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演唱技巧;特征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主要代表有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作曲家的作品,直到如今他们的作品都在被大量的歌唱者演唱。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手法
  要掌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与特点,首先要对它的创作特点与手法进行深入地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发源时期是在20世纪初,并且大部分艺术歌曲创作技法都融入了欧洲浪漫派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主要有青主、黄自,青主所创作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作品,受到了广大艺术歌曲传唱者的青睐,这两首歌曲也是他的代表作品,而黄自所创作的《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作品也非常受欢迎。除此之外,在同一时期出现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还有刘雪庵的《红豆词》、谭小麟的《清平调》等,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将古诗词艺术的典雅与独特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传统艺术歌曲之间也是存在相同点的,并且它们也都在不断地发展与传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审美观念也都发生了改变,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地位出现了变化,艺术歌曲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在这个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主要在一些国外留学作曲家们的作品中出现,他们开始将现代化元素融人到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创作风格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比如作曲家林乐培,他先是在加拿大留学,后来又在香港大学任职。它所创作的《李白夜诗三首》,是将独唱与管弦乐结合所形成的声乐套曲。这一作品是其在美国居住时所创作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展现了林乐培独特的音乐特征:谭小麟也曾经在美国留学,后返回国内在上海国立音专任职,他开创了现代作曲观念技法,他所创作的作品,在文学底蕴与音乐修养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这与他受到西方作曲因素熏陶有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不仅需要唱得好,并且还要能够领悟到作品的精髓,将歌曲的内在情感传递给观众。中国诗词艺术歌曲在情感意境和文化底蕴方面意义更加深厚.并且需要演唱者控制好演唱的情感。而这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艺术歌曲之间最大的差异点,西方艺术歌曲只需要在演唱的过程中,将语言与音乐结合来打动观众,而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人到音乐作品中,通过情感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来触动观众,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古诗词音乐作品演唱的最高境界。在笔者看来,古诗词艺术歌曲学习的最佳方式,首先是学会吟诵古诗词,这里所说的吟诵,是指能够通过抑扬顿挫的方式将其语调表现出来,在吟诵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诗词的内在情感与氛围,明白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置身与诗词中,去了解它,去熟悉它,这对于作品的理解非常有利。其次,我国古诗词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结构以起承转合为主,演唱者在练习歌曲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它的曲式结构,打造出歌曲演唱的画面感,将诗词作家的内在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这对演唱者细节的把控要求十分严格。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地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风格,是属于古典风格的歌曲还是属于现代风格的歌曲,古诗词的曲调风格还有很多,比如戏曲风格、中西合璧风格等,只有对这些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之后,演唱者才能将歌曲演唱好。比如在进行古典风格的古诗词歌曲作品演唱时,就需要通过吟唱的形式来进行发声,而演唱中西合璧风格的古诗词歌曲作品就需要借鉴西方歌曲的演唱方法,而演唱戏曲风格的古诗词歌曲作品,就需要对戏曲的韵律以及唱腔等风格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使演唱者的表演更加完美。从演唱技巧方面来说,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呼吸与音量的把控
  本段内容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古典诗词演唱技巧的分析,《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一篇著名作品。这首古典诗词歌曲的改编作者是一位现代作曲家,这首歌最初是由宋祖英在博士音乐会上进行演唱的,而此歌也因此一曲成名。《西洲曲》的旋律十分优美,主要以抒情和叙事为基调。在演唱时,对于呼吸和音量方面的处理要求比较高,曲调的起伏虽然并不大,但是休止符的运用比较频繁,并且曲式的变化也比较多.演唱者需要注意控制呼吸与音量。比如“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这两句词中包含的休止符就有六处,在演唱时,演唱者要保持不断气,因此在演唱时可以先深呼吸,音量尽量控制小一些,适当就可以了。“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句词中就没有包含休止符,但是需要将两节词一气呵成地唱出来,所以还是需要在演唱前进行气息调整的,在音量上,可以在上一句的基础上,略微加強一些。“西洲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这句词还是本歌曲第一段的高潮部分,需要严格控制音量的强弱,需要从强逐渐减弱,最后以弱收的演唱方式,结束本乐句的演唱。在演唱《西洲曲》时,不管是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都需要演唱者将气息以及音量的强弱控制好。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促进音量的有效控制,音量大小的控制是决定作品能否被赋予生命的关键所在。
  (二)共鸣与音色的把控
  共鸣是歌曲演唱的灵魂所在。它是将声音控制在腔体中,使其产生振动,是扩大声音的关键所在。共鸣的腔体有很多,包括胸腔共鸣、咽腔共鸣、鼻腔共鸣以及头腔共鸣等。其中胸腔与头腔的共鸣最为重要。在演唱古典诗词作品的过程中,每个腔体之间的共鸣都存在着关联性,共鸣腔体的调整,主要是根据音区的变化来决定的。以歌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这首歌主要描写的是一幅雨夜美景图,全曲的音量变化比较平缓,音色也十分的清晰与圆润。在第一句诗词“明月别枝”中,运用的是散板节奏,演唱者可以自由演唱,但是一定要确保音色的明亮。因此需要使用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并且还要保持气息的饱满,将内心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鸣蝉”这句诗词的音区就比较低,发声也比较深沉,主要通过胸腔共鸣和腹腔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演唱。“听取蛙声”这句诗词演唱时需要进行高低音的交错,所以演唱者需要将气息保持平稳,通过胸腔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演唱。“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句诗词处于整个歌词的高潮部分,“天外”两个字在整首歌曲中发音最高,因此可以主要使用头腔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演唱,保持音色的明亮。在演唱到高音部分时,需要对气息进行下沉处理,要将全身都放松下来,唱到最后一句“忽见”时,腔体的运用要做到一顿一松,可以结合使用头腔和胸腔这两个腔体来进行演唱,将歌曲中从焦急过渡到惊喜的情绪表达出来。   (三)咬字与吐字的把控
  中国语言对于声调与韵味的关注度十分高,在进行古典诗词歌曲演唱时也是如此,需要严格把控歌词演唱的咬字与吐字,咬字是要确保字头发音的准确性与清晰度,为了确保作品演唱的清晰度,与韵味表达的深入性,演唱者在进行作品演唱之前,需要反复地进行作品朗诵,在朗诵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字头、字腹、字尾的发声,然后再根据朗诵的诗词语句发声形式来进行歌曲的演唱。以古典诗词歌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歌词“明月”中“明”字的发音,一定要将字头咬出来,再过度到字腹,最后再是归韵,然后再将“月”字唱出来。以此类推,歌词演唱时,每个字的发音都需要归韵到韵母之上,在字咬完之后,再将气息松下来,慢慢进行气息的传递,所有的闭口音都要将其开口唱出来,这样才能确保歌词演唱的清晰度,才能使观众听清楚演唱者的发声内容。
  (四)节奏与速度的把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乐曲,它的演唱方式偏向于古诗吟诵,作品运用的是四分之四拍节奏,以慢板节奏为主,在节奏的把握上是非常容易的。这首古诗词作品所描绘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因此在节奏上会比较偏向舒缓一些,歌曲的演唱节奏比较慢,如第一节“明月别枝”的演唱,在节奏和速度上的控制比较自由,属于散板类,从歌词“惊鹊”开始,演唱速度就逐渐恢复到了正常节奏。在乐曲的演唱过程中,会用到一个八拍的问奏,将阴雨和微微飘雨的景色烘托出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歌词运用的旋律与节奏有切分、符点、擞音、顿断等,可以运用轻巧跌宕的唱法将其意境烘托出来,把街道行人得知暴雨即将到来的焦急的情感传递处理。在这一过程的演唱中要着重突出演唱技巧。歌曲的最后以散拍自由的节奏与旋律收尾,带给观众灵活、完美的听觉享受与视觉盛宴。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风格
  (一)中西合璧风格
  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所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作品,“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即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通过运用西方的作曲方式,将演唱者的气息、吐字与音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作品的韵味得到了完美地呈现,在演唱和聆听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古典韵律之美,还可以将西方唱法转化为民族化、中国化的演唱方式,可以将我国的古典诗词艺术发扬到国外,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
  (二)古曲风格
  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就是通过对古代所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所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作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曲,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之间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人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
  (三)戏曲风格
  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以评剧、梆子腔等戏曲风格为基础的古典诗词歌曲作品。
  (四)现代风格
  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词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主要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相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在现代乐曲的运用上主要采用十二音或者是无调性的音乐曲调,这类古典艺术歌曲在歌词,乐曲体裁和风格上,都进行了非常大胆的创新,并且展现出了它独特、个性、现代化的音乐特点,歌曲的艺术性更加丰富与深刻,同时也使得古诗词音乐作品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古诗词与现代乐曲风格融合一直都存在,但是很多现代风格的作品都无法成为经典.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在歌曲的可听性上缺少优势。因此,导致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在创作和发展上受到了极大地影响。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有宋祖英所演唱的《越人歌》《钗头凤》以及《西洲曲》等。
  结语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并且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可以实现对人的教育与品德培养,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
其他文献
[关键词]音乐;西方;作品分析  从音乐专业的角度上来看,虽西方音乐史仅是音乐学研究中的分支,但其重要性却毋庸置疑。尤其是对西方音乐发展及作品产生过程的表述更是对研究音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从音乐分析的角度上来看,要想深入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必然要对音乐作曲、创作的风格及特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同样表明了西方音乐史与音乐作品分析之间的关联是极为密切的。在两者的相辅相成下,方为研究者搭建起了通
[关键词]美声唱法;声乐教学;少数民族;个性化  一、美声教学中民族风格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地理位置、人文背景、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每个民族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音乐艺术中尤为突出。笔者作为朝鲜族声乐从业者、教师而言,在学习和工作中,就少数民族学生如何保留和发扬自身的民族特色,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工作。少数民族学生身上有民族基因、地域特征、历史传承的
[关键词]马思聪;民族化;小提琴音乐  马思聪作为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他开创了一条小提琴“民族化”的新思路,改变了我国音乐文化落后的现状,将我国的传统民歌与西方作曲技术巧妙地结合,在调式、和声、对位、配器等多方面做了改革与创新。马思聪注重对音乐艺术形象的刻画,他尝试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与自己的创作相融合,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色彩,又使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一
[关键词]《奥赛罗》;种族歧视;救赎与消亡;文化价值观  威尔第的歌剧《奥赛罗》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同名话剧,脚本作者是意大利作曲家、剧作家包依托。与话剧的四幕结构相同,但在“场”的安排上,歌剧则大大的压缩了,简化文学结构,迎合歌剧抒情特点。此部歌剧中,戏剧的发展主要由摩尔人奥赛罗、善良的苔丝狄蒙娜和贪念狠毒的亚戈构成。笔者试从新的视角剖析讨论不同戏剧人物,对主人公奥赛罗的戏剧导向作用。“善”即是拯救
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是北欧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为芬兰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代表作《芬兰颂》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鲜明的民族主义特色.本文从西贝柳斯民族主义精神的形成基础和探析《芬兰颂》的创作环境、基本情绪、精神象征两个方面论述西贝柳斯的民族主义精神.
[关键词]主旋律歌曲;艺术歌曲;创作机理  一、背景介绍  (一)主旋律歌曲历史背景  1.主旋律歌曲的概念  “主旋律”是一种音乐术语,是指一部乐曲的主题旋律。在国务院电影局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厂会议上提出的“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口号中被首次提出。  首次提出时就明确表明它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作品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应该成为我们文艺的主旋律。我们的主旋律必须反映
[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青主;诗艺;乐艺  一、创作背景  北宋词人李之仪(104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又称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山东)人。李之仪才华出众,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相传《我住长江头》是李之仪写给红颜知己杨姝的传世佳作。  青主原名廖尚果,祖籍广东惠州,他在30年代初创作了32首歌曲和67篇音乐文章,以及《诗琴响了》《乐话》《音乐通论》等著作。青主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国文化基奠一国艺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独特的歌剧艺术文化,儿童歌舞剧正是中国歌剧的启蒙,黎锦晖先生创作的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真正的歌剧,但对中国探索歌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儿童歌舞剧不仅被视为儿童音乐教育的范示,也为中国歌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在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如此中国歌剧在成长的道路上仍然是崎岖坎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歌剧的快速发展与我国传统戏曲民歌的磨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歌剧.笔者以黎锦晖先生
[关键词]曲式分析;教学;技术性;意识;作品;人才培养  曲式分析课程在不同院校又称之为音乐分析、曲式、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名称,无论称谓如何,该课程的内容都是以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各音乐元素的组织逻辑与方式、程序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结构的辨识能力以及了解音乐的构建方式。音乐结构之于音乐表演关乎着主题的处理、音乐的呼吸、音色的处置、力度的控制、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表现等音乐意义表达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困境;对策  少数民族的民歌主要来源于群众人民的实际生产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少数民族的民歌艺术具有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意义,但目前,少数民族的民歌艺术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而民歌艺术发展传承遇到了困境,往往会导致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遇到一些问题,从而使得整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过程遇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