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浩是继林良之后的又一供职内廷的广东画家,他同时也是继林良之后其作品典藏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广东画家。在目前所见广东绘画中,何浩是唯一一个有作品经清宫鉴藏且目前仍收藏在中国大陆地区博物馆的广东画家。
何浩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寥寥。现在所能见到的关于他的记载,最早的资料来自于《广东通志》和《广州人物传》,这两种志书之资料均出自《磐斋集》。关于何浩的资料,仅在“林良”条中附言数句及之,且两书内容相似。该资料记载曰:“一时画工之雄:马远、刘鉴以松;钟雪舫以春草;陈瑞以驴;后有何浩,亦以松著,皆不及良名之盛焉”。短短十数言,我们可以知道他所处的时代比林良略晚,而且是以画松著称于世。查有关文献资料,在很多资料上尚记载个名为“何浩”的画家。 《绘事备考》记载云:“何浩,工画花鸟,笔法甚似李迪”。此外,在《画史会要》、《图绘宝鉴》、《书画录》、《绘林伐材》等书画类史籍中均有类似记载。很显然,这些记载所显示的何浩都是宋代人,以画花鸟著称。基于这样的记载,所以广东的何浩与此何浩往往被混淆,以至于《石渠宝笈》在著录广东何浩的《万壑秋涛图》时,仍然注明“宋何浩万壑秋涛图卷”。这是误将两个何浩混为一个。
关于何浩身份的最终确定_除了《广东通志》等仅有的一句记载而外,就目前所知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传世的两件珍贵画迹。一件为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万壑秋涛图》卷,该卷钤有“五羊东溟图书” 一印,“五羊”是广州的别称,从此印可知何浩当为广州地区(当时主要为南海)人氏,这与《广东通志》所载之何浩情况是相吻合的;另一件为私人所藏《万壑秋涛图卷》,该卷有作者题识曰:“万壑秋涛□仁智殿兼□□殿□□□□五羊何浩写”,虽然漫漶不清,但仍然依稀可见“仁智殿”、“五羊何浩”数字。“仁智殿”是明代宫廷画家供奉内廷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文华殿”、“武英殿” 样是明代画家供职内廷的重要场所,是宫廷画家身份的象征,如边景昭自题“武英殿待诏”,计盛自题“文华殿画士”,石锐自题“仁智殿待诏”,缪辅自题“武英殿锦衣镇抚”……等等。因此从该题可以知道,何浩供奉内廷的身份是毫无疑问的。在供职三殿的书画家中,文华殿内设中书房,以擅书者居多,画家极少;武英殿则以画士居多,专门创作装饰御用器物的图画和殿堂壁画;仁智殿则较前两殿略逊一筹,“凡杂流以技艺进者,俱隶仁智殿,自在又华殿、武英殿之外”。仁智殿有画院之实,但无画院之名,“一时在院中者,……皆画家第二流人,与工匠无异,杂流非土流,仅能置之能品”。这说明作为宫廷画家的何浩相较于文华殿、武英殿的宫廷画家来说,在宫中的地位略显卑微。至于他在宫廷中有无任职,或任何职,因该题漫漶不清,且没有文献资料相佐证,所以不得而知。即便如此,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梳理明代宫廷绘画史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在以往的宫廷绘画研究中,并无涉及“何浩”之名,在以搜罗明代宫廷画家著称的《明代院体浙派史料》一书中,也不见关于“何浩”的记载。这说明何浩是个消逝在美术史家视野之外的宫廷画家。他的身份的最终确认,可以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在明代宫廷画家的大家旗中,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成员。这在美术史学史上的意义,自然非同寻常。
何浩的生平虽然扑朔迷离,但其艺术风格及其成就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其传世的两件艺术佳构中,我们可清楚地认识此点。
何浩的两件作品均为《万壑秋涛图》卷,以画山水和松林为主题,这正与史志所记载的“以画松著”相一致。两卷之尺幅大致相当,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万壑秋涛图》卷(以下简称“辽博本”)纵为27厘米、横为448厘米;私人所藏《万壑秋涛图》卷(以下简称“私藏本”)纵为27.5厘米、横为493.5厘米;前者为纸本、墨笔;后者为绢本、墨笔。
辽博本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作品。该画曾经清宫鉴藏,《石渠宝笈》著录。其著录文曰:
上等,云一,素笺本,墨画,款云:“万壑秋涛,何浩写赠”。下有“笔底云山”、“五羊东溟图书”二印。前有“饮取”一印。卷高八寸四分,广一丈四尺二分。前隔水御题诗云:长松能作风,风作涛声泻。万窍禁不鸣,曲高和者寡。静籁已入听,湿翠复堪把。壁间挂古琴,成连不能写。乾隆庚申新秋御题,下有朱文方印“几暇鉴赏之玺”、 “乾隆宸翰”二玺,引首有乾隆题“天半龙吟”四大字,款署“乾隆御笔”,下有朱文方即“乾隆宸翰”一玺,御笔题笺,笺上有乾隆宸翰一玺。
在此文著录印鉴之外,尚有乾隆、嘉庆、宣统三帝所钤诸印。其中,乾隆的印鉴尚有朱文椭圆印“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朱文长方印“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白文方印“宜子孙”、白又圆印“乾隆鉴赏”;嘉庆的印鉴有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宣统的印鉴有朱文椭圆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长方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方印“宣统鉴赏”。
很显然,何浩的这件作品一直收藏在清官,经三代帝王鉴藏。清季改元后,此画流出宫外。杨仁恺的《国宝沉浮录》中有记录,是故宫散佚书画之一。后来经辽宁省文物店征集并由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正如明代其他很多宫廷画家之画风大多承袭宋代院体画风一样,何浩的此画也是明显的宋人风格,以至于清至近代的鉴藏者均误将其列入宋代的何浩名下。作者以老辣纷披之笔勾勒出一幅松涛万顷,崇岚叠嶂的山水画卷。所画松树,虬劲古雅,历经沧桑,但却傲视万物,劲练的笔触描绘出疏密相间的松枝和挺拔巍峨的树干,在空灵的山涧张扬着顽强的生命意志。其间有白云缭绕,若隐若现。尘嚣何处,但见云霭浮动,渐入佳境;所画山水,错落有致,山陵绵延,其间有平畴旷野,潺潺流水,但无非是作松涛之衬景。见此山此景,大有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之意。所以,作为曰理万机的乾隆,在万几之暇,披阅此画,其感觉自非官场中之喧嚣所比拟,因而有“万窍禁不鸣,曲高和者寡”的感喟。以艺术技巧论,有论者称其“树多作虬枝,石多近云卷,水墨润泽,渲染凝厚,运笔苍劲,极富生机,种种精妙,为少见佳作”,虽然此论有些流于传统画评中之空泛,但透过其只言片语仍然可以想见此画给予学者们所带来的苍劲而鲜活的美学体验。
私藏本则是2003年春季现身于北京的华辰拍卖公司。此画一露面,即引起有关人士的垂注。以研究宫廷绘画著称的北京学者还专门撰文,认为通过此画可以知道“这个名叫何浩的画家,是一位明代中期与画家林良同时或略晚于林良的供职宫廷的职业画家。那么,现在又可以多出一名明朝的宫廷画家,又可以增加一幅明朝的宫廷绘画作品了”。这种惊叹当然是美术史学界的盛事,这种发现与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新的行星的意义几乎可以相提并论。略感遗憾的是,这件作品经过数次激烈的竞投,最终被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私人藏家买走,使该画未能成为学界共享的公共资源,今后的研究者则很难有机会观摩此画。
私藏本与辽博本一样,仍然以万壑松涛作为描述的主要对象,其艺术表现手法与构图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不同者,私藏本较为繁密,构图也较为细腻。由于该画一直在民间流传,未能得到妥善宝藏的缘故,画面很多地方出现漫漶不清,尤为可惜的是款识的不完整使得此画所蕴涵的史料价值大打折扣。虽然如此,作为辽博本的姊妹。私藏本成为我们认识宫廷画家何浩的又一重要窗口,在美术史上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明代是广东绘画史上罕见的辉煌时期。其辉煌的主要标志在于产生了林良这样一位在明代宫廷画家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因而广东绘画史上出现了所谓的“林良时代”。现在,何浩的发现及其宫廷画家身份的确立,又为这种“辉煌”锦上添花。很明显,这种“添花”也不再局限于一种区域性的画史个案,而是整个中国画史的进一步完善与补充。因此,从这点来讲,何浩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两幅画作本身。
何浩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寥寥。现在所能见到的关于他的记载,最早的资料来自于《广东通志》和《广州人物传》,这两种志书之资料均出自《磐斋集》。关于何浩的资料,仅在“林良”条中附言数句及之,且两书内容相似。该资料记载曰:“一时画工之雄:马远、刘鉴以松;钟雪舫以春草;陈瑞以驴;后有何浩,亦以松著,皆不及良名之盛焉”。短短十数言,我们可以知道他所处的时代比林良略晚,而且是以画松著称于世。查有关文献资料,在很多资料上尚记载个名为“何浩”的画家。 《绘事备考》记载云:“何浩,工画花鸟,笔法甚似李迪”。此外,在《画史会要》、《图绘宝鉴》、《书画录》、《绘林伐材》等书画类史籍中均有类似记载。很显然,这些记载所显示的何浩都是宋代人,以画花鸟著称。基于这样的记载,所以广东的何浩与此何浩往往被混淆,以至于《石渠宝笈》在著录广东何浩的《万壑秋涛图》时,仍然注明“宋何浩万壑秋涛图卷”。这是误将两个何浩混为一个。
关于何浩身份的最终确定_除了《广东通志》等仅有的一句记载而外,就目前所知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传世的两件珍贵画迹。一件为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万壑秋涛图》卷,该卷钤有“五羊东溟图书” 一印,“五羊”是广州的别称,从此印可知何浩当为广州地区(当时主要为南海)人氏,这与《广东通志》所载之何浩情况是相吻合的;另一件为私人所藏《万壑秋涛图卷》,该卷有作者题识曰:“万壑秋涛□仁智殿兼□□殿□□□□五羊何浩写”,虽然漫漶不清,但仍然依稀可见“仁智殿”、“五羊何浩”数字。“仁智殿”是明代宫廷画家供奉内廷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文华殿”、“武英殿” 样是明代画家供职内廷的重要场所,是宫廷画家身份的象征,如边景昭自题“武英殿待诏”,计盛自题“文华殿画士”,石锐自题“仁智殿待诏”,缪辅自题“武英殿锦衣镇抚”……等等。因此从该题可以知道,何浩供奉内廷的身份是毫无疑问的。在供职三殿的书画家中,文华殿内设中书房,以擅书者居多,画家极少;武英殿则以画士居多,专门创作装饰御用器物的图画和殿堂壁画;仁智殿则较前两殿略逊一筹,“凡杂流以技艺进者,俱隶仁智殿,自在又华殿、武英殿之外”。仁智殿有画院之实,但无画院之名,“一时在院中者,……皆画家第二流人,与工匠无异,杂流非土流,仅能置之能品”。这说明作为宫廷画家的何浩相较于文华殿、武英殿的宫廷画家来说,在宫中的地位略显卑微。至于他在宫廷中有无任职,或任何职,因该题漫漶不清,且没有文献资料相佐证,所以不得而知。即便如此,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梳理明代宫廷绘画史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在以往的宫廷绘画研究中,并无涉及“何浩”之名,在以搜罗明代宫廷画家著称的《明代院体浙派史料》一书中,也不见关于“何浩”的记载。这说明何浩是个消逝在美术史家视野之外的宫廷画家。他的身份的最终确认,可以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在明代宫廷画家的大家旗中,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成员。这在美术史学史上的意义,自然非同寻常。
何浩的生平虽然扑朔迷离,但其艺术风格及其成就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其传世的两件艺术佳构中,我们可清楚地认识此点。
何浩的两件作品均为《万壑秋涛图》卷,以画山水和松林为主题,这正与史志所记载的“以画松著”相一致。两卷之尺幅大致相当,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万壑秋涛图》卷(以下简称“辽博本”)纵为27厘米、横为448厘米;私人所藏《万壑秋涛图》卷(以下简称“私藏本”)纵为27.5厘米、横为493.5厘米;前者为纸本、墨笔;后者为绢本、墨笔。
辽博本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作品。该画曾经清宫鉴藏,《石渠宝笈》著录。其著录文曰:
上等,云一,素笺本,墨画,款云:“万壑秋涛,何浩写赠”。下有“笔底云山”、“五羊东溟图书”二印。前有“饮取”一印。卷高八寸四分,广一丈四尺二分。前隔水御题诗云:长松能作风,风作涛声泻。万窍禁不鸣,曲高和者寡。静籁已入听,湿翠复堪把。壁间挂古琴,成连不能写。乾隆庚申新秋御题,下有朱文方印“几暇鉴赏之玺”、 “乾隆宸翰”二玺,引首有乾隆题“天半龙吟”四大字,款署“乾隆御笔”,下有朱文方即“乾隆宸翰”一玺,御笔题笺,笺上有乾隆宸翰一玺。
在此文著录印鉴之外,尚有乾隆、嘉庆、宣统三帝所钤诸印。其中,乾隆的印鉴尚有朱文椭圆印“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朱文长方印“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白文方印“宜子孙”、白又圆印“乾隆鉴赏”;嘉庆的印鉴有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宣统的印鉴有朱文椭圆印“宣统御览之宝”、朱文长方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方印“宣统鉴赏”。
很显然,何浩的这件作品一直收藏在清官,经三代帝王鉴藏。清季改元后,此画流出宫外。杨仁恺的《国宝沉浮录》中有记录,是故宫散佚书画之一。后来经辽宁省文物店征集并由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正如明代其他很多宫廷画家之画风大多承袭宋代院体画风一样,何浩的此画也是明显的宋人风格,以至于清至近代的鉴藏者均误将其列入宋代的何浩名下。作者以老辣纷披之笔勾勒出一幅松涛万顷,崇岚叠嶂的山水画卷。所画松树,虬劲古雅,历经沧桑,但却傲视万物,劲练的笔触描绘出疏密相间的松枝和挺拔巍峨的树干,在空灵的山涧张扬着顽强的生命意志。其间有白云缭绕,若隐若现。尘嚣何处,但见云霭浮动,渐入佳境;所画山水,错落有致,山陵绵延,其间有平畴旷野,潺潺流水,但无非是作松涛之衬景。见此山此景,大有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之意。所以,作为曰理万机的乾隆,在万几之暇,披阅此画,其感觉自非官场中之喧嚣所比拟,因而有“万窍禁不鸣,曲高和者寡”的感喟。以艺术技巧论,有论者称其“树多作虬枝,石多近云卷,水墨润泽,渲染凝厚,运笔苍劲,极富生机,种种精妙,为少见佳作”,虽然此论有些流于传统画评中之空泛,但透过其只言片语仍然可以想见此画给予学者们所带来的苍劲而鲜活的美学体验。
私藏本则是2003年春季现身于北京的华辰拍卖公司。此画一露面,即引起有关人士的垂注。以研究宫廷绘画著称的北京学者还专门撰文,认为通过此画可以知道“这个名叫何浩的画家,是一位明代中期与画家林良同时或略晚于林良的供职宫廷的职业画家。那么,现在又可以多出一名明朝的宫廷画家,又可以增加一幅明朝的宫廷绘画作品了”。这种惊叹当然是美术史学界的盛事,这种发现与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新的行星的意义几乎可以相提并论。略感遗憾的是,这件作品经过数次激烈的竞投,最终被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私人藏家买走,使该画未能成为学界共享的公共资源,今后的研究者则很难有机会观摩此画。
私藏本与辽博本一样,仍然以万壑松涛作为描述的主要对象,其艺术表现手法与构图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不同者,私藏本较为繁密,构图也较为细腻。由于该画一直在民间流传,未能得到妥善宝藏的缘故,画面很多地方出现漫漶不清,尤为可惜的是款识的不完整使得此画所蕴涵的史料价值大打折扣。虽然如此,作为辽博本的姊妹。私藏本成为我们认识宫廷画家何浩的又一重要窗口,在美术史上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明代是广东绘画史上罕见的辉煌时期。其辉煌的主要标志在于产生了林良这样一位在明代宫廷画家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因而广东绘画史上出现了所谓的“林良时代”。现在,何浩的发现及其宫廷画家身份的确立,又为这种“辉煌”锦上添花。很明显,这种“添花”也不再局限于一种区域性的画史个案,而是整个中国画史的进一步完善与补充。因此,从这点来讲,何浩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两幅画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