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aixi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渗透,使他们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质疑问题,激发科学兴趣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总是希望认识世界,所以在学习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天真的疑问。正确回答他们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能够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的习惯。例如在《黄河象》一课教学中,一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写了连很难发现的舌骨及脚趾骨中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都没有丢失,那么,尾椎到哪里去了呢?面对这个问题,老师没有直接找答案解答,而是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老师引导学生假想黄河象的尾椎究竟到哪里去了?同时要求学生假想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老师的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学生都依照课文中科学家假想的样子提出自己的假想。有的学生认为是农民挖化石不小心,把尾椎石扔掉了;有的认为是黄河象陷入淤泥后,起初由于身体还没被覆盖,尸体慢慢腐烂后,尾椎脱落,被河水冲走了,而它的舌骨在嘴里,脚趾骨深深地陷进泥里受到保护,所以都保存下来。
  二、训练思维,传授科学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准确、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1. 比较辨析,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如:教学《鲸》一课,可出示问题:鲸是不是鱼,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把鲸与鱼进行比较分析:
  (1)因为鲸_________,而鱼_________,所以鲸不是鱼。
  (2)因为鲸_________,所以有些人误认为是鱼。
  (3)总结。
  这样,通过比较辨析,学生就懂得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在训练思维深刻性中获得科学知识。
  2. 观察推理,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如:《蜜蜂引路》一课,就是写列宁同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善于观察和运用推理,利用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首先,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蜜蜂采蜜和它飞回的方向),经过分析推理(蜜蜂采蜜后一定要飞回蜂房),得出判断(养蜂人住在蜂房附近),终于在小房子里找到了养蜂人。列宁在运用细致观察,用推理的方法找到了养蜂人。通过这类课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勤于观察、思考,善于总结、推理,总会有所收获,有所启发,从而启迪学生去打开“未知的门扉”,在科学发明上作出贡献。
  3. 分析判断,训练思维的综合性。如《惊弓之鸟》一课的难点是更赢怎么知道天上飞的是一只受了伤的雁,又依据什么作出只要引弓虚发便能打下那只雁的判断。为解决这一难点,老师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懂得更赢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受了伤的雁怎么飞,怎么叫,他全都一清二楚;根据那只雁飞得慢,叫得惨的两个特点,他能判断出它是受了箭伤的雁。然后老师归纳如下:更赢不仅认真观察事物,熟悉受了伤的雁最怕听到弓响,而且善于分析判断。他根据受伤的雁最怕弦声的这一心理,所以认为不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就可以把那只雁吓得掉了下来。事实也正如此。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懂得更赢的两次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推出来,知道更赢的这两次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综合性。
  三、升华思想,培养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优秀品质,尊重客观事物、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介绍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文中写了他从来不捉弄小动物,而是观察它们怎样生活。通过学习,可以教育学生:达尔文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这与他小时候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爱迪生》一文描写了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做科学实验的故事。文中爱迪生认真钻研科学的决心和毅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他们被爱迪生这热爱科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教师只有想方设法使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现实连接起来,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历史课堂。  一、课堂导入的生活化  1. 歌曲图片的导入  《工业化的起步》一课上,我播放一组青藏高原的图片并以学生所熟悉的《青藏高原》作为背景音乐,用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和优美壮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出本课的主题。  2. 频的导入  在《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笔者先播放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打
教育即沟通。作为教师,如果能和学生良好地进行交流沟通,就能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话值得聆听,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更加顺畅,然而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师生之间沟通不畅或难以沟通,进而师生之间难以达成真理解,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它除了说明我们在做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方式方法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师生之间到底有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否找到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那把钥匙。  一、
“听语文课最没劲儿”,这是学生们的反映。之所以有这样的反映,尽管不能单方面去责怪老师,但与老师讲课的“乏味”是密切相连的。那么如何将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听起来“有劲”呢?我觉得老师认真加强自身内在的素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良师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为学生好朋友,一起欢笑一起忧  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是来自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如果教者建立了正
自2012年番禺区启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各学校对思想品德研学案的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然而,各学校教学模式不同,思想品德研学案的内容及使用情况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了解“研学后教”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研学案使用的真实状况,发现和总结教师在使用研学案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研学案有效使用的建议,对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研学后教”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
2010年11月25日,哈尔滨东华苑一个追悼会会场内拥满了送别的人群,还有百余人默默地站在追悼会会场外。一排系着挽联的花圈倚墙而立,摆放在最前面的是由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积累和不断的内化,如果仅仅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学生很难真正的感知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更不可能引发内心的思考。  一、相信学生,引路“自学”  笔者在组织学习粤教版必修3《唐诗五首》中的《从军行》(其四)时,给学生补充《从军行》七首中的其他六首,提前一周时间做了如下“自主学习”指引:  (1)借助资料,了解王昌龄的经历和作品。  【展示交流方式】课堂分享王昌龄的经
案例背景张博源,男,汉族,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国内知名的医科大学,之后在美国知名的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且拥有在美国工作的经历……看完张博源的简历,A医院的院长刘正义十分兴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自愿、高兴去做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要富有趣味性,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基于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立足于课文内容,设计出一些生活化、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活化的英语交际环境  作为青年教师,要致力于发掘出现行的英语教材(Go for it!)中所提供的内容中那些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材料,把生活中事实引入课堂,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