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科学的班级管理一定要依托于正确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如果管理理念已偏颇,何谈科学的班级管理?只能是越走越歪,越行越脱离正确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警惕,我们不能被一些存在的“伪科学管理”所迷惑。
  1 “以人为本”,实质是尊重“人”的特性
  班级管理的关键就是“人的管理”,而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有着许多与生俱来的本性,我们就是要研究并利用这些人性的特点来构建我们的管理思维体系。人性不尽相同,会因对象的不同而有差异,也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异。不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不尊重人性的存在而去管理,那你做的就不是“人的管理”;忽略人性差异的存在,只是靠着固有的经验想当然地去做,那你就绝对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失败在所难免了。
  因此人性化管理必须要承认人性的自然属性,满足人性自然属性中的基本需求。承认人性的社会属性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人性化管理——以围绕人的生活、学习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自身潜能和高效率的管理方法。”
  2 “以人为本”,核心是“人性化”的实施
  2.1 以“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来影响“人性”。对“人的管理”只有刚性的规范与约束人是不够的,科学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是尊重人性,从人性出发的。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最得力的教育管理手段是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果你自律不口是心非,你能勇挑重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你能急生所急想生所想心中装着班集体,那么,你就是一个顺应人性的班主任与老师,也是一个掌握了科学管理艺术的班主任与老师。懂得了这些,我想和谐班级文化的营建就不是什么只喊喊口号的事情了。
  “人性”就是这样,它很怪,但你得承认它,尊重它;否则事情做起来就会很不顺。譬如:当你弯腰拣起了地上的纸片,有的学生就会疑心你那是虚伪地做给别人看的,但当你一次次这样做了,学生就会信服你。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其实班级管理就是一个“人性”的管理,就是一个协调、理顺“人性”的过程。“人性”掌握了,科学管理的艺术自然具备。
  2.2 以“科学规律”来追求“人的发展”。班级管理是追求“人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最容易犯一个毛病——那就是急功近利。恨不得一下子让我们的学生个个优秀,恨不得一下子让班级成为学校的先进班级。结果怎样呢?我们扪心自问!常常收获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道理很简单,就因为我们太急于求成。着眼于“人的发展”就要讲究科学道理,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一口不能吃成个胖子”,话虽俗气,但道理很对。就拿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刚刚踏进学校,还没定下神来,一大堆“必须的担子与目标”就轰然降临。我们都清楚目前学生背负的负担之重,在我看来,一个学生所承受的并不比教师轻松多少。人是生理与情绪动物,承受负荷的极限是有度的且因人而异,承受压力的心理情绪状态也是各不相同的,成长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有的人承受得了,发展了,进步了,在短期内就成长为了班内的骨干;但并非个个都是雷锋,也并非个个都可“速成”;于是有的学生怨了,倦了,激情消失了,心态失衡了,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不是太多了也太高了?我们给他们成长发展的时间是不是有些不足?“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此话不假,但我们也听说过“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样的话,狠狠的一棍子下去是很容易把人打死的。有人说“学习是一种情绪的状态”很有道理,在不良情绪状态下学习是低效的,最终伤害了学生。这样的做法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是要遵循发展的规律,不可越过规律拔苗助长。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不能急功近利,非得耐心不可。
  面对学生的不进步,我们斥之为不求上进,于是又付诸于这般那般的制度手段欲“逼”他上进,甚至以通知家长、罚站等手段来刺激,但收效甚微,倒是愈加激发了学生骨子里的不满与怨气。老子曰“至刚无刚”,老子又曰“大柔非柔”。学生在出现了心理失衡的情形下,他们更需要的是“人文的关怀”——柔性的疏导和健康的感情交流,需要的是尊重、理解、关心与爱护,而不是火急火燎的横加指责与制度的硬性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不能不重视“人文的关怀”。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这样!认真想想为什么很多的学生会厌学?是因为老师们不愿等待他们,急着要令自己感到满意的成绩,不如意就大动肝火。学生累了,倦了,于是不愿学了,学习情绪有波动,成绩有起落,这本是很人性的东西;但对于一个优秀学生来说,我们一些老师就是不能谅解他为什么从前几名降到了倒数后几名,仿佛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横加指责,一副凶相恶脸。对此有的学生可以承受,但对有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难以承受的心理负荷,恐怖的阴影笼罩着,也许他会一蹶不振甚至影响到他健全人格的形成。
  科学的教育是人性的,是善意的理解与尊重,是友善的关爱与激励,是严而有格的,是从人性出发的但又极负责任(指向促进人的发展)的合理与科学的操作。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确实表现出急功近利的一面,导致我们忽略了人性的存在,只是注重“管”而不懂得“人性的理”。对待存在缺点的学生,只是铁青着脸强硬地“堵”,却不去春风满面、笑盈盈地“疏”;只求速决,立竿见影,不讲耐心,循序渐进。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多年来要改变的现状、要养成的习惯至今也没有将其彻底改变使其形成。虽然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着“反复抓”“抓反复”,但终不见巩固,所看到的能触摸到的只是表象的“繁华”而已,只是威严下的暂时屈服与顺从而已,而非根植于“以人为本”的心灵重塑与人性的升华。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看到学生“老师在时是一样,老师不在是另一样;制度在时都一样,制度不在时反了样”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
  2.3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成就感。作为班主任或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追求学生的稳定性,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班级的学生人心不定,想方设法逃学旷课。当然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作为班主任或老师我们也必须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逃学旷课现象严重?是我们教得不好?还是我们的老师不关心学生?都不是!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在重新提到“人性”这个词,就人性来看,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就感”的欲望。而事实是我们学生的成就感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高,学生的压力不小,体会不到一点“成就感”,这是许多学生逃学旷课的重要原因。因此,关注学生的成就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3 “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更不等于“任性化”管理
  随着“以人为本”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学生对之已经知之较多,但又没有全面领会。有些学生可能就班级的某些规定或制度用“不符合以人为本”进行指责。似乎班级应该以人为本,那就要满足我的愿望,不满足那就不是以人为本。如班级不应该实行“一日两洗、一周两换”,因为它限制了人身自由。我们知道这样的认识与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是有偏差的,甚至背道而驰的。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决不是部分人的人情泛滥。事实上,人性化管理中更多地注入人性的东西,体现柔性的一面,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管理的严格要求,绝不意味着可以对管理考核制度的软化和任意打折扣。强化刚性管理,才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才是对学生的最大关爱。
  倡导人性化管理,绝不是人情化、自由化,更不是任性化。如果片面强调人性化,而放松了对学生的制约,就会使人性化管理变为任性化管理,就会使班级成为一盘散沙。
  科学管理没有具体的方法,只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论断的。就是要我们关注“人”,研究“人”,从“人性”出发,予以“人性化”的实施,讲究的是“尊重人性”、“张弛有度”、“刚性与人文并济”、“制度与情感合作操作”的结合。说到底,班级是一个催生心智与养育心灵的地方,是一个注重各类文化养成与熏陶的地方。在班级里,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文化的营建,因为它关注的对象是“人”,是“制度”与“人”的适应、调和,它重在人性的“理”,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当前,学校事务繁多。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办好学校?是农村校长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在乡镇中心小学从事校长工作有10余年,对搞好学校管理有一定认识。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1 校长要有思想,有明确的办学目标  校长工作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事业。校长要有思想,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指出:“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做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发挥20~30%,而得到激励则可以发挥到80~90%。以人为本的人才激励,要通过对人有效激励来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教育更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校长,最成功的一点应科学地激励教师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那么,一流的师资队伍就会
期刊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是学习的基础工具。所有学科都要用语言文字表达,任何教学都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为前提,语文科是其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它具有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条件的教育作用。  语文科是工具学科。人们凭借它思想,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创造文学,这使语文科成为工具课的第一位的决定因素。语文科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不同于音乐、美术或其他专业学科要培
期刊
【摘 要】 尽管国家实行很多政策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但目前偏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仍然存在师资薄弱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切实了解和掌握教师现有状况,想尽办法提升在校教师的素质,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教师素质 教育质量 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教师成长     课程改革,从认识新课标、新教材,到实施课堂教学,都是要靠教师来完成具体操作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一些师资薄弱
期刊
【摘 要】 规范汉字的书写对于国家的工农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实际生活中却有大量的书写不规范汉字的现象。从古至今,官场民间甚至闹出许多笑话和误解。现在党和国家向全民发出号召,推行汉字规范化,人人说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身体力行。   【关键词】 推进 规范汉字 书写 必行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共同语言的书写符号,为适应社会交际的需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它既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又要净化学生的思想灵魂,启迪学生的智慧之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从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追求,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面向全班开展育人工作,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针对各种类型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
期刊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需要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秉持科学的理念,打造民主的校园和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解放老师和学生,素质教育才能付诸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民主 科学 人道 人性     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多年了,时下更是如此,我们时下的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上的素质教育,仅具素质教育的空壳而已。中国真正的素质教育应当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时期为中国后来出现的一批学术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景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这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
期刊
为了学习和借鉴美国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2008年5月份,我赴美国就美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学习、考察和交流。两个月来,我对美国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和理性分析,感到中国和美国由于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两国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既有共同规律,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1 差异    1.1 课程设置的差异。美国没有国家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标准由各州自行
期刊
【摘 要】 科学活动生活化探究旨在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学生的科学探究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中。①从教材,学生周围生活实际及其它学科中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信息,让学生探究;②提出构建大课堂教学观的活动模式,即学生在课前准备生活化材料尝试活动,教师课堂创设直观性、描述性、欣赏性、体验性生活情景引导探究,最后课后延伸生活探究;③注重学生生活化活动评价。这样让活动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科学活动贴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