刺激经济的复苏,生产力大爆发进而生产过剩,经济开始萧条,最后资本证据以经济爆发危机。在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模式更不断的循环发生。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不变的定理的影响下,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际资本爆棚后就会控制政府或与政府勾结,在人民、权利与资本之间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人民约束着权利,人民为了资本而斗争,而资本又控制着权利,用资本控制资本,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
  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也将这种新的意识形态送到中国,但是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老师、兄弟,却伴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不复存在。作为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最快的中国,通过自我实现变革的进程,不断地依靠内部动力实现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模式。自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后,学术界对于“特色”的特出争论不断,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但是现实在中国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到底存不存在剥削,早在毛泽东时代就提出过我们既要消灭资本主义又要发展资本主义,后者资本主义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在社会主义的绝对领导下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可以存在的。苏联社会主义的短处于发展不平衡,采取漏洞、补漏洞方式发展。而中国采取缓慢的转型方式,中国之所以发展的速度惊人,是因为“中特”将两种模式总结缺陷并将缺陷最小化,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是其他国家和民族无法超越的。融合社会主义的长处抓好两种制度的优点,抢时间打好工业基础;融合资本主义的长处,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中国面临着权利与资本的博弈,这也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问题。
  北京的发展模式之所以能够吸引他国,也就是“北京共识的美丽问题上,雷默说: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能量转化的问题,他认为中国从三方面传播特色的能量。第一作为对于就是华盛顿理论的反应,北京共识具有某种反冲动能;第二中国对于地方的独一无二的需求在学习中国的国家里会引发某种连锁反应;第三雷默认为中国的崛起既有可能帮助其他贸易依赖国也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北京共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发展模式[EB/OL].凤凰网,2013-03-25.
  [2] 程伟礼,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M].学林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2015年学生学理论课题项目《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作者简介:杨漫秋(1991- ),黑龙江海伦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方向;崔洪斌(1991- ),黑龙江黑河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关系。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乔叶的散文作品频频被《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转载,仅转载量就达二百余篇,她的作品《母亲的纯净水》改动后选入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乔叶也被多家媒体评为“十佳青春美文作家”。文章主要分析乔叶文学创作的三维艺术特色。  关键词:乔叶;文学创作;三维艺术特色  乔叶,焦作修武人,原名李巧艳。她在我国文学创作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其目光敏锐犀利,能够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去发现
期刊
摘 要:中国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能够反映出各地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习性,它们绝大部分是因地而建、因势而成的,很多民居是就地取材而建的,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文章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中国民居并简要分析了其特点,以此来说明中国民居具有的鲜明地域性和民族性。  关键词:中国民居;地域性;民族特色  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大,山丘河海地理条件各不相同,材料资源又有很大差别,加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审
期刊
摘 要:王小波创作的“时代三部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中以《黄金时代》最为出色。文章拟从修辞学的角度,从反语、引用、曲解、比喻、反复等方面对《黄金时代》的语言艺术进行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王小波;黄金时代;修辞手法  王小波是当代著名作家,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他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时代三部曲”)等大量
期刊
摘 要: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由于目前我国与生猪屠宰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认识,对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以规范和完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问题;对策  畜禽屠宰检疫工作为我国当前特殊的公共事业,
期刊
摘 要:《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它是一部集中体现文艺复兴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喜剧,其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文章旨在通过时空体的角度来分析《仲夏夜之梦》,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仲夏夜之梦》;时空体;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最著名喜剧之一,同时也是其最具浪漫主义情节的喜剧作品,这部作品影响深远,广为世人传颂,在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的一页。该
期刊
摘 要:愚公移山是见于《列子·汤问》的一则古老寓言。这则寓言传承了上千年,愚公移山精神也传承了上千年。光阴荏苒、物换星移,但愚公移山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强调“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文章主要浅谈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愚公移山精神;时代价值;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越来越丰富,愚公移山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期刊
摘 要:从档案检索学科的研究成果出发,着眼于社会生产生活对档案检索迫切需求,把有关档案检索学科的期刊论文、著作、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论文集、专利、标准等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性研究,旨在揭示该领域研究的状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档案检索学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检索;学科;研究进展  自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何鲁成、周连宽等一批学者对档案检索工作中编目这一重要问题进
期刊
摘 要:彝族四大创世史诗中的《梅葛》与《阿细先基》的叙事模式类似,但由于流传时代、地区的不同,两部史诗包蕴了不同的思想观念,相较《梅葛》的“神”本位思想,《阿细先基》更注重人自身力量,贴近现实,这些均使《梅葛》与《阿细先基》的文本内容与文化蕴涵各具异趣。  关键词:《梅葛》;《阿细先基》;文本内容;文化内涵  彝族历史文化深厚悠长,彝族先民在漫长的与自然抗衡的过程中创制出繁丰的史诗著作,其创世史诗
期刊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十周年,对历史而言,任何“周年”作为分界点都是为了方便人类记忆:十年前的这一天,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这座城市上空飘扬时,这里的人们曾多么忧心自己的未来;十年后的今天,更显生机和活力的香港令这个城市所有的人,都渴望一场十周年的庆典来表示自己的喜悦;而过了这一天,香港就会进入回归后的下一个十年,那“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呢?  没有人会为香港的下一个十年担忧,那会被认为杞
期刊
摘 要:根据“佛”的教化特点,可以看出佛教的教育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化的。从佛教“因材施教”的实践过程到佛教“因材施教”中的教学态度与方法,佛教作为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教育具有滋养性的作用。佛教“因材施教”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佛教教育的“人本位”的思想,更让我们反思中国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的可实践性。  关键词:佛教;教育;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传统文化  李瑞环曾经讲过:“佛教传到中国已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