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莲花手菩萨造像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内地拍卖市场中,莲花手菩萨造像多有上拍,这些上拍的莲花手菩萨造像造像多以三折枝式站立的形象为多。这些莲花手菩萨造像造像曲线流畅,男子形象,却带着女性的阴柔之美,右手垂下施与愿印,左手下垂牵一支莲花,莲花开于左肩。在内地,天津文物拍行是佛像拍卖的先行者,同样,内地最早推出莲花菩萨造像拍卖的也是天津文物拍行。在早期,莲花手菩萨造像并不被市场所认可,许多拍卖公司将其当做观音菩萨造像进行拍卖,随着佛像市场的成熟,更多的人认识到莲花手菩萨造像的艺术价值,莲花手菩萨造像的成交价和成交率都有所提高。在市场中,莲花手菩萨造像受欢迎的原因除了其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之外,还与其造型优美、艺术价值高有关,易受到藏家的偏爱,因此其市场价位也比其他的佛教造像要高。
  在2007年秋拍中,曾上拍过两件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莲花手菩萨造像,一件为11世纪克什米尔地区造的青铜嵌银眼嵌宝石莲花手菩萨造像,另一件为11世纪印度地区造的青铜错银错红铜嵌宝石莲花手菩萨造像。这两件莲花手菩萨造像皆为佛教造像中的顶级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11世纪克什米尔地区造的青铜嵌银眼嵌宝石莲花手菩萨造像在2007年秋拍中系首次在内地市场中出现,高46cm,为克什米尔地区作品。克什米尔地区文化渊远流长,自古就是佛教传播的重镇,在佛教艺术发展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著名的译经大师如鸠摩罗什、佛陀跋陀罗等都来自该地区。最早期的佛教艺术发源地犍陀罗(Gandhara)和它紧邻,同属一文化圈;稍后的芨多(Gupta)王朝艺术该地区也扮演重要角色:而后期佛教艺术(密教)除了帕拉王朝之外,克什米尔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地区,该区于14世纪初被回教所灭,也宣告佛教在印度地区的灭亡。10世纪西藏灭佛,百年之后佛教在藏西阿里地区复苏,大译师仁钦桑布在古格和拉达克地区大兴佛寺和佛塔,由于这些地区紧邻克什米尔,寺庙的佛像和壁画大多聘请克什米尔的工匠来制作,有些金铜像甚至直接由克什米尔带过来。当克什米尔在公元14世纪被回教所灭时,几乎所有的寺庙与作品同时被摧毁殆尽,反而藏西保存了许多克什米尔作品,然而古格王朝16世纪也难逃“灭亡”的命运,许多作品随着寺庙被黄沙湮没——直到20世纪因对古格的考古,克什米尔造像的精美身影,这才又回到世人的记忆。
  公元8世纪以后克什米尔地区的铜佛制作就已经相当精美,其材质经常采用合金黄铜,质地细致光滑,表面泛发特殊的黄金色光泽。传世作品中以佛、菩萨造像等题材较多,其特点是身材修长、姿势优雅;眼睛张开直视、眼角细长、眉线阴刻、嘴小唇厚;身上的装饰和座台制作特别讲究。藏西发现的喀什米尔作品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种是纯粹的喀什米尔作品;第二种是喀什米尔工艺师在西藏造的;第三种是西藏人模仿喀什米尔风格的作品。第一种通常工艺比较精湛,五官和身材完全具喀式特征;第二类和前者不容易分辨,但稍有差别的是脸型具有西藏特点,另外铜质也可能有些不同;第三种身材和比例不那么协调,通常工艺较粗糙,背后不做任何修饰。
  这件呈站立状的莲花手菩萨造像五官完全符合这一地区作品的特点,眼睛嵌银,靠近上眼睑阴刻瞳孔。佛冠为三尖瓣式,中瓣中央有一阿弥陀佛,两侧的卷发式装饰相当少见。其发髻呈鸡冠花形,具有8世纪斯瓦特作品的特征。耳后两侧垂下两片如编席的长发,非常生动有趣,这也是8、9世纪作品的特点。其右手做无畏印,左手自然下垂持长自底座的莲花,表现出莲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双脚做三七步,身体微微右倾,构成正要做出舞蹈动作的姿势。两臂披搭一条粗编绳,跨垂到小腿位置,这种粗编绳或花环的装饰,也是克什米尔式作品的特点之一。肚脐附近的腹肌结实隆起,大腿线条相当优美。腰带上的结垂以非常简洁浮雕方式表现。裤子上刻有斡旋、菱形和半花三种图案。作品的背部虽然没有清楚交代衣纹,但非常用心地打磨抛光,裤子也做了简单的收尾。此尊造像古拙,眼睛嵌银,耳珰项链嵌宝石,具有鲜明的克什米尔造像风格。
  这件莲花手菩萨造像材质是质地非常好的合金黄铜,因在特殊的环境下,形成咖啡色皮壳,并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丽光泽。目前不论是传世或出土的藏西克什米尔风格作品,十件有九件是残件,本件莲花手的工艺水准高,尺寸不错,并保持完美的全品相,十分少见。本件莲花手菩萨造像估价仅为150万至180万元,最终以565.6万元成交,此拍品能以如此高的价位成交,也说明了内地佛像市场正在日益成熟,具有极高艺术性的高古佛像在内地市场也开始受到重识。
  2007年秋拍中出现的另一件同样经典的11世纪青铜错银错红铜嵌宝石莲花手菩萨造像,来自印度地区,原为王世襄先生旧藏,曾于2003年现身于中国嘉德秋拍“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当时以44万元成交,而时隔4年之后,以302.4万元成交。此莲花手菩萨造像右舒展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左手牵一莲花,开于左肩,右手置于右膝施与愿印,左腿横盘,右腿脚踏一朵莲花,姿态优美。扁平状肉髻,发髻中正面坐一化佛——阿弥陀佛,这是观音菩萨造像的重要标识。面庞丰润,阔额深目,眉眼细长,双目嵌银,瞳孔嵌宝石,眉间白毫嵌银,神态庄严。躯体比例均称,肌肉饱满而富有弹性,形态自然,反映了此时期造像高超的艺术技巧。上身袒露,颈挂项圈,左肩斜披络腋,披圣带垂于腰部。下身着贴体长裙,衣裙和络腋上面都有菱形嵌银嵌红铜装饰,工艺精细,极具装饰性。四肢有钏环装饰,冠髻、项链、钏环和腰带均嵌紫色琉璃珠。圆形束腰式莲花座,莲花瓣一周,排列错落有致,短小而饱满,制作精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此尊造像刻划精美,纤细的腰肢,流畅的曲线,再加上错银眼以及全身多处错红铜、嵌宝石,为造像增色不少,其中最为精美的部位当属莲花手菩萨造像的手指,牵引莲花的手指虽然有残,但仍然掩饰不住菩萨造像手指的柔软细腻。当然,此造像能以较高的价位成交,与其出自收藏名家的渊源分不开。
  在2008年春拍中,北京翰海将再推出一件世界级的莲花手菩萨造像,一尊出自9世纪的斯瓦特莲花手观音坐像。该坐像估价为220万至280万元,高23厘米,以其年代久远、品相完好且鲜见于世堪称世界馆藏级高古佛像精品,同样首次出现在内地拍卖市场上。
  斯瓦特地区造像(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支流斯瓦特溪谷地区,我国古代称为乌仗那,属北天竺)为世人所了解不过近百年的事情。斯瓦特在历史上佛教兴盛,人文荟萃。传世造像多为7~9世纪之作,造像制作古朴,独具特色,艺术性极高,存世量稀少,在世界佛教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尊坐像,菩萨造像束发,高宝冠,正中饰弯月,冠式可追溯到波斯萨珊时代。弯月中饰有阿弥佗佛。双眼嵌银,强调眼睑,眉毛高挑,面相具有斯瓦特佛像的典型特征。菩萨造像袒上身,下着裙,裙纹细密:身饰璎络、项饰、手镯等。右手置腮旁,作思维状,左手持莲花。右腿屈盘,左脚下垂,呈半跏思维状,坐于方台座。台座覆座垫,垂搭覆布,上敲刻梅花点,左右为二正面蹲狮、下层有数位供养人。台座为覆莲瓣式,莲瓣舒展宽阔、薄如叶片,此亦为斯瓦特造像之典型特色。尤为可贵的是此像保留着原配光背。火焰形背光的正上方为舍利宝塔,菩萨造像头部后为莲花形头光背,两侧均立有菩萨造像,手持莲花、身姿灵动。莲花手菩萨造像坐像整体安定凝重,包含内容丰富,身躯凸显,造型饱满,姿态生动传神。手法简练,注重远观效果,立体感强,细部刻化恰到好处。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数十尊斯瓦特铜佛,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法国集美博物馆中亦有斯瓦特佛像收藏。
  站立莲花手菩萨造像还有一个造型,即莲花手菩萨造像身后会出现一个背光或者头光,这一造型的莲花手菩萨造像多出现在克什米尔地区,随后的藏西阿里地区也有此类型的莲花手造像出现。在2007年北京匡时秋拍中曾有一件元代铜莲花手菩萨造像上拍,以21.3万元成交,造像呈三折枝式站立,重心落于左腿。
  三折枝站立的莲花手菩萨造像在14世纪之后的西藏地区、蒙古地区的造像中十分常见,甚至在中原地区,汉藏风格的莲花手菩萨造像也多以此造型者多。在中原地区,早期的莲花手菩萨造像也时有常见,但在造像风格上,外来因素则大大降低,造像本身带有很强的本土风格,例如意大利罗马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藏的一件北魏景明二年(公元501年)莲花手观音菩萨造像立像,通高29.8厘米,在造型上受到了早期莲花手菩萨造像的影响,为站立式,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同样牵引一枝莲花,并开于左肩,但其整体风格与同时期的佛教造像相似。此造像是目前见到的中原最早的莲花手菩萨造像之一。
其他文献
广州市艺术品(公物)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冬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08年1月13日在广东国际大酒店开槌,1月11-12日预展,本次拍卖会分为岭南名家书画、中国书画和瓷器杂项三个专场,共计推出佳品800余件。  书画专场集中了潘天寿、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林风眠、吴湖帆、陆俨少等大师的精品。徐悲鸿的《柳荫牧笛》绘有意韵生动、神气十足的两条牛与灵动可爱的牧童,再配以泛着新绿的垂柳,构成了充满
期刊
中国书画:五个海内外收藏家的专场同时亮相    此次中国书画部分由八大专场组成,荟萃了900余件珍品名作。在此次拍品的挑选上,除了注重收藏价值以外,也注重回归到传统美术史的评价上去,关注拍品的艺术价值,并且首次有五个海内外收藏家的专场同时亮相,可谓群星闪耀。  五个收藏家专场共有260余件拍品,其中许多都是大师级的精品力作。钟钦礼的《八仙图卷》将在“五桂山房藏珍”专场中上拍,该作品出自明初,存世很
期刊
谈师月色(1891-1976),广东顺德人。侨居南京四十年。1920年与蔡守成婚后,对《陈笪斋手拓古印谱》用功甚勤,又得宾虹先生藏印原钤《集古鉨印存》等印谱相参稽,上启周秦古玺、汉印,下迄明清诸流派,均有较深的研究。尤其对晚清吴让之、赵之谦诸家的作品兼收并吸,对黄士陵牧甫尤为心折,转益多师。中年以后受黄宾虹、王福庵影响很深。月色师的印艺深得牧甫、福庵风范,方圆并用,道劲而能秀美,皖派浙刀,章法疏密
期刊
王翚《吴山积雪图卷》作于1705年,时年画家73岁。绢本,纵36厘米,横675厘米,其中画心290厘米。清光绪初年旧裱,前有史恩绵“吴山积雪”篆书引首,后有陈豪、诸可权、德垿、徐宗浩、吴镜汀、张伯驹潘素夫妇、陶心如、惠孝同等九家题跋,晚清贵州著名书法家袁思韠题签,品相完好,十分难得。  显然,这是王翚七十以后所作的一件辉映绚烂艺术光芒的山水精品。手卷以平远间以阔远、高远法交织展现吴中山水,岗峦起伏
期刊
一、影响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瓷的关键人物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Huseum)是位于英国伦敦的综合性博物馆,也称大不列颠博物馆。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6D0多万件。其中东方艺术文物馆藏有数量庞大的中国外销瓷器,称得上海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其中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各国博物馆所罕见。  这些馆藏的外销瓷是历经过去150年
期刊
日本回流重要名家精品——佳构云集    “瑰宝堂藏画——日本回流重要名家精品”为藏家专场,所推作品均源于日本一商社旧藏,经多方不断努力,终规模齐整地回归祖国。本场作品颇为精湛,许多画面未曾发现过,令人惊喜,作者包括徐悲鸿、张大干、吴昌硕、齐白石、李可染、王雪涛、王一亭、黄宾鸿、刘海粟、高剑复、黄君璧、谢稚柳、陈世增、关山月等。  徐悲鸿倡导师法自然,真实描绘人,但他的作品却很少直接表现现实人生,在
期刊
书画的鉴定,往往会有这样两种情况,即:有时候是“开门见山”——真伪立判;有时候则是“旷日持久”——举棋不定。一旦出现后一种情况,对鉴定家来说,正是检验其鉴定知识丰富与否、方法综合与否的关键之时。要想最后确定一件作品的真伪,必须是建立在宏观把握、微观详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做到“不把它乱定为伪迹而使它遭到‘厄运’。”(徐邦达《再论徐渭书的真伪》载《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4期)。  这件由广州市美
期刊
袁克文题宋刊《放翁先生剑南诗稿》手迹,曩年由宽堂冯其庸先生贻赠。  诗次黄丕烈题诗原韵,书与树侬。题诗曰:  宝笈残篇此秘奇,古香掩郁墨痕滋。  放翁遗稿传家刻,有子能贤自校诗。  未同诗派说江西,一代宗风万首低。  千古残留双宋椠,剑南旧事未应迷。  题藏固所藏宋刊《剑南诗稿》,次黄荛圃题诗原均录似树侬五兄  洹上袁克文  诗稿笺纸为拱花饾板花笺纸,钤有阴文豹形印。克文字豹岑,据其自述:“降之日
期刊
“世纪藏珍”专拍隆重呈献12枚来自一亚洲家族的腕表珍藏,当中包括8枚顶级罕见的百达翡丽腕表,整个珍藏系列记录了过去二十年来当代机械钟表技术的重要发展,也见证着显赫的亚洲收藏家对非凡腕表的热爱之情,同时彰显其独到品味,实为近年罕见。此外,扣除必要开支后,部分拍卖收入将捐献给指定之的慈善机构。    拍卖系列中的皇者为首次在亚洲拍卖会上曝光的百达翡丽5002P型号“SkyMoonTourbillon”
期刊
摄影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像法国摄影家迦克·昂利·拉蒂格(Jacques Henrl Lartigue 1894~1986)一样,那么早就开始拍照,七岁就拍下了不朽名作;而那么晚才举行第一次个展(七十岁于纽约现代美术馆)的特殊例子了。  拉蒂格所取材的角度,是同年代中一些深具时代使命感的人所不愿尝试甚至是一屑不顾的:怎么有人会在烽火涂炭的人间记录那些富贵人家的优雅起居和奢华消遣呢?近一个世纪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