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不良心理缓解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不良心理缓解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MI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不良心理缓解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模式转变,因此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分析及干预,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1,2]。2011年2004年,我们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AMI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4.7+6.1)岁;发病至治疗时间(8.3+1.1)h;ST段抬高型14例,非ST段抬高型16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5例,前间壁梗死5例,下壁梗死8例,广泛前壁合并高侧壁梗死1例,下壁合并后壁梗死1例;文化程度:大学8例,高中12例,初中6例,小学及以下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5.3+6.9)岁;发病至治疗时间(8.5+0.9)h;ST段抬高型21例,非ST段抬高型9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0例,前间壁梗死5例,下壁梗死6例,广泛前壁合并高侧壁梗死6例,下壁合并后壁梗死3例;文化程度:大学9例,高中15例,初中5例,小学及以下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及出院前2d抽取3ml静脉血,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鈣蛋白,床旁超声心动图测射血分数(EF)。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内容为:1)紧张、恐惧患者:多见于首次发病患者,突发胸前剧烈压榨性疼痛,持续含服硝酸甘油30min以上不能缓解,伴有濒死感是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护理干预内容为:尽快解除患者心前区疼痛,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护理人员以热情、轻松的言语安慰患者,采用心理放松疗法解释病情,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告知患者AMI已有成熟和先进的治疗手段;护理操作技术要娴熟、轻柔、准确,护理人员态度乐观、镇静,抢救有条不紊、争分夺秒,并以屏风遮挡,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安全感[3]。2)焦虑患者:多见于住院后1~2d患者。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仅次于疼痛,患者表现为面容紧张、眉头紧锁,伴有不良情绪及强迫行为,出现心慌、胸闷、头晕、大小便频繁、失眠等症状。焦虑产生的原因有: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感;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制度,床上大小便,吸氧管、留置针及监护设备等约束;对所患者疾病及溶栓治疗知识的缺乏,对治疗费用和治疗后自主生活能力的担忧等。护理干预:医护人员与患者解除时应注意患者语调、内容和用词方式,及时了解患者的焦虑过程,以恰当的语言介绍相关知识、治疗技术及成功病例,有针对性地说明相关监护仪器的使用目的及必要性[4]。护理人员应维护中青年患者的隐私及尊严,鼓励家属早期适当探视,给予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1.3 评价指标 1)统计两组临床症状及不良心理状态缓解时间,包括胸痛、胸闷、呼吸急促时间,紧张恐惧时间,焦虑时间,抑郁时间,悲观失望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AMI认识评分满分100分。2)统计两组出人院CK比值、CK-MB比值、肌钙蛋白比值及射血分数比值。3)统计两组治疗25d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治疗以%表示,采用X检验。检验标准a=0.05.
  2 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及不良心态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为约15.3h,对照组为24.1h。观察组出入院CK比值21.54±5.60,出入院CK - MB比值17.31±4.93,出入院肌钙蛋白比值3.10±0.59,出入院射血分数比值1.57±0.53;对照组出入院CK比值27.58±5.91,出入院CK - MB比值22.47±5.31,出入院肌钙蛋白比值4.29±0.47,出入院射血分数比值1.14±0.33。
  3 讨论
  AMI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造成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地胸骨后疼痛,可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患者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情绪稳定性差、暗示性高、对自身行为控制力降低,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功能紊乱,对AMI的发病和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AMI治疗过程中,应将疾病和患者当成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正确评估分析不同阶段AMI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AMI患者缺乏相关知识,担心预后和恐怖死亡;不适应由健康人向患者的角色转变;不适应CCU病房环境及医护人员抢救其他患者;医护人员言行态度等医源性刺激等上述因素,均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可产生一系列躯体反应,如心悸、耗氧量增加、气急、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兴奋等,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护理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容易了解患者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相关资料,同时护理人员多为女性,具有体贴、耐心、仪表端庄、良好的心理修养及处事热情的特点,可安慰和指导患者。通过及时发现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并进行针对性心理教育,可增加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AMI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忧虑、抑郁、悲观失望或否认的心理问题,通过实施针对性心理分析和干预,焦虑时间,抑郁时间,悲观失望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AMI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入院CK比值、CK-MB比值、肌钙蛋白比值及射血分数比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25d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对于对照组(P<0.01)。同时应注意心理干预不是教育和改变患者,而是启发患者与疾病进行斗争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AMI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分析及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跃萍,刘燕,刘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6):494-495.
  [2]李建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6):2511-2512
  [3]朱小平,邹碧荣,王晓惠,等.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改革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4):915-917.
  [4]金凤.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6):80-8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脑室肿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该例脑室肿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行脑室外引流管并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生化检查及饮食等方面观察患者颅内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颅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通过该例脑室肿瘤术后感染患者的全程护理要点,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控制感染,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室外引流;护理  颅内感染指由某种微生物(病毒、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痔疮术后使用镇痛泵及科学护理说我临床效果方法,实施静脉给予镇痛药,50例患者中98%镇痛效果好,2%在使用镇痛泵的基础上加用辅助镇痛药后效果基本满意。结论:镇痛泵的使用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能减轻痔疮患者术后疼痛问题,术后使用镇痛泵效果好,用药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疼痛;镇痛泵;护理  痔疮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是术后常见的一个护理问题严重干扰术后患者机体的生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息肉电凝除术的护理,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方法:对120例患者在肠镜下经高频电切电凝息肉切除,在术前进行有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与出院指导。结论:肠镜下息肉摘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护士应掌握镜下息肉摘除的特点,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观察护理、饮食指导。  关键词:内镜;结肠息肉;电凝除术;护理体会  结肠息肉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在脑中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5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脑中风患者。将50例脑中风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n = 25)常规护理;在给予观察组患者(n =25)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平均Barthe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36例进行微血管三叉神经减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继而总结出适合该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微血管三叉神经减压术的36例患者,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其中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护理包括术后观察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并对相应的护理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对36例微血管三叉神经减压术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有30例患者经过临床
期刊
摘要:从常见的护理注意事项、中医护理技术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论述了肛肠科专业护理技术的应用,探讨各种肛肠科专业护理技术的具体作用,并对广大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辅助治疗提出要求和展望。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肛肠科;具体应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很多的亚健康问题,其中肛肠疾病也越来越常见,肛肠科病人也越来越多。近年来,肛肠科专业护理技术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完善。现就近年来常用的
期刊
摘要:明確高位脊髓损伤辅助呼吸治疗(SCIAR)患者护理团队中,接受系统训练的护士合理配比。回顾2005年到2013年我科相关患者116名的临床、护理资料。其中2005年-2010年收治67名患者,护理团队为“系统培训护士+普通护士”(部分培训团队);2011年-2013年收治49名患者,护理团队由“系统培训护士”组成(全培训团队)。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尿路感染和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情志护理,饮食护理,面部护理,针灸护理,健康指导。结果 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增强,完成治疗疗程,效果满意。结论 精心护理是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医针灸;分期疗法;护理方法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
期刊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肺炎肺部的影像分析。方法:对我院新生儿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并且资料完整的78例新生儿肺炎病例资料,对其肺部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主要影像表现:双肺纹理增粗,肺野透亮度减低,肺气肿,沿支气管分部小斑点,小斑片状影。结论:肺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的必要手段,对指导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诊断;影像分析  新生儿肺炎肺部影像有着多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9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8.57%,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70%,或者完全消失;中:患者多数临床症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