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融合.选择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u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学习和借鉴美国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2008年5月份,我赴美国就美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学习、考察和交流。两个月来,我对美国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和理性分析,感到中国和美国由于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两国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既有共同规律,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1 差异
  
  1.1 课程设置的差异。美国没有国家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标准由各州自行制定,教材由各学校自行选用。美国中学课程的设置都十分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主要包括阅读、写作、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它们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而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选修课种类众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数即可。
  中国实行国家课程,由国家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各省使用统一的教材,中国老师开学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发课本、发教材。目前我们施行的课程方案中,必修课(主科)的地位相当突出,教学时数多,知识要求高,教材几乎全国统一。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占用很多,知识深奥、学术化倾向明显、重知识轻能力、轻生活,学生负担沉重。选修课种类极少,教学时间不足,这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利。
  1.2 教学模式的差异。
  1.2.1 教学目标:中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是知识;美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能力。中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注重知识。美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能力培养。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部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问题越多。
  1.2.2 教学内容:中国课堂容量大,难度大;美国课堂容量小,难度低。中国的课堂教学,课堂容量大,要求高,教学内容较深、较难,这样容易给学生打下系统扎实的基础,但也带来了课堂不活跃,学生思考少、动手少的弊端。而美国把兴趣和能力放在第一位,而把知识本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教学内容一般稍浅。美国课程难度小,便于学生对各科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的均衡发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美国课程缺点是知识深度不够,学生学业成绩虽总体平平。
  1.2.3 教学方法:中国偏重灌输式、注重知识传授;美国偏重启发式、注重自主探究。中国的课堂教学的传统方法是以讲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课堂上基本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是控制课堂绝对的权威,主导着课堂。而美国的课堂是讲课讨论各半,课堂气氛活跃、宽松,学生动口、动手机会很多,课堂上教师总是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1.3 高考制度的差异。
  1.3.1 考试内容不同。SAT,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也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进入美国名校学习能否被录取及能否得到奖学金的重要参考。SAT考试更注重能力或智力方面的测试,内容上与我国高考内容完全不同。中国的高考考试科目较多,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占很大比例。
  1.3.2 高考方式不同。对于高考,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只有等到高中毕业才能参加,而美国几乎从初中开始,就可以自愿报名参加高考,且每年类似考试有7次之多,考不考、怎么考,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事,所以考生大都能做到轻松应对。
  1.3.3 考试机构不同。在美国无论是州政府组织的统考,还是SAT考试,都是由高度专业性的考试中介机构承担。而中国的统考、高考都是由政府为主导来组织进行的,这与美国有着很大的不同。
  1.3.4 考试时间不同。美国高考SAT考试每年总共可以考7次,它们都不是由学校集体组织,是由学生自行决定考试的时间,高中任何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学生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成绩寄送大学。由于考试费用昂贵,所以学生报名也很慎重。而中国的高考一年一次,由政府统一组织进行。
  1.3.5 录取标准不同。美国高校在招生录取上拥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权,对新生的入学选拔一般都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多方面来衡量、选拔和录取新生,而不仅仅是看考生的成绩,除了分数要求之外,美国大学录取还有一个很严格的要求是强调考生的“综合素质”,此外,高中开设的许多大学课程AP课程取得的学分,通常也会成为大学录取时的重要参考。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招生对高考成绩极为重视,大学录取的唯一依据就是高考成绩。
  
  2 融合
  
  在美国考察期间,引起我足够兴趣的是,中美两国近年来都开始对本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忧虑,两国政府近年来都在大刀阔斧地致力于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教育改革措施,都在向对方靠拢,两国在保留原有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在很多领域正在逐渐走向融合。
  2.1 美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加强教育的标准化,推进基础学科、基础能力的提高。由于美国教育存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教育质量滑坡、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学校治安压力较大,校园暴力、校园枪击事件屡屡发生等问题,为了遏制这种状况,美国联邦政府于2002年通过了一部《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此法案的实施掀起了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改革的主要做法是:
  2.1.1 加大各年级统一考试力度,实行标准化考试。美国自《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实行以后,美国政府建立全国统一教育标准,并实行统一考试,各州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普遍开始加强各年级的统考,强化统考的导向作用。各州政府通过标准化考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跟踪和监控非常严密,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学生成绩都要被跟踪,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美国,我们明显感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重视州政府组织的统考,州统考无论是考试的规模、频率、级别等都超过了中国。
  2.1.2 加强数学、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美国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引起美国政府的忧虑,美国政府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国策,成立国家数学委员会,旨在帮助儿童与青少年提高数学能力,从而保持美国的竞争力,提升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美国十分重视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从小学到高中的K~12年级均开设了阅读课和写作课。各州把3~12年级的数学、阅读和写作列为重要的统考科目,及时跟踪和监控这几个学科的教育质量。
  2.1.3 加强学生的学业辅导。由于各学校非常重视统考,为提高统考的通过率,采取了很多措施,以确保统考的通过率。如分重点班、分层次授课、小团体辅导、安排专职辅导教师对学差生、特殊生进行辅导、组织大规模的暑期班补习项目等,很多学校称之是“教学干预辅导系统”(AIS系统),他们把这个项目比做教育的脚手架,帮助学差生尽快通过考试。
  2.2 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加强教育的个性化,推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中国的教育重视基础,学生的知识功底和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但是,中国教育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课程单一,评价死板,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自主意识较差,高考使应试教育越走越偏等等。近年来中国开始从小学到高中实行全面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方向,感觉完全在向美国靠拢。
  2.2.1 课程设置出现综合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趋势。初中取消物理、化学、生物,改设科学课,改历史为历史与社会,强调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科综合化的趋势在加强。高中开设必修课的同时,增设选修课,鼓励学校开设校本选修课,各学科内容普遍降低了难度,强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能够把学科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同时,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保证一定的课时,赋予一定的学分,确保学生动手能力、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课程改革的趋势与美国非常相像。
  2.2.2 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中国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要求与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非常吻合,符合人的终身发展规律,符合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的目标。
  2.2.3 高考制度更加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招生政策更加多元化。近年来,中国高考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大,高考不仅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越来越重视对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考察,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不关心社会、脱离生活实际、死记硬背、不注重思维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高考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分析中美两国以上教育改革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两国的教育在很多方面正在由差异、冲突走向融合。
  
  3 选择
  
  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各有优势,又存在各自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中美教育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找到一条融汇中美两国教育优势、符合中国国情的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中国学校发展之路,这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大智慧。
  3.1 寻求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近年来,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标准化教育尤其是高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中国的标准化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性,其实这一观点是极其片面的。
  3.1.1 理性认识教育标准化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到,中国的高考为国家选拔出来大批的人才,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分低能虽然存在,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考成绩优秀的人是高能力的,大多数素质较高、智能水平较好的人才都是通过高考被选拔出来,进入大学后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标准化教育和高考制度曾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不是没有问题,问题的焦点就是把教育的目的异化,把高考极端化,把应试和分数当成教育的最终目的,当作学校工作的全部。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会限制人,甚至是扼杀人,是教育的异化。
  3.1.2 推进教育的个性化,推动教育的不断完善。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构建一种有利于个性社会化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学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要不断改革完善高考制度,减轻“升学率”对学校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完善保送制度,确保富有特长、能力特强的学生能进入大学深造。
  3.2 寻求基础性和创造性的平衡。
  3.2.1 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构筑扎实根基。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为载体,没有知识的根基,创造力不能凭空产生。我们去考察美国中学的暑假生活,发现校园里比正常开学时还要繁忙,各种培优班、补差班项目紧张进行,参与人数众多,认为美国学生很轻松,其实是很多中国人对美国教育的错觉,美国越来越重视基础学科的教育,而我们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使创新失去坚实的根基。
  3.2.2 焕发课堂活力,引导自主探究,激发创造热情。美国创造性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中国的教育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自主性学习,让课堂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思维热情,真正还课堂以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3.3 寻求民主性与纪律性的平衡。中国教育强调共性、纪律、秩序和服从,美国教育强调个性、差异、民主和自由。我认为两国的教育要相互融通,不可过于极端。一方面,人的个性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人自由;另一方面,个性和自由是有前提的,它不能损坏公共的秩序,没有纪律和法制约束的个性和自由是脱缰的野马,不仅会破坏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共秩序,同时其自身的自由从根本上讲也是无以得到保障。
  因此,既要尊重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宽松氛围,同时,又要尊重共同秩序,营造健康有序学校环境,做到个性上倡导自由,公共秩序方面严守规则、强调纪律,达到个性与共性、宽容与秩序、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的和谐统一。
  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两大教育体系,这种由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教育理念所带来的差异,是无法进行横向比较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保持传统的优势,借鉴他人的长处,坚持继承中的创新和扬弃中的突破,努力寻找其中的最佳结合点,以开放的态度和跨文化意识来突破原有的模式框架,在相互吸收和相互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整合,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一些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日渐密切,教育政治学走出发展的低谷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国家与教育不平等、课程与政治、文化政治与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体现了西方教育政治学的最新进展,这些进展无论研究方法、理论深度,还是研究内容都对我国教育政治学研究有独特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教育改革者 教育政治学    
期刊
【摘 要】 培养职校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我们职业学校的主要目标,而培养观察力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显然,努力培养职校生的观察力就理当成为了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培养职校生观察力的过程中,我们又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笔者就生产实习过程中如何加强对职校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①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②培养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兴趣;③选准生产实习的方法;④提供容易观察的
期刊
当前,学校事务繁多。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办好学校?是农村校长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在乡镇中心小学从事校长工作有10余年,对搞好学校管理有一定认识。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1 校长要有思想,有明确的办学目标  校长工作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事业。校长要有思想,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指出:“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做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发挥20~30%,而得到激励则可以发挥到80~90%。以人为本的人才激励,要通过对人有效激励来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教育更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校长,最成功的一点应科学地激励教师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那么,一流的师资队伍就会
期刊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是学习的基础工具。所有学科都要用语言文字表达,任何教学都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为前提,语文科是其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它具有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条件的教育作用。  语文科是工具学科。人们凭借它思想,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创造文学,这使语文科成为工具课的第一位的决定因素。语文科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不同于音乐、美术或其他专业学科要培
期刊
【摘 要】 尽管国家实行很多政策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但目前偏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仍然存在师资薄弱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切实了解和掌握教师现有状况,想尽办法提升在校教师的素质,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教师素质 教育质量 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教师成长     课程改革,从认识新课标、新教材,到实施课堂教学,都是要靠教师来完成具体操作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一些师资薄弱
期刊
【摘 要】 规范汉字的书写对于国家的工农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实际生活中却有大量的书写不规范汉字的现象。从古至今,官场民间甚至闹出许多笑话和误解。现在党和国家向全民发出号召,推行汉字规范化,人人说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身体力行。   【关键词】 推进 规范汉字 书写 必行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共同语言的书写符号,为适应社会交际的需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它既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又要净化学生的思想灵魂,启迪学生的智慧之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从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追求,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面向全班开展育人工作,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针对各种类型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
期刊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需要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秉持科学的理念,打造民主的校园和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解放老师和学生,素质教育才能付诸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民主 科学 人道 人性     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多年了,时下更是如此,我们时下的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上的素质教育,仅具素质教育的空壳而已。中国真正的素质教育应当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时期为中国后来出现的一批学术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景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这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
期刊