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口路:五百年时空 一万里行程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__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绵延500多年的大移民,走西口始于明代中期,明末清初达到高潮。也许最初走西口的汉子们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富裕的生活,背井离乡,他们用几代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在西北的草原、荒漠中走出了一条条百年商路。
  
  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4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了梦想中的财富,一代又一代的晋人冲出西口,走向边陲。男人们背起简单的行囊,听着女人们和着血泪唱的《走西口》踏上行程……就这样开辟出了继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陆上商业长廊。
  那一曲晋商传奇 流传至今
  山西是走西口群体的主要输出地,从晋中到雁北,从黄河西口古渡到杀虎口古关,走西口这一历史事件的遗存与记忆比比皆是。
  遍布晋中的晋商大院让人眼花缭乱。乔家大院里塞满了踮着脚尖往前挪动的游客。在每个院落,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那声著名的“走——嘞——”此起彼伏地在等候的人群中响起,催促着前面的游客能够尽快“让位”。在晋中,无论是城市的楼宇缝隙还是乡间旷野,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凭空跃起的飞檐、错落有致的斗拱。这些当年山西人义无反顾地走西口、踏沙漠、创造崭新世界之后,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的一个个传统、封闭的归宿,如今正在后人们猎奇的心态中,一遍遍重复回放着逝去的晋商辉煌。
  在寻访威名赫赫的晋商字号大盛魁创始者史大学的后人史铭森和晋商万里茶叶之路在祁县的历史印痕时,祁县晋商文化研究专家范维令提供的一条线索令人如获至宝:渠家“长裕川”茶庄总结遗留下的一份办茶业务“纪要”《行商遗要》被发现,尽管只是手抄本,但其记录的极其宝贵的、无法复制的信息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这部罕见的文字资料是研究晋商开拓茶叶之路的“定海神针”。
  而在右玉杀虎口,85岁的范荣老人用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夸张地勾勒出了成功晋商的富有和金贵:“有家姓李的很有钱,出门前先让人把鸡毛掸子立在院里看有没有风,那鸡毛要是动了,这李家人就不出门了,怕被风吹着。”
  呼和浩特市财神庙附近,这里最后一家走西口的后人刚刚搬走。残垣断壁中,一个拾荒者竟然在用金属探测器寻找地下可能有的财宝。这,应该是走西口的山西人留给他的最大念想。
  那一份蒙汉相融 感人至深
  如同晋中大院一样,内蒙古满眼的召庙同样让人兴趣盎然。呼和浩特号称“召城”,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召,在蒙语里即为“庙”的意思。特指藏蒙地区喇嘛教的寺庙。)之说。这些召庙顶礼膜拜的大都是藏传佛教。但在它们附近,同样矗立着不少关帝庙、火神庙、龙王庙、财神庙等,这大都是走西口者进入新的地域,出于求神的保护而建的。百年来,召庙、神庙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神佛比邻而居,相安无事。正是藏、蒙、汉民族文化交融一体的典型缩影。
  在内蒙古,无论蒙族还是汉族,他们个个能歌善舞。在饭间,在路上,兴致来了,往往主动请缨来上一段,绝不扭捏。通拉嘎,是个地道的蒙族小伙子,为了感谢王德功与柳陆两位老专家的照顾,特意在一次晚餐中深情演绎了一曲《父亲和我》。当山西民歌《亲疙蛋》声音响起时,那种融洽到极点的气氛,感人至深,正是当年走西口的汉民与草原人民水乳交融的精髓所在。
  穿越万里风尘 一路乡音相随
  “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人。”走西口,是一股巨大的历史洪流,500年中源源不断地把山西的血脉渗透到广袤的蒙古草原。二道边,是内蒙古境内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村民们几乎全部是当年走西口山西人的后裔,他们的方言带着浓重的山西口音。尽管已有思想准备,但一入内蒙古就整村整村地遇见山西人,还是让人有些始料不及。
  实际上,在内蒙古的数天里,这种感觉一直陪伴左右(甚至到了乌兰巴托,在九月仙老人、安军那里也是如此)。无论是在青城呼和浩特,还是在“有鹿的地方”包头;无论是在富饶的吐默川平原,还是美丽的边陲小城二连浩特,我们的周遭会时时响起亲切的乡音,我们的车辆会经常吸引来成群的走西口的山西人后代,在这里,我们一直扮演着同一个角色——老家来的人。我们眼前的街巷标识会时常出现“代州营”、“浑源窑子”、“崞县巷”这样的字眼。走西口者身处塞外边远、苦寒之地,常年奔波在举目无亲的茫茫草原、无垠沙海,家乡的语言、家乡的风俗、家乡的衣食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心灵依托,他们最终以血缘、文化背景或经济利益为纽带聚居在了一起,进而影响了远比一座城市大得多的地缘,以至于不论是否山西人都有着晋人的生活习惯。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在乌兰巴托,虽然我们已经在这里很难找到当年晋商留下的遗存,但几位被寻访对象都表现出对家乡来人的极大热情。异国的山水没有隔断我们的血脈亲情。在异国他乡,我们不断遭遇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现代版本。他们对来自祖国和家乡的点滴信息都倍加珍惜。
  华侨安军热情地邀请我们“搬过来住我的宾馆”。80岁的“九月仙”老人,1984年曾随丈夫一同回到老家定襄,她说丈夫“年轻时老跟我讲,老家多好多好。我们回去的那天,全村人都会来看”。她热切地向我们询问着家乡的近况,我们的每一句话她都听得认真。临分手时,非要每人送我们一套精致的韩国酒具。否则,“不能表达激动的心情”。
  我们所住的宾馆和就餐的中餐馆都是中国人开的。宾馆的主人宝音乌里吉已经76岁,但为了帮助我们,主动开车拉着我们寻访。中餐馆的老板娘李燕丢下生意领我们去找采访对象。我们对她表示感谢时,她说应该感谢我们给了她一次为祖国同胞服务的机会……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绵延500多年的大移民,走西口始于明代中期,明末清初达到高潮。也许最初走西口的汉子们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富裕的生活,背井离乡,他们用几代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在西北的草原、荒漠中走出了一条条百年商路。
  这百年商路,从山西到内蒙古,再跨过沙漠戈壁到达大库伦(乌兰巴托),惟一的行旅方式是脚步——同样的轨迹,我们仅仅在24天之内就把当年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时空变换贯穿完毕。车轮滚滚间,这样的幻影反复出现:一位身背行囊的青年男子孤独地走在西口路上,走着走着,他的黑发变成白发,他的身骨逐渐削弱萎缩,他倒下了,又站起来,最终,他的身影被定格在夕照下的无限风光中。
其他文献
【摘 要】篮球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高中篮球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当前高中篮球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过于注重学生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基础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本文将以当前高中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教学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篮球;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在新课
高职教育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成功学习体验较少。“公路工程造价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降低学生学习的门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经验,学习的乐趣,增强
介绍了基于TGEA的透水事故场景模拟,讨论了3D引擎的发展状况,通过模拟水波的方向、速度以及水面的渲染,实现了TGEA中透水事故场景的真实再现,对救援人员的模拟训练有着积极意
王成才,今年53岁,现任河南省宜阳县高村乡民政所所长。任职8年来,他在一件又一件的琐事中,书写了一个普通人的伟大,一个平凡人的荣光;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爱岗敬业,视所如家。他把五
高校辅导员虚拟学习共同体可为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提供平台,对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高校辅导员虚拟学习共同体具有引领学生更好发展的共同愿景;能借助
村作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村级财务管理是否得当也是群众衡量党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农村财务会计队伍的素质和管理体制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确保工作规范化,并建立解决乡镇债务的机制,从体制上遏制了乡镇财务混乱、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有利于科学理财、廉洁理财环境的形成。    一、村级财务管
利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合成铜溶胶,并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对铜溶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处于临界胶束浓度附近时,合成铜溶胶的尺寸最小,粒子分散度最好
【摘 要】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此,在教学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反应与一些独特的体验,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高尚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真正地去体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本文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探究,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技巧  一、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1)挖掘教材的“趣”。小语阶段的课文所选编的文章一
【摘 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唤起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的工作行为处于积极状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实现幼儿园持速发展,提高办园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园成功管理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激励;管理;动力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叫做: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那么,作为一园之长,如何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