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材也相应做了调整,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从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到近几年来的“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和“以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值得提倡。因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我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
一、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快,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非常顺利;相反的,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对电脑并没有兴趣,接受能力较差,课堂习惯又不好;还有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层次,高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层: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低层:学生基情况比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每个学期前,我有意地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互助。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
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对高层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层学生,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低层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例如在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课为演示文稿设计一张目录页”教学中,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根据书中例题模仿试用,了解金山演示的版式及應用,还试着插入图片。对中级的学生而言,可掌握初级目标以外,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高级: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对插入的图片和录入目录页的文字进行色彩搭配、位置协调等,同时还要掌握好“叠放次序”的调整。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三、教学效果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准备难易程度的练习。对高等水平学生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对低等学生在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如需要时还要手把手指导。特别是对中等学生,更应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机,努力让他们再上一个新
台阶。
四、作业评价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完金山演示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1、按书中例子,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模仿着制作。2、提供几个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题目,参考教科书,完成自己的作品。3、让学生制作一份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研究报告,可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制作,也可以应用我们没学过的,通过自己观察、研究出的方法进行制作。最好制作的内容新颖、独特,图文混排时布局合理,色彩搭配适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促使他们不断优越自我。
综上所述, 分层教学施教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缺陷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能停滞不前,让其追求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
一、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快,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非常顺利;相反的,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对电脑并没有兴趣,接受能力较差,课堂习惯又不好;还有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层次,高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层: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低层:学生基情况比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每个学期前,我有意地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互助。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
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对高层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层学生,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低层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例如在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课为演示文稿设计一张目录页”教学中,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根据书中例题模仿试用,了解金山演示的版式及應用,还试着插入图片。对中级的学生而言,可掌握初级目标以外,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高级: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对插入的图片和录入目录页的文字进行色彩搭配、位置协调等,同时还要掌握好“叠放次序”的调整。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三、教学效果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准备难易程度的练习。对高等水平学生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对低等学生在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如需要时还要手把手指导。特别是对中等学生,更应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机,努力让他们再上一个新
台阶。
四、作业评价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完金山演示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1、按书中例子,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模仿着制作。2、提供几个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题目,参考教科书,完成自己的作品。3、让学生制作一份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研究报告,可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制作,也可以应用我们没学过的,通过自己观察、研究出的方法进行制作。最好制作的内容新颖、独特,图文混排时布局合理,色彩搭配适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促使他们不断优越自我。
综上所述, 分层教学施教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缺陷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能停滞不前,让其追求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