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是否巧合,诗人与酒深度结缘往往会创作出惊世骇俗的作品。正如晚年离不开书和酒的陶渊明,正如他写出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本为《桃花源诗》的序言,但出乎诗人意料的是,他的《桃花源记》对后人的影响远胜《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桃源美景给后世之人留下了一个思想上的巨大幻想空间,让那些渴望自由的灵魂有了一个精神上的皈依之地。
尽管在生活中我们都把“世外桃源”当做一个缥缈之地,认为这是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虚构的一个“精神高地”,但是,如果你认真去品读陶渊明,你就会发现他其实一直就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里。
首先,陶渊明是一个完全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人。做彭泽县令时,县令可种公田100亩,他吩咐全部田土都要种秫,便于煮酒。妻子翟氏说,还是多种点粳吧,我们母子还要吃饭哩。陶渊明不得已分了50亩地种粳。在诗人的思想意识里,饭是可以不吃的,但酒必须得喝。诗人因爱酒成痴,时人称为“酒圣”。
再看陶渊明的辞官也完全是率性而为。在他的彭泽县令当到八十多天的时候,郡里派来了一個督邮,当县衙小吏告诉他须束带鞠躬而迎时,陶渊明生气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解绶去职。走时,还不忘作《归去来兮辞》一首,第一句便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可见诗人虽为县令,心中却一直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不是一个完全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恐怕很难有以上的举动和想法。
辞官后的陶渊明更是一心一意地打造自己的世外桃源。他因宅边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此外他还在庭前院后遍种菊花、兰花、梅花等各色花卉,是《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象的真实写照。
晚年的诗人便日日生活在这花红柳绿之中。他在《饮酒》中说:“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在《拟古》中写到“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在《蜡日》中赞:“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可见,诗人的房前屋后是柳树成荫,鲜花盛开,这是他为自己打造的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在这样宁静秀美的环境里,诗人是怡然自得的。他在《读山海经》中写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这是何等惬意和闲适的生活啊!
史书《宋史·隐逸传》中有一段陶渊明日常生活的精彩记录:九月九日,陶渊明无酒便坐菊花中,久之,满手把菊,忽值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陶渊明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对陶渊明诗意般的田园生活,梁启超有这样一段评价:“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此外,陶渊明晚年生活虽落魄,但心灵是自由的,灵魂更是高洁的。前面提到的江州刺史王弘最初久慕陶渊明之名,欲见之而不得,后来打探到陶渊明要上庐山一游,便让朋友庞通在半道置酒相邀,两人饮酒正酣时,王弘乘机而至,庞通为之介绍,王弘方得以结识陶渊明。
另一朋友颜延之做始安郡太守时,路过浔阳,与陶渊明竟同饮月余,临去,给了陶渊明二万钱,陶渊明居然全部交给酒家,以便随时取酒来饮。此人若非真正高洁之人,实难有此举动。
其实,晚年的陶渊明凭他的声誉是随时可以出来做官的。刘裕掌权时,曾征陶渊明任著作佐郎,陶渊明托病不就;刺史檀道济亲自给他送来酒食 劝他做官,他亦婉拒。此时诗人已全心归于田园,与周续之、刘遗民一起被称作“浔阳三隐”,因为他们都只愿在自己的桃源世界里独自芬芳。
(作者单位:四川省富顺县板桥中学 643200)
《桃花源记》本为《桃花源诗》的序言,但出乎诗人意料的是,他的《桃花源记》对后人的影响远胜《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桃源美景给后世之人留下了一个思想上的巨大幻想空间,让那些渴望自由的灵魂有了一个精神上的皈依之地。
尽管在生活中我们都把“世外桃源”当做一个缥缈之地,认为这是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虚构的一个“精神高地”,但是,如果你认真去品读陶渊明,你就会发现他其实一直就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里。
首先,陶渊明是一个完全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人。做彭泽县令时,县令可种公田100亩,他吩咐全部田土都要种秫,便于煮酒。妻子翟氏说,还是多种点粳吧,我们母子还要吃饭哩。陶渊明不得已分了50亩地种粳。在诗人的思想意识里,饭是可以不吃的,但酒必须得喝。诗人因爱酒成痴,时人称为“酒圣”。
再看陶渊明的辞官也完全是率性而为。在他的彭泽县令当到八十多天的时候,郡里派来了一個督邮,当县衙小吏告诉他须束带鞠躬而迎时,陶渊明生气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解绶去职。走时,还不忘作《归去来兮辞》一首,第一句便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可见诗人虽为县令,心中却一直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不是一个完全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恐怕很难有以上的举动和想法。
辞官后的陶渊明更是一心一意地打造自己的世外桃源。他因宅边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此外他还在庭前院后遍种菊花、兰花、梅花等各色花卉,是《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象的真实写照。
晚年的诗人便日日生活在这花红柳绿之中。他在《饮酒》中说:“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在《拟古》中写到“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在《蜡日》中赞:“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可见,诗人的房前屋后是柳树成荫,鲜花盛开,这是他为自己打造的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在这样宁静秀美的环境里,诗人是怡然自得的。他在《读山海经》中写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这是何等惬意和闲适的生活啊!
史书《宋史·隐逸传》中有一段陶渊明日常生活的精彩记录:九月九日,陶渊明无酒便坐菊花中,久之,满手把菊,忽值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来,陶渊明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对陶渊明诗意般的田园生活,梁启超有这样一段评价:“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此外,陶渊明晚年生活虽落魄,但心灵是自由的,灵魂更是高洁的。前面提到的江州刺史王弘最初久慕陶渊明之名,欲见之而不得,后来打探到陶渊明要上庐山一游,便让朋友庞通在半道置酒相邀,两人饮酒正酣时,王弘乘机而至,庞通为之介绍,王弘方得以结识陶渊明。
另一朋友颜延之做始安郡太守时,路过浔阳,与陶渊明竟同饮月余,临去,给了陶渊明二万钱,陶渊明居然全部交给酒家,以便随时取酒来饮。此人若非真正高洁之人,实难有此举动。
其实,晚年的陶渊明凭他的声誉是随时可以出来做官的。刘裕掌权时,曾征陶渊明任著作佐郎,陶渊明托病不就;刺史檀道济亲自给他送来酒食 劝他做官,他亦婉拒。此时诗人已全心归于田园,与周续之、刘遗民一起被称作“浔阳三隐”,因为他们都只愿在自己的桃源世界里独自芬芳。
(作者单位:四川省富顺县板桥中学 6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