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历时10个月的迎检准备,2007年10月29日,省语言文字评估专家组对常州语言文字工作作出了初步结论。其中,关于报纸的评价结果是:日报晚报抽检报纸的差错率不到万分之一,优于万分之三的国家标准。
报纸质量检查是报纸出版产业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维护读者权益,维护出版市场的秩序,管理部门对报纸质量的检查工作要长抓不懈。
一、提高编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文字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字差错时有发生、居高不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有效改变这种局面,除了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编校人员的文字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⒈熟悉语文法规。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就简化字、异体字、标点符号、数字用法、异形词等语文问题,公布了一系列文件。至今为止,这些文件仍是处理编校工作的法律依据。遗憾的是,不少编校人员对这些文件缺乏应有的了解。比如,叠、覆、像、啰四字。早已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恢复使用,一些采编人员对此却并不知情,甚至根据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词典,把“好像”写成“好象”。再如,早在1955年12月,有关部门便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后又根据实际情况作了调整,先后恢复了其中的29个字为规范字,有的编校人员同样对此一无所知,经常把“发愣”误为“发楞”。至于标点符号、数字用法之类,在文件中有些规定非常明确。但有些编校人员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从而出现不少习惯性的错误。比如相邻两个数字表示级数,第一不能用阿拉伯数字,第二在数字之后不能用顿号,可报纸中却常有“姑娘今年17、8岁”之类的不伦不类的用法。
⒉完善知识结构。报纸中的编校差错,除了一部分属于技术错误外,其余要么是心理型错误,要么是知识型错误。编校人员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往往会使某些差错成为漏网之鱼。比如,汉语词汇中有不少近义词,词义之间只有微妙的区别,“必须”和“必需”,“以至”和“以致”,“启用”和“起用”,“夸耀”和“夸奖”等等,没有对这些词语的准确把握,在碰到它们时便很难承担把关责任。除了语文知识,还有百科知识。某地戏曲汇演,演员演的是余叔岩的“余派”,记者缺乏对京剧的了解,却报道为俞振飞的“俞派”。此“余”和彼“俞”,一个是须生,一个是小生,因为某些人的无知而混为一谈。还有“碳烧咖啡”,这个“碳”字本是化学元素,有的人把它等同为木炭,这显然也和化学知识的欠缺有关。
⒊端正编辑作风。报纸出版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特别是在编校阶段,要有“临稿如临阵”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切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者自以为是,凭想当然处理问题。实践证明,不少差错是由于粗枝大叶造成的。某记者引用了一句古诗“海上生明月”,本来没什么错误,编辑竟改成了“海上升明月”,优美的诗句变成了一句大白话,而且留下一处差错。记得巴金在一封书信中谈到“嘲剧”,某出版社在编巴老书信选时,责编怀疑“嘲”字有误,想改为“潮剧”,又想改为“滑稽戏”,最后问了巴老本人,才知道此“嘲剧”是越南戏。编辑的慎重避免了一处误改。可见,一个好的编辑,要善于发现疑点,又要谨慎处理,像李逵那样掩斧头乱砍是不足为训的。
⒋强化职业敏感。编辑也好,校对也好,是专门和文字打交道的,对文字要有特殊的感觉。这就是专业眼光,就是职业素养,就是编辑意识。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做一个有心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比如,汉字中有不少字字形非常相似,专业编校人员只要一眼看去,便能捕捉到其中的关键部分,“扌氏”和“抵”到底有没有一小点;有些字不但字形相似,字义也很相近,如“度假”的“度”和“渡河”的“渡”,编校人员就不仅要辨形,而且要辨义,一定要从专业角度,对语言文字有透彻的认识和牢固的掌握。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还可以总结汉语出版物中的常见差错,从中找出差错发生的规律。
已经过世的巴金先生,既是作家,又是出版家,他在写作时,在狭小的台子上,总是放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每当遇到可疑字词时,立刻翻查词典。当代文坛的大师,竟如小学生般认真。我们只要翻翻《随想录》的手稿本,便可知道巴老对文字的虔诚。作为一个报人,不但要学习巴老的崇高人格,也要学习巴老严谨的编辑态度。
二、让质量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报纸出版
改善和提高报纸质量的方法有许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最为先进及有效的一种。它可以使报社在质量保证方面建立可自我完善,并可以持续改进的机制,我们应充分利用ISO9001国际标准的思想,更好地为报纸质量服务。
在具体实施ISO9001时,要认真学习及领会其中的精神及要旨,结合报社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等,并按照上述文件严格执行,做好相应记录。要建立检查制度、内审和管理评审制度,按期自我检查,以不断增进对体系的认识,保持与持续改进,进而改善与提高报纸质量和工作质量。
报纸的编辑加工及校对质量仅仅是报纸整体质量中的一个过程、一个子系统。就这一过程而言,在应用体系时,需要注意的事情如下:
首先,要确定质量方针及合理并可测量的质量目标。报社要确定本社的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围绕着质量方针制定的,并且是可以测量的。编辑部门及校对部门必须根据全社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本部门本过程的具体指标。如选题报批率、编辑加工质量标准及提高率、校对质量标准及提高率、错误率减少指标等等。编校质量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并且要定期统计、分析、整理,检查实际工作与目标的距离,以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其次,识别与确定关键质量活动。报社应对报纸产品的实现过程进行策划,识别、确定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过程和重要因素。也就是要找出影响报纸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决策、过程、环节、部门、人员、资源等因素。
编辑加工质量、校对质量对报纸的质量至关重要,要确保这些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应成立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或安排质量管理的专职人员,规定从事编辑、校对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责任编辑、二审及三审人员、校对人员等各自的职责权限要有明确的分工,内部沟通渠道要通畅,如通过局域网、信息反馈系统、小型会议等形式来进行及时沟通。
要确保编校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其中包括编辑、校对等人力资源、计算机等基础设施,还有工作环境等。其中人力资源非常重要,报社应明确编辑、校对的业务水平要求及必要时的培训和能力认可。即明确各自的培训需求及上岗要求,如编辑人员、校对人员应有符合国家制定的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针对培训需要,组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时间、内容、对象、考核方式内容,并认真抓好落实。
再次,还要编制出报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并保持记录。报社应根据出版流程编制相应的质量手册,各种程序文件、规章制度及作业指导书,以满足质量体系标准及达到本社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如关系到编校质量的程序及制度:三级审稿制度、责任编辑制度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以及出报后的评审制度。
编制其他质量管理文件,如制定审稿、编辑加工、校对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标准,如编辑加工及校对质量要求和质量指标等。明确每个流程的控制要求:如部门或人员职责、运行方法、上下流程间的接口、执行的相关文件、产品的质量记录控制。这样,在实施体系时,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而不会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起到一种相互督导的作用。
总之,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实施,报纸的编校质量是否有所提高,必须通过以下检查的方式得到结论:对报纸产品的检验;对报纸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向读者进行调查;测量读者满意度;进行数据分析;内部审核等等。通过以上检查,若发现不符事项,必须立即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长此以往,就可以达到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报纸质量检查是报纸出版产业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维护读者权益,维护出版市场的秩序,管理部门对报纸质量的检查工作要长抓不懈。
一、提高编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文字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字差错时有发生、居高不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有效改变这种局面,除了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编校人员的文字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⒈熟悉语文法规。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就简化字、异体字、标点符号、数字用法、异形词等语文问题,公布了一系列文件。至今为止,这些文件仍是处理编校工作的法律依据。遗憾的是,不少编校人员对这些文件缺乏应有的了解。比如,叠、覆、像、啰四字。早已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恢复使用,一些采编人员对此却并不知情,甚至根据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词典,把“好像”写成“好象”。再如,早在1955年12月,有关部门便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后又根据实际情况作了调整,先后恢复了其中的29个字为规范字,有的编校人员同样对此一无所知,经常把“发愣”误为“发楞”。至于标点符号、数字用法之类,在文件中有些规定非常明确。但有些编校人员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从而出现不少习惯性的错误。比如相邻两个数字表示级数,第一不能用阿拉伯数字,第二在数字之后不能用顿号,可报纸中却常有“姑娘今年17、8岁”之类的不伦不类的用法。
⒉完善知识结构。报纸中的编校差错,除了一部分属于技术错误外,其余要么是心理型错误,要么是知识型错误。编校人员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往往会使某些差错成为漏网之鱼。比如,汉语词汇中有不少近义词,词义之间只有微妙的区别,“必须”和“必需”,“以至”和“以致”,“启用”和“起用”,“夸耀”和“夸奖”等等,没有对这些词语的准确把握,在碰到它们时便很难承担把关责任。除了语文知识,还有百科知识。某地戏曲汇演,演员演的是余叔岩的“余派”,记者缺乏对京剧的了解,却报道为俞振飞的“俞派”。此“余”和彼“俞”,一个是须生,一个是小生,因为某些人的无知而混为一谈。还有“碳烧咖啡”,这个“碳”字本是化学元素,有的人把它等同为木炭,这显然也和化学知识的欠缺有关。
⒊端正编辑作风。报纸出版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特别是在编校阶段,要有“临稿如临阵”的精神状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切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者自以为是,凭想当然处理问题。实践证明,不少差错是由于粗枝大叶造成的。某记者引用了一句古诗“海上生明月”,本来没什么错误,编辑竟改成了“海上升明月”,优美的诗句变成了一句大白话,而且留下一处差错。记得巴金在一封书信中谈到“嘲剧”,某出版社在编巴老书信选时,责编怀疑“嘲”字有误,想改为“潮剧”,又想改为“滑稽戏”,最后问了巴老本人,才知道此“嘲剧”是越南戏。编辑的慎重避免了一处误改。可见,一个好的编辑,要善于发现疑点,又要谨慎处理,像李逵那样掩斧头乱砍是不足为训的。
⒋强化职业敏感。编辑也好,校对也好,是专门和文字打交道的,对文字要有特殊的感觉。这就是专业眼光,就是职业素养,就是编辑意识。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做一个有心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比如,汉字中有不少字字形非常相似,专业编校人员只要一眼看去,便能捕捉到其中的关键部分,“扌氏”和“抵”到底有没有一小点;有些字不但字形相似,字义也很相近,如“度假”的“度”和“渡河”的“渡”,编校人员就不仅要辨形,而且要辨义,一定要从专业角度,对语言文字有透彻的认识和牢固的掌握。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还可以总结汉语出版物中的常见差错,从中找出差错发生的规律。
已经过世的巴金先生,既是作家,又是出版家,他在写作时,在狭小的台子上,总是放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每当遇到可疑字词时,立刻翻查词典。当代文坛的大师,竟如小学生般认真。我们只要翻翻《随想录》的手稿本,便可知道巴老对文字的虔诚。作为一个报人,不但要学习巴老的崇高人格,也要学习巴老严谨的编辑态度。
二、让质量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报纸出版
改善和提高报纸质量的方法有许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最为先进及有效的一种。它可以使报社在质量保证方面建立可自我完善,并可以持续改进的机制,我们应充分利用ISO9001国际标准的思想,更好地为报纸质量服务。
在具体实施ISO9001时,要认真学习及领会其中的精神及要旨,结合报社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等,并按照上述文件严格执行,做好相应记录。要建立检查制度、内审和管理评审制度,按期自我检查,以不断增进对体系的认识,保持与持续改进,进而改善与提高报纸质量和工作质量。
报纸的编辑加工及校对质量仅仅是报纸整体质量中的一个过程、一个子系统。就这一过程而言,在应用体系时,需要注意的事情如下:
首先,要确定质量方针及合理并可测量的质量目标。报社要确定本社的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围绕着质量方针制定的,并且是可以测量的。编辑部门及校对部门必须根据全社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本部门本过程的具体指标。如选题报批率、编辑加工质量标准及提高率、校对质量标准及提高率、错误率减少指标等等。编校质量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并且要定期统计、分析、整理,检查实际工作与目标的距离,以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其次,识别与确定关键质量活动。报社应对报纸产品的实现过程进行策划,识别、确定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过程和重要因素。也就是要找出影响报纸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决策、过程、环节、部门、人员、资源等因素。
编辑加工质量、校对质量对报纸的质量至关重要,要确保这些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应成立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或安排质量管理的专职人员,规定从事编辑、校对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责任编辑、二审及三审人员、校对人员等各自的职责权限要有明确的分工,内部沟通渠道要通畅,如通过局域网、信息反馈系统、小型会议等形式来进行及时沟通。
要确保编校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其中包括编辑、校对等人力资源、计算机等基础设施,还有工作环境等。其中人力资源非常重要,报社应明确编辑、校对的业务水平要求及必要时的培训和能力认可。即明确各自的培训需求及上岗要求,如编辑人员、校对人员应有符合国家制定的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针对培训需要,组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时间、内容、对象、考核方式内容,并认真抓好落实。
再次,还要编制出报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并保持记录。报社应根据出版流程编制相应的质量手册,各种程序文件、规章制度及作业指导书,以满足质量体系标准及达到本社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如关系到编校质量的程序及制度:三级审稿制度、责任编辑制度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以及出报后的评审制度。
编制其他质量管理文件,如制定审稿、编辑加工、校对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标准,如编辑加工及校对质量要求和质量指标等。明确每个流程的控制要求:如部门或人员职责、运行方法、上下流程间的接口、执行的相关文件、产品的质量记录控制。这样,在实施体系时,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而不会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起到一种相互督导的作用。
总之,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实施,报纸的编校质量是否有所提高,必须通过以下检查的方式得到结论:对报纸产品的检验;对报纸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向读者进行调查;测量读者满意度;进行数据分析;内部审核等等。通过以上检查,若发现不符事项,必须立即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长此以往,就可以达到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