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力‘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刘延东同志最近也就家庭教育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家长亦需要培训。应引导他们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待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都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千百万家长渴求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亿万孩子呼唤家长关爱和健康成长的科学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子女能力,家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民族素质。
一、重视家庭教育已成为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大潮势不可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根据世界发展趋势、本国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和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政府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办法和策略作了具体阐述或规定。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我们相信变革》一书序言中特别谈到:美国家庭应该注重儿童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与中国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的机会。奥巴马还专门对美国家长发表一个演讲,说:“家长们,你们要努力了,要和北京和班加罗尔的家长竞争了。如果你们这一代家长不再努力的话,美国的好工作就都被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拿走了”。奥巴马将儿童教育的竞争对象直接指向中国和印度,且忠告的主要是美国家庭,是家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警醒与深思。
1966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科尔曼收集4000所学校60万儿童的数据撰写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报告用大量数据显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
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就专门有一部分是写给家长的。报告强调:“你们是你们子女的第一个和最有影响的教师”,“你们有责任积极参加对孩子的教育。”当时任里根政府教育部长的贝尔指出:“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社会问题,以学校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充其量只能影响和改变学生每天6.8小时的生活,因此,要提高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学校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全力配合。”
日本社会各界经过激烈的讨论取得共识,家庭属于“私人”领域,但同时也是一个公共领域的概念。因为家庭状况的演变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关注和干预家庭事务、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原因所在。日本文部省于2001年3月制定的《21世纪日本教育新生计划》提出: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自觉定为教育的起点。2006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中,新增了“家庭教育”条目,其中第十条指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努力让孩子养成生活当中必要的习惯,培育其自立精神,使他们身心和谐地成长”,“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性,并采取必要措施为监护人提供学习机会、信息及其它援助”。
在法国,1989年7月,政府在《教育指导法》中明确了家长与学校的特殊关系。政府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依靠家长的力量。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承担教育责任的是爸爸和妈咪。
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1985年向议会提交的白皮书摘要《把学校办得更好》中提出:“家庭也是教育者,学校应当向他们解释自己的目标和政策,同他们密切合作”。1997年工党执政后,针对教育问题发表了教育白皮书《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英国政府认为,青少年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政府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措施之一。
新加坡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与国家提倡“共同价值观”教育,家庭价值观教育,尊重儒家伦理,培养优秀的国家公民分不开的。1998年,政府推出COMPASS(Community & Parentin Suppot of Sehools),明确指出要透过不同的方法加强学校、家长、社区的合作去教育孩子,并强调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责任及需要有效协助子女成为良好公民。
世界各个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潮流启示我们,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一个国家、地区只是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家庭教育一个恰当的定位,切实把家庭教育抓起来。
二、我国家庭状况的变化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挑战
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以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不断受到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冲击。实践证明,推进素质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学校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家校有共识,合作愉快,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家校教育观念发生冲突,受害最大的也是学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车之两轮,双轮驱动,才能将孩子平稳地推向未来。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不少地方,一些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主要推手。学校为学生“减负”,家长则给孩子“加负”;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则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忽视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等。可见,家长是学校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的重要一环。
研究发现:一个好学生,一个走上社会后品格高尚、有成就的人,大都与他从小受到的家庭的良好的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而学校的问题学生,以及走上社会后暴露的种种问题,大都可以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优秀家长营造优秀家庭,问题家长促成问题孩子。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站着有问题的家长。只顾教育问题学生是治标,教育问题家长,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以色列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母亲胜过100所学校。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要改变中国教育,也必须着力改变家庭教育。先打好“家长教育”这个“地基”,建好“家庭教育”第一层“楼房”,才能建设好“学校教育”的“高楼大厦”。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各种家庭惨剧案例。有 的青少年网瘾受害,有的一味追求孩子考高分,忽视基本生存生活技能,有的溺爱孩子造成孩子变态人格,有的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缺乏家庭关爱而失足甚至犯罪,许多专制型、溺爱型、放纵型家庭教育失败等等。由于家庭教育缺失造成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更是触目惊心。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965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约占60%。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文革前,全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在青少年总人数中为0.3‰,而90年代以来,已上升至3%。,提高了10倍。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暴力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至18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专家对135名违法犯罪青少年调查,他们中父母和家庭成员中有劣迹行为的占76%,父母离异的占34%,父母教育不当的占91%,其中溺爱型的占48%,放任型的占34%,粗暴型的占13%。
无数事实说明:未成年人犯罪,绝大多数都与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北京市少管所的同志讲:不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在社会,形成在学校,根子在家庭。严峻的现实呼唤家庭教育的加强和改善。
调查显示: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在校优等生比例成正比。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不仅可以提高优等生数量,更能够大幅度降低后进生的比例,避免或者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也在提高。但还有为数相当多的家长,教育观念滞后,而又忽视自身学习,他们太爱孩子,但太不会爱孩子。有的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迷信“天才教育”,希望“克隆”神童,对孩子强行塑造,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重教子轻自修,不能为孩子做出做人的榜样;不尊重孩子的隐私;重智育、轻德育,不重视劳动教育;教育方式多训斥,少疏导,以及用溺爱或暴力等极端方式对待孩子等等。孩子任性、厌学、自私、缺乏良好习惯等缺点,主要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所导致的。有调查报告显示,30%左右的家长坦言自己是个“失败的父母”。
错误家教酿成的悲剧也屡见不鲜。类似徐力弑母的案件仍不断见于报端。药家鑫事件与家庭的错误教育直接相关。一留日学生只是因母亲没有及时给他寄生活费,竟捅了母亲九刀。前几年,北京一所大学夫妇俩都是名教授,他们的16岁孩子因忍受不了家庭压力,残忍地用菜刀杀死了父母。法庭问杀人动机,这个孩子说:“是因为我父母亲到临死前,仍不知道我究竟需要什么。”某省会城市竟发生父母打死亲生儿女事件多起;某大城市去年自杀8名中学生,有6名是亲子矛盾引发的。
不久前,上海市南中学对学生调查12个问题,结果初中和高中学生都回答,他们第一位最大的困惑是亲子矛盾。PISA考试上海取得优异成绩,但据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检测,上海学生厌学比例高于全国各省,学生厌学主要是家长“望子成龙”过大的压力造成的。今天大多数家长为孩子做得太多,但孩子们却感到空虚、迷惑和焦虑,甚至产生逆反和反抗的情绪。
(二)家庭及社会生活变化出现的新问题。目前我国的家庭构成和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现在的学生以及家长、老师,大都是独生子女(有人称之为“三独”),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出现的一个普遍的难题。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占了多数。孩子少,家长更容易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二是生活条件改善,居住面积增大,电脑、电视普及,这些优越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学习提供了学习方便,却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少。三是部分家长养育孩子压力大所带来的问题。据武汉大学发布的武汉市居民家庭教育开支调查报告显示:教育开支已占到被调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家庭感到教育开支负担沉重。许多年轻父母深感经济压力和照顾孩子压力,称自己为“孩奴”。因为教育开支过大,对孩子期望值就越高。据调查,约有95%的家长觉得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不能如愿以偿,常常处于烦恼和焦虑之中。四是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单亲家庭子女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地方一个班级孩子中单亲子女占到三分之一)。他们在父母矛盾和闹离婚的冲突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令人忧虑。五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数量也大大增加,隔代教育也随之大量出现。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六是网络飞速发展,黄赌毒、网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七是有的领导干部和富人、社会名流对孩子疏于教育,其孩子的不良表现引起了社会的公愤,等等。总之,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家庭教育缺位、错位、不到位现象相当普遍。
(三)闲暇教育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行双休日制度以来,加上寒暑假、节日长假,中小学生每年的闲暇时间长达170多天,接近全年一半。学校放假,家长上班,孩子无人管理。但孩子的头脑不会处于真空状态,积极思想不去占领,消极信息就会趁虚而人。据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大都是在休闲时间开始学坏的;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主要是在休闲时间获得的。对孩子进行闲暇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四)家庭教育“学校化”倾向严重。家庭教育应该主要对孩子进行道德人格教育,但许多家庭教育扬短避长,重点错位,成了“第二课堂”、“补课班”,家长则成为学校老师的“助教”。孩子在家庭享受不到应有的温暖,对家长反感。家庭教育“学校化”,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或延伸,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越来越出现偏差而削弱。
(五)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许多过时甚至错误的家教理论仍是家长的信条。如“三岁关键期”、“赢在起跑线上”、“右脑开发”、“脑只用了10%”、“早教越早越好”等等。而许多正确的家教理论,包括我国传统家教理论精华以及国内外最新的科学家教理论,如90年代发展起来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等,否定了社会流行的那些错误观念,但绝大多数家长知之甚少。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呼唤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人民教师需要专门培养和培训。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也理所应当接受应有的教育和培训。
三、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家庭在青少年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家长的责任,要求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结合。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和妇联发过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文件。在实践中出现了以提高家长素质为宗旨,紧密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学校这种教育形式。
1981年,我国第一所家长学校--上海市虹口区长治中学家长学校成立。由中小学和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呼声和愿望。
三十年来,以中小学(幼儿园)为主体举办的家长学校迅速发展。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县,普遍办起了家长学校。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国学校(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已有43万多所。城市学校(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的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福建全省达到90%以上。河北省家长学校办学率为,80%左右。
这些地方的主要经验是:第一,地方党委、政府树立了大教育观念,像抓学校教育那样抓家庭教育。20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又下文,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由省教育厅牵头,省妇联、团省委等负责。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还转发了《关于创建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的意见》。湖北省创办家长学校工作,得到省委领导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杨松同志多次讲到,家长学校已成为全省教育工作的一大品牌,希望坚持下去,并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许多省市成立了由教育厅局负责人牵头、妇联等部门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省教育厅连续下发河北省中小学“家长学校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家长学校评估方案”,“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全省家长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校(园)长把家长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给予教室、教师、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支持。江苏、湖北、辽宁、河南等省学校(园)办的家长学校,从家长实际出发,灵活办学,力求让家长到家长学校学习“来一次,收获一次”,不流于形式。
第四,教育系统关工委成为全国推进家庭教育的骨干力量。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同志群体是一个人才资源宝库。这些老同志一生从事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们素质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具有组织优势、经验优势、感情优势和时空优势。他们把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关心青少年成长,作为“老有所为”的最佳选择,在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和部署下,他们积极深入学校与社区,在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规划、咨询指导、理论研究、课题实验、宣传培训、授课辅导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教育系统关工委3.4万多名老同志参加了家庭教育工作。江苏省无锡市就有1080名退休教师参与关心下一代联系户工作。
教育部关工委成立20年来,始终以指导家庭教育为中心任务之一。2010年建立了120个市、县(区)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实验区工作以课题实验为抓手,探讨建设学习型家庭,研究改进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城乡结合部家庭等各种类型的家庭教育。各地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此外,许多地方,如北京、广东、上海、江西、西安、深圳等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研究和对家长学校的指导。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群众性学术团体坚持家庭教育科研、培训,开展国际交流,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创举。家长学校的普遍建立和家长教育的开展,收到了良好效果。事实证明,哪个地方家长学校工作开展得好,那个地方义务教育入学率、合格率和巩固率就高,辍学率和未成年人犯罪率就低;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局面。一些校长说:一个学校一千名学生,办好家长学校,就等于培训了两千名不占编制的辅导员。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长素质提高,还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区文明。
贵州省凯里市反映,举办家长学校后,家长读书、看报的多了,打牌、喝酒的少了;关心孩子全面发展的多了,只是追求考试成绩的少了;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的多了,空口说教的少了;理智的爱多了,打骂或者溺爱的少了;理解学校和老师的多了,对学校、老师指责、苛求的少了;家庭和谐的多了,争吵打闹的少了。许多家长学校挽救了一批问题家庭和问题学生。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为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的领导、规划、投资、管理、督导等,非常重视;社会教育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也在发展中从无序走向规范,不断有进步;显著缺失和薄弱的是家庭教育。主要表现在:
一些地方领导,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只是管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致使中小学(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管理无序,名义上妇联、共青团、工会、教育行政部门都管,实际上管理都不到位;
许多中小学(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有名无实,上级无要求,教学无教师,活动无经费,办学无标准,随意性很强;
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和网络负面信息冲击,孩子成长中出现很多新问题,因家长素质限制,使孩子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诊断和救治;
同时,许多社会举办的家庭教育机构存在明显的商业化倾向,以营利为目的,缺乏监督和管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早期教育理论被极端化,非科学、非理性、模式化等家庭教育方法,给家长以误导的家教产品等充斥市场。
可以说,现在学校教育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学校已不可能单独撑起一个完美的教育空间。学校只靠本身的力量,难以提高教育效果。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家长学校和家长教育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题中应有之义。忽视家庭教育,不仅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弱化育人功能,而且会拖教育现代化的后腿,削弱中国孩子将来就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把家庭教育抓在手上
现在,有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幼儿园)领导没有把办家长学校作为自己的职责。他们认为:“孩子的事情还管不过来,哪有时间管家长?”、“家庭教育管理主要是妇联的事,教育部门管家教,是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费力不讨好”。这种思想认识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学校教育飞速发展与家庭教育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教育行政部门要不要管家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管家庭教育和妇联怎么分工?相关法律有明文规定,中央文件和教育部也作出过具体部署。比如,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 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2004年10月全国妇联、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十分明确地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职能:“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指导,妇联组织负责协调推动社会各方面办学,参与指导社区及其他家长学校工作”。2011年1月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职能:“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和发展”。
由此可见,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指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教育规划纲要》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上,做出了突破性、标志性决策。建议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中,进一步做出突破性、制度性安排,开创我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的新的工作模式。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育部加大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力度。建议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局设立“家庭教育处”,将教育部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职责落到实处。如果目前在处室设置上有困难,建议将基础教育司现有的校外教育处改名为“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处”。在教育部今后工作计划、督导评估、评比表彰中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的内容。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办好家长学校的经验,调研解决家长学校办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教育部设立由部领导挂帅,有关司局、单位、教育部关工委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并指导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家庭教育处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分工是:家庭教育处负责行政管理,指导全国中小学校(幼儿园)举办和办好家长学校,包括制定家长学校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培训家庭教育教研员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业务指导,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三)教育行政部门抓家庭教育主要是抓中小学校(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形式,其办学模式,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家长提供多元化、灵活生动的教育服务。要将家长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培训列入国家教育干部培训计划,分期分批轮训:可以依托有关院校成立家庭教育培训和研究基地。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建议明确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参与办好中小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
(四)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已开设家庭教育学课,建议尽快将“家庭教育学”列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师范院校普遍开设家庭教育学课,有条件的院校招收家庭教育学研究生。拓宽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门路,为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提供从事家庭教育指导人才。
(五)家庭教育应视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是教育部设立家庭教育专项经费。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将达到4%,建议在增加的教育经费中将0.5-1%的经费列为家庭教育专项经费。二是把家庭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经费预算,这是主渠道。三是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适当交费。四是开展社会赞助。
后记:2011年3月。由教育部关工委组织一批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的专家,对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做了调查研究。此后,课题组多次召集部分家庭教育专家,以“家庭教育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主题.围绕“现代家庭的结构变化与子女教育问题”、“家庭教育消费与选择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当前家长教育观念的普遍性问题”、“90后子女的身心特征与家庭教育对策”、“家庭教育的国(境)外管理体制与借鉴”和“对中国家庭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议”等中心议题展开讨论。在调查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报告初稿,经多次征求意见。六易其稿,最后才将上述报告材料上报教育部和全国妇联,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做了重要批示。
课题组负责人:傅国亮: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俞家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郭振有: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参加本报告调研、撰写的专家(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大龙: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学义:《中国家庭教育》责任编辑;许建国: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赵刚: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忠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姜宏德:青岛市教育科研所原所长;黄沧海:广东省关工委特约研究员:谭虎: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千百万家长渴求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亿万孩子呼唤家长关爱和健康成长的科学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子女能力,家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民族素质。
一、重视家庭教育已成为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大潮势不可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根据世界发展趋势、本国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和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政府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办法和策略作了具体阐述或规定。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我们相信变革》一书序言中特别谈到:美国家庭应该注重儿童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与中国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的机会。奥巴马还专门对美国家长发表一个演讲,说:“家长们,你们要努力了,要和北京和班加罗尔的家长竞争了。如果你们这一代家长不再努力的话,美国的好工作就都被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拿走了”。奥巴马将儿童教育的竞争对象直接指向中国和印度,且忠告的主要是美国家庭,是家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警醒与深思。
1966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科尔曼收集4000所学校60万儿童的数据撰写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报告用大量数据显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
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就专门有一部分是写给家长的。报告强调:“你们是你们子女的第一个和最有影响的教师”,“你们有责任积极参加对孩子的教育。”当时任里根政府教育部长的贝尔指出:“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社会问题,以学校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充其量只能影响和改变学生每天6.8小时的生活,因此,要提高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学校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全力配合。”
日本社会各界经过激烈的讨论取得共识,家庭属于“私人”领域,但同时也是一个公共领域的概念。因为家庭状况的演变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关注和干预家庭事务、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原因所在。日本文部省于2001年3月制定的《21世纪日本教育新生计划》提出: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自觉定为教育的起点。2006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中,新增了“家庭教育”条目,其中第十条指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努力让孩子养成生活当中必要的习惯,培育其自立精神,使他们身心和谐地成长”,“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性,并采取必要措施为监护人提供学习机会、信息及其它援助”。
在法国,1989年7月,政府在《教育指导法》中明确了家长与学校的特殊关系。政府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依靠家长的力量。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承担教育责任的是爸爸和妈咪。
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1985年向议会提交的白皮书摘要《把学校办得更好》中提出:“家庭也是教育者,学校应当向他们解释自己的目标和政策,同他们密切合作”。1997年工党执政后,针对教育问题发表了教育白皮书《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英国政府认为,青少年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政府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措施之一。
新加坡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与国家提倡“共同价值观”教育,家庭价值观教育,尊重儒家伦理,培养优秀的国家公民分不开的。1998年,政府推出COMPASS(Community & Parentin Suppot of Sehools),明确指出要透过不同的方法加强学校、家长、社区的合作去教育孩子,并强调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责任及需要有效协助子女成为良好公民。
世界各个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潮流启示我们,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一个国家、地区只是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家庭教育一个恰当的定位,切实把家庭教育抓起来。
二、我国家庭状况的变化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挑战
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以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不断受到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冲击。实践证明,推进素质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学校素质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家校有共识,合作愉快,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家校教育观念发生冲突,受害最大的也是学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车之两轮,双轮驱动,才能将孩子平稳地推向未来。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不少地方,一些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主要推手。学校为学生“减负”,家长则给孩子“加负”;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则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忽视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等。可见,家长是学校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的重要一环。
研究发现:一个好学生,一个走上社会后品格高尚、有成就的人,大都与他从小受到的家庭的良好的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而学校的问题学生,以及走上社会后暴露的种种问题,大都可以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优秀家长营造优秀家庭,问题家长促成问题孩子。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站着有问题的家长。只顾教育问题学生是治标,教育问题家长,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以色列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母亲胜过100所学校。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要改变中国教育,也必须着力改变家庭教育。先打好“家长教育”这个“地基”,建好“家庭教育”第一层“楼房”,才能建设好“学校教育”的“高楼大厦”。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各种家庭惨剧案例。有 的青少年网瘾受害,有的一味追求孩子考高分,忽视基本生存生活技能,有的溺爱孩子造成孩子变态人格,有的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缺乏家庭关爱而失足甚至犯罪,许多专制型、溺爱型、放纵型家庭教育失败等等。由于家庭教育缺失造成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更是触目惊心。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965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约占60%。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文革前,全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在青少年总人数中为0.3‰,而90年代以来,已上升至3%。,提高了10倍。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暴力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至18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专家对135名违法犯罪青少年调查,他们中父母和家庭成员中有劣迹行为的占76%,父母离异的占34%,父母教育不当的占91%,其中溺爱型的占48%,放任型的占34%,粗暴型的占13%。
无数事实说明:未成年人犯罪,绝大多数都与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北京市少管所的同志讲:不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在社会,形成在学校,根子在家庭。严峻的现实呼唤家庭教育的加强和改善。
调查显示: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在校优等生比例成正比。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不仅可以提高优等生数量,更能够大幅度降低后进生的比例,避免或者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也在提高。但还有为数相当多的家长,教育观念滞后,而又忽视自身学习,他们太爱孩子,但太不会爱孩子。有的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迷信“天才教育”,希望“克隆”神童,对孩子强行塑造,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重教子轻自修,不能为孩子做出做人的榜样;不尊重孩子的隐私;重智育、轻德育,不重视劳动教育;教育方式多训斥,少疏导,以及用溺爱或暴力等极端方式对待孩子等等。孩子任性、厌学、自私、缺乏良好习惯等缺点,主要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所导致的。有调查报告显示,30%左右的家长坦言自己是个“失败的父母”。
错误家教酿成的悲剧也屡见不鲜。类似徐力弑母的案件仍不断见于报端。药家鑫事件与家庭的错误教育直接相关。一留日学生只是因母亲没有及时给他寄生活费,竟捅了母亲九刀。前几年,北京一所大学夫妇俩都是名教授,他们的16岁孩子因忍受不了家庭压力,残忍地用菜刀杀死了父母。法庭问杀人动机,这个孩子说:“是因为我父母亲到临死前,仍不知道我究竟需要什么。”某省会城市竟发生父母打死亲生儿女事件多起;某大城市去年自杀8名中学生,有6名是亲子矛盾引发的。
不久前,上海市南中学对学生调查12个问题,结果初中和高中学生都回答,他们第一位最大的困惑是亲子矛盾。PISA考试上海取得优异成绩,但据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检测,上海学生厌学比例高于全国各省,学生厌学主要是家长“望子成龙”过大的压力造成的。今天大多数家长为孩子做得太多,但孩子们却感到空虚、迷惑和焦虑,甚至产生逆反和反抗的情绪。
(二)家庭及社会生活变化出现的新问题。目前我国的家庭构成和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现在的学生以及家长、老师,大都是独生子女(有人称之为“三独”),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出现的一个普遍的难题。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占了多数。孩子少,家长更容易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二是生活条件改善,居住面积增大,电脑、电视普及,这些优越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学习提供了学习方便,却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沟通越来越少。三是部分家长养育孩子压力大所带来的问题。据武汉大学发布的武汉市居民家庭教育开支调查报告显示:教育开支已占到被调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家庭感到教育开支负担沉重。许多年轻父母深感经济压力和照顾孩子压力,称自己为“孩奴”。因为教育开支过大,对孩子期望值就越高。据调查,约有95%的家长觉得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不能如愿以偿,常常处于烦恼和焦虑之中。四是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单亲家庭子女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地方一个班级孩子中单亲子女占到三分之一)。他们在父母矛盾和闹离婚的冲突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令人忧虑。五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数量也大大增加,隔代教育也随之大量出现。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六是网络飞速发展,黄赌毒、网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七是有的领导干部和富人、社会名流对孩子疏于教育,其孩子的不良表现引起了社会的公愤,等等。总之,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家庭教育缺位、错位、不到位现象相当普遍。
(三)闲暇教育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实行双休日制度以来,加上寒暑假、节日长假,中小学生每年的闲暇时间长达170多天,接近全年一半。学校放假,家长上班,孩子无人管理。但孩子的头脑不会处于真空状态,积极思想不去占领,消极信息就会趁虚而人。据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大都是在休闲时间开始学坏的;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主要是在休闲时间获得的。对孩子进行闲暇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四)家庭教育“学校化”倾向严重。家庭教育应该主要对孩子进行道德人格教育,但许多家庭教育扬短避长,重点错位,成了“第二课堂”、“补课班”,家长则成为学校老师的“助教”。孩子在家庭享受不到应有的温暖,对家长反感。家庭教育“学校化”,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或延伸,家庭教育的职能作用越来越出现偏差而削弱。
(五)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许多过时甚至错误的家教理论仍是家长的信条。如“三岁关键期”、“赢在起跑线上”、“右脑开发”、“脑只用了10%”、“早教越早越好”等等。而许多正确的家教理论,包括我国传统家教理论精华以及国内外最新的科学家教理论,如90年代发展起来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等,否定了社会流行的那些错误观念,但绝大多数家长知之甚少。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呼唤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人民教师需要专门培养和培训。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也理所应当接受应有的教育和培训。
三、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家庭在青少年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家长的责任,要求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结合。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和妇联发过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文件。在实践中出现了以提高家长素质为宗旨,紧密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学校这种教育形式。
1981年,我国第一所家长学校--上海市虹口区长治中学家长学校成立。由中小学和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呼声和愿望。
三十年来,以中小学(幼儿园)为主体举办的家长学校迅速发展。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县,普遍办起了家长学校。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国学校(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已有43万多所。城市学校(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的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福建全省达到90%以上。河北省家长学校办学率为,80%左右。
这些地方的主要经验是:第一,地方党委、政府树立了大教育观念,像抓学校教育那样抓家庭教育。20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又下文,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由省教育厅牵头,省妇联、团省委等负责。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还转发了《关于创建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的意见》。湖北省创办家长学校工作,得到省委领导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杨松同志多次讲到,家长学校已成为全省教育工作的一大品牌,希望坚持下去,并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许多省市成立了由教育厅局负责人牵头、妇联等部门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省教育厅连续下发河北省中小学“家长学校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家长学校评估方案”,“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全省家长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校(园)长把家长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给予教室、教师、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支持。江苏、湖北、辽宁、河南等省学校(园)办的家长学校,从家长实际出发,灵活办学,力求让家长到家长学校学习“来一次,收获一次”,不流于形式。
第四,教育系统关工委成为全国推进家庭教育的骨干力量。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同志群体是一个人才资源宝库。这些老同志一生从事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们素质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具有组织优势、经验优势、感情优势和时空优势。他们把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关心青少年成长,作为“老有所为”的最佳选择,在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和部署下,他们积极深入学校与社区,在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规划、咨询指导、理论研究、课题实验、宣传培训、授课辅导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教育系统关工委3.4万多名老同志参加了家庭教育工作。江苏省无锡市就有1080名退休教师参与关心下一代联系户工作。
教育部关工委成立20年来,始终以指导家庭教育为中心任务之一。2010年建立了120个市、县(区)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实验区工作以课题实验为抓手,探讨建设学习型家庭,研究改进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城乡结合部家庭等各种类型的家庭教育。各地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此外,许多地方,如北京、广东、上海、江西、西安、深圳等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研究和对家长学校的指导。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群众性学术团体坚持家庭教育科研、培训,开展国际交流,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创举。家长学校的普遍建立和家长教育的开展,收到了良好效果。事实证明,哪个地方家长学校工作开展得好,那个地方义务教育入学率、合格率和巩固率就高,辍学率和未成年人犯罪率就低;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的局面。一些校长说:一个学校一千名学生,办好家长学校,就等于培训了两千名不占编制的辅导员。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长素质提高,还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区文明。
贵州省凯里市反映,举办家长学校后,家长读书、看报的多了,打牌、喝酒的少了;关心孩子全面发展的多了,只是追求考试成绩的少了;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的多了,空口说教的少了;理智的爱多了,打骂或者溺爱的少了;理解学校和老师的多了,对学校、老师指责、苛求的少了;家庭和谐的多了,争吵打闹的少了。许多家长学校挽救了一批问题家庭和问题学生。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为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的领导、规划、投资、管理、督导等,非常重视;社会教育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也在发展中从无序走向规范,不断有进步;显著缺失和薄弱的是家庭教育。主要表现在:
一些地方领导,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只是管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致使中小学(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管理无序,名义上妇联、共青团、工会、教育行政部门都管,实际上管理都不到位;
许多中小学(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有名无实,上级无要求,教学无教师,活动无经费,办学无标准,随意性很强;
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和网络负面信息冲击,孩子成长中出现很多新问题,因家长素质限制,使孩子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诊断和救治;
同时,许多社会举办的家庭教育机构存在明显的商业化倾向,以营利为目的,缺乏监督和管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早期教育理论被极端化,非科学、非理性、模式化等家庭教育方法,给家长以误导的家教产品等充斥市场。
可以说,现在学校教育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学校已不可能单独撑起一个完美的教育空间。学校只靠本身的力量,难以提高教育效果。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家长学校和家长教育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题中应有之义。忽视家庭教育,不仅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弱化育人功能,而且会拖教育现代化的后腿,削弱中国孩子将来就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把家庭教育抓在手上
现在,有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幼儿园)领导没有把办家长学校作为自己的职责。他们认为:“孩子的事情还管不过来,哪有时间管家长?”、“家庭教育管理主要是妇联的事,教育部门管家教,是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费力不讨好”。这种思想认识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学校教育飞速发展与家庭教育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教育行政部门要不要管家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管家庭教育和妇联怎么分工?相关法律有明文规定,中央文件和教育部也作出过具体部署。比如,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 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2004年10月全国妇联、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十分明确地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职能:“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指导,妇联组织负责协调推动社会各方面办学,参与指导社区及其他家长学校工作”。2011年1月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职能:“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和发展”。
由此可见,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指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教育规划纲要》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上,做出了突破性、标志性决策。建议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中,进一步做出突破性、制度性安排,开创我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的新的工作模式。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育部加大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力度。建议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局设立“家庭教育处”,将教育部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职责落到实处。如果目前在处室设置上有困难,建议将基础教育司现有的校外教育处改名为“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处”。在教育部今后工作计划、督导评估、评比表彰中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的内容。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办好家长学校的经验,调研解决家长学校办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教育部设立由部领导挂帅,有关司局、单位、教育部关工委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并指导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家庭教育处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分工是:家庭教育处负责行政管理,指导全国中小学校(幼儿园)举办和办好家长学校,包括制定家长学校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培训家庭教育教研员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业务指导,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三)教育行政部门抓家庭教育主要是抓中小学校(幼儿园)办的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形式,其办学模式,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家长提供多元化、灵活生动的教育服务。要将家长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培训列入国家教育干部培训计划,分期分批轮训:可以依托有关院校成立家庭教育培训和研究基地。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建议明确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参与办好中小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
(四)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已开设家庭教育学课,建议尽快将“家庭教育学”列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师范院校普遍开设家庭教育学课,有条件的院校招收家庭教育学研究生。拓宽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门路,为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提供从事家庭教育指导人才。
(五)家庭教育应视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一是教育部设立家庭教育专项经费。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将达到4%,建议在增加的教育经费中将0.5-1%的经费列为家庭教育专项经费。二是把家庭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经费预算,这是主渠道。三是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适当交费。四是开展社会赞助。
后记:2011年3月。由教育部关工委组织一批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的专家,对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做了调查研究。此后,课题组多次召集部分家庭教育专家,以“家庭教育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主题.围绕“现代家庭的结构变化与子女教育问题”、“家庭教育消费与选择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当前家长教育观念的普遍性问题”、“90后子女的身心特征与家庭教育对策”、“家庭教育的国(境)外管理体制与借鉴”和“对中国家庭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议”等中心议题展开讨论。在调查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报告初稿,经多次征求意见。六易其稿,最后才将上述报告材料上报教育部和全国妇联,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做了重要批示。
课题组负责人:傅国亮: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俞家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郭振有: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参加本报告调研、撰写的专家(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大龙: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学义:《中国家庭教育》责任编辑;许建国: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赵刚: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忠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姜宏德:青岛市教育科研所原所长;黄沧海:广东省关工委特约研究员:谭虎: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