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今年3月26日起,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水平,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当日,北京市93号汽油涨至4.65元/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发改委认为,这不利于调动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促进石油资源的节约,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
由于现代社会对石油的广泛依赖,油价的波动对中国以及世界政治经济走向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饱受价格波动之苦,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大国以及决定石油生产的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却对油价的剧烈波动束手无策。
70年代初,OPEC决定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石油价格在一夜之间陡然提高。接连两次的石油危机使油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继而在1986年跌入谷底后又因为波斯湾危机重新攀上新高。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伊拉克战争之后,油价又一路飙升。2002年以前,原油价格还停留在25美元/桶左右,在经历了2004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起落沉浮之后,2005年国际油价依然持续震荡,原油价格竟然创出了70美元/桶的历史新高。按照石油平均现货价格(APSP)计算,2004年石油平均现货价格(APSP)上升了31%,2005年更进一步上升了50%。
进入2006年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曾跌破60美元的关口,其他油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国际能源机构今年2月10日发布的月度报告将2006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增长预期由183万桶向下修正至178万桶。按照该预测,今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将为8510万桶,与2005年基本持平,而欧佩克原油日产量将增加100万桶。有关机构也纷纷再次调低石油需求量和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测。2月1日到3月7日的OPEC油价基本在60美元以下。3月9日,由于美国能源部宣布原油库存量已达自1999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国际油价大幅下挫。3月2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收于61.77美元。
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出现如此巨大的波动?我们看到,基于市场供求所作出的各种分析和预测几乎很少合乎实际,有的截然相反,各种看法之间还常常针锋相对。更有甚者,大量关于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测竟然都是错误的。有趣的是,关于石油价格的问题几乎每年都惊人的相似,而对于出现问题的原因的解释却每年都不相同。也许正是鉴于这种情况,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干脆放弃对油价作任何预测。
石油期货的作用
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是由石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决定的。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五个。石油期货市场有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以及最近两年兴起的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贸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为定价参考,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的现货交易或期货交易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是全美第三大期货交易所,1978年11月开始交易2号热燃油期货(Heating Oil),1986年增加能源期货的期货选择权交易。200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货和选择权交易量超过1亿口,占三大能源交易所总量的60%。而今全世界最成功之能源期货当推纽约商业交易所的西得州中级原油期货、燃油期货、无铅汽油期货。其中上市交易的西得州中级原油(WTI)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也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丁一凡博士曾撰文说,决定石油价格的不是市场上即时的供需关系,而是伦敦与纽约两大市场上的石油交易情况。石油期货交易之所以旺盛,是因为它是一种利润巨大的“杠杆操作”,或曰买空卖空。投机机构(也称投资机构)只要掌握一小部分流动现金,就可以操纵数额巨大的石油期货。
比如,一份石油期货合同等于1000桶原油,如果油价为40美元一桶,这份合同就等于4万美元。然而,投机者只需付3.8%的保险金,也就是1520美元,就可以控制这份期货合同,当油价升高时再抛出去,赚取中间的差额。许多能源与金融机构可以调动大量的流动资金,其参与市场操作也影响着世界石油期货价格。
同样,伦敦市场的布伦特原油价格也对国际油价有决定作用。布伦特原油价格曾是英国北海19座海上油塔生产的石油标准价格,后来变成英国股市石油期货的价格表,现在成为决定世界石油市场的标准之一。2004年5月14日,所谓布伦特公开利率的合同交易创了历史纪录,一天的交易高达3.75亿桶,是全球原油日产量的5倍。即使按日平均交易量来看,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交易也是全球日均产量的两倍。产自英国北海的布伦特原油只占世界总产量的0.4%,但以它命名的石油期货交易却决定着全球60%石油的价格。
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使得石油输出国对国际油价干预的努力化为泡影。比如,石油输出国宣布要每天增产200万桶时,却会由于期货市场上成交的石油期货多出数万份而保持价格的持续上涨。更有甚者,为了维持石油期货的较高价位,一些石油期货公司不惜人为制造供给短缺的假象。
利益集团的影响
石油期货投机的背后是相关的石油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影响极大,以致于罗伯特·基欧汉也不得不承认,“在石油问题上,美国政策制定者所遇到的麻烦更多地来自于美国政治和社会的性质,而不是因为其他国家的影响”,“美国的国际政策不得不适应美国社会的现实。为了支持海外私人公司的扩张和他们的跨国政治战略,政府所控制公司的计划,或者国内政府间对生产和价格控制的计划都被放弃了”。而且,“对美国行动自由的限制更多地来自于其自身的石油公司。为了追求其战略目标,美国政府不得不在执行反托拉斯条例上做出让步。企业可以作为政府政策的手段,但这样做不会是免费的”。
保罗·罗伯茨谈到石油利益集团对能源政策的左右时说,“靠碳氢化合物获利的各个行业(以及从这些行业获得利益的政客们)根本不想看到与之竞争的技术出现,更不希望看到这些技术能够促成的、更分散的新能源体系的出现”,“几十年以来,这个能源的权势集团不仅利用了其政治杠杆将替代能源从市场中排挤出去(政府的大规模补贴和税收的优惠使得碳氢化合物燃料极为便宜),而且还利用其话语权上的优势尽量降低对再生能源经济的期待”。
难怪退役上将出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离任告别演说中提醒美国人,要时刻警惕实力巨大的“军工综合体”。艾森豪威尔曾经是二战时期美英盟军的最高统帅,在短短4年之内从上校晋升到五星上将,也许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比任何人都更有感触。
军工综合体中当然少不了石油的角色。往往是战争还没有开始,军工综合体就开始财源滚滚了。1957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制定了一个自愿石油进口控制计划,但很快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艾森豪威尔对于美国特殊利益集团几乎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政府施加压力以获取计划利益的倾向表示惋惜。1974年,当美国在石油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出现经济衰退时,埃克森公司却创造了历史性的盈利纪录。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稳定的石油供应意味着经济维持长期稳定增长获得了稳定的动力来源。政府的石油政策带有谋取国家利益的色彩,因而旨在获得稳定的石油来源的石油政策成功与否成为政府存在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也是一国石油政策的核心目标。以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界则通过“院外游说”活动影响政府的对外政策,以谋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石油公司分为两类:主要开采本国石油的公司和主要以开采波斯湾、非洲、美洲等地区石油的公司,他们在利益诉求上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生产成本一般较高,国际原油价格过低往往缩小了其利润空间,所以他们并不希望国际原油价格总维持在低水平;后者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只要需求不受到明显影响,高油价对他们来说总是有利可图的。但其受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很大,获利行为非常依赖于本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因而他们有动力积极影响对外政策的决定。
油价过高对于一国经济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石油需求部门在面临高油价时往往也会给政府施加压力,使政府通过调整对外政策维持油价的稳定,进而维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政府受到来自两个方面三股势力的压力,其对外石油政策经常表现出围绕核心目标的摇摆。这种摇摆取决于国内各方利益集团的博弈,也取决于他们给政府施加压力的大小。
建立本国石油期货市场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境外投资了解得太少,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与技术。据估计,尽管中国目前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着巨大影响,但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市场的价格,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还不到0.1%。
我国目前的石油定价机制是由国家发改委制订原油的基准价和成品油的零售中准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购销原油的价格由双方参照基准价协商确定,成品油价格由两大集团在上下8%幅度内制定具体零售价,基准价和中准价是参照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动调整的。
这样的定价机制只是价格水平上的与国际接轨,并未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国际接轨,存在的问题是国内油价被动跟踪国际油价,没有中国独立的报价体系,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结构的变化,更无法将中国石油市场的变化以价格信号的形式反馈回国际市场。中国以如此大的市场需求而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处于被动挨打的窘境,与我们不能参与和影响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有很大关系。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石油进口机制的僵化。目前,中国从国际市场采购石油(燃料油除外),主要由国有石油外贸公司按国家分配的计划指标分月度组织进口,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
虽然石油供给方能够形成寡头垄断,但强大的需求同样也是影响国际石油规则的武器。因为我国没有风险规避机制,没有石油期货市场,所以无法为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搭建规避价格风险的平台,同时也无法为现货市场提供石油价格依据。中国寻求影响国际油价的时机和方式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王 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发改委认为,这不利于调动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促进石油资源的节约,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
由于现代社会对石油的广泛依赖,油价的波动对中国以及世界政治经济走向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饱受价格波动之苦,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大国以及决定石油生产的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却对油价的剧烈波动束手无策。
70年代初,OPEC决定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石油价格在一夜之间陡然提高。接连两次的石油危机使油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继而在1986年跌入谷底后又因为波斯湾危机重新攀上新高。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伊拉克战争之后,油价又一路飙升。2002年以前,原油价格还停留在25美元/桶左右,在经历了2004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起落沉浮之后,2005年国际油价依然持续震荡,原油价格竟然创出了70美元/桶的历史新高。按照石油平均现货价格(APSP)计算,2004年石油平均现货价格(APSP)上升了31%,2005年更进一步上升了50%。
进入2006年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曾跌破60美元的关口,其他油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国际能源机构今年2月10日发布的月度报告将2006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增长预期由183万桶向下修正至178万桶。按照该预测,今年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将为8510万桶,与2005年基本持平,而欧佩克原油日产量将增加100万桶。有关机构也纷纷再次调低石油需求量和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测。2月1日到3月7日的OPEC油价基本在60美元以下。3月9日,由于美国能源部宣布原油库存量已达自1999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国际油价大幅下挫。3月2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收于61.77美元。
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出现如此巨大的波动?我们看到,基于市场供求所作出的各种分析和预测几乎很少合乎实际,有的截然相反,各种看法之间还常常针锋相对。更有甚者,大量关于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测竟然都是错误的。有趣的是,关于石油价格的问题几乎每年都惊人的相似,而对于出现问题的原因的解释却每年都不相同。也许正是鉴于这种情况,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干脆放弃对油价作任何预测。
石油期货的作用
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是由石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决定的。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五个。石油期货市场有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以及最近两年兴起的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贸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为定价参考,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的现货交易或期货交易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是全美第三大期货交易所,1978年11月开始交易2号热燃油期货(Heating Oil),1986年增加能源期货的期货选择权交易。200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货和选择权交易量超过1亿口,占三大能源交易所总量的60%。而今全世界最成功之能源期货当推纽约商业交易所的西得州中级原油期货、燃油期货、无铅汽油期货。其中上市交易的西得州中级原油(WTI)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也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丁一凡博士曾撰文说,决定石油价格的不是市场上即时的供需关系,而是伦敦与纽约两大市场上的石油交易情况。石油期货交易之所以旺盛,是因为它是一种利润巨大的“杠杆操作”,或曰买空卖空。投机机构(也称投资机构)只要掌握一小部分流动现金,就可以操纵数额巨大的石油期货。
比如,一份石油期货合同等于1000桶原油,如果油价为40美元一桶,这份合同就等于4万美元。然而,投机者只需付3.8%的保险金,也就是1520美元,就可以控制这份期货合同,当油价升高时再抛出去,赚取中间的差额。许多能源与金融机构可以调动大量的流动资金,其参与市场操作也影响着世界石油期货价格。
同样,伦敦市场的布伦特原油价格也对国际油价有决定作用。布伦特原油价格曾是英国北海19座海上油塔生产的石油标准价格,后来变成英国股市石油期货的价格表,现在成为决定世界石油市场的标准之一。2004年5月14日,所谓布伦特公开利率的合同交易创了历史纪录,一天的交易高达3.75亿桶,是全球原油日产量的5倍。即使按日平均交易量来看,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交易也是全球日均产量的两倍。产自英国北海的布伦特原油只占世界总产量的0.4%,但以它命名的石油期货交易却决定着全球60%石油的价格。
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使得石油输出国对国际油价干预的努力化为泡影。比如,石油输出国宣布要每天增产200万桶时,却会由于期货市场上成交的石油期货多出数万份而保持价格的持续上涨。更有甚者,为了维持石油期货的较高价位,一些石油期货公司不惜人为制造供给短缺的假象。
利益集团的影响
石油期货投机的背后是相关的石油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影响极大,以致于罗伯特·基欧汉也不得不承认,“在石油问题上,美国政策制定者所遇到的麻烦更多地来自于美国政治和社会的性质,而不是因为其他国家的影响”,“美国的国际政策不得不适应美国社会的现实。为了支持海外私人公司的扩张和他们的跨国政治战略,政府所控制公司的计划,或者国内政府间对生产和价格控制的计划都被放弃了”。而且,“对美国行动自由的限制更多地来自于其自身的石油公司。为了追求其战略目标,美国政府不得不在执行反托拉斯条例上做出让步。企业可以作为政府政策的手段,但这样做不会是免费的”。
保罗·罗伯茨谈到石油利益集团对能源政策的左右时说,“靠碳氢化合物获利的各个行业(以及从这些行业获得利益的政客们)根本不想看到与之竞争的技术出现,更不希望看到这些技术能够促成的、更分散的新能源体系的出现”,“几十年以来,这个能源的权势集团不仅利用了其政治杠杆将替代能源从市场中排挤出去(政府的大规模补贴和税收的优惠使得碳氢化合物燃料极为便宜),而且还利用其话语权上的优势尽量降低对再生能源经济的期待”。
难怪退役上将出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离任告别演说中提醒美国人,要时刻警惕实力巨大的“军工综合体”。艾森豪威尔曾经是二战时期美英盟军的最高统帅,在短短4年之内从上校晋升到五星上将,也许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比任何人都更有感触。
军工综合体中当然少不了石油的角色。往往是战争还没有开始,军工综合体就开始财源滚滚了。1957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制定了一个自愿石油进口控制计划,但很快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艾森豪威尔对于美国特殊利益集团几乎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政府施加压力以获取计划利益的倾向表示惋惜。1974年,当美国在石油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出现经济衰退时,埃克森公司却创造了历史性的盈利纪录。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稳定的石油供应意味着经济维持长期稳定增长获得了稳定的动力来源。政府的石油政策带有谋取国家利益的色彩,因而旨在获得稳定的石油来源的石油政策成功与否成为政府存在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也是一国石油政策的核心目标。以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界则通过“院外游说”活动影响政府的对外政策,以谋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石油公司分为两类:主要开采本国石油的公司和主要以开采波斯湾、非洲、美洲等地区石油的公司,他们在利益诉求上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生产成本一般较高,国际原油价格过低往往缩小了其利润空间,所以他们并不希望国际原油价格总维持在低水平;后者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只要需求不受到明显影响,高油价对他们来说总是有利可图的。但其受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很大,获利行为非常依赖于本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因而他们有动力积极影响对外政策的决定。
油价过高对于一国经济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石油需求部门在面临高油价时往往也会给政府施加压力,使政府通过调整对外政策维持油价的稳定,进而维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政府受到来自两个方面三股势力的压力,其对外石油政策经常表现出围绕核心目标的摇摆。这种摇摆取决于国内各方利益集团的博弈,也取决于他们给政府施加压力的大小。
建立本国石油期货市场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境外投资了解得太少,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与技术。据估计,尽管中国目前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着巨大影响,但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市场的价格,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还不到0.1%。
我国目前的石油定价机制是由国家发改委制订原油的基准价和成品油的零售中准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购销原油的价格由双方参照基准价协商确定,成品油价格由两大集团在上下8%幅度内制定具体零售价,基准价和中准价是参照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动调整的。
这样的定价机制只是价格水平上的与国际接轨,并未实现价格形成机制的国际接轨,存在的问题是国内油价被动跟踪国际油价,没有中国独立的报价体系,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结构的变化,更无法将中国石油市场的变化以价格信号的形式反馈回国际市场。中国以如此大的市场需求而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处于被动挨打的窘境,与我们不能参与和影响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有很大关系。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石油进口机制的僵化。目前,中国从国际市场采购石油(燃料油除外),主要由国有石油外贸公司按国家分配的计划指标分月度组织进口,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
虽然石油供给方能够形成寡头垄断,但强大的需求同样也是影响国际石油规则的武器。因为我国没有风险规避机制,没有石油期货市场,所以无法为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搭建规避价格风险的平台,同时也无法为现货市场提供石油价格依据。中国寻求影响国际油价的时机和方式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王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