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较之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不断地调整优化,且更为注重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只有实现了高效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和生命成长的主旋律。下面,本文就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做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导入;直观;分层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仍以传统的“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长期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當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以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获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耗”。
一、灵活导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既可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又能够激活课堂教学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基于新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便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为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利用课件播放了歌曲《童年》,并向学生问道:“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待学生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玩过的玩具后,我继续说道:“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但他非常聪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随后,我利用课件展示了竹节人的图片,并顺势引出了新课:“同学们,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是怎么玩的吧!”如此导入,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直观呈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如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其凭借自身强大的影音功能,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是一种值得被大范围推崇和应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再加之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更易接受具体可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将文本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地呈现出来,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了威尼斯风光,以使学生对这座水上城市的特点进行初步感知。在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了小艇的图片,并指导学生图文对照,使学生直观体会文章描写之生动形象。之后,我结合船夫的图片,介绍了其服饰特点和相关传统,同时播放了有关视频,以使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之高。最后,我借助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了朦胧夜色中的威尼斯。如此,通过将文本情景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使学生形象感知了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其同威尼斯的关系。
三、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分层教学
受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思考方式、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决定了仅凭“无差别”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继而据此对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层,以充分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是语文高效课堂得以构建的重要保障。
在学生阅读完《丁香结》一文后,我提问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丁香展开描写的?她赋予了丁香什么品格?”由于这一问题比较简单,所以主要针对基础层学生。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课文1-3段共三次写到了丁香,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顺序?”这一问题较之前者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主要针对中等生。而面对优等生,我结合其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了如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这样写有何深意?”如此,通过分层提问,不仅充分落实了因材施教,而且还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反映了新课改对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高效课堂的构建当作一种教学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与计划,从学生特点与学科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潜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130.
[2] 倪学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6(17):94.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导入;直观;分层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仍以传统的“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长期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當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以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获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耗”。
一、灵活导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既可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又能够激活课堂教学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基于新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便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竹节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为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利用课件播放了歌曲《童年》,并向学生问道:“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待学生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玩过的玩具后,我继续说道:“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但他非常聪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随后,我利用课件展示了竹节人的图片,并顺势引出了新课:“同学们,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是怎么玩的吧!”如此导入,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直观呈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如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其凭借自身强大的影音功能,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是一种值得被大范围推崇和应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再加之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更易接受具体可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将文本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地呈现出来,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了威尼斯风光,以使学生对这座水上城市的特点进行初步感知。在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了小艇的图片,并指导学生图文对照,使学生直观体会文章描写之生动形象。之后,我结合船夫的图片,介绍了其服饰特点和相关传统,同时播放了有关视频,以使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之高。最后,我借助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了朦胧夜色中的威尼斯。如此,通过将文本情景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使学生形象感知了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其同威尼斯的关系。
三、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分层教学
受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思考方式、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决定了仅凭“无差别”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继而据此对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层,以充分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是语文高效课堂得以构建的重要保障。
在学生阅读完《丁香结》一文后,我提问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丁香展开描写的?她赋予了丁香什么品格?”由于这一问题比较简单,所以主要针对基础层学生。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课文1-3段共三次写到了丁香,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顺序?”这一问题较之前者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主要针对中等生。而面对优等生,我结合其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了如下问题:“作者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这样写有何深意?”如此,通过分层提问,不仅充分落实了因材施教,而且还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反映了新课改对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高效课堂的构建当作一种教学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与计划,从学生特点与学科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潜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130.
[2] 倪学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6(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