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打破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进一步强调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2.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
3.审美理想的培养。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途径
1.通过作品赏析,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
美术教育不全是技术教育,使学生人人都成为大画家,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掌握必要的审美知识,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大大增加了欣赏部分内容,古今中外、抽象、具象美术作品及雕塑、建筑艺术作品都作了较科学的编排,但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他们不明白怎样才算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地欣赏美、认识美、理解美,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美丑。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美,就必须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现象的关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获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美术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美术作品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眼光来欣赏。例如,新石器时代彩陶壶上面的鱼纹形,对今天的人并不会激发多大的审美快感,可是在当时却可能完全不是如此,那时候的人们把鱼纹画满陶器,把对于子孙天伦之乐、部族谋生力壮大、战斗力强盛的希望都寓于其中,寄以若强若大的情感,而今天的人们从小没有人向他们宣布鱼纹和“子孙满堂”的关系,所以,他们见到鱼纹就不会产生超出这图形本身感染力以外的更多的审美情感了,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欣赏,就不会奇怪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了。随着历史的发展,美术作品从原始向现实向超现实方向发展,人们对于各阶段、各类型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美感,就必须十分注意“感受”。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讲美术技法(透视变化、明暗对比、比例关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就得不到全面培养。但教师讲授的重点应放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给学生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艺术家用毕生精力所创造的美。一个人可以不会画画,但必须会欣赏美的自然及美的美术作品。
美术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作业技法水平的表现是不同的,审美情感体验也不可能全在作业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可有选择地选一些作业让学生进行讲评,提些问题,尽量启发学生动脑。
3.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人需要美,大自然中处处可见到美,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高雅的室内装磺、优美的现代城市雕塑等都给人以一种美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从而感受美,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相互关系。
美术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育科学,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教师应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掌握正确的审美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人。
一、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2.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
3.审美理想的培养。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途径
1.通过作品赏析,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
美术教育不全是技术教育,使学生人人都成为大画家,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掌握必要的审美知识,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大大增加了欣赏部分内容,古今中外、抽象、具象美术作品及雕塑、建筑艺术作品都作了较科学的编排,但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他们不明白怎样才算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地欣赏美、认识美、理解美,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美丑。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美,就必须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现象的关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获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美术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美术作品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眼光来欣赏。例如,新石器时代彩陶壶上面的鱼纹形,对今天的人并不会激发多大的审美快感,可是在当时却可能完全不是如此,那时候的人们把鱼纹画满陶器,把对于子孙天伦之乐、部族谋生力壮大、战斗力强盛的希望都寓于其中,寄以若强若大的情感,而今天的人们从小没有人向他们宣布鱼纹和“子孙满堂”的关系,所以,他们见到鱼纹就不会产生超出这图形本身感染力以外的更多的审美情感了,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欣赏,就不会奇怪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了。随着历史的发展,美术作品从原始向现实向超现实方向发展,人们对于各阶段、各类型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美感,就必须十分注意“感受”。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讲美术技法(透视变化、明暗对比、比例关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就得不到全面培养。但教师讲授的重点应放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给学生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艺术家用毕生精力所创造的美。一个人可以不会画画,但必须会欣赏美的自然及美的美术作品。
美术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作业技法水平的表现是不同的,审美情感体验也不可能全在作业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可有选择地选一些作业让学生进行讲评,提些问题,尽量启发学生动脑。
3.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人需要美,大自然中处处可见到美,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高雅的室内装磺、优美的现代城市雕塑等都给人以一种美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从而感受美,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相互关系。
美术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育科学,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教师应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掌握正确的审美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