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72889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清王朝统治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38年,史称民国时期。与政治经济衰败不相对称的是民国学术大放异彩,学术人才频频涌现。当时这些大学的教授学者们力求吸收西方大学有益经验,思考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路径,将中国大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中体西用 金典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27-02
  一、通識教育的来源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的思想源于古希腊的雅典,由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Arts),即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现代通识教育发端自美国,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全人”。追求非专业化和职业化,强调知识的全面传授和个人均衡发展,进而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核心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树立起对美国自由民主社会的信念,认同美国自由民主社会的价值观,推动美国自由民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
  1.立足本国,学习美国
  1912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三十多年间,中国在内忧外患之下,战火动荡不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战后美国和蒋介石关系密切,美国不仅向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还提供各种奖学金,鼓励中国青年前往留学。这些学者们都受到了美国通识教育的熏陶。通识教育是美国社会的教育,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教育。他们在“中体西用”思维的指引下,立足中国国情,精而专的大学教育显然不适合社会现实,思考摸索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路径。
  2.教授群体的“楷模作用”
  1912-1949年间的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端与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著名教育家比如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浙江大学的竺可桢等等。他们都认为只重视专业知识而不重视人格操守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要比没有知识的人更大,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才是对学生负责。因而主张增加基本科目,但各系的必修课须减少,为选修课留出空间。他们对通识教育理念有高度认同感,始终将通才教育、人文素养放在首位。他们本身就受益于通识教育,又践行与通识教育,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楷模作用。
  3.开设共同必修课、组织学术和实践活动
  为了贯彻通才教育方针,当时西南联大制定了严格的选课制度,如文学院的学生除专业课外,还必须在“哲学概论”和“科学概论”中任选一门,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中任选两门,在“数学”和“自然科学”中任选一门;理学院的学生必须选一门数学,一门社会科学和两门自然科学,而“大一国文”、“中国通史”、“大一英文”等则是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选修课需要名师,学校的品牌更需要大师比如像;陈独秀、胡适、梁漱溟、鲁迅、徐悲鸿、陈寅恪等等,大师汇集,声威甲于天下。民国时期的大学对学术创造也极为重视,教育部从1940年起设立了学术奖,激励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学校聘任教授把真才实学放在第一位,强调“有特殊成绩”或“于所任学科有重要学术贡献。”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自选教材,他们的讲义通常是自己的学术成果。学校和多种机构或组织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经常讨论各种学术问题。
  三、对当代通识教育的启示
  1.通专结合,人文为重,融中西教育之长
  大学教育应是一种针对专业教育而言的通识教育,是为终身学习做准备,打基础。好的通识教育应该是开放、包容的教育、能平衡专业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通贯古今中外,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通专结合,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这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可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一般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与文化视野,能遨游各个知识领域并为我所用的人。
  2.推动中外经典阅读,发挥其育人功能
  金典文献是先人生活经验和生命智慧的系统总结与理论提升,它所解决是人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阅读中外金典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与国家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各方面达到和谐发展。首先,举办中外文学经典解读系列讲座,专家、学者们独特的个人见解和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其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配合教学和经典解读系列讲座,阅读演讲比赛,组织读书交流会,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大学生经典读书活动的深化。第三,推动金典文化的学习和普及,学校教务部门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经典文献导读》或《中外文化名著导读》等公共课或选修课,把传统经典文化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为通识教育注入活力。
  3.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是推进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首先,合理增大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规定严格的修读方式且将通识教育课程计入学分制;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互联与更新,强化学生选课管理与指导,完善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等。最后,教务处等相关单位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制定适合本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制度,在落实建设措施上下大力气,做好相关的指导和服务。
  民国时期,国家财力不足,饱受战火蹂躏。奇特的是,在动乱中,教育事业却一枝独秀,民国特别看中民主、自由、平等等通识教育的理念对于发展现代教育是非常受益的,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版,第352页
  [2]梅贻琦:《梅贻琦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3]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2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53页
  [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30
其他文献
【摘要】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的机械手教学模型,主要由PLC控制单元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来实现机械手的五维运动。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单片机课程的实训项目,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AT89C51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了PLC与单片机的双系统控制。  【关键词】机械手 单片机 PLC 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
期刊
【摘要】职业院校跨境协同教学可以为国际市场培养具有国际通用标准的技术人才,我国的教育国际合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在合作项目的数量和资金上存在不平衡,合作项目质量待监管,合作手段待丰富等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需要多措并举,如在引进先进教学资源基础上,各地职业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环境,设计出符合本校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强国际间合作上,要提高跨境协同教育
期刊
【摘要】《仪器分析》课程是我校一门专业基础课,为适应我校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理论课时偏多、实验方式固定、考核方式片面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教学内容及手段改进,实验形式的改进,实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实验成绩考核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利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仪器分析 课程 教学改革 应用型  【Abstract】“
期刊
【摘要】继续教育作为各类人才终身学习、培养知识技能提升的重要措施,自出现以来呈勃逢发展之势。武器类人才的继续教育,随着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形势特别是新军民融合的驱动,需求更为迫切,甚至成为拉动军工企业增效、军民结合型企业发展、民企介入军品研发转化的科技动力。因此,结合发展需求,明确武器类人才继续教育的目标,探索武器类人才继续教育的特有模式,对增强新时代武器类人才继续教育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文章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多年入馆教育实践为基础,提出“三段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分析了“三段式”新生入馆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况和效果。  【关键词】图书馆 入馆教育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04-02  新生入馆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启蒙教育,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基础环节,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期刊
【摘要】目的:PBL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探讨基于PACS的PBL教学法应用于少数民族班级《磁共振诊断学》的实习课堂教学效果。方法:将本校上《磁共振诊断学》实习课程的少数民族同学分为PBL教学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相同章节内容实施PBL教学和传统方法教学,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及阅片测试评价相关能力指标。结果:PBL教学组测评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PAC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14-01  去年中秋前夕,因为经常参加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研究,我突然敏感地发现《中秋节》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主题,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因为每逢中秋,九州大地,和家团圆,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赏月,是人间最幸福的时刻之一!恐怕就是月宫里的嫦娥,也会羡慕不已。
期刊
【摘要】本文以某高等院校统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为例子,从建设目标出发,然后提出建设方案,并讨论了专业改革建设的预期成果和主要特色。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 教研教改 制度建设  【课题项目】中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20-01  一、前言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数据搜集、处理和
期刊
【摘要】《经济法概论》课程主要阐述我国经济活动中重要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国家规范经济活动中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掌握和运用经济法律基础知识,开展经济活动,并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总结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路径措施,力求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法概论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
期刊
【摘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程,本文针对我院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化教学体系,通过建立网络化的自主学习平台和公平的考核机制,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试验设计 数据处理 教学网络化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Z201501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