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与作品的支撑。因此,加强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与训练和谐性研究和探讨的力度,对于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与训练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应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分析,从着重关注舞蹈作品和谐性、采用科学的舞蹈教育理念、针对性训练提升舞蹈和谐性、有效融合舞蹈作品等方面探析提升舞蹈作品和谐性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和谐性
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是保证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与训练活动和谐开展的关键。为了体现出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的和谐性特点,教育工作者应该严格按照大学生舞蹈比赛题材选择,遵循科学性、训练实效性以及针对性的原则和要求,鼓励学生深度挖掘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蕴含的意蕴、文化和情感,同时将和谐理念融入大学生舞蹈比赛的创作过程中,这样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
一、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
应选择合适的题材
第一,校园题材。与校园题材相关的舞蹈比赛作品深受广大青年大学生的青睐,主要是因为这些舞蹈作品十分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再加上这种题材的作品在凸显作品与学生精神面貌和谐性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以高校校园题材为主的大学生舞蹈作品受到的好评也越来越多。比如,某高校开展的以“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主题的舞蹈比赛,该舞蹈比赛的参赛作品主要是通过体现大学生追求舞蹈艺术本质的方式,将大学生对于舞蹈艺术顽强不屈的追求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舞蹈作品中。
第二,民俗题材。民俗和民间舞蹈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依托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相互呼应的关系。比如,由万素编制与指导的民间舞蹈《扇妞》,就是以胶州秧歌为原型的民间舞蹈作品,该舞蹈作品不仅将取扇游走、团扇扑蝶等常见的秧歌扇舞舞蹈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将扇妞那可爱、外向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大学生在创作此种类型的舞蹈比赛作品时,应该积极尝试将现代元素与民间传统舞蹈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出舞蹈比赛作品的和谐性特点。
第三,文化传统题材。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前沿文化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人们在越来越关注时代性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比如,《雷和雨》既是一部现代舞剧作品,同时也是以传统题材为主题的舞蹈艺术作品,更是一部能够体现现代人视角的经典舞蹈作品。这就说明,将传统题材准确地应用于现代舞蹈作品的创作中,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作品的内容,而是在充分注重现代人真实感受、生活体验以及时代精神紧密融合的同时,体现出舞蹈艺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开展舞蹈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站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舞蹈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现代人的精神思想。
第四,社会焦点题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要求人们在享受和谐带来的各种便捷和舒适生活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着重关注舞蹈作品的和谐性
如果站在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衡量的话,校园舞蹈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将事物高尚、美好、健康的一面准确地描述和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多元化题材的特点,探索舞蹈作品的创新思路,才能将青年大学生奋发图强、活泼开朗的精神风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引导人们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境界。教师应帮助学生加深对舞蹈作品创作意图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实现内心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与发展。
三、采用科学的舞蹈教育理念提升作品的和谐性
高校大学生舞蹈比赛,实际上就是通过舞蹈比赛作品将大学生的人际交流、意识形态以及心理因素等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完整呈现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舞蹈作品设计与创作能力的目的。高校舞蹈艺术专业教育不仅在锻炼大学生肢体各部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协调学生身体机能、气质以及放松学生大脑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在开展舞蹈教育与训练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作为首要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与素养,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舞蹈创作潜力彻底激发出来。此外,高校应该充分重视中国美术与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合理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大学舞蹈专业教学模式,优化大学生舞蹈教育的思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健康和谐的现代化舞蹈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舞蹈作品创作能力与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针对性训练提升舞蹈和谐性
高校舞蹈专业中的学生自身的优势各不相同,所以高校舞蹈专业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系统化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理论基础知识,针对各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形体塑造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一)强化个性化训练
个性化训练既是保证创新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也是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自身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高校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时,应该在深入分析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和才能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个人发展空间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和训练机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舞蹈训练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培養学生创造意识
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模仿力是舞蹈作品创作的基础。其中模仿能力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只是简单停留在动作模仿的层面上,而是应该根据自身仔细观察、感觉的结果,深刻体会舞蹈教学和训练内容的精髓。教育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舞蹈训练不但要注重身体与感情的相互结合,而且还要求训练者必须做到注意力集中。为了能够做出规范的舞蹈动作,学生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自身的敏捷性和警觉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进行舞蹈动作训练的过程中用心感受舞蹈,依靠自己的观念和思想将舞蹈动作准确无误地展现出来。另外,高校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时,还应要求学生按照差异化组合的方式,在特定环境下开展舞蹈动作重组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感悟舞蹈训练趣味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有效融合舞蹈作品,
提升舞蹈作品的和谐性
大学生在创作舞蹈比赛作品时,应该从心理和生理等着手,了解舞蹈作品的形式、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舞蹈作品的情感准确表达出来。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难免因为生理原因或意外情况的发生影响舞蹈训练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舞蹈教师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帮助学生解决舞蹈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提高舞蹈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舞蹈教师针对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应该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高难度、高强度的舞蹈训练任务。另外,高校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专业课程教学时,应该将人文关怀引入其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舞蹈作品内涵、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舞蹈作品中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作品的二次创新和开发,呈现出更好且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学习要求的舞蹈艺术作品。
总之,高校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时,应该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舞蹈比赛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开阔学生的舞蹈艺术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实现舞蹈作品创作与人才培养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推动高校舞蹈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崔吉洋.论大学生在体育舞蹈比赛中自我表现力的影响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2(24):86,88.
[2]李蕾,徐曼.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与训练的和谐性[J].舞蹈,2010(12):56-57.
[3]刘大军,苏兴田,蔡中,等.试论如何培养大学生欣赏体育舞蹈比赛[J].河西学院学报,2009(5):86-88,98.
[4]牛菲菲.大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的必要性分析[J].体育风尚,2020(6):268,270.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和谐性
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是保证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与训练活动和谐开展的关键。为了体现出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的和谐性特点,教育工作者应该严格按照大学生舞蹈比赛题材选择,遵循科学性、训练实效性以及针对性的原则和要求,鼓励学生深度挖掘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蕴含的意蕴、文化和情感,同时将和谐理念融入大学生舞蹈比赛的创作过程中,这样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
一、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
应选择合适的题材
第一,校园题材。与校园题材相关的舞蹈比赛作品深受广大青年大学生的青睐,主要是因为这些舞蹈作品十分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再加上这种题材的作品在凸显作品与学生精神面貌和谐性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以高校校园题材为主的大学生舞蹈作品受到的好评也越来越多。比如,某高校开展的以“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主题的舞蹈比赛,该舞蹈比赛的参赛作品主要是通过体现大学生追求舞蹈艺术本质的方式,将大学生对于舞蹈艺术顽强不屈的追求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舞蹈作品中。
第二,民俗题材。民俗和民间舞蹈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依托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相互呼应的关系。比如,由万素编制与指导的民间舞蹈《扇妞》,就是以胶州秧歌为原型的民间舞蹈作品,该舞蹈作品不仅将取扇游走、团扇扑蝶等常见的秧歌扇舞舞蹈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将扇妞那可爱、外向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大学生在创作此种类型的舞蹈比赛作品时,应该积极尝试将现代元素与民间传统舞蹈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出舞蹈比赛作品的和谐性特点。
第三,文化传统题材。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前沿文化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人们在越来越关注时代性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比如,《雷和雨》既是一部现代舞剧作品,同时也是以传统题材为主题的舞蹈艺术作品,更是一部能够体现现代人视角的经典舞蹈作品。这就说明,将传统题材准确地应用于现代舞蹈作品的创作中,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作品的内容,而是在充分注重现代人真实感受、生活体验以及时代精神紧密融合的同时,体现出舞蹈艺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开展舞蹈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站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舞蹈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现代人的精神思想。
第四,社会焦点题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要求人们在享受和谐带来的各种便捷和舒适生活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着重关注舞蹈作品的和谐性
如果站在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衡量的话,校园舞蹈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将事物高尚、美好、健康的一面准确地描述和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多元化题材的特点,探索舞蹈作品的创新思路,才能将青年大学生奋发图强、活泼开朗的精神风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引导人们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境界。教师应帮助学生加深对舞蹈作品创作意图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实现内心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与发展。
三、采用科学的舞蹈教育理念提升作品的和谐性
高校大学生舞蹈比赛,实际上就是通过舞蹈比赛作品将大学生的人际交流、意识形态以及心理因素等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完整呈现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舞蹈作品设计与创作能力的目的。高校舞蹈艺术专业教育不仅在锻炼大学生肢体各部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协调学生身体机能、气质以及放松学生大脑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在开展舞蹈教育与训练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作为首要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与素养,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舞蹈创作潜力彻底激发出来。此外,高校应该充分重视中国美术与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合理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大学舞蹈专业教学模式,优化大学生舞蹈教育的思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健康和谐的现代化舞蹈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舞蹈作品创作能力与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针对性训练提升舞蹈和谐性
高校舞蹈专业中的学生自身的优势各不相同,所以高校舞蹈专业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系统化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理论基础知识,针对各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形体塑造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一)强化个性化训练
个性化训练既是保证创新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也是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自身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高校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时,应该在深入分析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和才能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个人发展空间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和训练机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舞蹈训练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培養学生创造意识
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模仿力是舞蹈作品创作的基础。其中模仿能力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只是简单停留在动作模仿的层面上,而是应该根据自身仔细观察、感觉的结果,深刻体会舞蹈教学和训练内容的精髓。教育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舞蹈训练不但要注重身体与感情的相互结合,而且还要求训练者必须做到注意力集中。为了能够做出规范的舞蹈动作,学生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自身的敏捷性和警觉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进行舞蹈动作训练的过程中用心感受舞蹈,依靠自己的观念和思想将舞蹈动作准确无误地展现出来。另外,高校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时,还应要求学生按照差异化组合的方式,在特定环境下开展舞蹈动作重组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感悟舞蹈训练趣味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有效融合舞蹈作品,
提升舞蹈作品的和谐性
大学生在创作舞蹈比赛作品时,应该从心理和生理等着手,了解舞蹈作品的形式、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舞蹈作品的情感准确表达出来。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难免因为生理原因或意外情况的发生影响舞蹈训练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舞蹈教师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帮助学生解决舞蹈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提高舞蹈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舞蹈教师针对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应该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高难度、高强度的舞蹈训练任务。另外,高校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专业课程教学时,应该将人文关怀引入其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舞蹈作品内涵、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舞蹈作品中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作品的二次创新和开发,呈现出更好且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学习要求的舞蹈艺术作品。
总之,高校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时,应该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舞蹈比赛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开阔学生的舞蹈艺术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实现舞蹈作品创作与人才培养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推动高校舞蹈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崔吉洋.论大学生在体育舞蹈比赛中自我表现力的影响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2(24):86,88.
[2]李蕾,徐曼.大学生舞蹈比赛作品创作与训练的和谐性[J].舞蹈,2010(12):56-57.
[3]刘大军,苏兴田,蔡中,等.试论如何培养大学生欣赏体育舞蹈比赛[J].河西学院学报,2009(5):86-88,98.
[4]牛菲菲.大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与表演的必要性分析[J].体育风尚,2020(6):268,270.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