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过去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实践少,“导致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这样下去,学生将来是不能参与激烈竞争,挑起建设祖国重担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强调学生自己读和写”。“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少做题,多读书”。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能力,去搞好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出力。明确了语文实践能力重要,于是,我在备课和教学中,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明确了语文实践能力重要,于是,我在备课和教学中,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对于文字浅,图文对应的课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先抽生读,其余学生听并看图,使学生对图画内容有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再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而且给一定时间读,目的是通过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采用不同形式读,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我就采用了此种教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利用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益的书籍能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要求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该重视培养儿童的阅读热情,让孩子们愿意看课外书,喜欢看课外书。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课外阅读材料应该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看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向学生推荐一些古诗并背一背,鼓励学生多看些启蒙教材。最后,要指导儿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处理好阅读与其它活动的关系,以保证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例:《浅水洼里的小鱼》,讲了许多小鱼被困在海边浅水洼里,太阳一晒,浅水洼被晒干,鱼就会干死。小男孩弯腰,捡鱼,扔回大海的行动,表现了他珍惜生命,爱护动物。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让每个学生边读边用动作表演,使其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再接着分小组,一人读书,其余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动作,根据课文语句意思,互相纠正动作;最后,推出代表上台表演,全班评价是否正确表演出了课文内容。于是让学生思考小男孩语言、行动表现了他什么?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实践多,兴趣高,人人参与都有所得,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现课文内容,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初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身姿运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我上了《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我给学生准备好道具,配上音乐,分角色让学生扮演狮子、猫头鹰、袋鼠和猴子,通过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感悟课文人物的不同特点。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参加,连女同学也不甘示弱,达到了出乎我意料的效果。这既是学习,又是活动,更是童年快乐的享受,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精神的充分体现。
三、借助学生课前搜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利用它自学课文。例:《窗前的气球》写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被医院隔离,感到孤独,同学们从窗户升起气球去慰问科利亚,科利亚心情好些了,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课前我让学生了解:传染病医院会对病人会用什么方法?上课之前再问:“假如你得了传染病被隔离,你有什么感受?”新授课时要求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去阅读课文。第一步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步自学课文理解科利亚被隔离的孤独;第三步自读理解同学用气球问候的真情。由于有了课前搜集的信息,学生自学结合其思考,较容易懂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真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生学会思考,在学中思,在思中疑,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如学习《燕子专列》以后,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瑞士的人们固然善良,爱护动物,但我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如果他们能为燕子提供一个渡过天灾的场所等到天气暖和再让燕子们自由飞回,不是更好吗?这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敢于向课本挑战,创造思维也得到训练。
四、利用简介和图画,让学生自学古诗,初步了解大意,从而体会思想感情。绘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预习《四个太阳》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四个太阳画副肖像,并为四季写一段解说词。这样不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感悟,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爱美情趣。又如:在教《回乡偶书》、《赠汪伦》采用了此教法,学生能初步自己理解诗意,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五、加强实践,自主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扬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蓝天中翱翔。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语文实践方案《我上太空了》,要求有难有易,有太空生活常识手抄报;有我国太空发展史照片展等,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孩子们都很乐意。活动结束,一则则知识、一个个故事,被带回了教室,还有他们亲手制作的手抄报、照片展也挂在教室里进行了展示。
培养实践能力——这是一个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的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不能再教死书,死教书了。《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也就是两大块:课内和课外。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课更应该跳出课堂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也许那儿的天空更蓝,那儿的天空别有一番滋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明确了语文实践能力重要,于是,我在备课和教学中,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对于文字浅,图文对应的课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先抽生读,其余学生听并看图,使学生对图画内容有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再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而且给一定时间读,目的是通过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采用不同形式读,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我就采用了此种教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利用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益的书籍能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要求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该重视培养儿童的阅读热情,让孩子们愿意看课外书,喜欢看课外书。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课外阅读材料应该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看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向学生推荐一些古诗并背一背,鼓励学生多看些启蒙教材。最后,要指导儿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处理好阅读与其它活动的关系,以保证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例:《浅水洼里的小鱼》,讲了许多小鱼被困在海边浅水洼里,太阳一晒,浅水洼被晒干,鱼就会干死。小男孩弯腰,捡鱼,扔回大海的行动,表现了他珍惜生命,爱护动物。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让每个学生边读边用动作表演,使其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再接着分小组,一人读书,其余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动作,根据课文语句意思,互相纠正动作;最后,推出代表上台表演,全班评价是否正确表演出了课文内容。于是让学生思考小男孩语言、行动表现了他什么?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实践多,兴趣高,人人参与都有所得,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现课文内容,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初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身姿运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我上了《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我给学生准备好道具,配上音乐,分角色让学生扮演狮子、猫头鹰、袋鼠和猴子,通过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感悟课文人物的不同特点。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参加,连女同学也不甘示弱,达到了出乎我意料的效果。这既是学习,又是活动,更是童年快乐的享受,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精神的充分体现。
三、借助学生课前搜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利用它自学课文。例:《窗前的气球》写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被医院隔离,感到孤独,同学们从窗户升起气球去慰问科利亚,科利亚心情好些了,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课前我让学生了解:传染病医院会对病人会用什么方法?上课之前再问:“假如你得了传染病被隔离,你有什么感受?”新授课时要求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去阅读课文。第一步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步自学课文理解科利亚被隔离的孤独;第三步自读理解同学用气球问候的真情。由于有了课前搜集的信息,学生自学结合其思考,较容易懂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真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生学会思考,在学中思,在思中疑,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如学习《燕子专列》以后,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瑞士的人们固然善良,爱护动物,但我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如果他们能为燕子提供一个渡过天灾的场所等到天气暖和再让燕子们自由飞回,不是更好吗?这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敢于向课本挑战,创造思维也得到训练。
四、利用简介和图画,让学生自学古诗,初步了解大意,从而体会思想感情。绘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预习《四个太阳》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四个太阳画副肖像,并为四季写一段解说词。这样不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感悟,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爱美情趣。又如:在教《回乡偶书》、《赠汪伦》采用了此教法,学生能初步自己理解诗意,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五、加强实践,自主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扬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蓝天中翱翔。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语文实践方案《我上太空了》,要求有难有易,有太空生活常识手抄报;有我国太空发展史照片展等,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孩子们都很乐意。活动结束,一则则知识、一个个故事,被带回了教室,还有他们亲手制作的手抄报、照片展也挂在教室里进行了展示。
培养实践能力——这是一个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的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不能再教死书,死教书了。《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也就是两大块:课内和课外。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课更应该跳出课堂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也许那儿的天空更蓝,那儿的天空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