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市场经济为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然而技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得不面对就业的竞争环境,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操作能力太差,经验不足,达不到就业公司要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使技校生学好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技校生计算机专业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适应市场需求,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操作能力;学习环境;学习互动
一、创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育部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 ,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出了建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举措。
目前在校生学习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有编程的、有图形图像处理的、有多媒体制作类的、多媒体基础知识。有网络基础知识、网页制作,有课件制作的几何画板、Flash等。有硬件组装与维修等。从课程的安排看学生要学的很多,也会学不少知识。但由于大多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条件以及硬件配套设施,造成了很多学生不能能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学习透彻以及实践动手操作出现障碍。在将来步入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专业知识丰富却实际操作过程容易出现混乱的现象,对学生对社会发展来说都是一种隐患。
计算机主要是实践,上机课时应占总课时的70%以上,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中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各校应为学校积极创造有利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大胆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实际操作演练,要绝大多数时间让学生到“机房”去上课,而不是在教室里面上理论课,并保证是每人一台机。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专业识与熟练操作方法以锻炼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软件使用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营造学习气氛,创造学习激情,因材施教,而且还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及对操作演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最佳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生是求学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人的意志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完全信赖教师的课本讲授,而不积极主动参加动手实践,那么所学的也只是“纸上谈兵”,经不起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挑战。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动手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動性,开展一些课题和教学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并在实施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鼓励,错的地方及时更正,好的地方及时给予赞许,让学生们都能在学习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及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把握活动尺度与学生学习互动
现在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更高领域出发,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那种只有通过教师“教”才能“学”,并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把全部专业知识灌输完毕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因此教师也应适应市场变化,转化思想,教师的工作是“导”,而不是“限”, “教”虽然起着重要作用,但终究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学”才是内在的,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励和促进这种内因的发展。
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对学生积极引导,宽严适当,即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余地,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拓宽思维,严格要求学生,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自由和锻炼机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做到不歧视、不讽刺、不挖苦学生,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我认为是需要的,因此要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才能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做好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放下严肃的一面,将自己定位于与学生平等的互动学习者,和学生间建立一座和谐、平等、互助的桥梁,课堂上一起探讨,一起学习,真正做到知识共享,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以诚相待。老师在课题上讲解自己的心得与经验,学生也可以对教师阐述自己的认识,当意见分歧时,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尊重学生的观点,接受学生不同见解,并加以分析以及共同动手去实践。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细心与温暖,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营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避免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愿学、不愿动手。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开发。
四、培养操作能力贯穿教学始终
计算机是一个高科技、智能化的工具,其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是飞快的,因此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因此计算机是一门要动手实践的学科,不动手学是学不会的,经常不动手操作,学了也没用。因此要把对学生自学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去通过计算机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无论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还是程序设计这样的专业课程等等,上机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经过大量的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
教学中应注意精讲多练,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只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界面、每一个命令所包含的意义,才能够真正学到并熟练相关知识。
计算机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完成了技术考核,拿到了毕业证书, 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能不能让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上一展所长、有所成就,对学生对社会达到双赢。才算完成了教学者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者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际操作的欲望,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应既重视传授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多给学生自由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实践也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形成互动,将计算机知识用生动、活泼互动、友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扎实地去学有所学、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28期
[2]《学术期刊》2009年18期
[3]《科技信息》2009第28期
关键词:操作能力;学习环境;学习互动
一、创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育部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 ,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出了建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举措。
目前在校生学习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有编程的、有图形图像处理的、有多媒体制作类的、多媒体基础知识。有网络基础知识、网页制作,有课件制作的几何画板、Flash等。有硬件组装与维修等。从课程的安排看学生要学的很多,也会学不少知识。但由于大多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条件以及硬件配套设施,造成了很多学生不能能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学习透彻以及实践动手操作出现障碍。在将来步入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专业知识丰富却实际操作过程容易出现混乱的现象,对学生对社会发展来说都是一种隐患。
计算机主要是实践,上机课时应占总课时的70%以上,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中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各校应为学校积极创造有利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大胆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实际操作演练,要绝大多数时间让学生到“机房”去上课,而不是在教室里面上理论课,并保证是每人一台机。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专业识与熟练操作方法以锻炼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软件使用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营造学习气氛,创造学习激情,因材施教,而且还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及对操作演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最佳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生是求学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人的意志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完全信赖教师的课本讲授,而不积极主动参加动手实践,那么所学的也只是“纸上谈兵”,经不起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挑战。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动手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動性,开展一些课题和教学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并在实施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鼓励,错的地方及时更正,好的地方及时给予赞许,让学生们都能在学习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及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把握活动尺度与学生学习互动
现在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更高领域出发,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那种只有通过教师“教”才能“学”,并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把全部专业知识灌输完毕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因此教师也应适应市场变化,转化思想,教师的工作是“导”,而不是“限”, “教”虽然起着重要作用,但终究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学”才是内在的,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励和促进这种内因的发展。
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对学生积极引导,宽严适当,即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余地,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拓宽思维,严格要求学生,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自由和锻炼机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做到不歧视、不讽刺、不挖苦学生,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我认为是需要的,因此要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才能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做好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放下严肃的一面,将自己定位于与学生平等的互动学习者,和学生间建立一座和谐、平等、互助的桥梁,课堂上一起探讨,一起学习,真正做到知识共享,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以诚相待。老师在课题上讲解自己的心得与经验,学生也可以对教师阐述自己的认识,当意见分歧时,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尊重学生的观点,接受学生不同见解,并加以分析以及共同动手去实践。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细心与温暖,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营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避免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愿学、不愿动手。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开发。
四、培养操作能力贯穿教学始终
计算机是一个高科技、智能化的工具,其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是飞快的,因此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因此计算机是一门要动手实践的学科,不动手学是学不会的,经常不动手操作,学了也没用。因此要把对学生自学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去通过计算机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无论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还是程序设计这样的专业课程等等,上机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经过大量的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
教学中应注意精讲多练,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只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界面、每一个命令所包含的意义,才能够真正学到并熟练相关知识。
计算机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完成了技术考核,拿到了毕业证书, 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能不能让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上一展所长、有所成就,对学生对社会达到双赢。才算完成了教学者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者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际操作的欲望,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应既重视传授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多给学生自由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实践也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形成互动,将计算机知识用生动、活泼互动、友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扎实地去学有所学、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28期
[2]《学术期刊》2009年18期
[3]《科技信息》2009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