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南城初级中学的规划设计,探讨在坡地环境下,因地制宜,创造亲切宜人、方便实用的学校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亲切 坡地 学校建筑
一.设计方案概况 东莞市南城初级中学选址位于东莞市南城体育公园东侧,西邻东骏路,其余三面为规划道路。本地块呈规整的长方型,地块内部现状为未经开发的小丘陵,最大高差达10米左右,上面植物密布,基本为本地灌木和荔枝树林。南城初级中学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7154平方米,计划设置60个班。校内设置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体育馆以及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食堂等学校必备的学习和生活设施,为南城区的初级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二.整体规划布局南城初级中学校园共分四个区域——体育活动区,教学行政区、生活区和景观园林区。为了把地块西面的主要道路——东骏路对学校的噪声影响降低到最小,设计者将体育场设置在地块的最西面,紧邻东骏路,而体育馆则设置于体育场的东南侧,即与体育场直接相连,又与校园内的其他建筑结合为一体。地块的最东面相对比较安静,设置为生活区。生活区内设有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和食堂。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把需要直接对外办公的办公楼设置在了本区的东南角。整个区域的空间布局既紧凑又有变化,方便实用且亲切舒适。教学行政区位于地块的中间位置,这既符合该区域在学校的中心地位,也从使用上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整个校园的主入口便设置在该区的南面,功能建筑空间由南向北依次为实验楼、图书艺术楼、综合楼、打报告厅及多功能厅、教学楼等,内容涵盖了初级中学所必需的教学行政空间。
在教学行政区和生活区之间,设计者利用地块本身的特性设计了一个景观园林走廊,本区域既把教学和生活区相对分开,又为整个校园提供了一片绿色天地,山坡和水体的设置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元素。本方案在规划上的一大特色,是用一条弧形走廊将校园的四大区域连接了起来。这条弧形走廊西起体育馆、东到食堂,中间部分与综合楼融为一体,加强了校园入口广场的对称性空间感受,连接了教学区的大部分功能空间,既能够为师生遮风挡雨,又为校园提供了极具特色的标志性风景。
三.设计创意和造型效果基于本项目自身的情况,设计者将“尊重环境、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作为本方案的主要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上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和谐共处;在空间布局上尽量考虑学校师生在使用上的方便性和舒适性,为社区提供一个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初级学校,为在校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实用、亲切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1.建筑设计为了更好的和周边环境相融合,也为了创造一个亲切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本方案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和地块附近楼盘相协调的建筑风格——用坡屋顶来营造中学校园的温馨感和书卷气。在建筑色彩上,本方案选用了暖色调,主要建筑均以橙红色为主,辅以蓝灰色的屋顶、纯白的线脚、细部,使得整个建筑风格端庄秀丽,稳健大方。校园的主入口广场上,正对的综合楼体量不大,但体型对称,稳重大气,左侧的两栋实验楼通过连廊和楼梯间丰富了体型,与右边的图书艺术楼分列广场两旁。图书艺术楼北侧的楼梯间高高耸立,成为整个广场的制高点,增强了广场的空间感,丰富了校园的天际线。在学校的景观园林区,设计者结合地块现状的高差设置了缓坡,并大胆地加入了大面积的浅水面,既能够调节校园的微气候,又为校园增加了活泼的景观元素。圆形的多功能厅踞于坡地之上,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面对景观带开放,既把优美的风景收入怀中,同时自身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极具特色的弧形走廊沿着水面展开,具有交通和观景的双重功能,是校园里最美丽的地方。生活区的布置相对紧凑,中间走廊式的学生宿舍平面布局最大限度地容纳了尽量多的学生床位。同时“减法”设计开放了更多的采光通风部位,在节约用地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舒适方便的住宿空间。学校的食堂位于弧形走廊的东侧末端,也是景观园林区的南侧。在建筑设计上,多采用了实墙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手法,精心雕琢入口雨篷、楼梯间等细部,力求将建筑的巨大体量弱化,融入亲切自然的环境中去。
2.景观设计除了建筑之外,校园的景观空间设计也对营造环境氛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入口广场是交通分流以及大型集会的必要场所,主要以硬质铺装为主,两侧种植树干挺拔、树形简洁的棕榈科植物,营造入口广场的庄重气氛。而结合地形高差所设置的三级台地,也丰富了入口广场的空间序列感,将视线引入广场尽端的综合楼群。综合楼群后方为扇形小广场,作为入口轴线的高潮,小广场中间设置了正方形水池和喷泉,为严肃对称的广场增添了活跃的气氛,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的可观性。教学空间对于采光、朝向以及间距的要求较高,多以线性空间为主。本方案在线性布置的基础上,结合南北向轴线增加了空间的开合转折,再加上弧形走廊的介入,以及地形高差的设置,使得原本单调的线性空间变得生动活泼,充分符合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校园里最大面积的景观空间位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这里有结合地形高差所设置的坡地、广场,也有大面积的水面,还有造型丰富、形式活泼的弧形走廊,视线开阔,景观优美,是学校师生休息游玩的最佳空间。
四. 建筑功能布置本方案的所有建筑均南北向布局,以争取更多的通风采光。教学楼采用了双走廊的平面形式,教室两侧都提供了交通空间,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附属的洗手间和楼梯间放在教室的两端,既方便使用,又不会对教室形成干扰。教师办公室也设在两侧,由走廊与教室隔开,既兼顾了办公室的独立性,又方便连接。学生宿舍采用了中间走廊的平面布局形式,大大地节约了用地面积。同时,为了尽可能地赢得更多的通风采光面,采用了“减法”设计,每8间左右宿舍为一组,南北组团错缝布置,在节约的同时也兼顾了舒适性的需求。
五.室内布局 学生宿舍采用了紧凑式的布局,标准尺寸的双层床分列宿舍两侧,中间以储物柜隔开。阳台上设置两个卫生间兼淋浴间,还有一个条形盥洗槽。為了使用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还在宿舍内墙上设置了埋墙书架,在大门上方设置行李架,方便学生使用。
六.环保节能东莞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为夏热冬暖类型。我们在建筑节能上的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遮阳,二是通风,三是保温。加强建筑的遮阳与通风不仅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而且对稀释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教学楼有双侧走廊,走廊除了连接交通,同时也起到了水平遮阳板的作用,使得教室内部能够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从而避免温度过高。实验楼为单侧走廊,南面设计了比较深的突出框架,除了立面造型的考虑,也是水平和竖向的遮阳构件。综合楼的南立面有较多的玻璃幕墙,幕墙外侧均设计了百叶作为遮阳构件。本案的外墙和屋顶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板,起到保温作用。本案大多数建筑均采用了坡屋顶的设计,在节能方面,坡屋顶相当于双层屋顶,中间为空气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防止顶层房间在夏季收到阳光的直接暴晒。在设备节能方面,本案计划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辅助热源采用热泵型热水器)、太阳能LED灯具和外门窗的LOW—E中空玻璃组合等手段,最终达到了有效降低能耗、节约办公室等空调用电的要求。整个校区节能率可达到30-40%以上。
关键词:亲切 坡地 学校建筑
一.设计方案概况 东莞市南城初级中学选址位于东莞市南城体育公园东侧,西邻东骏路,其余三面为规划道路。本地块呈规整的长方型,地块内部现状为未经开发的小丘陵,最大高差达10米左右,上面植物密布,基本为本地灌木和荔枝树林。南城初级中学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7154平方米,计划设置60个班。校内设置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体育馆以及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食堂等学校必备的学习和生活设施,为南城区的初级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二.整体规划布局南城初级中学校园共分四个区域——体育活动区,教学行政区、生活区和景观园林区。为了把地块西面的主要道路——东骏路对学校的噪声影响降低到最小,设计者将体育场设置在地块的最西面,紧邻东骏路,而体育馆则设置于体育场的东南侧,即与体育场直接相连,又与校园内的其他建筑结合为一体。地块的最东面相对比较安静,设置为生活区。生活区内设有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和食堂。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把需要直接对外办公的办公楼设置在了本区的东南角。整个区域的空间布局既紧凑又有变化,方便实用且亲切舒适。教学行政区位于地块的中间位置,这既符合该区域在学校的中心地位,也从使用上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整个校园的主入口便设置在该区的南面,功能建筑空间由南向北依次为实验楼、图书艺术楼、综合楼、打报告厅及多功能厅、教学楼等,内容涵盖了初级中学所必需的教学行政空间。
在教学行政区和生活区之间,设计者利用地块本身的特性设计了一个景观园林走廊,本区域既把教学和生活区相对分开,又为整个校园提供了一片绿色天地,山坡和水体的设置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景观元素。本方案在规划上的一大特色,是用一条弧形走廊将校园的四大区域连接了起来。这条弧形走廊西起体育馆、东到食堂,中间部分与综合楼融为一体,加强了校园入口广场的对称性空间感受,连接了教学区的大部分功能空间,既能够为师生遮风挡雨,又为校园提供了极具特色的标志性风景。
三.设计创意和造型效果基于本项目自身的情况,设计者将“尊重环境、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作为本方案的主要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上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和谐共处;在空间布局上尽量考虑学校师生在使用上的方便性和舒适性,为社区提供一个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初级学校,为在校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实用、亲切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1.建筑设计为了更好的和周边环境相融合,也为了创造一个亲切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本方案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和地块附近楼盘相协调的建筑风格——用坡屋顶来营造中学校园的温馨感和书卷气。在建筑色彩上,本方案选用了暖色调,主要建筑均以橙红色为主,辅以蓝灰色的屋顶、纯白的线脚、细部,使得整个建筑风格端庄秀丽,稳健大方。校园的主入口广场上,正对的综合楼体量不大,但体型对称,稳重大气,左侧的两栋实验楼通过连廊和楼梯间丰富了体型,与右边的图书艺术楼分列广场两旁。图书艺术楼北侧的楼梯间高高耸立,成为整个广场的制高点,增强了广场的空间感,丰富了校园的天际线。在学校的景观园林区,设计者结合地块现状的高差设置了缓坡,并大胆地加入了大面积的浅水面,既能够调节校园的微气候,又为校园增加了活泼的景观元素。圆形的多功能厅踞于坡地之上,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面对景观带开放,既把优美的风景收入怀中,同时自身也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极具特色的弧形走廊沿着水面展开,具有交通和观景的双重功能,是校园里最美丽的地方。生活区的布置相对紧凑,中间走廊式的学生宿舍平面布局最大限度地容纳了尽量多的学生床位。同时“减法”设计开放了更多的采光通风部位,在节约用地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舒适方便的住宿空间。学校的食堂位于弧形走廊的东侧末端,也是景观园林区的南侧。在建筑设计上,多采用了实墙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手法,精心雕琢入口雨篷、楼梯间等细部,力求将建筑的巨大体量弱化,融入亲切自然的环境中去。
2.景观设计除了建筑之外,校园的景观空间设计也对营造环境氛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入口广场是交通分流以及大型集会的必要场所,主要以硬质铺装为主,两侧种植树干挺拔、树形简洁的棕榈科植物,营造入口广场的庄重气氛。而结合地形高差所设置的三级台地,也丰富了入口广场的空间序列感,将视线引入广场尽端的综合楼群。综合楼群后方为扇形小广场,作为入口轴线的高潮,小广场中间设置了正方形水池和喷泉,为严肃对称的广场增添了活跃的气氛,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的可观性。教学空间对于采光、朝向以及间距的要求较高,多以线性空间为主。本方案在线性布置的基础上,结合南北向轴线增加了空间的开合转折,再加上弧形走廊的介入,以及地形高差的设置,使得原本单调的线性空间变得生动活泼,充分符合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校园里最大面积的景观空间位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这里有结合地形高差所设置的坡地、广场,也有大面积的水面,还有造型丰富、形式活泼的弧形走廊,视线开阔,景观优美,是学校师生休息游玩的最佳空间。
四. 建筑功能布置本方案的所有建筑均南北向布局,以争取更多的通风采光。教学楼采用了双走廊的平面形式,教室两侧都提供了交通空间,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附属的洗手间和楼梯间放在教室的两端,既方便使用,又不会对教室形成干扰。教师办公室也设在两侧,由走廊与教室隔开,既兼顾了办公室的独立性,又方便连接。学生宿舍采用了中间走廊的平面布局形式,大大地节约了用地面积。同时,为了尽可能地赢得更多的通风采光面,采用了“减法”设计,每8间左右宿舍为一组,南北组团错缝布置,在节约的同时也兼顾了舒适性的需求。
五.室内布局 学生宿舍采用了紧凑式的布局,标准尺寸的双层床分列宿舍两侧,中间以储物柜隔开。阳台上设置两个卫生间兼淋浴间,还有一个条形盥洗槽。為了使用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还在宿舍内墙上设置了埋墙书架,在大门上方设置行李架,方便学生使用。
六.环保节能东莞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为夏热冬暖类型。我们在建筑节能上的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遮阳,二是通风,三是保温。加强建筑的遮阳与通风不仅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而且对稀释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教学楼有双侧走廊,走廊除了连接交通,同时也起到了水平遮阳板的作用,使得教室内部能够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从而避免温度过高。实验楼为单侧走廊,南面设计了比较深的突出框架,除了立面造型的考虑,也是水平和竖向的遮阳构件。综合楼的南立面有较多的玻璃幕墙,幕墙外侧均设计了百叶作为遮阳构件。本案的外墙和屋顶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板,起到保温作用。本案大多数建筑均采用了坡屋顶的设计,在节能方面,坡屋顶相当于双层屋顶,中间为空气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防止顶层房间在夏季收到阳光的直接暴晒。在设备节能方面,本案计划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辅助热源采用热泵型热水器)、太阳能LED灯具和外门窗的LOW—E中空玻璃组合等手段,最终达到了有效降低能耗、节约办公室等空调用电的要求。整个校区节能率可达到30-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