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追本溯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都来自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不仅如此,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之根本目的,是要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用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约束自己的举止。正因为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回归生活。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呢?文章将主要围绕“演绎生活故事、创演生活剧本以及开展生活实践”三个方面,详細论述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之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将各种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的言行变得更加文明、举止变得更加优雅,即做到“知行合一”。
正因为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回归多姿多彩的生活理解、吸收、内化各种各样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下面笔者将主要围绕“创编生活故事、创演生活剧本以及开展生活实践”三个方面,详细论述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回归生活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 演绎生活故事
综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其中的理论知识,并不是抽象呈现的,而是结合一些典型的、生动的、鲜活的案例,形象逼真呈现出来的。正是这些典型的、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深入浅出、清晰透彻地理解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依据教材的这种编写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为焦点,或精选、或创编、或讲述一些生活故事,进而让学生更为通透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
(一)围绕教学内容,精选故事
尽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小故事,但仅仅通过这些小故事,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教师还必须要立足教材,着眼生活,围绕教学内容,或从互联网中,或从实际生活中,精挑细选一些鲜活的,与教材教学内容相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的小故事。
例如,“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分内容。为了让学生更为形象、更为逼真、更为通透地理解“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以及为了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优秀品质,教材中以拟人化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了一个故事——《食物的哭诉》。在教师的引领下,当学生阅读完这个故事之后,都显得意犹未尽。之所以意犹未尽,一则,是因为他们还想更进一步地了解如何做到“节约粮食”;再则,是因为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馒头”“白菜”“豆角”和“茄子”被遗弃、被抛弃的命运感到“义愤填膺”。于是,面对学生的“意犹未尽”,围绕“节约粮食”的教学内容,笔者又精挑细选了一个拟人化的故事——《苹果“兄弟”旅行记》。苹果“兄弟”,因为遇到了不同的主人,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其中,遇到具有“节约粮食”良好品行主人的那个苹果,将自己转换为强劲的能量、转变为丰富的营养,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而遇到具有“浪费粮食”不良品行主人的那个苹果,最终,被遗弃在“垃圾桶”里,走完了自己“遗憾的一生”。
显然,如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围绕生活精选一些故事,那么,通过让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就能够让他们更为深入、更为透彻、更为精准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编故事
让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焦点,以个人实际生活为半径,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大胆合理地创编故事,既有助于学生更深、更透、更准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将各种各样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恰如其分、合情合景地运用到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中。正因为如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编一些有趣的故事。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我参与 我奉献》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参与、奉献”主题,结合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创编一些奉献故事;有学生围绕自己的老师参与社区卫生整治活动,为打造精致城市贡献力量的事迹,创编了一个奉献故事;有学生围绕自己的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小区卫生整治活动的实际,创编了一个奉献故事;也有学生围绕一些公益组织,向贫困学生、贫困家庭捐款捐物的感人事迹,创编了一个奉献故事……
实践证明,在创编奉献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理解参与社会活动、无私奉献的重要性,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究竟应该如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怎样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三)搭建表演舞台,讲述故事
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小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带入”故事之中,还可以把听众“带入”故事之中。当学生入情入境地感知故事内容时,他们对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就会更加真切,对故事中所包含的主旨大意感知就会更加翔实。在精选故事、创编故事的基础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一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地讲述故事。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规则:有学生说,过马路时,我们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也有学生说,玩游戏时,我们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还有学生说,在班级中学习、生活时,我们必须要遵守班级规则……紧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匣子,回想生活中有哪些遵守规则的故事,或违反规则的故事,并言简意赅、声情并茂地讲述。一名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亮亮和我们玩“老鹰捉小鸡”游戏,但是,亮亮却总是不遵守游戏规则,扮演“小鸡”的他,明明已经被“老鹰”抓到了,他却还不退出游戏,搅扰得我们都没有办法继续玩游戏了。
显而易见,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讲故事,也就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恰如其分地融入故事之中,在学生讲述故事、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道德与法治知识。 二、 创演生活剧本
课本剧,是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知识,淋漓尽致地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简单的剧本。相比于讲故事而言,参演课本剧时,参加的人数更多,课本剧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正因为如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启迪、引领学生合情合景地创编剧本、情真意切地表演剧本以及畅所欲言地评价剧本。
(一)合情合景创编剧本
归因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并没有现成的课本剧剧本,所以,首先,教师要引领学生或根據教材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或围绕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合情合景地创编剧本。创编剧本,是教师引领学生表演剧本以及评价剧本的前提与基础。当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引领学生合情合景地创编剧本时,无须“费尽周折”“大张旗鼓”去创编一些大型情景剧,只需要立足课堂、着眼生活创设一些微型剧本即可。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说话要算数》这一课为例,笔者组织围绕本课时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合情合景地创编了一段课本剧——《爱保证》,大致内容如下:“爱保证”,是一名“说话总是不算数的”学生的绰号,当他去上体育课时,每次都忘记带跳绳,老师一追究,他就一句话:“我保证,下次我一定记得拿跳绳。”当语文老师检查他的家庭作业时,他也就一句话:“这次忘记带作业了,我保证,下次一定记得带作业。”当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时,被妈妈发现了,面对妈妈的批评,他也就一句话:“我保证,以后写作业一定会专心的。”
显然,这些剧本内容,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启迪、点拨之下,合情合景自主创编的。这样的创编,不仅使得剧本内容更加丰富,还使得剧本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情真意切表演剧本
在合情合理创编剧本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剧本中人物情感、思想、动作、神态的理解,情真意切地表演剧本。当学生在表演剧本时,教师无须过多干预,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或许学生对剧本中人物情感、思想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许学生对剧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演不够传神、不太形象,但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本表演中,那么,剧本表演在引领学生理解剧本内容、体会剧本情感方面的作用就会越来越显著。
例如,在组织学生表演剧本——“爱保证”时,有学生有模有样地扮演老师,有学生惟妙惟肖地扮演家长,更有学生将“爱保证”的一言一行表演得淋漓尽致。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归因于自身表演能力不太强,以及自己对剧本中人物角色的理解不够准确,所以他们表演得并不是特别形象、并不是非常传神。尽管如此,这些学生表演课本剧时,还是非常投入、特别专注。通过表演课本剧,他们也从中深深地懂得了“说话要算数”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一些在表演剧本时,动作不到位、感情不细腻的学生,教师是不是就可以视而不见呢?显然不能。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地评价剧本,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课本剧表演中更好地表达情感。
三、 开展生活实践
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扎实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生活实践。而这,也是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真实、具体、多元的生活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更为精准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够更为熟练地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聚焦教学目标,创造更多的生活实践机会,也要着眼学生发展,创新生活实践形式,还要联系多彩生活实际,丰富生活实践内容。
(一)聚焦教学目标,创造生活实践机会
为了更好地达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聚焦清晰、明确、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目标,潜心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机会。如此一来,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兴致勃勃地参与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机会,学生就能够更为圆满、顺利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以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有效方法。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即让学生深入调查、广泛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公共秩序,并分析、归纳、总结这些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于是,通过调查,学生就会发现,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既要有序排队,也要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在电影院观影时,要保持安静,绝对不能大声喧哗;在游乐场游玩时,不仅要有序排队,还要听从管理员的安排;在公园游玩时,既不能在湖边垂钓,也不能在湖中游泳……这一切,都是遵守公共秩序的一种具体表现。
显然,这种调查研究活动,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的一些生活实践活动。除了这种调查研究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宣传劝导活动以及亲子实践活动等。
(二)着眼学生发展,创新生活实践形式
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着眼学生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多措并举创新生活实践活动的形式。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参与具有新意的生活实践活动,就可以润物无声地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项教学活动,即召开一次民主讨论班级规章制度的班会。首先,班主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之前的班级规章制度。之后,学生可以围绕以往的班级规章制度,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紧接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并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当然,在民主讨论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还必须要清晰、明确、具体地说明理由。最后,根据每一位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与建议,教师就可以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归因于学生自己真实参与了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所以他们就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显而易见,通过让学生以民主讨论的形式制订班级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使得班级规章制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切合实际,还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更为清楚、更为详实地了解班级规章制度,进而为每一位学生更好地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绎生活故事、创编生活剧本以及开展生活实践,就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就可以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与具象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吸收、内化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就可以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将各种各样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优秀品质、精神与素养,学生也就真正能够知行合一、卓有成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参考文献:
[1]吴金涛.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0):22.
[2]张晓青.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J].中外交流,2018(49):251.
[3]饶吉开.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思考[J].读天下(综合),2020(9):143.
[4]龚亮发.刍议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8):120.
作者简介:
连凤梅,吉林省珲春市,吉林省珲春市马川子乡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之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将各种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的言行变得更加文明、举止变得更加优雅,即做到“知行合一”。
正因为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回归多姿多彩的生活理解、吸收、内化各种各样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下面笔者将主要围绕“创编生活故事、创演生活剧本以及开展生活实践”三个方面,详细论述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回归生活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 演绎生活故事
综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其中的理论知识,并不是抽象呈现的,而是结合一些典型的、生动的、鲜活的案例,形象逼真呈现出来的。正是这些典型的、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深入浅出、清晰透彻地理解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依据教材的这种编写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为焦点,或精选、或创编、或讲述一些生活故事,进而让学生更为通透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
(一)围绕教学内容,精选故事
尽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小故事,但仅仅通过这些小故事,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教师还必须要立足教材,着眼生活,围绕教学内容,或从互联网中,或从实际生活中,精挑细选一些鲜活的,与教材教学内容相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的小故事。
例如,“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分内容。为了让学生更为形象、更为逼真、更为通透地理解“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以及为了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优秀品质,教材中以拟人化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了一个故事——《食物的哭诉》。在教师的引领下,当学生阅读完这个故事之后,都显得意犹未尽。之所以意犹未尽,一则,是因为他们还想更进一步地了解如何做到“节约粮食”;再则,是因为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馒头”“白菜”“豆角”和“茄子”被遗弃、被抛弃的命运感到“义愤填膺”。于是,面对学生的“意犹未尽”,围绕“节约粮食”的教学内容,笔者又精挑细选了一个拟人化的故事——《苹果“兄弟”旅行记》。苹果“兄弟”,因为遇到了不同的主人,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其中,遇到具有“节约粮食”良好品行主人的那个苹果,将自己转换为强劲的能量、转变为丰富的营养,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而遇到具有“浪费粮食”不良品行主人的那个苹果,最终,被遗弃在“垃圾桶”里,走完了自己“遗憾的一生”。
显然,如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围绕生活精选一些故事,那么,通过让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就能够让他们更为深入、更为透彻、更为精准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编故事
让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焦点,以个人实际生活为半径,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大胆合理地创编故事,既有助于学生更深、更透、更准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将各种各样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恰如其分、合情合景地运用到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中。正因为如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编一些有趣的故事。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我参与 我奉献》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参与、奉献”主题,结合多姿多彩的实际生活,创编一些奉献故事;有学生围绕自己的老师参与社区卫生整治活动,为打造精致城市贡献力量的事迹,创编了一个奉献故事;有学生围绕自己的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小区卫生整治活动的实际,创编了一个奉献故事;也有学生围绕一些公益组织,向贫困学生、贫困家庭捐款捐物的感人事迹,创编了一个奉献故事……
实践证明,在创编奉献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理解参与社会活动、无私奉献的重要性,还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究竟应该如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怎样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三)搭建表演舞台,讲述故事
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小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带入”故事之中,还可以把听众“带入”故事之中。当学生入情入境地感知故事内容时,他们对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就会更加真切,对故事中所包含的主旨大意感知就会更加翔实。在精选故事、创编故事的基础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一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地讲述故事。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规则:有学生说,过马路时,我们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也有学生说,玩游戏时,我们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还有学生说,在班级中学习、生活时,我们必须要遵守班级规则……紧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匣子,回想生活中有哪些遵守规则的故事,或违反规则的故事,并言简意赅、声情并茂地讲述。一名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亮亮和我们玩“老鹰捉小鸡”游戏,但是,亮亮却总是不遵守游戏规则,扮演“小鸡”的他,明明已经被“老鹰”抓到了,他却还不退出游戏,搅扰得我们都没有办法继续玩游戏了。
显而易见,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讲故事,也就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恰如其分地融入故事之中,在学生讲述故事、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道德与法治知识。 二、 创演生活剧本
课本剧,是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知识,淋漓尽致地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简单的剧本。相比于讲故事而言,参演课本剧时,参加的人数更多,课本剧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正因为如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启迪、引领学生合情合景地创编剧本、情真意切地表演剧本以及畅所欲言地评价剧本。
(一)合情合景创编剧本
归因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并没有现成的课本剧剧本,所以,首先,教师要引领学生或根據教材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或围绕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合情合景地创编剧本。创编剧本,是教师引领学生表演剧本以及评价剧本的前提与基础。当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引领学生合情合景地创编剧本时,无须“费尽周折”“大张旗鼓”去创编一些大型情景剧,只需要立足课堂、着眼生活创设一些微型剧本即可。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说话要算数》这一课为例,笔者组织围绕本课时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合情合景地创编了一段课本剧——《爱保证》,大致内容如下:“爱保证”,是一名“说话总是不算数的”学生的绰号,当他去上体育课时,每次都忘记带跳绳,老师一追究,他就一句话:“我保证,下次我一定记得拿跳绳。”当语文老师检查他的家庭作业时,他也就一句话:“这次忘记带作业了,我保证,下次一定记得带作业。”当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时,被妈妈发现了,面对妈妈的批评,他也就一句话:“我保证,以后写作业一定会专心的。”
显然,这些剧本内容,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启迪、点拨之下,合情合景自主创编的。这样的创编,不仅使得剧本内容更加丰富,还使得剧本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情真意切表演剧本
在合情合理创编剧本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剧本中人物情感、思想、动作、神态的理解,情真意切地表演剧本。当学生在表演剧本时,教师无须过多干预,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或许学生对剧本中人物情感、思想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许学生对剧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演不够传神、不太形象,但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本表演中,那么,剧本表演在引领学生理解剧本内容、体会剧本情感方面的作用就会越来越显著。
例如,在组织学生表演剧本——“爱保证”时,有学生有模有样地扮演老师,有学生惟妙惟肖地扮演家长,更有学生将“爱保证”的一言一行表演得淋漓尽致。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归因于自身表演能力不太强,以及自己对剧本中人物角色的理解不够准确,所以他们表演得并不是特别形象、并不是非常传神。尽管如此,这些学生表演课本剧时,还是非常投入、特别专注。通过表演课本剧,他们也从中深深地懂得了“说话要算数”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一些在表演剧本时,动作不到位、感情不细腻的学生,教师是不是就可以视而不见呢?显然不能。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地评价剧本,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课本剧表演中更好地表达情感。
三、 开展生活实践
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扎实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生活实践。而这,也是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真实、具体、多元的生活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更为精准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够更为熟练地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聚焦教学目标,创造更多的生活实践机会,也要着眼学生发展,创新生活实践形式,还要联系多彩生活实际,丰富生活实践内容。
(一)聚焦教学目标,创造生活实践机会
为了更好地达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聚焦清晰、明确、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目标,潜心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机会。如此一来,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兴致勃勃地参与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机会,学生就能够更为圆满、顺利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以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有效方法。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即让学生深入调查、广泛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公共秩序,并分析、归纳、总结这些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于是,通过调查,学生就会发现,在乘坐公共汽车时,既要有序排队,也要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在电影院观影时,要保持安静,绝对不能大声喧哗;在游乐场游玩时,不仅要有序排队,还要听从管理员的安排;在公园游玩时,既不能在湖边垂钓,也不能在湖中游泳……这一切,都是遵守公共秩序的一种具体表现。
显然,这种调查研究活动,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的一些生活实践活动。除了这种调查研究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宣传劝导活动以及亲子实践活动等。
(二)着眼学生发展,创新生活实践形式
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着眼学生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多措并举创新生活实践活动的形式。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参与具有新意的生活实践活动,就可以润物无声地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项教学活动,即召开一次民主讨论班级规章制度的班会。首先,班主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之前的班级规章制度。之后,学生可以围绕以往的班级规章制度,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紧接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并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当然,在民主讨论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还必须要清晰、明确、具体地说明理由。最后,根据每一位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与建议,教师就可以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归因于学生自己真实参与了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所以他们就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显而易见,通过让学生以民主讨论的形式制订班级的规章制度,不仅能够使得班级规章制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切合实际,还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更为清楚、更为详实地了解班级规章制度,进而为每一位学生更好地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绎生活故事、创编生活剧本以及开展生活实践,就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就可以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与具象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吸收、内化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就可以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将各种各样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优秀品质、精神与素养,学生也就真正能够知行合一、卓有成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参考文献:
[1]吴金涛.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0):22.
[2]张晓青.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J].中外交流,2018(49):251.
[3]饶吉开.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思考[J].读天下(综合),2020(9):143.
[4]龚亮发.刍议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8):120.
作者简介:
连凤梅,吉林省珲春市,吉林省珲春市马川子乡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