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豪气撼乾坤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但是一部体大精深、无与伦比的历史名著,而且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影响巨大而深远。
  《史记》中的名篇《陈涉世家》是司马迁怀着崇敬心情为秦末农民起义英雄精心谱写的一曲赞歌。其中的主旋律是对起义的主要发动者和领导人陈涉的赞颂。通过对陈涉年轻时生活片段和发动起义过程中言语、行动的记叙,塑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敢于反抗暴虐而又足智多谋、富有才能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开篇几笔写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一个生活片段,看似与历史大事无关,但从他的言语、神态中,却透露了他的抱负、志向,表现了他后来发动起义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他辍耕垄上,“怅恨久之”,那是因为贫贱不公平的生活而引起的极度的怨忿不满。他对伙伴说“苟富贵,勿相忘”,那是他由此而提出的改变现实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的要求、愿望。至于他在受到嘲笑后发出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更是表现出他对安于贫贱现状、不想有所作为的同伴的惋惜,而自己却绝不囿于世俗传统见解的羁缚,要像鸿鹄搏击长空,去寻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寥寥几句雇佣生活中的对话,就把陈涉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了:他不是一个浑浑噩噩、苟且偷安、听任摆布的奴仆,而是一个不甘受人欺压剥削、有头脑、会思考、正在觉悟的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的人物,不乏生活细节的描画,使人物得到多侧面、多层次的表现,但主要的还是在急剧、激烈的斗争中,在“风口浪尖”上来塑造。陈涉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是在反对暴秦统治的急风暴雨的阶级大搏斗中完成的。因此《陈涉世家》以比较多的篇幅具体写下了起义的酝酿、发动过程。
  陈涉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谪戍渔阳、遇雨失期,生命面临威胁。他与吴广商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连 下四个“死”字,既揭示出“官逼民反”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被迫起而反抗的革命精神。陈涉在举行起义召令徒属时宣称:“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掷地有声的言语,就更加显露了他的决不受辱而死,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业的英雄气概。在千百年来一直讲究“世卿世禄”、“君权神授”的社会,他居然敢否定世袭制、天命观,大胆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底层受尽煎熬的人民强烈要求翻身解放的呼聲。与同时期的项羽、刘邦等起义领袖不同:项羽反秦,完全是强悍、暴戾的六国旧贵族后裔要恢复自己的权益、取代秦皇统治的复仇心理作祟,而刘邦起义则出自贪慕权势的小私有者对至尊、富贵的垂涎、渴慕。只有陈涉,才真正是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掲竿造反的人民英雄。也只有陈涉才会破除对“天命”的迷信,才会有要求平等的反传统思想,才会以彻底的革命首创精神去动员同命运的伙伴们起来造反。一个要求平等的反传统的英雄形象被司马迁塑造得有血有肉、高大丰满。
  《陈涉世家》在记叙起义发动过程时,不仅赞颂了起义领袖的伟大的革命气概,也表现了他们非凡的胆略和才能。陈涉在同吴广的谋划中正确地估计到“天下苦秦久矣”的客观形势,看到了起义的群众基础,并提出了用扶苏、项燕号召群众的策略。他们还用“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等借助鬼神的办法来制造舆论,威服众人,以树立起领导和组织群众起义所必须具有的威信。这是为后世起义者所沿用的了不起的创造,表明他们谋略的周密和智慧。以后陈涉又同吴广一起设计并杀两尉,在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中,起义领袖的机智、果敢和英勇得到了有声有色的表现。
  陈涉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后来因种种原因而以失败告终,陈涉本人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但他点燃的反抗暴秦的“星星之火”却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在后继者的努力下,最终推翻残暴、强大的秦王朝。陈涉作为反秦第一人的身份而永载史册。
  在纪元前的古代历史上,全世界的人民大起义的英雄,大概只有古罗马的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才能同陈涉相比。我们应该感谢司马迁,他没有如后世的那些御用“历史家”那样,把陈涉一类的起义领袖当作“群盗”之首,而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写下了陈涉壮烈的一生,写下了陈涉起义的可歌可泣的整个过程。尽管司马迁也看到了陈涉的弱点、错误,但他还是对陈涉充满崇敬仰慕之情。
  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真诚地实录史事,且“是非颇谬与圣人”,敢于超越传统见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历史人物臧否褒贬,使传记作品的思想性达到了他那个时代、那个阶级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作者单位:赣榆县欢墩中学)
其他文献
遗失の风 10:12:46  我不想读书了,我想出去打工,去外面看看。  静子热线 10:13:37  为什么?你的决定你父母知道吗?  遗失の风 10:18:12  我觉得读书特没劲,课表上的那些科目学了有什么用啊?不就是为了拿个毕业证么,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了不也还是失业吗?我打算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跟我爸说了,我爸想让我试着考个中专或技校什么的,但是我就是想出去打工,想赚钱,
一  他看见那双熟悉的眼睛,眼神中最后那抹微光,流露着相识恨晚的哀怆。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沈培清起床后,想起刚才梦中有人对他反复说:“老沈,我要是早点儿认识你就好了。”沈培清看了看窗外,天色阴郁,寒气凝重。客厅电视机正在播报天气预报,说今年是三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寒冬。  早上八点,刑警队长沈培清准点来到办公室。他站在窗边,看了眼阴沉沉的天,转身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来,摸出半包烟和打火机。沈培清点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主要围绕人的成长这一主题,叙说了在这一历程当中主人公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所体味过的酸甜苦辣,于是本单元最后的话题作文便设计为“成长的烦恼”。  童年是一个充满奇趣和幻想的时期,对刚刚跨过童年边界的初一学生来说,记忆还不至于模糊,想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大筐大筐的话要讲,再加上前面课文的熏陶感染,这次习作我是准备把大权交给学生来掌管了,不准备多讲。可当我在黑板上写完作文
听评课活动是学校基本的教研形式,高中语文听评课的一般程式是“授课者上课——听课者填写评价表——授课者谈设计思路——听课者集中评课”。事实上,在课改的背景下,不少教师理念优于实践能力,理念先行,大话多、套话多,没有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碍于情面,同时评课者有自己或前或后也会接受别人评价的顾虑,美言多,好话多。听评课似乎成了应付事。如何在不挫伤授课教师积极性的前提下,既充分挖掘和肯定教师的优点,又能以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一篇写家乡风俗的散文。家乡的风俗,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作者把写作的视角瞄准了“端午”这个独具江南特色的风俗节日,由“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继而写到“家乡端午的鸭蛋”,不紧不慢,不蔓不枝,娓娓道来,一路写去,好像行走在山阴道中,沿路是美丽的风景,让你目不暇接,但你在不知不觉中却是渐入佳境。  文章一开始,作者写了“家乡端午的风俗”的七
晨练让我走上健康之路  曹正方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坚持不懈地锻炼,不但可以减肥,还可以增强体质。  两年前,我调到宣传科,每天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写材料,很少活动。因为缺乏运动导致我经常颈椎、腰椎痛,而且挺着一个“将军肚”。身高不到一米七的我,体重竟然达到80千克!一到夏天我就害怕。吃个早餐汗流浃背,打扫办公室气喘吁吁,下基层采访腰酸背痛……从早到晚,我的衬衣都被汗浸湿了,全身
一、2007年高考语言运用题的五大特点    2007年全国18套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细细研究,凸显了五大特点:  1.常规题型又唱主角  试卷中有3套考到了扩展题,4套考到了仿句题,5套考到了排序题,6套考到了概括题,5套考到了图文转换题,9套考到了语言得体题。常规题型频频在试卷中出现,这既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延续性,也说明常规题型重新被看好。  2.题型设计贴近生活、开阔视野  学以致用,将中国的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问题较多的部分,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教法往往简化为一种:翻译。而翻译又多围绕文言句式、词汇这个中心,教学偏重知识传授与积累,轻情感体验与熏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言文较少作为有性情的文章来进行教学。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忘记,文言文既然是文章,是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就不只是语法、词汇的堆砌,而是承载着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
当你60岁时,还有背上背包,拉着老伴一起环游世界的冲动吗?2011年9月,64岁的张广柱和61岁的王钟津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网络红人,“卖掉房子也要去旅行”,这对花甲背包客裹挟着全新理念在微博上掀起风潮,引发无数网友对生活的重新思考。  2008年至今,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两位老人自助游览了欧洲、北美、南美等40多个国家。这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次次浪漫之旅。  源自虎跳峡的决定  退休前,王钟津
在肿瘤患者自我调节体温的因素中,喝水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到了秋冬季,由于空气干燥,水分流失比较严重,足量饮水或因胃肠道功能不佳而不得不选取静脉补水可防止身体进一步脱水。尤其是年纪大的患者,需要补充更多的水来弥补体温调节的变化。因中老年肿瘤患者存在能量营养素代谢紊乱、身体各方面的新陈代谢异常,位于下丘脑的“口渴中心”开始变得迟钝,大脑不能及时判断身体是否缺水,故易致机体脱水。建议非抗肿瘤治疗时期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