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荒诞里有幸福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小职员默尔索犯下一桩命案,被法庭判处死刑的故事。小说与加缪另一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一脉相承,体现了荒诞的主题。荒诞与幸福密切相连,难分难离,幸福却往往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立足于《局外人》中荒诞与幸福的交织,探讨前人较少涉及的幸福层面。本文从生与死、自我与权威两个维度进行生发,一方面小说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憎恨,另一方面小说肯定自我并蔑视权威。
  关键词:《局外人》 幸福 荒诞 《西西弗神话》 存在主义
  加缪的《局外人》在法国出版后,萨特开创了将它与加缪另一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联系起来的先例,加缪本人也肯定了这一说法。1941年2月,加缪在一则手记中写道:“《西西弗斯》写完了。荒谬三部完成。”他将《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及剧本《卡利古拉》称为“荒诞三部曲”,与其后的“反抗三部曲”交相辉映。由此可见,《局外人》和《西西弗神话》互相阐发的可行性不言而喻。
  前人往往将《局外人》视为西西弗式荒诞哲学的文学表达,牢牢抓住荒诞不放,其实有些偏颇。“幸福和荒诞是共一方土地的两个儿子,是难分难离的。”荒诞感时常产生于幸福之中,而幸福也可能产生于荒诞的发现,幸福与荒诞如影随形,在西西弗和默尔索的人生中都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局外人》中荒诞与幸福的交织,从生与死、自我与权威两个维度进行解读,探讨前人较少涉及的幸福层面《局外人》是荒诞的,更是幸福的表征,应当看到《局外人》的荒诞里还有幸福。
  一、生与死
  《西西弗神话》一开篇便指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无论是宇宙观,还是唯物与唯心之争,通通都得为生与死的問题让路。世间万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小事、闲事?长久以来,《局外人》传递出的绝望、虚无气息给人留下漠视生命、对死亡无所谓的印象。然而,正如加缪反对自杀,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哲学上的,《局外人》电从不曾有背弃生命的企图。相反,细细观之,可以发现小说中热爱生命、憎恨死亡的观念是如此之强烈,这种对生命的礼赞可以说是幸福的一大体现。
  (一)热爱生命
  《局外人》中对生命的热爱首先体现为对自然的眷恋。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是人类的温柔故乡,享受同自然的共处也是享受生之喜悦,一个反感自然和爱、和钢筋水泥为伴的人便谈不上热爱生命。小说曾多次描写了沁人心脾的自然,在生活并不那么顺遂心意的时候,唯有自然给人以深深的慰藉。母亲去世,默尔索在守灵之夜嗅到门外飘来夜晚与鲜花的气息,稍微舒服了些。送棺的清早,默尔索眼前的景象使他深感自然之美。随后他在梧桐树下呼吸着泥土的清香,困意也消散了。母亲人土时,墓地坟上的红色天竺葵,棺木上的血红色的泥土以及混杂在泥土里的白色树根,都给默尔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人离去,而自然恒在,这让默尔索对生命的感触更深了。而在毫无新意的工作日里,自然也是默尔索的亲密友人。下班后沿着码头漫步回家,绿色的天空令他心情轻快,此时的他“颇有幸福自在之感”。对默尔索来说,体味自然,就是体会幸福。
  好景不长,身陷囹圄让热爱阳光和大海的默尔索痛苦不堪。为了安慰自己,他设想出更不自由的情景来:住在枯树干里,只能抬头望望天空的流云和飞鸟,日复一日。在默尔索的观念中,哪怕是极端的不自由,也至少要有自然的陪伴。神话中的西西弗被打入地狱,而后又短暂地重返人间,他重新享受着清水、阳光、热石和大海,再也不愿返回黑暗的地狱。默尔索亦如是。
  在小说中,热爱生命的另一体现是对人事的执着。加缪引用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的两句诗歌为《西西弗神话》题词:“吾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西西弗和默尔索的人生是荒诞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于人事乃至生命的矢志不渝。他们不求助于来世,而将生命的光和热投注到现世的生活中。
  正如俄狄浦斯认定他与世界唯一的联系只是一位姑娘娇嫩的手,默尔索所笃定的也是真实的肉体。他和玛丽在浴场重逢,嬉戏间触碰了玛丽的乳房、肚子和腰,次日玛丽离去,他努力寻找玛丽在枕头上留下的海水的咸味。默尔索入狱后,玛丽前来探监,他不愿谈出狱后结婚、重回正常轨道之类的空话,只想搂住玛丽的肩,感受她身上的细软衣料,只想牢牢抓住此刻。而在神甫要求他看监狱石壁上浮现的上帝面孔时,他只看见一张充满阳光色彩与欲望光焰的面孔——玛丽的面孔。默尔索拒绝不切实际的空想,他感兴趣的是有把握的实在,而这才是构成现世生活的一砖一瓦。加缪将他的古希腊思想灌注到了小说之中,肯定了默尔索对肉体和美感的追求。
  默尔索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完全是极具荒诞感的疏离态度。他爱自己的母亲,否则不会亲切地称其为“妈妈”,孩童般的纯真令人感动。他和朋友、同事乃至萍水相逢的人都能和谐共处,照顾到他人的情绪,营造出一种温情的氛围。他拒绝了前往巴黎工作的机会,认为无需改变生活。“仔细想来,我还算不上是个不幸者。”他对生活本身是认可的,愿意在现有的生活中经营幸福。
  (二)憎恨死亡
  西西弗不肯重返黑暗的地狱,《局外人》电传递出对死亡的无比憎恨。默尔索拒绝开棺看母亲的遗体,只是不愿目睹死神耀武扬威的嘴脸。邻居们也透露出厌恶死亡的态度,比如雷蒙·桑泰斯认为死亡是早晚要发生的事,因此不必过于关注,默尔索对此表示赞同。沙拉玛诺老头儿弄丢了他的狗,担心狗可能已经死了,死亡带来的颓丧弥漫了整幢楼。他和默尔索谈起狗的皮肤病,却又感慨它真正的病是衰老,而衰老是无法根治的。在死亡、衰老面前,人们不堪一击,充满了不平感和无力感。事实上母亲也对死亡不屑一顾,她在最后的时日里,同养老院的多玛·贝雷兹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二人形影不离,其他老人开玩笑称母亲是贝雷兹先生的未婚妻,两个当事人对此都很开心。哪怕身处生命的尽头,母亲和贝雷兹先生也未受到死亡阴影的笼罩,相反,他们幸福地过好了每一天,每一刻。
  小说中对死亡的愤恨在临刑前的默尔索那里达到了高潮。随着庭长宣布斩首示众的判决,默尔索脑袋里只有所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生与死。“我现在感兴趣的是逃避死刑,是要知道判决之后是否能找到一条生路。”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什么罪行都已不再重要,只求不死。默尔索努力回想阅读过的描写死刑的作品,希望能从其中获得逃脱断头机和绞刑架的灵感,然而一无所获。他不得不直视死亡,可一想到死亡,他就浑身发冷、牙齿打战。什么也不做地等待死亡实在太痛苦了,他听见自己的呼吸粗声粗气,就像狗的喘气声。最令人痛苦的是,死亡让原本美好的事物变得可怖,夜、土地、海水的气味都使他的两鬓生凉。曾给予默尔索愉悦的夏夜、泥土和海水,都会被死神一一夺走,此刻还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犹如回光返照一般,让人恐惧不已,而他将和西西弗一样被押入地狱,生的幸福已然不复存在。
其他文献
摘要:贾樟柯的电影向来不以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见长,却感人至深。这与其影片中深入挖掘的生活化的情感,绘画般的背景设置,以及全面、复杂的人性的展现是分不开的。他的故事喜欢旁敲侧击,展现一鳞半爪,仍有巨大的冰山埋在水里,他不会去说剩下的部分,但我们似乎已了然整个情节,能让观众窥一斑而知全豹,这需要有深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及对整个时代精准的洞悉。  关键词:山河 静美 生活化 人性  电影《山河故人》里
摘 要:瑪雅·安吉罗生长于美国南方种族歧视盛行的时代,这给年幼的她留下了难以抚慰的创伤。玛雅·安吉罗作为一位非凡的女性在文学上继承了先辈们的传统,仍然将种族与压迫这一永恒的话题当作自己作品主题的重要部分。《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作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对于黑人女性文学有着一定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黑人女性文学 玛雅·安吉罗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创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J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
摘要:女性悲剧,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中从始至终都以包合同情与怜悯为主的人文关怀来书写,但是由于女性宿命及社会现状,在无法脱离罪恶本身的背后给我们带来的是伦理社会下如童话般的湘西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反差,女性悲剧意义反讽意味更强。男女性力量对比在家庭结构中的有意识忽略让《萧萧》以更加亲和的态度触发人性机制,而萧萧作为女性的正常人性所需要的纾解让《萧萧》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作为家族关系媒介的儿子使得文
摘 要: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小说之一。这部作品极具新意地以一位叫巴克的狗作为主角,讲述他传奇的经历。在《野》中,通过巴克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方式,反映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表现出的强烈意志,同时也印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本文主要对作品中所体现的生存法则、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爱及德勒兹生成动物理论对巴克回归本性的分析和探究。以此来说明巴克的蜕变之路,进而反映出作品
摘 要:地方文学是地域文化的亮丽名片,在中国文学的浩瀚卷帙中,有不少描写宁夏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将宁夏自然风光的神奇、历史文化的厚重、回乡风韵的独特,形象而鲜明地呈现出来,深深浸润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从教育的角度去探索描写宁夏的诗文的价值,我们会发现,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会形象感知宁夏的历史变迁,真切体验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生发对地域、民族文化的兴趣,进而发展热爱本土文化的感情,增强建设家乡
摘 要: 毛泽东诗词风格多样,多以豪放为主,但也不乏婉约之风。毛泽东写过不少离愁别恨、唱和酬答、山水纪游、咏物言志的诗词,这些诗词能熔婉约豪放于一炉,于细小中见高大,柔情中见激情、凄美中含激励、秀气中透英爽,从而创造出“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婉约风格 欣赏  毛泽东诗词风格多样,多以豪放为主,往往能把重大的社会题材、深刻的革命思想、浪漫的英雄情怀融为一体,气势磅礴
摘 要: 庾信是南北朝时间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南北交融,“绮艳”“清新”与“沉郁”皆具。在对庾诗研究时多视其前期诗风为“绮艳”,后期为“沉郁”,“清新”之风却鲜被提及。  关键词:六朝 庾信 诗歌 清新  庾信是南北朝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风格绮艳,后期则沉郁苍凉。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庾信都有不少风格清新的诗作,这类诗作既包含“流丽而不浊滞”a之“清”,
摘 要: 百年来人们对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自杀身亡的结局无不扼腕叹息,然而对于造成这个家庭悲剧的原因至今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揭示安娜死亡之谜,安娜被传统思想道德的压抑导致其人格结构三个层次的失衡,从而激发了攻击自身的死亡本能,然而这一切都是作者潜意识中的一场预杀,更是社会无意识的谋杀。  关键词:精神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 死亡悲剧  一
2017年5月,在中国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凭借良好的口碑成为当下电影市场上的票房黑马,也让这部电影的主演阿米尔·汗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阿米尔·汗出演的电影一次次刷新着印度票房纪录,同时他凭借自己的魅力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宝莱坞模式电影的面貌。印度媒体称他为“完美先生”,因为在宝莱坞娱乐圈浸淫了几十年,他几乎从未有劣迹,不仅有演技有眼光,还很谦虚、坦率,又充满正义感。美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