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浦江上游出现死猪”——几小时内,附带着触目惊心照片的新闻被上海网友疯狂传播,大家最担心的是,自来水被污染。
截至3月12日,上海松江、金山区水域已打捞死猪4600余头。而此地,正是上海自来水的水源地之一。截至记者发稿,黄浦江出现上游松江水域死猪打捞仍在继续,从猪的“耳标”显示,死猪来自浙江省嘉兴地区。
上海市容环卫水上管理处处长朱锦介绍,黄浦江死猪并非偶然,十多年来一直未断,每年春夏之交、夏秋之交均是高发期。而这次,事态在早春扩大。
3月11日,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荧光PCR方法,对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采样检测,在一份样品中检出猪圆环病毒病原阳性。上海市农委官方微博称,猪圆环病毒病不属于人畜共患病。据泖港自来水厂介绍,漂浮在河里的死猪大部分没有腐烂,因此没有对水质造成太大影响。水务部门每小时监测一次取水口水质,目前各项指标都正常。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将投放液氯和活性炭,确保供水安全。
死猪事件再一次将自来水饮用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针对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的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专家评论称,达标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可是,如今有人敢直接喝自来水吗?
标准被讥“纸上谈兵”
每个城市的自来水,由于水源地不同,水的特性自然有所不同。当然,国家对于自来水品质,是有硬性指标的。近30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是1985年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拿上世纪80年代的“尺”,显然无法量准21世纪的现状。 按照1985年的标准,自来水检测项目是35项。可是,2000年到2001年间,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的曹佳教授,曾对重庆市主城区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做过调查,发现仅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就高达101种。更让人不安的是,当时曹教授在重庆5个自来水厂的出厂水中检测有机污染物,仍然发现82种之多。
为此,2006年底,卫生部会同国标委、建设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完成了对1985年版标准的修订,2007年1月26日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张成玉介绍:“新标准与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饮用水水质指标由35项增至106项;二是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三是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
比如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上,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在新的71项指标里,微生物学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对蓝氏贾第虫、隐孢子虫等易引起腹痛等肠道疾病的细菌的检测。原标准的毒理指标只有15项,新标准的毒理指标几乎是原标准的5倍,达到74项。其中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农药和工业污染,我国不少地方的水源地农药污染比较严重,虽然部分农药已被禁用,但早些年使用过的农药仍残留在土壤中,短时间内很难降解;工业污染主要来自未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和处理,这对区域性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是决定性的,很多突发事件都由此产生。
一旦饮用了含有诸如砷、氟化物、硝酸盐、氰化物等物质的水,就会出现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物质在人体中累积到一定量才造成危害,即通常所说的慢性中毒。水源受到藻类污染也可以使饮用水中产生毒素,一般情况下,藻类无破损只对饮用水的味道产生影响,而一旦破损,就会产生毒素,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饮用水标准都将其归为毒理指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质安全监测室鄂学礼主任透露,新标准中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必须满足三项基本要求——一是要求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应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二是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不得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比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是生活饮用水必须确保感官性状良好,能被饮用者接受。
重庆交通大学朱宏的硕士学位论文《长江流域城市水源水、自来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改进对策研究》透露——“生活用水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从自来水厂出来的水就完全满足要求了。就现有水处理技术,最多能消减水中30%的有机物,而重金属,均可以毫无受阻地进入成品水中。” 也难怪鄂学礼说:“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人们对污染物的认知程度、水质项目的检测能力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水质标准无法完全涵盖所有污染物。”对于新标准,鄂学礼也承认:“由于各地饮用水水质和水处理工艺存在差异,新标准选择的项目尽可能涵盖不同情况,一方面力求与国际标准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现状,解决我国实际问题。”
离直饮有多远?
在2007年6月29日卫生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法制晚报》记者提问:“新标准实施以后,自来水是不是可以直接饮用了?”
鄂学礼答道:“制定这个标准的初衷是这样的,如果饮水全部达标的话,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中国人本身有喝开水的习惯,在真正使用的时候,大家会有一些疑虑,中国人还不习惯直接饮用自来水。如果自来水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直接饮用。”
然而,老百姓大多仍不敢直接饮用自来水。《新民周刊》走访了上海几所中小学,发现普教系统公办学校有许多安装了直饮水净化装置。有政教老师坦言,学生家长大都非常赞成安装直饮水净化装置。而老师们也教育同学:“自来水是不能生饮的。想喝水,还是要通过净化装置取水。”
一些地方为了找到好的水源,不惜上下而求索。上海已经实现了金山、奉贤、青浦、松江和闵行的水厂在黄浦江上游取水。即便如此,上海市水务局2013年工作会议传出的讯息是,“有关部门曾经研究,在青浦地区引水过来服务上述5个区,甚至考虑从东太湖直接建一个水库取水过来,但都感觉不够理想,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水源地方案。” 然而自来水能不能直饮不仅取决于水源,还取决于标准、工艺和管道状况。中国各地自来水处理工艺各有不同。
“北京,尤其四环以内的主城区,水厂普遍上马了深度处理工艺,水网管道大部分更新,因此离直饮水距离最为接近。
“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部分水厂上马了深度工艺,但是因为主城区管道老旧等原因,目前无法实现直饮。
“其他省会城市,仅有少数城市上马了部分深度处理工艺,因水源、管道等原因,部分城市水厂属问题水厂。
“上千座地级城市、县级城市,除少数城市外,因水源差、深度水处理工艺缺乏等,有大量的问题水厂。”
2012年,有媒体曝出中国自来水近五成不合格,无城市实现直饮。
根据朱宏《长江流域城市水源水、自来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改进对策研究》一文介绍,饮用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与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加重有关,也与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及相关标准提高有关。
从1804年世界上第一座城市慢砂滤池水厂在英国派斯利建成起,饮用水净化技术也从最初的简单沉淀净水方法到传统的常规处理方法,以及发展到现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最初人们采用了自然沉降、格栅截流等简易的水处理方法,接着发现了用砂子过滤去除细微悬浮物的方法,同时出现了混凝预处理,并开始建造城市水厂。
饮用水处理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此阶段,欧美一些城市由于排放的污水、粪便和垃圾等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造成霍乱、痢疾、伤寒等水传染疾病的多次大规模曝发和蔓延,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些惨重的教训促进了饮用水去除和消灭细菌技术的发展。此阶段的代表性工艺流程为混凝-沉降-砂滤-加氯消毒,即当今的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水源不仅受到更多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点源污染,而且受到更难控制的城市街道径流水和农田径流等和垃圾渗透液的非点源污染。1974年到1975年,在美国80多个主要城市的调查结果证明,自来水中广泛存在消毒副产品,而且在氯化过程中形成。根据英国、美国和荷兰的一些流行病学专家的调查研究,长期饮用含有多种微量污染物的自来水,致癌、致畸形,致突变。因此,从饮用水中去除这种污染物尤为重要。国内外今年发展出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强化“混凝-沉淀-过滤”、吸附技术、氧化技术、光化学处理技术、生物预防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小心消毒的副产品
新标准施行后,水质状况到底如何呢?
在水净化过程中,为了杀死水中的病原体,必须消毒。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消毒过程中的副产品,尤其是氯化消毒产生的多卤化物,会影响人体健康。美国在1970年代初,率先开展消毒副产品方面的研究,确认了卤化物的健康风险,并专门制定了《消毒与消毒副产品条例》。现在已发现消毒副产品300多种,其中许多在动物实验中都被证明了致癌性,比如三氯甲烷、二氯乙酸均可引起肝、肾和肠道肿瘤。根据朱宏的调查,在中国,氯化消毒作为自来水主要的消毒技术已经沿用多年,并且现在仍被普遍采用。
当然,鉴于加氯消毒方式对水质安全的负面影响,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水处理工艺上重新考虑安全加氯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增加了与此相关的检测项目。
《新民周刊》了解到,今后上海市民饮用水都将经过深度处理。“采用深度处理工艺,主要是采取活性炭加臭氧等技术。”据上海市供水部门负责人介绍,有很多有机物常规工艺难以进行处理,活性炭技术却能处理掉。而且采用这项工艺,可以大大改善自来水的口感。今后青草沙供应过来的优质长江水,在所覆盖地区的水厂也将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提升品质。就上海来说,松江、青浦和闵行的水厂目前已经实施深度处理,金山、奉贤水厂进行深度处理的方案已经确定,两区将在今年加快方案的推进速度。
也有专家认为,自来水问题在国内城市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认为,因为中国人习惯了把水煮开了喝,能杀死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生物,而开水也能蒸发一定的氯气残留。
截至3月12日,上海松江、金山区水域已打捞死猪4600余头。而此地,正是上海自来水的水源地之一。截至记者发稿,黄浦江出现上游松江水域死猪打捞仍在继续,从猪的“耳标”显示,死猪来自浙江省嘉兴地区。
上海市容环卫水上管理处处长朱锦介绍,黄浦江死猪并非偶然,十多年来一直未断,每年春夏之交、夏秋之交均是高发期。而这次,事态在早春扩大。
3月11日,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荧光PCR方法,对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采样检测,在一份样品中检出猪圆环病毒病原阳性。上海市农委官方微博称,猪圆环病毒病不属于人畜共患病。据泖港自来水厂介绍,漂浮在河里的死猪大部分没有腐烂,因此没有对水质造成太大影响。水务部门每小时监测一次取水口水质,目前各项指标都正常。一旦发现水质异常,将投放液氯和活性炭,确保供水安全。
死猪事件再一次将自来水饮用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针对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的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专家评论称,达标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可是,如今有人敢直接喝自来水吗?
标准被讥“纸上谈兵”
每个城市的自来水,由于水源地不同,水的特性自然有所不同。当然,国家对于自来水品质,是有硬性指标的。近30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是1985年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拿上世纪80年代的“尺”,显然无法量准21世纪的现状。 按照1985年的标准,自来水检测项目是35项。可是,2000年到2001年间,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的曹佳教授,曾对重庆市主城区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做过调查,发现仅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就高达101种。更让人不安的是,当时曹教授在重庆5个自来水厂的出厂水中检测有机污染物,仍然发现82种之多。
为此,2006年底,卫生部会同国标委、建设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完成了对1985年版标准的修订,2007年1月26日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张成玉介绍:“新标准与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饮用水水质指标由35项增至106项;二是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三是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
比如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上,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在新的71项指标里,微生物学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对蓝氏贾第虫、隐孢子虫等易引起腹痛等肠道疾病的细菌的检测。原标准的毒理指标只有15项,新标准的毒理指标几乎是原标准的5倍,达到74项。其中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农药和工业污染,我国不少地方的水源地农药污染比较严重,虽然部分农药已被禁用,但早些年使用过的农药仍残留在土壤中,短时间内很难降解;工业污染主要来自未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和处理,这对区域性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是决定性的,很多突发事件都由此产生。
一旦饮用了含有诸如砷、氟化物、硝酸盐、氰化物等物质的水,就会出现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物质在人体中累积到一定量才造成危害,即通常所说的慢性中毒。水源受到藻类污染也可以使饮用水中产生毒素,一般情况下,藻类无破损只对饮用水的味道产生影响,而一旦破损,就会产生毒素,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饮用水标准都将其归为毒理指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质安全监测室鄂学礼主任透露,新标准中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必须满足三项基本要求——一是要求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应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二是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不得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比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是生活饮用水必须确保感官性状良好,能被饮用者接受。
重庆交通大学朱宏的硕士学位论文《长江流域城市水源水、自来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改进对策研究》透露——“生活用水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从自来水厂出来的水就完全满足要求了。就现有水处理技术,最多能消减水中30%的有机物,而重金属,均可以毫无受阻地进入成品水中。” 也难怪鄂学礼说:“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人们对污染物的认知程度、水质项目的检测能力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水质标准无法完全涵盖所有污染物。”对于新标准,鄂学礼也承认:“由于各地饮用水水质和水处理工艺存在差异,新标准选择的项目尽可能涵盖不同情况,一方面力求与国际标准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现状,解决我国实际问题。”
离直饮有多远?
在2007年6月29日卫生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法制晚报》记者提问:“新标准实施以后,自来水是不是可以直接饮用了?”
鄂学礼答道:“制定这个标准的初衷是这样的,如果饮水全部达标的话,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中国人本身有喝开水的习惯,在真正使用的时候,大家会有一些疑虑,中国人还不习惯直接饮用自来水。如果自来水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直接饮用。”
然而,老百姓大多仍不敢直接饮用自来水。《新民周刊》走访了上海几所中小学,发现普教系统公办学校有许多安装了直饮水净化装置。有政教老师坦言,学生家长大都非常赞成安装直饮水净化装置。而老师们也教育同学:“自来水是不能生饮的。想喝水,还是要通过净化装置取水。”
一些地方为了找到好的水源,不惜上下而求索。上海已经实现了金山、奉贤、青浦、松江和闵行的水厂在黄浦江上游取水。即便如此,上海市水务局2013年工作会议传出的讯息是,“有关部门曾经研究,在青浦地区引水过来服务上述5个区,甚至考虑从东太湖直接建一个水库取水过来,但都感觉不够理想,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水源地方案。” 然而自来水能不能直饮不仅取决于水源,还取决于标准、工艺和管道状况。中国各地自来水处理工艺各有不同。
“北京,尤其四环以内的主城区,水厂普遍上马了深度处理工艺,水网管道大部分更新,因此离直饮水距离最为接近。
“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部分水厂上马了深度工艺,但是因为主城区管道老旧等原因,目前无法实现直饮。
“其他省会城市,仅有少数城市上马了部分深度处理工艺,因水源、管道等原因,部分城市水厂属问题水厂。
“上千座地级城市、县级城市,除少数城市外,因水源差、深度水处理工艺缺乏等,有大量的问题水厂。”
2012年,有媒体曝出中国自来水近五成不合格,无城市实现直饮。
根据朱宏《长江流域城市水源水、自来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改进对策研究》一文介绍,饮用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与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加重有关,也与人们对饮用水水质要求及相关标准提高有关。
从1804年世界上第一座城市慢砂滤池水厂在英国派斯利建成起,饮用水净化技术也从最初的简单沉淀净水方法到传统的常规处理方法,以及发展到现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最初人们采用了自然沉降、格栅截流等简易的水处理方法,接着发现了用砂子过滤去除细微悬浮物的方法,同时出现了混凝预处理,并开始建造城市水厂。
饮用水处理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此阶段,欧美一些城市由于排放的污水、粪便和垃圾等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造成霍乱、痢疾、伤寒等水传染疾病的多次大规模曝发和蔓延,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些惨重的教训促进了饮用水去除和消灭细菌技术的发展。此阶段的代表性工艺流程为混凝-沉降-砂滤-加氯消毒,即当今的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水源不仅受到更多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点源污染,而且受到更难控制的城市街道径流水和农田径流等和垃圾渗透液的非点源污染。1974年到1975年,在美国80多个主要城市的调查结果证明,自来水中广泛存在消毒副产品,而且在氯化过程中形成。根据英国、美国和荷兰的一些流行病学专家的调查研究,长期饮用含有多种微量污染物的自来水,致癌、致畸形,致突变。因此,从饮用水中去除这种污染物尤为重要。国内外今年发展出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强化“混凝-沉淀-过滤”、吸附技术、氧化技术、光化学处理技术、生物预防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小心消毒的副产品
新标准施行后,水质状况到底如何呢?
在水净化过程中,为了杀死水中的病原体,必须消毒。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消毒过程中的副产品,尤其是氯化消毒产生的多卤化物,会影响人体健康。美国在1970年代初,率先开展消毒副产品方面的研究,确认了卤化物的健康风险,并专门制定了《消毒与消毒副产品条例》。现在已发现消毒副产品300多种,其中许多在动物实验中都被证明了致癌性,比如三氯甲烷、二氯乙酸均可引起肝、肾和肠道肿瘤。根据朱宏的调查,在中国,氯化消毒作为自来水主要的消毒技术已经沿用多年,并且现在仍被普遍采用。
当然,鉴于加氯消毒方式对水质安全的负面影响,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水处理工艺上重新考虑安全加氯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增加了与此相关的检测项目。
《新民周刊》了解到,今后上海市民饮用水都将经过深度处理。“采用深度处理工艺,主要是采取活性炭加臭氧等技术。”据上海市供水部门负责人介绍,有很多有机物常规工艺难以进行处理,活性炭技术却能处理掉。而且采用这项工艺,可以大大改善自来水的口感。今后青草沙供应过来的优质长江水,在所覆盖地区的水厂也将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提升品质。就上海来说,松江、青浦和闵行的水厂目前已经实施深度处理,金山、奉贤水厂进行深度处理的方案已经确定,两区将在今年加快方案的推进速度。
也有专家认为,自来水问题在国内城市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认为,因为中国人习惯了把水煮开了喝,能杀死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生物,而开水也能蒸发一定的氯气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