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舞蹈创作中舞蹈艺术起源以及发展历程对比,在揭示双方各自不同的创作渊源基础上,对具体舞蹈创作中,中西方舞蹈中的语言表现方法以及程式化规则进行比较,试图让广大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舞蹈创作的特点。
关键词:中西方舞蹈艺术;创作;个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地球村时代的全面到來,中西方交流的领域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经济、政治活动中,代表着国家软实力的舞蹈艺术也日益成为世界人们相互交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频繁的舞蹈艺术交流过程中,如何能够吸收最大限度的吸收西方舞蹈优势,为促进我国舞蹈创作的提供充足的艺术参考已经成为当下舞蹈创作领域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西方舞蹈的产生渊源以及具体展现形式的分析,试图为相关人员更加全面的把握中西方舞蹈艺术的创作风格,选择更加适合我国舞蹈创作的道路做出有益参考。
1中西方舞蹈艺术创作的历史渊源对比
中国舞蹈思想在千年的封建统治期间主要是以乐舞思想体现出来的,无论是孔子为代表的礼乐思想还是墨家坚持的非乐理念、道家秉承的天乐观点,舞蹈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我国各个朝代都拥有相对完整的乐舞理论。到了近代,第一次将舞蹈文化进行系统归类的理论家为吴晓邦,他认为“舞蹈自然法则”是对舞蹈创作根源归类的重要标准,举例说明,在我国长期存在的舞蹈中,那些与人们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风俗、礼节以及宗教色彩的舞蹈,前者在丰富人们生活情感与想象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后者更多是为了彰显“神话传说的舞蹈”,它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舞蹈,这种舞蹈创作的根源展现人们对远古神仙的敬仰。简而言之,中国的舞蹈在创作过程中,所注重的问题更加倾向于舞蹈表现的情绪而不是舞蹈自身的形式。
西方舞蹈在创作过程中有着十分明显的“炫技”特征,这与西方人们坚持舞蹈必须有规范、统一的展现姿势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西方舞蹈真正的进入现代化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国家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等外部条件全面进步的前提下,西方现代舞蹈创作者经过长期的探索,将舞蹈表现与人类自身情感与诉求相结合并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立于社会、经济系统之外的独立舞蹈风格。
2中西方舞蹈创作中舞者动作方面的特征
身体所传递出的语言最初是人类早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远古时期人们对生命表达崇敬与热爱的一种十分诗意的形式。舞蹈可以归类为在人类社会初步形成的时候,尚没有足够舞蹈技艺的人们,通过肢体语言的展现与探索最终形成的一种极富的艺术形态的形式。
就中国的古典舞蹈创作来说,我国古典的舞蹈基本上都出现在脍炙人口的戏曲艺术中,在具体展现中,舞者要表现出高超的演出效果,必须在进行舞技展现上,高度重视手、眼、身、法、步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互动,这是中国典型的古典舞蹈标志性特征,在舞蹈表现上,舞者认为身段动律与全身的舞蹈动作是密不可分的,只要身段动了,其余的动作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手部动作、眼部动作以及步调选择上都应当严格遵循着身法的具体动作。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舞蹈展现中,中国舞蹈还有十分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特别注重上肢的动作,要求舞者必须有十分丰富的面部表情。举例说明,中国经典舞蹈《雀之灵》中,就出现了专门对上肢动作进行编排的舞蹈创作方式,《俏花旦》更是要求舞者必须有丰富多变的面部表情。中国舞蹈十分倾向于从古典戏曲中寻找创作源泉,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中国舞蹈中存在着大量的参照京剧而发展的手势以及射你动作,此外舞蹈动作方式多样、展现方式复杂也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特色。
就西方舞蹈进行分析,芭蕾舞是西方舞蹈中的典型代表,在其创作表演过程中,舞者的身体语言以及四肢展现方式要明显的比面部表情多甚多,其下肢动作与上肢动作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劣势,这是因为要展现出芭蕾舞蹈创作中跳跃、旋转魅力的客观现实而决定的。此外,在进行舞蹈展现过程中,以芭蕾舞经典作《天鹅湖》为例,可以发现表演过程中,舞者的表情以及语汇都是遵循着固定的程式,并没有要求舞者有多样的面部表情展示。此外,中西方舞蹈动作比较,还可以发现各自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西方舞蹈中以芭蕾舞为代表的舞蹈类型十分追求外向型动作,在具体的展现过程中,舞者的舞姿必须十分舒展,直蹦开作为芭蕾舞舞姿最典型的规则,跳、转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不允许舞者随心所欲的进行发挥,表现过程中舞者的四肢必须向四面打开。而中国舞蹈则更加倾向于对人体整体造型美观与否的关注,在进行具体舞蹈展示时候,并不过度的依赖灯光、布景,因此中国舞蹈独舞剧目十分多样。西方芭蕾要想表现出理想的演出效果,必须要求高标准的剧场效果、舞台结构方式、总体演出过程中的各个调度,舞蹈本身在展现过程中对于技巧以及动作也是十分注重的,这就造成中国舞蹈在具体展现中十分注意“亲近大地”,以“立地”为最高指标,而西方芭蕾则更加倾向去向天空,舞蹈表现过程中十分常见“向天”的动作。
3结语
舞蹈是人类社会初步形成时,原始人类为了表达自身喜怒哀乐的情绪而自发产生的动作,从根本上说,东西方舞蹈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推进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下,中西方舞蹈出现了迥异的差别,研究两者的不同,可以为我国舞蹈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有意识地增加舞者下肢的表现力度,增加舞蹈的多样性。同时可以借鉴西方舞蹈中“向天”的表现方式,为丰富我国现代舞蹈的意境与审美,进行更加有益的尝试,为中国舞蹈尽快的在世界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做出积极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V.C.奥尔德里奇(美).艺术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9101.
[2] 瓦尔特.索雷尔(美).西方舞蹈文化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452.
[3]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英).艺术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0:112.
[4] 杰伊.弗里曼(美).当代西方舞蹈美学[M].光明日版出版社,2011:156.
作者简介:刘玉(1991—),女,山东枣庄人,大学本科。
关键词:中西方舞蹈艺术;创作;个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地球村时代的全面到來,中西方交流的领域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经济、政治活动中,代表着国家软实力的舞蹈艺术也日益成为世界人们相互交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频繁的舞蹈艺术交流过程中,如何能够吸收最大限度的吸收西方舞蹈优势,为促进我国舞蹈创作的提供充足的艺术参考已经成为当下舞蹈创作领域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西方舞蹈的产生渊源以及具体展现形式的分析,试图为相关人员更加全面的把握中西方舞蹈艺术的创作风格,选择更加适合我国舞蹈创作的道路做出有益参考。
1中西方舞蹈艺术创作的历史渊源对比
中国舞蹈思想在千年的封建统治期间主要是以乐舞思想体现出来的,无论是孔子为代表的礼乐思想还是墨家坚持的非乐理念、道家秉承的天乐观点,舞蹈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我国各个朝代都拥有相对完整的乐舞理论。到了近代,第一次将舞蹈文化进行系统归类的理论家为吴晓邦,他认为“舞蹈自然法则”是对舞蹈创作根源归类的重要标准,举例说明,在我国长期存在的舞蹈中,那些与人们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风俗、礼节以及宗教色彩的舞蹈,前者在丰富人们生活情感与想象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后者更多是为了彰显“神话传说的舞蹈”,它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舞蹈,这种舞蹈创作的根源展现人们对远古神仙的敬仰。简而言之,中国的舞蹈在创作过程中,所注重的问题更加倾向于舞蹈表现的情绪而不是舞蹈自身的形式。
西方舞蹈在创作过程中有着十分明显的“炫技”特征,这与西方人们坚持舞蹈必须有规范、统一的展现姿势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西方舞蹈真正的进入现代化是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国家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等外部条件全面进步的前提下,西方现代舞蹈创作者经过长期的探索,将舞蹈表现与人类自身情感与诉求相结合并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独立于社会、经济系统之外的独立舞蹈风格。
2中西方舞蹈创作中舞者动作方面的特征
身体所传递出的语言最初是人类早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远古时期人们对生命表达崇敬与热爱的一种十分诗意的形式。舞蹈可以归类为在人类社会初步形成的时候,尚没有足够舞蹈技艺的人们,通过肢体语言的展现与探索最终形成的一种极富的艺术形态的形式。
就中国的古典舞蹈创作来说,我国古典的舞蹈基本上都出现在脍炙人口的戏曲艺术中,在具体展现中,舞者要表现出高超的演出效果,必须在进行舞技展现上,高度重视手、眼、身、法、步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互动,这是中国典型的古典舞蹈标志性特征,在舞蹈表现上,舞者认为身段动律与全身的舞蹈动作是密不可分的,只要身段动了,其余的动作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手部动作、眼部动作以及步调选择上都应当严格遵循着身法的具体动作。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舞蹈展现中,中国舞蹈还有十分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特别注重上肢的动作,要求舞者必须有十分丰富的面部表情。举例说明,中国经典舞蹈《雀之灵》中,就出现了专门对上肢动作进行编排的舞蹈创作方式,《俏花旦》更是要求舞者必须有丰富多变的面部表情。中国舞蹈十分倾向于从古典戏曲中寻找创作源泉,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中国舞蹈中存在着大量的参照京剧而发展的手势以及射你动作,此外舞蹈动作方式多样、展现方式复杂也是中国舞蹈的重要特色。
就西方舞蹈进行分析,芭蕾舞是西方舞蹈中的典型代表,在其创作表演过程中,舞者的身体语言以及四肢展现方式要明显的比面部表情多甚多,其下肢动作与上肢动作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劣势,这是因为要展现出芭蕾舞蹈创作中跳跃、旋转魅力的客观现实而决定的。此外,在进行舞蹈展现过程中,以芭蕾舞经典作《天鹅湖》为例,可以发现表演过程中,舞者的表情以及语汇都是遵循着固定的程式,并没有要求舞者有多样的面部表情展示。此外,中西方舞蹈动作比较,还可以发现各自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西方舞蹈中以芭蕾舞为代表的舞蹈类型十分追求外向型动作,在具体的展现过程中,舞者的舞姿必须十分舒展,直蹦开作为芭蕾舞舞姿最典型的规则,跳、转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不允许舞者随心所欲的进行发挥,表现过程中舞者的四肢必须向四面打开。而中国舞蹈则更加倾向于对人体整体造型美观与否的关注,在进行具体舞蹈展示时候,并不过度的依赖灯光、布景,因此中国舞蹈独舞剧目十分多样。西方芭蕾要想表现出理想的演出效果,必须要求高标准的剧场效果、舞台结构方式、总体演出过程中的各个调度,舞蹈本身在展现过程中对于技巧以及动作也是十分注重的,这就造成中国舞蹈在具体展现中十分注意“亲近大地”,以“立地”为最高指标,而西方芭蕾则更加倾向去向天空,舞蹈表现过程中十分常见“向天”的动作。
3结语
舞蹈是人类社会初步形成时,原始人类为了表达自身喜怒哀乐的情绪而自发产生的动作,从根本上说,东西方舞蹈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推进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下,中西方舞蹈出现了迥异的差别,研究两者的不同,可以为我国舞蹈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有意识地增加舞者下肢的表现力度,增加舞蹈的多样性。同时可以借鉴西方舞蹈中“向天”的表现方式,为丰富我国现代舞蹈的意境与审美,进行更加有益的尝试,为中国舞蹈尽快的在世界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做出积极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V.C.奥尔德里奇(美).艺术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9101.
[2] 瓦尔特.索雷尔(美).西方舞蹈文化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452.
[3]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英).艺术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0:112.
[4] 杰伊.弗里曼(美).当代西方舞蹈美学[M].光明日版出版社,2011:156.
作者简介:刘玉(1991—),女,山东枣庄人,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